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株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0年7月—2022年9月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72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并进行测序以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PCR扩增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X和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phA1并进行测序分析.病史资料分析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均100%敏感,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均100%耐药,对青霉素(87.5%)、头孢吡肟(95.8%)、美罗培南(95.8%)、甲氧苄啶-磺胺甲唑(90.3%)、红霉素(98.6%)和克林霉素(98.6%)的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25.0%)、四环素(30.6%)和利福平(23.6%)耐药率较低.PCR及DNA测序结果显示,3株纹带棒状杆菌发生gyrA基因单点突变(Ser87Val),67株发生双突变(Ser87Phe、Asp91Ala或Ser87Tyr、Asp91Ala),2株发生三位点突变(Ser87Phe、Ala88Pro和Asp91Ala),其中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首次发现的突变模式.所有的纹带棒状杆菌均检出ermX基因,aphA1基因检出率为43.1%.病史资料结果显示,72株纹带棒状杆菌主要分离自ICU(占65.2%),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占91.6%),患者平均年龄(68.0±15.3)岁,感染和定植患者比例分别占72.2%(52/72)和27.8%(20/72),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28 d、合并脑出血、意识障碍及病情恶化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腹泻患儿志贺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志贺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08年至2017年河南省睢县豆付元卫生室的4 721份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细菌培养分离出志贺菌株。采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学分型。按比例选取271株志贺菌株,采用多重梯度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毒力基因,Kirby-Bauer琼脂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分析耐药性年度变化趋势。结果:4 721份粪便标本中志贺菌检出率为20.69%(977/4 721)。977株志贺菌共分为2群13种血清型,福氏志贺菌占77.79%(760/977),宋内志贺菌占22.21%(217/977),每年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呈交替变化。271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志贺菌肠毒素( Shigella enterotoxin, shET) -1+、 shET-2+、侵袭性质粒H抗原(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H, ipaH)+、侵袭相关毒力基因(invasion-associated locus, ial)+,占84.04%(179/213);宋内志贺菌为 shET-1-、 shET-2+、 ipaH+、 ial+,占46.55%(27/58)。志贺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 唑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027、7.232、6.039、4.764、6.809,均 P<0.05)。98.52%(267/271)的菌株对3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宋内志贺菌;对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 唑的耐药率均低于宋内志贺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1.866、14.868、83.036、68.534、14.738,均 P<0.01)。 结论:2008年至2017年睢县5岁以下腹泻患儿志贺菌每年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血清分型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不同。大多数分离菌株产生了多重耐药,且不同血清型的志贺菌耐药谱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3例儿童鼠伤寒沙门菌多位点序列分型与临床特征及耐药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鼠伤寒沙门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型)、临床特征及耐药特性,为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经粪便或血培养确诊鼠伤寒患儿的临床信息,并对样本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MLST分型及药敏试验。使用 Kruskal- Wallis检验、 χ2检验、 Fisher′ 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96例患儿分离出鼠伤寒沙门菌,有效病例93例。其中92例来自粪便培养,1例来自血培养;男53例(56.99%),女40例(43.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2.0(8.5,22.0)月龄,7月至10月是发病高峰。按MLST分型将患儿分为ST34型(58例)、ST19型(22例)及其他型(13例)。不同MLST分型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后引起呼吸道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57, P<0.001),ST34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者更常伴有呼吸道症状( Cramer V=0.421, P<0.001)。药敏试验:不同MLST分型对氨苄西林( χ2=8.774, P=0.03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χ2=6.713, P=0.022)、环丙沙星( χ2=20.780, P<0.001)、磺胺甲 唑( χ2=15.364, P=0.001)、氨苄西林舒巴坦( χ2=17.626, P=0.001)及左氧氟沙星( χ2=25.648, P<0.001)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头孢曲松( χ2=1.027, P=0.621)、头孢他啶( χ2=7.637, P=0.059)、头孢吡肟( χ2=6.099, P=0.116)及头孢哌酮舒巴坦( χ2=2.405, P=0.649)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 结论:婴幼儿是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主要人群,7月至10月是发病高峰,鼠伤寒沙门菌MLST分型以ST34型为主且更常伴有呼吸道症状;应参照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无药敏试验结果可经验性选择三代头孢菌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致关节感染皮疽诺卡菌的耐药表型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致关节感染的两株皮疽诺卡菌( Nocardia farcinic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耐药性。 方法:2020年1月收集两株导致老年患者膝关节感染的皮疽诺卡菌菌株,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细菌进行鉴定,根据CLSI M24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ABRicate工具比对获得性耐药和毒力基因,Snippy等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同源性等基因特征分析。结果:本研究的临床分离株均为皮疽诺卡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TMP/SMX)耐药,对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和含有酶抑制剂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携带A类β内酰胺酶基因 far-1、RNA聚合酶结合蛋白基因 RbpA、多耐药外排泵转录激活因子基因 MtrA和调节转录因子基因 vanR-O,分别介导对β内酰胺抗生素、利福平、大环内酯类药物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不含有获得性TMP/SMX耐药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家族基因存在多个错义突变,均携带与结核分枝杆菌同源的 icl、 mbtH、 phoP、 relA毒力基因,SNP同源分析表明两株皮疽诺卡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两株菌仅存在10个SNP位点、6个复合基因和1段基因缺失变异。 