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脑专用线圈在0~6月龄婴儿颅脑MRI中的图像质量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6通道婴幼儿颅脑专用线圈对0~6月龄婴儿颅脑MR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2名0~6月龄患儿使用16通道婴幼儿颅脑专用线圈行颅脑MRI检查(专用线圈组),另选取同时期使用常规头颈联合线圈行颅脑MRI检查的32名0~6月龄患儿作为常规线圈组,扫描序列均包含横断位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以及横断位弥散加权像(DWI),分别对扫描图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主观评分中:T1WI、T2WI、FLAIR序列评分均达到4分以上,DWI序列均达到3分以上;在T1WI、T2WI和FLAIR序列中两名评分者评分一致性程度较强(Kappa值分别为0.717、0.652、0.784),在DWI序列中,一致性程度一般(Kappa值为0.32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中,专用线圈组各序列的SNR和CNR在颅脑左右叶上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且颅脑左右叶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线圈组,专用线圈组在各个序列SNR、CNR均有所增加,其中在T1WI序列SNR、CNR和DWI序列SN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颅脑专用线圈扫描0~6月龄婴儿颅脑图像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专用线圈组图像质量在主、客观评价中均优于常规线圈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8例CTTH患者进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rTMS组患者使用表面标记法定位右拇短展肌的热点并计算静息态运动阈值(RMT),随后将刺激强度调整为RMT的70%,刺激点位于先前确定的右手拇指热点前5 cm处,即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LDLPFC);刺激频率为每周一、三、五各1次,共持续4周,刺激12轮。对照组不定位热点,不计算RMT,将线圈垂直于LDLPFC放置,使用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同rTMS组。2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简易McGill疼痛问卷(MPQ)等量表进行主观疼痛评估,通过伤害性屈曲反射(NFR)和条件性疼痛调节(CPM)试验中相关电生理指标作为疼痛状态的客观评估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1个月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HIT-6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054, P<0.001; t=-6.083, P<0.001; Z=-4.246, P<0.001; Z=-3.740, P<0.001)。(2)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与基础NFR RⅢ反射面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rTMS治疗CTTH短期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肝穿刺植入可回收金标在射波刀追踪治疗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一种肝脏金标植入新方法在兔肝脏内固定及取出的可行性,以期用于射波刀金标追踪治疗。方法:分为活体实验和离体实验。活体实验对10只家兔麻醉后,经皮肝穿刺植入3颗金标,10 d后植入设有外置套管和固定细线的第4颗金标,以射波刀分别对参照组(第1颗和第2颗)和套管组(第1颗和第4颗)配准后追踪,施照结束后,评估金标植入成功率、配准精度及取出的安全性。离体实验在离体的肝脏进行金标拉力测试,测量弹簧圈金标和无弹簧圈金标取出时所受阻力。结果:实验过程中金标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植入与回收成功率均为100%。操作过程家兔未发生明显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所有金标均成功追踪,套管组的配准平移偏差在头脚方向和前后方向高于参照组( Z=-11.77、-4.57, P<0.05),而左右方向低于参照组( Z=-2.52, P<0.05)。金标拉力测试结果显示弹簧圈金标拉力为(2.23±0.85)N,无弹簧圈金标拉力为(0.81±0.1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1, P<0.05)。 结论:螺旋线圈结构金标在穿刺针道内的固定效果好,细线限制了金标肝外远处移位,套管为金标回收建立通道,整体操作简单易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线整合型MRI信号放大器高清成像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翼外肌附着类型与关节盘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无线整合型MRI信号放大器(wireless amplified MRI detector,WAND)耦合常规头颈联合线圈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高清成像,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翼外肌附着类型与颞下颌关节盘位置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为TMD的患者85例(共160侧TMJ),其中男性16例,女性69例,年龄(32.7±14.2)岁(16~80岁),所有纳入对象均行张、闭口斜矢状位以及冠状位WAND耦合头颈联合线圈双侧TMJ高清扫描。基于TMJ及翼外肌高清成像,对比分析TMD患者翼外肌附着类型与TMD患者关节盘位置,采用χ 2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翼外肌附着类型存在3种,Ⅰ型共51侧[31.9%(51/160)],Ⅱ型共77侧[48.1%(77/160)],Ⅲ型共32侧[20.0%(32/160)];TMD患者翼外肌不同附着类型与关节盘位置存在强相关(χ 2=28.20, P=0.002, r=0.776);不同附着类型翼外肌与关节盘是否可复性移位之间无显著相关(χ 2=0.24, P=0.887, r=0.825)。 