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细胞N-乙酰转移酶10高表达诱导铂类药物耐药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的N-乙酰转移酶10(NAT10)引起对铂类抗肿瘤药的耐药效应,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野生型组(MCF-7野生型细胞未经任何处理)、NAT10过表达组(h-NAT10质粒转染至MCF-7细胞)和NAT10敲低组(sh-NAT10质粒转染至MCF-7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NAT10与多聚ADP核糖转移酶1(PARP1)的相互作用,并检测过表达或敲低NAT10的表达对PARP1乙酰化水平和半衰期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沉淀实验检测乙酰化的PARP1招募相关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ranswell实验显示,NAT10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数为(483.00±46.90)个,NAT10敲低组细胞侵袭数为(469.00±40.50)个,与MCF-7野生型细胞[(445.00±35.50)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μmol/L奥沙利铂作用下,NAT10过表达组细胞侵袭数为(502.00±45.60)个,NAT10敲低组细胞侵袭数为(105.00±20.50)个,与野生型细胞[(219.00±31.50)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μmol/L奥沙利铂作用下,与野生型细胞比较,NAT10过表达可以增强PARP1与NAT10的结合,而使用NAT10抑制剂Remodelin则抑制了二者的相互结合。高表达NAT10诱导PARP1乙酰化后,PARP1与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CC1)的结合增加,敲低NAT10的表达后,降低了PARP1和XRCC1的结合。高表达NAT10增强了PARP1与DNA连接酶3(LIG3)的结合,而敲低NAT10的表达则会降低PARP1与LIG3的结合。在10 μmol/L奥沙利铂处理后的细胞中,NAT10过表达细胞中γH2AX表达水平为0.38±0.02, NAT10敲低细胞中γH2AX表达水平为1.36±0.15,与野生型细胞(1.0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10 μmol/L奥沙利铂处理后的细胞中,NAT10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为(6.54±0.68)%,NAT10敲低组细胞凋亡率为(12.98±2.54)%,与野生型细胞[(9.67±0.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NAT10高表达增强了NAT10与PARP1的结合,并促进PARP1的乙酰化,进而延长了PARP1的半衰期,从而增强PARP1招募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到损伤位点,促进DNA损伤修复,最终使乳腺癌细胞存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烟酰胺防治感染和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危重病,是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居高不下,也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传统临床干预措施单一而局限。烟酰胺具有广泛的细胞保护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烟酰胺可通过修复线粒体功能恢复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抑制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的激活、抑制促炎介质及抗氧化损伤等机制,在感染和脓毒症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脓毒症的发生机制及烟酰胺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发掘新的针对脓毒症的治疗方向和有效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腺癌免疫治疗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无手术机会,手术切除率仅约20%~30%。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及远处转移的患者,系统治疗对其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以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或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oxaliplatin,irinotecan,5-FU/LV,FOLFIRINOX)为代表的一线化疗方案客观反应率不足40%,针对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G12C、多聚ADP核糖聚合酶通路的靶向治疗潜在获益人群<10%,预后改善有限。近年来免疫治疗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并取得巨大进展,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但基于胰腺癌呈免疫抑制状态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单纯免疫治疗多以失败告终。近期针对胰腺癌异常丰富的肿瘤间质,通过免疫微环境重塑使“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课题,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T-T)技术及肿瘤疫苗等新组合、新方法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显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有望引领未来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基化转移酶WTAP调节转录激活因子4表达加剧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甲基化转移酶Wilms肿瘤蛋白1相关蛋白(WTAP)在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①实验一: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H/R模型组。采用H/R诱导H9C2细胞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处理。采用N6-甲基腺苷(m6A)RNA甲基化测定试剂盒检测m6A水平;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甲基化转移酶〔WTAP、甲基转移酶样蛋白(METTL3、METTL1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②实验二: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R+sh-NC组、H/R+sh-WTAP组。H/R+sh-WTAP组转染sh-WTAP以敲降WTAP表达,其余各组制模方法同实验一。转染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WTAP、活化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多聚二磷酸腺苷酸核糖聚合酶(PARP)、转录激活因子4(ATF4)、蛋白激酶RNA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TF4阳性表达情况。③实验三: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R+sh-NC组、H/R+sh-WTAP和H/R+sh-WTAP+ATF4组。