结论:全基因测序技术有助于研究诺卡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机制;皮疽诺卡菌对TMP/SMX耐药现象需要重视,参与二氢叶酸代谢途径的酶基因突变有可能是TMP/SMX耐药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东地区血液内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广东省50家医院血液内科血标本来源细菌的构成和耐药性,了解血液内科血流感染(BS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平台,对2019年广东省50家医院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和ICU由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O)检出率进行分析,同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征分儿童组(≤14岁)和成人组(>14岁)进行分析。参考CLSI 2019年M100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收集广东省50家医疗机构(三级医院48家)血液内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三个科室各1618、1026、3626株血标本分离菌完整微生物信息资料。其中血液内科革兰阴性杆菌占71.8%,革兰阳性球菌占28.2%。血液内科分离前5位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群。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19.7%和80.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无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群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6.9%,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均超过25.0%。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儿童组耐药率普遍高于成人组。成人组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4.1%,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超过25.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性超过80.0%,但儿童组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于成人组(11.8%对6.5%)。鲍曼不动杆菌无对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科室之间比较,ICU和呼吸内科血标本革兰阳性球菌比例高于血液内科。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最低,分别为0.3%和3.7%。血液内科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最低,分别为8.3%和25.8%。ICU整体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都最高。结论:血液内科血标本来源细菌构成比与重要细菌耐药性与呼吸内科、ICU存在差异,广东地区血液内科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以草绿色链球菌群为主的链球菌属比例明显高于ICU和呼吸内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岛市区5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的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筛查及耐药基因检测,明确青岛市区该细菌耐药基因的分布及构成,为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青岛市区5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出的非重复CRKP共5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应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blaKPC-2、 blaNDM-1、 blaOXA-48、 blaIMP、 blaVIM目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结果:药敏试验显示,CRKP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35.2%),其次为复方新诺明(53.7%)、庆大霉素(55.6%)、左氧氟沙星(75.9%)、亚胺培南/西司他丁(88.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高于90%。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有43株(阳性率为79.63%),阴性菌株为11株。PCR耐药基因检测共检出带有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菌株40株,目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为74.07%。其中35株携带KPC-2基因,7株携带OXA-48基因,4株携带NDM-1基因,1株携带IMP基因,其中携带有OXA-48基因的菌株均同时携带KPC-2基因,未检测出携带VIM基因的菌株,剩余14株未检测出目标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青岛市区5家医院CRKP携带的产碳青霉烯酶基因主要为KPC-2,其次为OXA-48及NDM-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6—2022年青海某医院血培养分离大肠杆菌的流行病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培养分离大肠杆菌( E. coli)的耐药情况,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对 E. coli同源性分析能力,并建立与之匹配的蛋白指纹库,辅助临床经验用药,为院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送检血培养 E. coli的耐药性及耐药变迁情况;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 E. coli 1841株;所有菌株均采用MALDI-TOF MS进行鉴定,应用VITEK2.0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药敏分析,并用MALDI-Biotyper软件进行质谱同源性分析及自建蛋白指纹库;利用WHONET5.6软件统计药敏结果,利用SPSS23.0软件分析指纹分型与药敏结果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4 582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检出 E. coli 1 841株,检出率为40.17%;血培养分离 E. coli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和磺胺甲恶唑略有下降,对其余药物变化不大;经MALDI-Biotyper聚类分析,将血培养分离的 1 841株 E. coli分为两大簇五个亚型,其中Ⅰa 1型约占40%、Ⅰa 2型约占2.7%、Ⅰb型约占3.8、Ⅱa型约占46%、Ⅱb型约占7.5%。Ⅰa 1型 E. coli在普外科(50.45%)和急诊外科(50.92%)的检出率较高,Ⅰb型 E. coli在急诊内科检出率(10.05%)高于其他科室。不同分型之间的药敏结果相互比较,Ⅰa 1型 E. coli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21.3%高于其余四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74, P=0.000);Ⅱ型 E. coli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60%)整体高于Ⅰ型(<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248, P=0.004);初步建立了 E. coli同源性蛋白指纹库并进行验证。将验证集中1 288株 E. coli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并与训练集的药敏结果进行比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研究血培养分离 E. coli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较大;建立 E. coli同源性蛋白指纹库,发现不同指纹分型 E. coli的药敏数据有差异,依据药敏数据可以辅助临床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胆外科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住院并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每例CRKP感染患者,选择2例非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non-CRKP)感染患者与之进行匹配。