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解释性序列混合研究设计,应用基础描述性信息表、患者安全胜任力、一般自我效能、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对494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目的抽样法,对12名高职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总分131.22±30.5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实习时长、患者安全教育培训经历、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态度、元认知能力及自我效能是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质性研究提炼出患者安全胜任力信心不足、患者安全胜任力的挑战、临床素养、元认知的激活4个主题.结论 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处于中上水平,建议院校领导、教师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和护生个性化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劳动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的意蕴、原则与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劳动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的价值意蕴出发,通过提升教师融入理念、整合学习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实现劳动教育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学的育人旨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导一体"模式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发展对相关领域人才培养需求为背景,探究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方法 针对现阶段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医工特色不突出问题,提出了医工专业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基于学生岗位任职需求的成果导向和教学方式基于应用电工电子专业技术解决实际医工问题的任务导向的"双导一体"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存在于课程的宏观和微观设计,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课程微观设计中的实践教学以具体医工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构成完整闭环,促进"教""学"持续自我完善.文中以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多模神经电刺激仪的设计"为案例,探讨"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医工特色实践教学.结果 相比传统实践教学,"双导一体"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评分平均分高于85分,学生的课程学习、竞赛和医疗仪器设计调试的积极性显著增加,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成绩明显提升.结论 "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医工专业学生使用电工电子技术解决医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投身于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起到积极作用,为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工电子类课程的特色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地方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专业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文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筑四维育人体系、创筑多元教学及其评价模式方面报告湖北医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经验,旨在为地方高校护理学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助力推进护理教育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建设护理一流本科课程是提高护理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对标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及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该文从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多元教学方法、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及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专业课程建设的举措,以期为国内其他高校护理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了解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方法:本横断面研究使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中文版(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形式,对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轮转的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分析。通过(均数±标准差)描述CTDI-CV得分,采用SPSS 23.0软件用 t检验、 F检验、趋势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批判性思维倾向分布情况。 结果:共收集到130份有效问卷。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CTDI-CV总体平均为(235.76±30.73)分,男性得分为(224.40±28.50)分,低于女性的(242.86±30.08)分( P=0.001);“5+3”一体化学生[(244.18±30.33)分]较统招硕士[(232.02±30.32)分]得分高( P=0.037);研究生三年级学生[(254.77±18.97)分]比二年级[(229.21±27.19)分]和一年级[(219.79±37.41)分]得分高,且随年级增加而增加( H=30.34, P<0.000 1)。全部学生寻找真相子维度的平均分为(39.52±6.86)分,是所有子维度中最高的;最低的是批判思维的自信心,得分为(28.65±7.23)分。女性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 P=0.027、0.025、0.031、0.016、0.005、0.013);求知欲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3)。 结论:大多数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上呈现多元化或不太倾向于批判性思维。他们愿意寻找真相,但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较低。其中,女性、“5+3”一体化和高年级研究生相对更倾向于批判性思维。这些发现突显了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院校资源对临床医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院校资源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方法:基于教育部的院校资源数据和2019年《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院校资源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就的效应。结果:学生在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4个领域的学业成就评分分别为(2.84±1.84)分、(6.03±1.99)分、(4.33±2.05)分、(2.92±1.84)分。分层线性模型的零模型显示,仅临床能力领域需要进行分层分析;两水平模型显示,生均图书数能够显著增强内在动机对临床能力的效应( P=0.025)。多元线性模型结果显示,生师比对健康与社会( P=0.046)领域的学业成就有显著的负向效应;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对健康与社会( P<0.01)和职业素养( P<0.01)领域的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生均图书数对科学和学术( P<0.01)、健康与社会( P<0.01)、职业素养( P=0.037)领域的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生均教学经费对各领域学业成就效应均不显著(均 P>0.05)。 结论:不同资源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不同,且在学业成就的不同领域影响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医科院校分层多元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医科院校英语分层多元课程体系,提升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双语或全英文医学专业教学做铺垫。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然后利用问卷和访谈方式,采集7名长期在医学院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家指标打分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门课程的专家权重。结果:学术论文写作、国际学术交流、跨文化交际、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论文写作的综合权重分别位于方案层所有指标的前5位;综合英语2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6位;四级考核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8位。结论:通用英语在医科院校仍然必修,但是可适当压低权重,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能力设定多样化的起点;同时辅以等级考试,以推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准入标准的衔接;跨文化课程板块在医科院校不纳入主科,主要以选修课为主,以增加医科院校英语课程内涵建设;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可以融入到其他课程板块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强化临床实习学生标准预防的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专科培训和多媒体教育干预为主的多元化标准预防教育在临床实习学生标准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科教科和感染管理科结合国内外医院感染案例,设计并制作了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视频。视频内容涉及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重点通过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专科培训来强化196名医护学生的职业风险认知和医院感染防控及职业防护技能。从理论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实习学生实施标准预防的态度和依从性、两组学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实习学生标准预防教育培训的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除对实施标准预防的不利因素的认识外,理论考试成绩、医院感染风险的认知、标准预防的意义认知、实施标准预防的有利因素、自我效能评价、标准预防依从性自我评价等6项,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实习学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 vs. 7.14%; χ2=4.69, P<0.05)。 结论:贯穿整个实习期的多元化标准预防教育干预,拓展和加深了学校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期具备良好的职业风险认知和应对技能,保障了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为背景,从医患沟通能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情、做出准确诊断、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医患沟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培养专业化沟通技能、组建多学科师资团队、采取多元化授课形式、制定系统化考评体系4个方面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