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紫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例98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氨溴索等治疗。治疗前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在参考值范围。因抗感染效果不佳,13 d后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改为伏立康唑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7 d后改为伏立康唑、美罗培南及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利奈唑胺3 d后患者体温39.3 ℃,双手、双上肢、肩背部出现散在暗红色瘀点,部分呈片状瘀斑,按之无压痛且不褪色。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18.4 s,国际标准化比值1.5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3.6 s,纤维蛋白原5.11 g/L,血浆D-二聚体4.27 mg/L。考虑为过敏性紫癜,可能与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有关。停用该药,换用替加环素,并给予抗过敏、补液和输注血浆等治疗,其他治疗不变。11 d后,患者皮肤瘀点瘀斑消失,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16.2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6 s,纤维蛋白原2.62 g/L,血浆D-二聚体2.48 m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4年内22 717例次患者共发生582次血流感染,2018-2021年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依次为2.79%、2.99%、2.79%和2.02%。共分离出59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87株(81.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81株(1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糖球菌和屎肠球菌;真菌31株(5.2%),以热带念珠菌为主。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0%、15.3%、15.4%和3.3%。主要非发酵菌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29.6%、13.3%和21.7%。81株革兰阳性菌中仅2例对糖肽类抗菌药物耐药。结论:2018-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耐药率差异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一起广泛耐药伤寒暴发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一起广泛耐药伤寒暴发的临床特征,为耐药性伤寒诊治提供经验。方法:纳入2022年1月27日至2月15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就诊的7例广泛耐药伤寒确诊患者。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试验、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7例广泛耐药伤寒患者中,男3例,女4例,其中1例为孕妇(妊娠32周),年龄为(29.8±6.8)岁,范围为22~42岁。发热7例,热程为6~20 d,腹泻5例,无玫瑰疹、淡漠面容及相对缓脉等伤寒特异性表现。4例并发肠出血,6例并发肝功能损伤。6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消失/减少,2例白细胞计数降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示,7株伤寒沙门菌株均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喹诺酮类、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敏感。7例患者入院前均有抗菌药物使用史,入院后1例予静脉滴注头孢唑肟治疗7 d,出院后予头孢克肟口服7 d序贯治疗;6例患者予静脉注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14 d。经治疗,所有例患者的血/粪便培养均转阴,好转出院。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脾脓肿。7例患者均为北京市同一公寓住户,且潜伏期内公寓有断水及水质浑浊异味现象,考虑为水源性传播引起的伤寒暴发。结论: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伤寒典型临床表现缺乏,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上升,广泛耐药伤寒应选用适当抗菌药物并延长抗感染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垂体脓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性,55岁。主诉头痛8个月加重2周,于2022年3月21日17:35收入河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既往有“风湿病”30余年,不规律口服糖皮质激素。于本次住院前8个月(2021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全头搏动性胀痛,较剧烈,伴有头晕、呕吐、视物旋转、视物模糊与闪光感,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0 ℃,于当地针灸及口服中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症状好转,仍遗留较轻头痛。2021年11月20日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提示:垂体体积增大,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未见异常。垂体MRI平扫:垂体囊性良性占位,考虑Rathke囊肿。当地发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结果不详)、低血钾(最低2.65 mmol/L)和低血钠(最低105.9 mmol/L),给“优甲乐”纠正电解质紊乱(具体不详),症状好转。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痛加重,性质同前,伴呕吐、发热,体温最高38.0 ℃,自行口服“布洛芬”后体温下降至37.3 ℃。于当地对症治疗。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精神差,双颞侧视野缩小。余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2022年1月2日查垂体MRI增强:垂体囊性变,周边环形强化。2022年3月10日头CT平扫:头颅CT垂体囊性病变。经会诊转入院,入院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脓肿?垂体功能减低症。经术前准备于2022年3月24日在全身麻醉下经鼻蝶内镜手术。术中发现:鞍底薄弱并有膜性不规则突起凸向蝶窦腔,局部质地软缺乏鞍底骨质,表面覆盖黏膜。试用穿刺针经过该薄弱区向垂体方向穿刺,抽吸出淡黄绿色脓性液约2.5 mL。拔除穿刺针并保留标本准备送检。刮除蝶窦黏膜,鞍底前下部骨质约1 cm区域骨质不完整,鞍底光滑包膜凸向蝶窦腔。碘伏冲洗、浸泡消毒,并依次用过氧化氢、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术区无活动出血。切开鞍底硬脑膜,切口约0.8 cm长,见内为黄色脓苔及红黄间杂炎性组织。用取瘤钳切取脓苔样组织及炎性组织标本,质地脆,标本准备送病理。并用吸引器吸除蝶安内视野下脓苔,清理炎性腐败组织,周边显露出粉红色垂体组织,鞍内脓性组织内镜下刮除完全。用稀碘伏液冲洗、浸泡消毒脓腔及术区,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至冲洗液清。未见明显脑脊液外溢,清理术区,创面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结束手术。术后CT:垂体囊性占位消失。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抗感染;(2)激素替代: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片口服;(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术后轻度嗅觉减退,无脑脊液鼻漏,无视力视野障碍,未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脓腔壁组织病理提示垂体组织并炎细胞浸润,脓液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患者头痛及发热消失,电解质紊乱纠正,垂体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术后3个月复查垂体MRI显示术后改变,垂体脓腔消失,对比剂增强提示垂体均匀强化。患者血常规、激素水平及电解质水平及变化趋势见表1, 2, 3, 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18—2020年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2018—2020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16例、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4例、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4例、综合性重症监护室(GICU)53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9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1例。