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我国外科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工结合是指将医学与理工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外科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更多的是指医疗器械的改进、创新和研发,而医疗器械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一个体现。我国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将医科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所,成立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笔者及其团队在医工结合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可重复使用的简易扩肛器"及"经肛多通道腔镜手术操作平台的切口保护套"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超细腹腔镜、胃内气囊等项目已通过相关研发团队论证并拟行转化生产;同时,于2020年1月10日,在广东省药学会的批准下,联合有志于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为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实践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源泉;临床医生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医工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研究阶段医工结合学科融合不充分、应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求互动少、科研成果转化难和"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如果能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关注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打通医工结合全流程、完善医工结合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我国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型医疗设备课程中应用虚拟仿真教学仪器的思路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科院校大型医疗设备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存在学生动手操作设备的机会少、教学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都处在病源环境中、CT与DR等设备存在辐射危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相关课程可利用虚拟仿真教学仪器的实体结构、操控系统及功能软件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并设置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探索性实验。这有助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工科""新医科"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影像科室运营分析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科室运营分析是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作者简要分析了传统科室运营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科室运营分析是克服传统运营分析问题的良方,并以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影像中心为例,基于业财融合的理念,使用流程分析法和标杆比较法,进行运营分析实践探索,提出科室运营改进建议。实践表明,建立与业务相结合的科室运营分析体系,可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医院长期、稳定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科研合同管理现状分析与管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医院科研合同管理现状,查找合同审核中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提高医院科研合同管理效率。方法:以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为例,通过与专业律师访谈及分析2018—2020年共419份科研合同初审的问题类型,从而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结果:无违约条款,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补签合同,未涉及伦理、遗传资源保护条款以及效率低,签订时长,信息未多部门共享是目前存在较多的问题类型。结论:通过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加强课题负责人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理解,增强法律知识学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设立合同模板及建立信息化系统以提升科研合同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保障大型国际赛事,助力急诊学科发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顺利举办。这是近年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观众最踊跃的一届亚运会。针对如此大规模的国际赛事,如何做好医疗保障工作是主办城市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不少医院和急诊科都以各种形式参加了赛事的保障,也为急诊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综合性医院一站式入院服务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作者介绍了某大型综合性医院一站式入院服务的探索。医院通过实施入院业务一窗办理、建立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优化院前检查开立、严控手术患者入院时间、全面优化信息系统、为临床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落实质量监控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院前检查率,缩短了择期手术患者等待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并提高了院前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浅谈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科研平台创新性管理模式。方法:介绍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发展历程及建设现状,分析科研平台发展过程中设备共享、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困难及应对之策。结果:建强科研平台对医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培育、提升学术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应持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加强体系布局、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结论:大型综合性医院需构建高度开放和高效运行的科研平台体系,为科技创新助力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某大型公立医院急诊和重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服务量的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近5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和重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服务量之间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数据,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了急诊和重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据(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以及急诊和重症服务量数据(急诊抢救人次数、120接车量、1级患者分诊人次数、体外膜肺氧合人次数、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床日数、器官移植手术量、血液净化床日数和气管插管床日数)。从而探索近5年来的医院急诊和重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与服务量的变化趋势。结果:2020年12月,急诊护理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构成比达到了61.44%;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构成比为73.85%;工作年限构成比较稳定,未见明显改变趋势;重症护理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构成比达到了57.62%;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构成比为63.42%;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护士人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急诊和重症硕士以上护士人数占比仍较少。急诊和重症护士工作负荷正在逐年上升,其中1级分诊人次数、血液净化床日数、器官移植手术量、中心静脉导管插管、体外膜肺氧合(人次数)的护理工作负荷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94%、9.06%、11.07%、18.50%、28.32%。结论:该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急诊和重症护理人力资源的发展正向人员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转变,但仍缺乏高层次护理人才,且急诊和重症相关科室护士的工作负荷在逐年递增。医院应积极探索急诊和重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改革的创新路径,保障护理人力资源的"量"和"质"的平衡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卫生防护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指南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型室内体育场馆改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的治疗场所的卫生防护要求。围绕重大病毒性传染病卫生应急情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聚集的非典型场所,以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从功能分区、卫生设施、个人防护、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综合性的健康风险防护建议及应对措施。本指南的实施将为室内体育场改建为方舱医院的应急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综合性医院科研共享平台建设的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公共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共享程度及使用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方法:以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为例,分析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建立以来仪器设备的服务现状和当下面临的困境,探讨科研共享平台的优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结果:虽然共享系统及设备管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区别化共享、差异化监管、个性化培训等策略,将一定程度上实现安全、智能、便捷的设备信息化管理,使仪器设备一定范围内得到充分共享,提高管理的科学性。结论:本单位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存在的问题为各科研平台的共性问题,期待为其他高校及附属医院的平台管理提供良好借鉴和参考,对提升未来综合性医院科研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