H/R+sh-WTAP+ATF4组用过表达质粒ATF4转染H9C2心肌细胞,其余各组制模方法同实验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TF4、CHOP、活化caspase-3和活化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实验一:H/R模型组m6A甲基化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上调。RT-qPCR检测结果显示,H/R模型组METTL3、METTL14和WTAP基因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上调,以WTAP上调最显著;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呈相同趋势。提示甲基化转移酶WTAP的表达水平在H/R诱导的心肌细胞中显著上调。②实验二:H/R+sh-WTAP组细胞凋亡水平较H/R+sh-NC组明显减少〔(14.16±1.58)%比(24.51±2.38)%, 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R+sh-WTAP组WTAP、活化caspase-3、活化PARP、p-PERK、ATF4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H/R+sh-NC组显著下调。荧光显微镜下显示,H/R+sh-WTAP组ATF4阳性信号较H/R+sh-NC组显著减弱〔(19.36±1.81)%比(32.83±2.69)%, P<0.01〕。提示敲降WTAP可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③实验三:H/R+sh-WTAP+ATF4组细胞凋亡水平较H/R+sh-WTAP组显著增加〔(26.61±2.76)%比(17.14±0.87)%, 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R+sh-WTAP+ATF4组ATF4、CHOP、活化caspase-3和活化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较H/R+sh-WTAP组显著上调。提示过表达ATF4可逆转sh-WTAP对H/R诱导的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结论:甲基化转移酶WTAP可调节ATF4表达,介导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促进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尼拉帕利对食管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对食管鳞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人食管鳞癌ECA-109、KYSE-150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尼拉帕利组、单纯照射组、联合组(尼拉帕利+照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γH2AX聚焦点的数量,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中PARP-1、剪切体cleaved PARP、RAD5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ERK1/2)]、p-MAPK(ERK1/2)蛋白的表达。所有数据以 xˉ±s表示,两组间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样本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在人食管鳞癌ECA-109、KYSE-150细胞株中,尼拉帕利+照射可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联合组细胞的平均致死剂量(D 0)、准阈剂量(D q)、2 Gy照射后细胞存活率(SF 2)均下降。单纯照射对食管鳞癌ECA-109、KYSE-150细胞的凋亡作用有限,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尼拉帕利+照射可进一步增加食管癌细胞的凋亡率( P=0.015、 P=0.006)。在ECA-109细胞中,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联合组细胞G 2/M期阻滞显著增加( P<0.001)。在食管癌ECA-109细胞株中,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在2 h后可显著诱导γH2AX聚焦点的形成,并延缓其修复( P<0.001),且联合组增强了照射诱导的PARP-1的裂解,降低了Rad51及p-MAPK(ERK1/2)的表达。 结论:尼拉帕利能增加食管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其机制是通过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和调控MAPK-ERK信号通路来增加食管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ARP-1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ARP-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组(对照组)、SAP组、3-AB组(即PARP-1抑制剂组)、3-AB-CON组,每组各5只。腹腔注射雨蛙素及脂多糖制作SAP大鼠模型,CON组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AB组于建模前0.5 h注射3-AB溶液30 mg/kg,3-AB-CON组腹腔注射3-AB溶液30 mg/kg 0.5 h后处理同CON组。各组大鼠建模后12 h处死,观察各组腹腔内大体改变,取心脏血、胰腺和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及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淀粉酶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肠组织PARP-1、胞核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试验测定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则用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CON组比较,SAP组大鼠腹腔明显腹水,胰腺病理明显出血坏死,肠组织绒毛结构紊乱,淀粉酶、IL-6水平升高,肠组织PARP-1、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减少,说明PARP-1可诱导NF-κB活化和炎症损伤,导致胰腺及肠损伤。3-AB-CON组与CON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AP组比较,3-AB组胰腺及肠组织损伤明显减轻,淀粉酶、IL-6水平明显降低[淀粉酶(U/L)(1 879.25±736.66) vs (5 569.33±1 993.48),IL-6(pg/mL)(77.98±20.65) vs (209.14±79.08),均 P<0.05],肠组织PARP-1、胞核NF-κB蛋白表达减少[PARP-1(灰度值)(1.44±0.09) vs (1.49±0.13),NF-κB(灰度值)(0.63±0.09) vs (0.96±0.08),均 P<0.05],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增多[评分(6.7±1.5) vs (3.2±1.1), P<0.05]。 结论:抑制PARP-1表达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加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4(PARP1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评估PARP14在甲状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基因表达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PARP14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癌人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评估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ARP14的表达。