共纳入720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444例,女性276例,年龄(58.0±11.6)岁。依据感染情况分为两组:CRKP组( n=240)和non-CRKP组( n=480)。根据预后情况将240例CRKP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死亡组( n=34)和存活组( n=206)。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感染结局等,以分析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患有急性胰腺炎( OR=3.473,95% CI:1.844~6.541)、感染前存在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 OR=2.028,95% CI:1.228~3.347)、慢性肾衰竭( OR=1.873,95% CI:1.142~3.073)、低蛋白血症( OR=3.060,95% CI:1.869~5.01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 OR=3.882,95% CI:2.518~5.985)、入住重症监护室( OR=1.783, 95% CI:1.034~3.075)和感染前30 d内手术( OR=13.463,95% CI:7.482~24.223)是肝胆外科患者发生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感染前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OR=3.784,95% CI:1.420~10.089)、接受机械通气( OR=5.085,95% CI:1.436~18.011)、意识障碍( OR=40.710,95% CI:3.564~464.943)、接受激素治疗( OR=14.977,95% CI:3.819~58.743)和接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 OR=4.102,95% CI:1.226~13.726)是肝胆外科CRKP感染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CRKP组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与non-CRK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肝胆外科患者发生CRKP感染与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和自身屏障被破坏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且这些因素影响着患者感染的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年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分离的225株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和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状况,评估使用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13)预防感染和控制耐药流行的潜在价值。方法:复苏2018年1-12月乌鲁木齐儿童医院检验科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采用荚膜肿胀试验检测血清型,评估PCV13覆盖率。采用E-test法检测分离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检测美罗培南等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成功复苏225株肺炎链球菌。常见血清型为19F(32.9%)、23F(12.0%)、19A(10.7%)、6B(10.2%)和6A型(8.0%)。PCV13覆盖率为80.4%。<2岁和≥2岁患儿分离株之间,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患儿分离株,血清型分布未见明显不同,PCV13覆盖率也相似。分离株对口服青霉素的中介率和耐药率分别为57.8%和31.7%。以脑膜炎界值判断,胃肠外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9.4%,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不敏感率达47.5%和64.6%,以中介为主。菌株对红霉素、复方磺胺甲 唑、四环素耐药率高,分别达98.1%、67.6%和89.6%,对阿莫西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敏感率均超过90%。PCV13型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非PCV13型菌株更强。 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儿科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以19F、23F、19A、6B和6A型常见,PCV13型覆盖率约80%,汉族和少数民族儿童分离株血清型分布未见明显差异。菌株对红霉素普遍耐药,临床考虑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时,应注意菌株对青霉素等耐药率高。推广使用PCV13可有效预防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至2022年0~14岁患儿细菌耐药监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数据中0~14岁患儿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从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CARSS监测报告中提取0~14岁患儿2 575 040株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耐药数据变迁,并与同时期全年耐药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8至2022年,0~14岁患儿检出细菌总数为415 306~588 016株,占同时期全年监测细菌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5.9%(514 193/3 234 372)、16.2%(572 107/3 528 471)、12.8%(415 306/3 249 123)、13.0%(485 418/3 743 027)和12.2%(588 016/4 828 50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所占细菌总数比例分别为45.4%(233 456/514 193)、44.5%(254 869/572 107)、44.7%(185 756/415 306)、42.6%(206 903/485 418)和41.7%(245 044/588 016)。革兰阳性菌种分离率前5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6.0%~38.8%)、肺炎链球菌(27.1%~31.7%)、表皮葡萄球菌(7.3%~9.3%)、屎肠球菌(4.0%~4.8%)和粪肠球菌(2.5%~3.6%);革兰阴性菌分离率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21.8%~26.2%)、流感嗜血杆菌(14.4%~26.4%)、肺炎克雷伯菌(10.1%~14.7%)、卡他莫拉菌(7.3%~11.9%)和铜绿假单胞菌(5.5%~6.8%)。0~14岁患儿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48.8%~57.0%)。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8.7%~30.1%,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或屎肠球菌检出率为0.1%~0.3%,儿童非脑脊液分离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0.7%~1.6%,头孢噻肟和(或)头孢曲松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3.7%~50.0%和31.8%~42.7%。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1.9%和1.2%~2.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3%~10.1%和8.2%~12.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6%~10.2%和5.3%~9.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2%~24.0%和19.0%~29.4%。结论:2018至2022年,0~14岁患儿临床常见病原菌菌种构成无明显变化,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检出率有所下降,但儿童耐药情况仍不容忽视,需长期加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