结论:TMD患者翼外肌不同附着类型与关节盘位置之间存在相关,WNAD耦合常规头颈联合线圈TMJ高清扫描可为TMD患者在评估翼外肌附着类型及关节盘位置提供可靠影像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小表面线圈高分辨MR扫描在原发性面神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小表面线圈高分辨MR扫描在原发性面神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2015年5月—2019年10月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面神经肿瘤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5~56(34.9±11.7)岁。术前均行面部微小表面线圈局部高分辨3 T MR扫描及面神经曲面重建(方法A),同时行常规头线圈MR平扫及增强扫描(方法B)。(1)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成像所显示的肿瘤的位置、累及范围、形态、生长方式以及信号特点的差异,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最大径测量值。(2)以反映肿瘤与面神经关系的特征性的面神经出入征阳性为面神经肿瘤的MRI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配对χ 2检验比较两种MR扫描方法诊断面神经肿瘤的准确率。 结果:(1)两种成像方法显示肿瘤位置、范围、形态一致,但与方法B相比,方法A肿瘤范围的显示更为直观。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7例;所有肿瘤均累及面神经2节段及以上;肿瘤中心位于内听道处1例、迷路段1例、膝状神经节区6例、鼓室内5例、乳突区1例、腮腺区2例;形态表现为7例不规则形、表面分叶状或菜花状,5例呈类圆形,4例呈蘑菇形。(2)方法A测得肿瘤最大径为8 ~33.5 (18.9±7.9) mm,方法B为8.5 ~32.5(18.8±7.85) mm,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51, P>0.05)。(3)方法A肿瘤信号与面神经信号接近,有囊变者信号不均匀;方法B肿瘤T 1WI以等信号、稍低信号为主,T 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有囊变者信号不均匀。(4)本组16例患者采用方法A所得MRI显示面神经出入征均为阳性,方法B仅有4例面神经出入征呈现阳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6/16和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结论:使用微小表面线圈面神经高分辨MRI结合曲面重建技术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肿瘤与面神经关系,提高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面神经出入征对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的MRI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扫描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双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试验,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7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66例0~12个月婴儿,月龄(6.3±3.4)个月,均在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行颅脑平扫,使用双通道收发一体头线圈。扫描方向包括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 1WI、快速自旋回波T 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和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每例受试者至少接受2个扫描方向及2个扫描序列。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评估MRI图像质量,目标值为评分≥3分。颅脑MRI扫描前或扫描后监测婴儿体温、心率和呼吸情况,扫描过程中监测MRI系统的噪声,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5例婴儿在自然睡眠状态下完成扫描,61例经水合氯醛镇静后完成扫描。41例颅脑MRI图像质量评分为5分,21例为4分,4例为3分。3分主要是由于运动伪影所致。所有婴儿颅脑MRI扫描后生命体征平稳,心率(126.8±12.9)次/min,呼吸(38.2±6.8)次/min。47例婴儿颅脑MRI前后体温无升高,15例升高<0.3 ℃,4例升高0.3~0.5 ℃。扫描中记录的噪声为(57.5±1.8)dB(A)。1例婴儿MRI当日出现轻度腹泻,未经治疗,第2天症状消失,余无不良反应。结论:婴儿专用0.35 T脑MRI系统安全性高,图像质量优良,可以有效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侧小脑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双侧小脑高频(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时间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脑刺激组和假刺激组,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治疗2例,故最终3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小脑刺激组行小脑rTMS治疗,rTMS刺激参数为10 Hz,120%静息运动阈值,间隔9 s刺激1 s,共500脉冲;假刺激组行假rTMS治疗(刺激线圈与头皮呈90°),其余参数同小脑刺激组;然后在磁刺激结束后20 min,2组患者均由同一位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共训练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采用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评估2组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渗漏或误吸风险,记录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传送时间、喉前庭闭合时间及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持续时间,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及吞咽各时间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PAS和FDS评分以及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传送时间、喉前庭闭合时间及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持续时间等吞咽时间参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AS和FD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小脑刺激组治疗后的PAS和FDS评分较假刺激组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 