-
"五疳证"源流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木疳、火疳、土疳、金疳、水疳指五种外障眼病,依次对应现代医学泡性角膜炎、前部巩膜炎、麦粒肿、泡性结膜炎以及穿孔性巩膜软化症五种疾病,首载于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因其具有相似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归属于"目疮疣"类,至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首次将其独立为一节,正式提出"五疳证"一词.清代黄庭镜在《目经大成》里将其冠以"五色疡".近现代研究则侧重于明确"五疳证"所对应的西医学疾病及阐述中西医治法,使其分类更加清晰和科学化.本研究挖掘历代医家对"五疳证"认知演变的过程,对相关古籍资料研究和现代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抑阳缓阴法在外障眼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抑阳缓阴法"用于治疗强阳抟实阴所致"瞳神紧小"疾病,即强阳之邪与实阴肾水相抟.喻京生基于临床认为,眼科诸多外障眼病因强阳抟实阴而导致,强阳不可拘泥为心包相火之阳,可理解为内、外之阳,如机体阳盛,或有火热之邪上犯,或机体内郁之邪而化火;目内神水为肾之津液所化,肾精充实,未见枯耗之象,实阴也可是素体阴盛或有寒湿之邪囚困;因而表现为机体阴阳俱盛,二者相争失衡,究其本为"阴阳失调";故在治疗上以"抑阳缓阴"为根本大法,肝肾同治以调和阴阳,同时加以上疏、外散以祛风邪,下渗、内清以消湿热等治疗之法,对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等疾病治疗效果甚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风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眼科疾病发病时全身症状不显,尤其眼底疾病,以致于医者在临床辨证时常常无症可辨,此时传统的八纲辨证理论无法满足诊疗的需要.玄府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诊疗方法,为临床诊治眼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眼位至高,寻常药物所不能及,风药轻清上行,可助药力直达眼目,同时作为最常用的开玄府之品,其在眼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以玄府理论为基础,总结眼科疾病的发病规律,结合风药辛散的生理特点,探讨风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经验,提出风药通过祛风、散火、胜湿、润燥、达神等来祛除郁滞眼目的病理产物,调畅目中气血之运行,从而通利玄府通道,恢复目中神光运转功能,达到治疗内外障眼病的独特作用,以期为临床医师应用风药论治眼科疾病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新制柴连汤治疗外障眼病验案三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制柴连汤出自清代医家黄岩的《眼科纂要》,由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荆芥、防风、蔓荆子、柴胡、赤芍、木通、甘草组成,功能疏风清肝明目.方中龙胆草、黄连、黄芩、栀子清肝泻热退赤;蔓荆子、荆芥、防风祛风散热止痛;柴胡既可辛凉祛风,又可引药入肝;赤芍配木通清热凉血,退赤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主治"目暴痒、暴红、暴痛"等肝经风热壅盛所致的眼病,如瞳神紧小、聚星障、凝脂翳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活血化瘀法在眼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活血化瘀法是以活血祛瘀药为主,适当配伍应用,用以达到活血行气、化瘀通脉临床疗效的一种传统中医药疗法,广泛适用于各种血脉瘀滞、血流不畅或瘀血停聚的内、外障眼病及眼外伤等眼科疾病.本文将近年来活血化瘀法在眼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阐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审视瑶函》论治干眼
编辑人员丨2023/8/6
干眼是指因泪液减少,甚则枯竭,致白睛、黑睛干燥失泽,转动失灵,甚至黑睛混浊,自觉干涩不适的病症,是外障眼病之一.中医将其归属于“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症”等范畴.明·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对其病因病机、症状及治法方药有详实的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特色方药治疗眼科疾病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特色方药治疗眼科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持.方法:从30本/部中医眼科古籍文献及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临床眼科名老中医处方中各筛选出至少500首方剂进行整理,借助计算机软件,通过频数分析、穷举算法和关联规则等,对中医特色方配伍特点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眼科疾病方剂1086首,共涉及中药473味;其中,内服方928首(占85.45%)、外用方158首(14.55%);以汤剂(473首,占43.55%)、冲剂(266首,占24.49%)居多;外障眼病方剂541首(占49.82%),涉及中药26类,以寒凉药、温热药为主,出现频次数排序靠前的中药类别依次为补气药、发散风寒药、清热凉血药、发散风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及活血化瘀药等,出现频次数较高的药对组合为清热泻火药配伍收湿敛疮药、清热泻火药配伍拔毒生肌药及清热泻火药配伍疏风解表药(与各类别中药的出现频次数统计结果大体一致);内障眼病方剂545首(占50.18%),涉及中药26类,以温热药、寒凉药为主,其中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数最高,其次为补气药、清热凉血药、补血药及补阴药等,出现频次数较高的药对组合为活血化瘀药配伍补气药、活血化瘀药配伍补血药及活血化瘀药配伍补阴药(与各类别中药的出现频次数统计结果大体一致).结论:中医眼科古籍文献方剂及眼科名老中医处方中,治疗外障、内障眼病用药均以寒凉药、温热药为主,但外障、内障眼病的具体用药方法、药对明显不同,其组方思路均可为今后中医治疗眼科疾病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清文教授治疗外障眼病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清文教授是河北省第二届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50年,曾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庞赞襄学习多年,深得庞老经验之精髓,后又跟从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家陆绵绵教授学习,受益良多.李清文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具有较深的中医理论根基.他治疗眼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经验丰富,总结出风、热、瘀、虚是外障眼病致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疏风、清热、通脉、养阴为法.认为“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运用验方治疗外障眼病,疗效显著.本文就李清文教授治疗外障眼病的经验加以整理、剖析,与读者共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益肝肾法在中医眼科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医认为目病患者后期大多久病伤阴,更有年老体衰者劳瞻竭视,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对于疾病后期以及慢性复发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往往较西医更具优势.“五轮学说”“肝窍学说”作为中医眼科基础理论,阐述了眼与肝肾的密切关系,也为眼病从肝肾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内治法广泛应用于中医内、外障眼病,补益肝肾法作为中医内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眼病,如肝劳、上胞下垂、圆翳内障、云雾移睛、青盲、视衣脱离术后、视瞻昏渺、青风内障、高风内障等.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简述近年来补益肝肾法在中医眼科的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浅谈《眼科奇书》外障是寒论及其临床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对《眼科奇书》中外障是寒论的辨证思想进行探讨,对涉及有关代表方剂进行分析,以及各医家的临床运用概述,验证该理论对外障眼病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以期为治疗眼科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