根据染色强度,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PARP14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MTT实验探究PARP14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表明PARP14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偏低。PARP14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和甲状腺内扩散具有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克隆形成实验和MTT实验结果表明,KIF4A的表达能促进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 P<0.05)。 结论:PARP14在甲状腺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其可能是甲状腺癌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基因敲除在顺铂致小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survival motor neuron, SMN)基因敲除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小鼠中的作用。 方法:构建顺铂诱导的AKI小鼠(C57BL/6)模型,将雄性8~10周龄体重22~24 g SMN+/+野生型小鼠及 SMN基因敲除杂合子( SMN+/-)小鼠随机分为4组: SMN+/+生理盐水组(野生型空白对照组, n=5)、 SMN+/-生理盐水组( SMN基因敲除杂合子空白对照组, n=5)、 SMN+/+顺铂组(野生型顺铂组, n=5)和 SMN+/-顺铂组( SMN基因敲除杂合子顺铂组, n=5)。腹腔注射20 mg/kg顺铂溶液或0.9%生理盐水,72 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及肾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M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和脲酶法分别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标志蛋白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的表达。 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 SMN+/-小鼠SM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且顺铂腹腔注射后,SM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均 P<0.05)。野生型顺铂组小鼠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肾小管损伤评分、肾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目、PARP蛋白表达及CHOP蛋白表达均高于野生型生理盐水组(均 P<0.05),且 SMN+/-顺铂组小鼠上述指标表达均高于野生型顺铂组小鼠(均 P<0.05)。 结论:SMN基因敲除可进一步加重顺铂诱导的AKI,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SMN可能是AKI治疗潜在的干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可逆电穿孔对结肠癌细胞疗效和作用机制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在体内外模型中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及有效性。方法:对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SW620、LoVo进行电击处理,通过二乙酸荧光素(FDA)-碘化丙锭(PI)双色荧光染色实验检测细胞活性,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志蛋白表达;构建HCT116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通过裸鼠体重、肿瘤生长曲线、瘤重对比观察体内抗结肠癌效果。采用非配对 t检验。 结果:FDA-PI荧光实验显示,随着场强增大,SW480、HCT116均表现为细胞总量、活细胞数减少,死细胞数增多。流式双染实验显示,随着场强增大,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多,多数为早期凋亡。Western blot结果为电击后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降解产物(cleaved-PARP)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7,8,9裂解物(cleaved-Caspase 3,7,8,9)蛋白水平升高。IRE组与Control组裸鼠体重分别为(27.81±0.81)、(27.64±0.83) g( t=0.583, P>0.05);IRE组与Control组肿瘤体积分别为(212.00±98.85)、(4 381.75±910.20) mm 3( t=7.713, P<0.001);IRE组与Control组第15天瘤重分别为(79.93±15.41)、(1 500.97±848.51) mg( t=2.900, P<0.05)。 结论:IRE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富天冬酰胺蛋白增强拟南芥辐射抗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富天冬酰胺蛋白(NRP)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 WT)、 NRP过表达型( Pro35S:NRP-GFP)、 NRP突变型( nrp) 3种拟南芥种子,分别分为照射组(120 Gy γ射线照射)和对照组(不照射)。(1)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3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至第7天,统计各组根长。(2)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于MS培养基中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分别移栽至基质土中继续培养至第30天,观察各组植株的生长和形态。(3) WT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 WT植株中 NRP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2( PARP2)2种基因在照射前后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4) Pro35S:NRP-GFP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分别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取幼苗进行荧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1)辐射导致 WT和 nrp幼苗的根长缩短,分别为(2.73±0.43)cm和(1.31±0.53) cm,与对照组[(4.56±0.41) cm和(2.89± 0.60) c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212、6.490,均 P=0.000 );而 Pro35S:NRP-GFP幼苗的根长在照射前后无明显差异[(3.01±0.34) cm vs. (2.96±0.34) cm, t=0.253, P=0.801]。(2)辐射导致 WT和 nrp幼苗植株的发育不良、生长受限,其中株高和莲座叶直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361~12.250,均 P=0.000 ),而 Pro35S:NRP-GFP幼苗植株则维持正常形态。(3)辐射导致 WT植株中 NRP和 PARP2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7、7.776, P=0.002、0.000)。(4) Pro35S:NRP-GFP幼苗在照射后各时间点均出现NRP入核现象。 结论:NRP可能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植物辐射抗性靶点进行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