P<0.05),其余时间参数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并不明显( P>0.05);而小脑刺激组患者治疗后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和吞咽反应时间较假刺激组缩短更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双侧小脑高频rTMS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和吞咽反应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rTMS)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确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74例进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hrTMS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hrTMS治疗组患者使用MagVenture R30型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治疗,刺激频率为20 Hz,1次/d,每次刺激20个序列,刺激的量为500脉冲;治疗持续6 d为一疗程,间隔1 d进行下一疗程;共计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使用不产生磁刺激的8字形伪线圈,治疗频率同上。2组患者治疗期间可按照疼痛需求[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口服塞来昔布0.2 g/次。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进行2组患者疗效评估及N100波幅记录,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N100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VAS评分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N100波幅随时间延长不断升高。治疗后2周、4周时hrTMS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N100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hrTMS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平均每月头痛发生天数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癫痫发作、听力下降、头皮灼伤等不良反应,头晕、头部不适及耳鸣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长疗程的hrTMS可以有效改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0 T MR扫描仪联合8通道相控阵眼表面线圈提高眼部肿块显示能力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3.0 T MR扫描仪上联合使用8通道相控阵眼表面线圈提高眼部图像质量及眼部肿块显示能力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6个中心的692例拟行眼部MRI的眼部肿块初诊患者,均采用3.0 T MR扫描仪,以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表面线圈组413例,使用8通道相控阵眼表面线圈进行扫描;头线圈组279例,使用8通道相控阵头线圈行相同序列扫描。评价2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为计算眼眶正常结构(眼睑、玻璃体、泪腺和视神经眶内段)和各部位肿块(眼睑肿块、眼球内肿块、泪腺窝肿块及眼眶肿块)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为主观评分,指标包括运动伪影、肿块边缘及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显示情况,并计算图像质量总体评分。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图像间客观指标和主观评分的差异。 结果:表面线圈组所有图像的SNR、CNR高于头线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运动伪影评分低于头线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面线圈组眼球内肿块边缘、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评分及图像总体质量评分高于头线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2组间眼睑、泪腺窝及眼眶肿块边缘、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评分及图像总体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3.0 T MR扫描仪上使用8通道相控阵眼表面线圈可提高眼部图像SNR和CNR,提高眼球内肿块边缘以及肿块与邻近结构关系的显示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虚拟操作系统在小鼠视觉疾病动物模型行为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视觉行为学检测是视觉疾病动物模型鉴定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主要通过虚拟操作系统(VOS)产生视觉刺激诱发动物模型产生视动反应(OMR)或视动反射(OKR)来进行测量。自动化VOS能够调节光栅条纹宽度、旋转速度、光照强度等参数控制监测装置的对比敏感度和空间频率阈值,并追踪OKR、OMR及OKR联合OMR运动。通过对巩膜搜索线圈法、角膜标记法、OMR-arena系统、OMR指数、阶梯测试协议等测量方法及评估指标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图形二维刺激升级为三维刺激,并引入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提取小鼠身体及头部轮廓,利用深度学习等计算机算法,分析并处理疾病小鼠视觉行为学数据,提高灵敏度,缩短测量时间,减少检测误差,增加数据精准度,从而获得更可靠的视功能评估结果,为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遗传性眼病、视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工具。本文主要从视觉检测方法和视力评估指标2个方面对现有自动化VOS在小鼠视觉疾病模型行为评估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