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体瓣成形术在病理性乳头溢液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病理性乳头溢液手术中应用腺体瓣成形法对乳房进行整形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4年6月74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n=37例,实施乳腺部分切除术)和研究组(n=37例,实施乳腺部分切除术+腺体瓣成形术或筋膜成形术)。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1d引流量及治疗总费用多;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头溢液的外科手术中应用腺体瓣成形术,能够弥补局部腺体损失造成的凹陷,保持乳房的外形,明显地提升患者满意度,手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频电脉冲通过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流产模型子宫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低频电脉冲通过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流产模型子宫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购入的30只雌性大鼠和15只雄性大鼠进行交配,将未怀孕的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怀孕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频电脉冲组,正常组的大鼠在处死前未接受任何治疗,模型组用于构建人工流产模型,低频电脉冲组采用电针疗法治疗.检测并比较3组宫内膜厚度、腺体数、纤维化面积比例、E-cadherin、β-catenin、CLDN1 蛋白及 Rho GTP 酶激活蛋白(ArhGAP1)信使 RNA(mRNA)、RhoA mRNA、ROCK1 mR-NA表达水平,以及RhoA、ROCK1、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低频电脉冲组的大鼠各有10只.低频电脉冲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模型组,子宫内腺体数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模型组,子宫内膜腺体数多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低频电脉冲组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例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E-cadherin蛋白、β-catenin、CLDN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低频电脉冲组E-cadherin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CLDN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ArhGAP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RhoA mRNA和ROCK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电脉冲组 ArhGAP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RhoA mRNA、和ROCK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RhoA蛋白、ROCK 1蛋白、IL-6蛋白、TNF-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和低频电脉冲组(P<0.05).结论 人工流产后大鼠给予低频电脉冲可以抑制RhoA/Rho激酶信号,减少炎症反应和子宫内膜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唾液腺伴胸腺样分化的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唾液腺伴胸腺样分化的癌(CASTLE)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并筛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满足唾液腺CASTLE诊断的病例。共收集7例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1~70岁。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镜下表现、免疫组化、预后等特点。结果:7例唾液腺CASTLE均位于腮腺;病史1个月~1年,1例患者伴有面部麻木,1例偶有肿胀感;影像学上,4例考虑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待排。显微镜下,4例肿瘤累及周围腺体组织,所有肿瘤具有多少不一的淋巴组织背景,肿瘤细胞排列呈巢状,其中5例呈淋巴上皮癌样,2例呈鳞状细胞癌图像;淋巴上皮癌样肿瘤细胞除表达CD5外,还可表达CD117,呈鳞状细胞癌图像的病例局灶或部分表达CD117;所有病例均无EB病毒感染。6例有随访信息的患者均行术后放疗,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唾液腺CASTLE是一种少见的肿瘤,需与淋巴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鉴别,患者预后尚好,CD5在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胃连接部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肿瘤发生在食管-胃连接部,位于黏膜下层。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含双层上皮细胞的导管,呈腺丛状、囊状分布。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形成乳头状、微腺体状结构。瘤细胞温和/或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内淋巴组织丰富,见淋巴滤泡形成。病理医师可能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不全及子宫内膜容受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对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小鼠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使用透明带3多肽-弗氏免疫佐剂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POI,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移植hAMSCs 1×10 6细胞/只,将动物分为正常组( n=10)、模型组( n=15)、hAMSCs组( n=15),阴道涂片监测动情周期,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nome,FSH)、雌二醇与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含量,HE染色观察卵巢和子宫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同源框A10(homeobox A10,HOXA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FSH受体(FSH receptor,FSHR)蛋白表达,综合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结果:hAMSCs移植6周,hAMSCs组动情周期异常率[40.00%(6/15)]低于模型组[86.67%(13/15), P=0.021]。与模型组血清FSH[(10.239±1.091)μg/L]、雌二醇[(103.325±4.952)ng/L]和AMH[(1.133±0.494)μg/L]水平相比,hAMSCs组FSH水平[(7.664±0.735)μg/L]明显降低( P<0.001),雌二醇[(126.883±23.370)ng/L]和AMH[(2.204±0.453)μg/L]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5, P<0.001)。