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最为严重的颈椎病亚型,具有临床症状重、致残率高、预后不确定等特点,给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中西医结合治疗在CSM不同阶段可发挥协同作用,大量研究已证实其有效性.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立项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莫文教授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袁文教授共同牵头,组织本领域专家制定《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作为全国团体标准发布,编号为T/CAIM018-2021,得到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进一步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分级体系,构建CSM中西医结合诊治的临床关键问题,并广泛征求国内中医骨伤科、脊柱外科、中西医结合骨科、康复科、循证医学等领域专家意见,制定《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并通过全国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于2023年5月31日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中西会发[2023]93号),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北京市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DRG试点医院与非DRG试点医院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和影响因素,为下一阶段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5家DRG试点医院和124家非DRG试点医院2015-2021年的统计报表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各明细费用与例均总费用的关联程度,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住院患者例均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和非DRG试点医院组中与住院患者费用关联度最高的分别是例均手术费和例均药品费,关联度最低的均是例均检查费.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中住院患者费用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名前2位是耗占比和平均住院日,非DRG试点医院组的平均住院日、手术治疗费用占比和耗占比的重要性高于其他因素.结论:DRG付费有利于优化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的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耗占比和手术治疗费用占比是影响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费用的重要因素,公立医院未来仍需继续优化费用结构,"节流"与"开源"并重,利用DRG付费及其配套措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在全流程、各环节加强耗材治理和赋能医院与医务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应用于基层单位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在基层单位对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丰宁县中医院、唐县妇幼保健院和容城县妇幼保健院4个试点单位共71 580例新生儿采用“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进行CHD筛查。同时收集未开展“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上述单位超声检查后转诊至河北省儿童医院CHD筛查诊治中心(简称本中心)并得到手术证实的CHD患儿262例(其中复杂型CHD 39例),以本中心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新生儿复杂型CHD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采用 χ2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法对“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开展前、后新生儿复杂型CHD筛查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 χ2检验对培训后试点单位与本中心复杂型CHD诊断结果,以及各试点研究单位间复杂型CHD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共检出CHD 553例(占筛查总例数的0.77%),包括66例复杂型CHD和487例简单型CHD。经本中心明确诊断发现,复杂型CHD假阴性3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漏诊1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漏诊1例,双主动脉弓左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远端闭锁漏诊1例),复杂型CHD假阳性1例(主-肺动脉间隔假性回声失落误诊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复杂型CHD类型误诊5例(肺静脉共同腔闭锁误诊为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永存第五主动脉弓狭窄误诊为主动脉缩窄1例,肺动脉吊带误诊为左肺动脉缺如1例,主动脉重度缩窄误诊为主动脉弓离断1例,主动脉峡部闭锁误诊为主动脉缩窄1例)。最终确诊的复杂型CHD 68例(占CHD总数的12.3%),筛查总体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6%(65/68)、99.8%(484/485)和86.8%(59/68),ROC曲线下面积为0.98,“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开展前复杂型CHD常规筛查诊断方法的筛查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9.2%(27/39)、95.5%(213/223)和61.5%(24/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2。“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开展后,复杂型CHD筛查灵敏度较前明显提高( χ 2=14.28, P<0.05)。“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筛查结果与本中心以及各试点单位间复杂型CHD筛查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十二切面超声筛查诊断法”适用于基层单位开展新生儿复杂型CHD超声筛查工作;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CHD,基层单位超声诊断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到诊治中心进一步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遵循集束化护理方案制订流程,确定集束化护理主题并组建多学科支持体系后,基于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初步拟定策略草案,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计算各指标权重,结合专家意见与试点反馈最终形成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终稿。结果:最终形成的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包含4项一级指标、7个二级条目,各条目的重要性与临床适用性均>3.50分。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均较高,权威系数分别为0.73、0.87,协调系数分别为0.216、0.125( P<0.05)。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成人心脏移植术后预防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科学且实用,后续将进一步开展验证性试验研究,以期为心脏移植术后机械循环辅助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国基于价值购买支付改革试点经验及其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美国是价值医疗支付改革试点实践最多的国家,基于价值购买(VBP)是其试点项目之一。作者从医院层次和医生层次分别介绍了美国VBP支付改革试点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实施效果,并分析了其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从价值医疗支付指标体系建设、价值医疗支付改革实施及管理成本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基于价值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医院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的多中心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11月,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选取107家医院的4 072名病区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调查表,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医院所在地区、等级、性质等,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调查表包括护理人文关怀制度与流程、护理人员人文素养与培训、人文环境与设施、人文关怀程序及措施、人文关怀质量评价与改进5个维度38个条目,满分190分。采用描述性统计对一般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医院病区护理人文关怀得分为(156.91±27.78)分。医院是否开展过护理人文关怀试点(示范)护理单元工作、病区是否为医院护理人文关怀试点(示范)护理单元、病区类型、护理管理者是否参加过人文关怀培训是病区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开展得分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我国医院病区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者应系统化推进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工作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院级器官捐献工作体系化建设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0年开展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特别是2015年自愿捐献做为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以后,我国器官捐献事业得到高质量快速发展,器官捐献例数于2016年超过巴西,位列全球第二。目前我国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体系和标准流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1]。然而,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对移植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较为严峻,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仅为3.98,与发达的欧美国家差距甚远。如何建设组织架构科学、运行规范且高效的器官捐献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OPO)是我国各器官捐献团队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虽然各省、各地区甚至各医院的捐献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在OPO组织架构建设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应有相似之处。下面就本院器官捐献工作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也希望能给其他OPO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传统病房智慧升级后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物联网平台对传统病房进行智慧升级,实现病区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对升级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于2020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2个病区作为试点单元,实施智慧化病房管理模式。以易改造、易施工、易维护为原则,在实现物联网全覆盖的基础上,接入硬件和软件系统,完成传统病房智慧升级,采用结构化观察、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估升级后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使用体验。结果:升级后生命体征采集与记录耗时、护理风险评估与耗时、标识牌制作与悬挂耗时分别为(4.24 ± 0.87)、(4.07 ± 0.86)、0 min与升级前的(6.50 ± 2.95)、(4.73 ± 1.62)、(1.13 ± 0.43)min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04、3.99、28.96, P<0.0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患者认为智慧病房智能化,节省人力和等待时间;操作简单,改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体验;系统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结论:传统病房智慧升级有助于患者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体验,在未来发展中不断改进,可为同类病区的智慧升级提供实践路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家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项目推广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国家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试点项目进展和推广效果,为推进肿瘤MDT模式提供依据。方法:获取231家消化系统肿瘤MDT试点医院2018年度(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2019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和2020年度(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MDT项目评估表的数据。分析试点医院开展消化系统肿瘤MDT情况、门诊和住院MDT开展情况、病例分布,以及MDT管理、收费和区域辐射情况。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排除数据缺失的试点医院,2018—2020年度纳入分析的试点医院数量分别为227家、224家和224家。开展消化系统肿瘤MDT的试点医院从2018年度的174家提升至2020年度的222家;门诊和住院MDT病例分别从48 332例和61 823例增长至72 493例和106 899例;实施MDT管理制度的试点医院从159家提升至214家。2020年度,门诊和住院MDT均次费用均以200~500元为主;135家(60.3%)试点医院是区域内MDT主导医院。结论:我国消化系统肿瘤MDT试点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MDT的试点医院数量逐年增长,且试点医院在区域内起到一定引领作用。为加快推广肿瘤MDT模式,笔者建议医院应针对MDT进一步提高患者可及性、优化管理模式、推进医保报销、加强区域辐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