分析医院感染率、标本来源及病原菌分布、耐药菌检出情况。结果:2018年、2019年、2020年ICU医院感染率分别为0.39%、0.44%、0.30%,总感染率为0.39%。87例ICU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45.98%)、尿标本(24.14%)、血液标本(13.79%)。共检出87株病原菌,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43.68%,38/87),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4.14%,21/87);SICU、GICU检出病原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87株病原菌均为耐药菌株,以ESBL阳性菌株检出率最高,其次为XDR广泛耐药菌株。SICU、CICU、GICU、NSICU均以ESBL阳性菌株检出率最高。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菌株均为产ESBL阳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MRSA阳性菌株;鲍曼不动杆菌中XDR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最高,占71.43%(15/21),其次为MDR多重耐药菌株,占19.05%(4/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辛、哌拉西林舒巴坦分别在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中使用率较高,头孢噻肟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使用率较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考拉宁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使用率较高。结论:梅州市人民医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总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则以ESBL阳性菌株最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感染性结石患者尿液细菌的菌谱及耐药性特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感染性结石患者中段尿细菌谱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54例感染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1例,女153例。年龄(51.5±12.3)岁。合并高血压病58例(22.8%),糖尿病17例(6.7%),肾积水195例(76.8%)。结石负荷1 443.5(660.8,2 837.5)mm 2。收集中段尿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 结果:本研究254例,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89例(35.0%),阴性165例(65.0%)。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尿白细胞阳性例数分别为77例(86.5%)和83例(50.3%),尿亚硝酸盐阳性例数分别为57例(64.0%)和24例(14.5%),术后发热分别为23例(25.8%)和24例(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段尿细菌培养检出14种细菌,检出率最高的3种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8.2%(34/89)]、奇异变形杆菌[15.7%(14/89)]和铜绿假单胞菌[11.2%(10/8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上述3种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40.0%;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40.0%;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等的耐药率均<10.0%;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以及奇异变形杆菌对妥布霉素、氨曲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1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氨曲南等药物的耐药率均<10%。 结论:感染性结石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肾内科收治的58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尿培养呈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种类的统计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尿路感染者102例,共检出106株病原菌,占比较多的革兰阴性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3株(31.13%)、肺炎克雷伯菌11株(10.38%)、阴沟肠杆菌7株(6.60%);而占比较多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屎肠球菌15株(14.15%)、粪肠球菌9株(8.49%)、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3.77%);真菌共分离3株(2.83%)。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钠均显示较高的耐药性。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高于大肠埃细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较敏感,未发现相关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高血糖、高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低白蛋白和1,25(OH) 2D 3低水平(均 P<0.05)。 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危险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静脉滴注头孢替唑钠致突发性耳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例58岁男性患者因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给予头孢替唑钠2 g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约20 min时,患者出现一过性右耳闷塞感和耳鸣,输液结束后,右耳耳鸣症状复现;第2次静脉滴注头孢替唑钠约25 min时,患者出现双耳耳鸣、双耳针刺样疼痛、听力下降及眩晕等症状。耳鼻喉科医师会诊后诊断为突发性耳聋,考虑为药物引起。停用头孢替唑钠,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10 μg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8 d后患者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及眩晕等症状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单中心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谱特点及药敏结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谱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4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谱及药敏结果。结果:腹透液培养阳性32例(65.31%),其中革兰阳性菌15例(46.88%)、革兰阴性菌15例(46.88%)、真菌2例(6.25%)。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为别33.33%、14.29%、16.67%、21.43%。革兰阳性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均敏感,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为7.14%,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16.67%。共治愈36例(73.47%),其中革兰阳性菌初始方案的治愈率高于革兰阴性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透液培养革兰阴性菌患者的血白蛋白高于腹透液培养革兰阳性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透液培养革兰阳性菌患者的腹透液细胞数转阴天数少于腹透液培养革兰阴性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为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治疗上调整初始治疗方案为万古霉素或喹诺酮类覆盖革兰阳性菌,阿米卡星覆盖革兰阴性菌,提高腹透液中病原菌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雷替曲塞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49岁女性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后出现红斑、水疱、表皮大面积剥脱,面积达90%以上,诊断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头孢美唑钠、泮托拉唑等治疗1个月后,患者好转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