与模型组不同,hAMSCs组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增高;卵巢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数增加,间质纤维化和闭锁卵泡少见,子宫壁与子宫内膜增厚,腺体数量和体积增加。HOXA10吸光度(absorbance, A)值hAMSCs组(5.90±1.94)高于模型组(2.79±1.27, P=0.029),TNF-α A值hAMSCs组(3.83±1.23)低于模型组(6.26±0.96, P=0.002);FSHR A值hAMSCs组(3.61±1.66)与模型组(2.74±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模型组低于正常组(4.13±0.54, P=0.006)。 结论:移植hAMSCs在恢复自身免疫性POI小鼠卵巢功能的同时,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提高生育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及其在一例复发异位甲状旁腺瘤患者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复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通常存在多腺体病变、异位甲状旁腺瘤等情况。规范使用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可以减少探查范围而又避免遗漏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研究分析1例复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再次手术治疗,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扩散峰度成像多参数回归模型预测雌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的复发风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峰度成像(DKI)参数的回归模型预测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ER阳性、HER-2阴性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0例(50个病灶)的临床病理(年龄、组织学分级、Ki-67水平等)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81岁,术前均接受常规MRI及DKI检查,评估记录乳腺纤维腺体组织量(FGT)、背景实质强化(BPE)、内部强化特征等,测量并计算强化峰值(PH)、峰值强化率、达峰时间、平均峰度(MK)、平均扩散率(MD)等指标。根据患者21基因复发评分将50例患者分为低复发风险组和中高复发风险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将年龄、PH、MD、MK为自变量构建的logistic模型为Pre1,以Ki-67、年龄、PH、MD、MK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模型为Pre2,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预测患者低复发风险的效能。 结果:低复发风险组25例、中高复发风险组25例。低复发风险组与中高复发风险组间年龄、FGT、PH、MD、MK、Ki-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Pre1预测ER阳性、HER-2阴性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低复发风险的AUC为0.87,灵敏度为0.76,特异度为0.88。Pre2预测ER阳性、HER-2阴性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低复发风险的AUC为0.92,灵敏度为0.84,特异度为0.92。 结论:基于DKI的多参数模型预测可有效预测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复发风险,联合Ki-67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有效识别低复发风险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of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ScienceDirector、Wiley Online Library、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0年10月25日为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Man 5.1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1 140例患者。与PKEP相比,HoLEP的术中出血量较少( WMD=-27.07,95% CI:-39.72~-14.42, P<0.001)、切除腺体量较多( WMD=-1.00,95% CI:-1.08~-0.91, P<0.001)、膀胱冲洗时间较短( SMD=-1.71,95% CI:-1.89~-1.52, P<0.001)、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较短( SMD=-0.92,95% CI:-1.42~-0.42, P<0.001)、住院时间较短( SMD=-0.79,95% CI:-1.22~-0.36, 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6个月HoLEP和PKEP的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PKEP术式相比,HoLEP切除腺体更干净彻底,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更高,但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肾脏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状腺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腺体之一。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参与机体代谢、生长发育、蛋白质合成以及其他重要激素的分泌与调节。甲状腺激素影响肾脏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可通过改变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特别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低T3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的多种并发症如肾性贫血、心血管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蛋白质-能量消耗以及高尿酸血症也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后超声随访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乳房自体脂肪注射术后不同阶段的超声图像特点,探索超声作为术后影像学评价手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2015年10月至2021年9月进行乳房自体脂肪注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根据图像观察手术后不同时间乳房各层次结构(皮肤层、皮下脂肪层、腺体层、乳房后间隙、胸壁肌肉层)是否清晰,有无异常回声,并记录异常回声所在位置、大小、形态、有无钙化及血流信号。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41岁。单次单侧乳房的脂肪注射量为70~300 ml,其中251~300 ml 15例,200~250 ml 36例,小于200 ml 10例。61例患者术后共进行了125次超声检查,每例患者进行了1~4次复查,复查距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47个月。连续观察术后患者的超声图像,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乳房后间隙形成的脂肪带初期呈中等回声带,缺少条索状纹理,随着时间推移,其内逐渐形成较多且清晰的强回声间隔;其二,在乳房皮下脂肪层、腺体层及乳房后间隙均可见局灶性脂肪坏死,初期呈边界不清晰的不规则无回声区,随着时间推移其边缘回声渐增强,形成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无回声区。结论:超声可作为乳房自体脂肪注射术后管理的一项有效且必要的手段,能为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