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校培养模式下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从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 2 个视角综合探讨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对 10 名有应急处置团队合作经验的护理教育及临床专家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合作能力的现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且提炼主题.结果 最终形成 3 个主题和 9 个亚主题,包括缺少针对性的护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学校缺乏系统教育、临床实践和理论脱节);明确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目标(横纵向沟通能力、对场景预判能力和最大化决策能力);丰富培训内容及考核形式(理论授课,初步感受多学科思维;临床实践,形成整合性思维和专业思维;情景模拟,培养精准复盘思维;多样化考核评价,提升综合能力).结论 建议联合学校—医院—护理本科生,建立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从护生本科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学校课程全面覆盖应急处置的预防、准备、响应和复原各环节,"应急预备小队"强化实践技能和培养团队合作默契,医院虚拟仿真平台提供实战经验.将团队合作精神全方位融入护理本科生应急课程与实践中,为储备应急护理人才、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提供坚实后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房颤动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基于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根据"6S"金字塔模型从上而下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JBI 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及指南相关专业网站中关于AF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的证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及汇总.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日.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7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及4篇系统评价,并总结出目的、多学科团队合作、饮食管理、控烟管理、运动管理、体重管理、睡眠与心理管理等7个维度共22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 AF患者生活方式管理相关的证据,可为护士对AF患者进行个性化、全方面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循证依据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专科护士主导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病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以专科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合作进行评估、制订、组织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7、14 d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的Rasmussen评分、GQOLI评分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由专科护士主导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合作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开展护士主导的基于循证的最佳实践以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团队,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理论框架,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得出证据并将证据本土化后应用于临床,根据证据制订审查标准,评估证据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采取行动规范医务人员的临床行为,比较应用最佳证据前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审查标准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及肺康复知识知晓率的改变。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由18.2%(6/33)降为0( χ 2值为4.264, P<0.05)。证据应用前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憋气试验、6 min步行试验分别为(76.1 ± 3.3)%、(27.2 ± 1.5)s、(522.6 ± 13.0)m,证据应用后分别为(82.7 ± 2.8)%、(31.0 ± 5.3)s、(561.5 ± 16.4)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600、-3.007、-10.542, P<0.01);10条审查标准在证据实施后依从性均提升至8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6.834~64.000, P<0.01);证据应用前后患者肺康复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4.2%(8/33)、83.9%(26/31),明显提升( χ2值为22.823, P<0.01),患者满意度有所提升。 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通过应用最佳证据可以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照护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的循证护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将循证理念引入临床护理工作,对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全面营养管理意识和营养护理干预水平,同时为将护理人员推向多学科合作、开阔专业视野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2019年8月—2020年7月按照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实践模式,检索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协会网站以及中国肠外肠内营养协会网站,并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关于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相关证据,进行小组评价后应用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脏肿瘤科病房的护士和患者。选择21名护士在证据应用前、后通过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原发性肝癌行射波刀治疗患者营养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将2019年8—12月收治的41例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未应用本证据)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4月收治的39例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证据应用后)作为观察组,在患者入院时和射波刀治疗完成后出院时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与营养相关的指标。结果:证据应用后,21名护士对于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相关知识知晓率、营养风险筛查的执行率以及患者营养筛查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营养筛查执行率均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实践模式为框架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法,丰富了护士营养风险筛查相关知识,提升了护士临床工作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提高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护理管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冠心病中医护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冠心病中医护理领域的文献进行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的展示与分析,为深入开展该领域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近20年该领域发表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5日,使用CiteSpace对发文量、研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图谱内容解读其涵义。结果:该领域研究文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研究机构与作者间的合作有待加强,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冠心病相关症状护理、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应用、研究的结局指标、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健康管理及中医护理应用模式5个领域。结论:建议加强本领域多学科交叉及团队合作,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注重多种护理模式、评估工具及症状管理的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对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患者对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的相关需求。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对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或社区医院就诊的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主题分析法并借助NVivo 10.0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希望接受"医院主导,社区实施,家庭支持"的延续护理模式服务;希望提供适当、便捷、个性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及随访方式;期待接受持续的全方位、专业化的健康指导;期望接受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的延续护理服务方式;期望糖尿病App简便实用、满足出院后病情监测、评估反馈、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的护理需求,能够保障个人隐私、免费使用。结论:患者对接受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具有较强意愿。应建立分工明确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延续护理服务机制,加强多学科合作,借助团队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具备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服务,进一步优化软件功能,注重信息安全建设、遵循循证指南规范App内容,以满足患者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生命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呼吸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3.16 ± 0.35) L/s、(1.99 ± 0.33) L、(1.97 ± 0.3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8 ± 0.53) L/s、(3.08 ± 0.54) L、(2.97 ± 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0.139、15.405、19.458, P<0.01)。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生命质量评分总分为(63.92 ± 6.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76 ± 5.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574, 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轻度焦虑及轻度抑郁分别为80.00%(64/80)、82.50%(66/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25%(45/80)、61.25%(4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390、8.935, P<0.01)。 结论: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生命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六步标准沟通结合疼痛管理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六步标准沟通结合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措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情况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评分(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VATS辅助手术治疗的8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管理方式,护患沟通应用常规方案,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六步标准沟通流程的护患沟通方案和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情况和干预前后NRS评分、B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NRS评分为(3.18 ± 1.04)分,对照组为(4.61 ± 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713, P<0.001),其术后24 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研究组为4.65%(2/43),对照组为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074,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06 ± 7.52)h、(9.42 ± 2.83)d,对照组分别为(27.83 ± 12.01)h、11.05 ± 2.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058、4.044, 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简明心境问卷(POMS)各维度愤怒-敌意、疲乏-迟钝、精力-活力、紧张-焦虑、抑郁-沮丧、迷惑-混乱评分分别为(3.43 ± 1.21)、(6.16 ± 1.63)、(7.62 ± 2.43)、(3.43 ± 1.04)、(4.26 ± 1.59)、(4.48 ± 1.58)分,对照组分别为(5.26 ± 1.46)、(7.20 ± 1.65)、(8.89 ± 1.80)、(5.37 ± 1.58)、(5.49 ± 1.27)、(6.70 ± 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54~6.725, P<0.01);研究组干预前后BI指数分别为(55.02 ± 11.07)、(75.44 ± 14.51)分,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54.48 ± 10.24)、(63.38 ± 14.10)分,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909, P<0.01);研究组满意度为95.35%(41/43),对照组满意度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532, P<0.01)。 结论:六步标准沟通模式联合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措施应用于行VATS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对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改善其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术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转运记录单配合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质量、转运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转运记录单配合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质量、转运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37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该阶段患者按照常规模式转运,将该院急诊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6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试验组,对该阶段患者使用转运记录单配合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的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转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试验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突发病情变化、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设备故障、管道意外和故障以及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试验组患者转运交接时病情、用药、辅助检查、管道、皮肤和床位联系等相关信息遗漏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结论:运用转运记录单配合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可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转运交接时患者信息的遗漏,提高转运安全性,还能够缩短转运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