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3 +6周胎儿犁腭部测值及其对唇腭裂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孕11~13 +6周胎儿犁腭部长径和厚径的参考值范围及其对该孕期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孕11~13 +6周超声检查的孕妇1 559例,在头面部正中矢状面观察胎儿犁腭部,分别测量其长径和厚径,制定正常胎儿参考值范围。将在此期间诊断并随访证实的唇腭裂胎儿犁腭部长径和厚径与参考值范围作比较,验证该参考值范围对孕11~13 +6周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 结果:按照不同孕周将1 518例正常胎儿分别分为11~11 +6周、12~12 +6周、13~13 +6周,胎儿犁腭部长径参考值分别为4.3~5.9 mm、5.0~6.8 mm、5.4~7.7 mm,厚径参考值分别为2.0~2.9 mm、2.2~3.4 mm、2.5~3.8 mm。胎儿犁腭部长径和厚径与胎儿头臀长呈显著正相关( rs=0.733、0.634,均 P<0.001)。1 559例胎儿中,25例诊断并证实为唇腭裂,其犁腭部厚径均小于参考范围最小值,22例(88.0%)胎儿的犁腭部长径小于参考值。 结论:孕11~13 +6周胎儿犁腭部长径和厚径参考值范围的建立对该时期胎儿唇腭裂的筛查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评价孕早期胎儿犁腭部发育的观测指标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紫外线和人乳头状瘤病毒16 E6协同诱导、促进裸鼠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裸鼠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移植瘤模型,探讨紫外线(UV)损伤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诱导、促进CSCC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将人CSCC细胞A431分成3组,即用HPV16 E6腺病毒转染的HPV16 E6过表达组,空白腺病毒转染的空白载体组(简称空载组),未进行腺病毒转染的空白对照组。使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将空载组及HPV16 E6过表达组(LV-OE-HPV16 E6组)A431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SKH-1裸鼠左侧臀部皮下作为空载组( n = 16)和LV-OE-HPV16 E6组( n = 16)。每3天观察并记录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当瘤体达到150 mm 3时,视为建模成功。建模成功后,每组取8只小鼠进行UV照射,分为4组,即空载组、空载+ UV组、LV-OE-HPV16 E6组、LV-OE-HPV16 E6 + UV组,UV照射剂量为1 440 mJ/(cm 2·d),每次12 min,持续4周后处死裸鼠,测量瘤重及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验证Wnt1、β联蛋白mRNA及蛋白在裸鼠CSCC中的表达。数据若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数据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空载+ UV组瘤重为(2.90 ± 0.36)g,LV-OE-HPV16 E6组(3.19 ± 0.32)g,LV-OE-HPV16 E6 + UV组(4.41 ± 0.18)g,与空载组(2.20 ± 0.24)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39、6.77、20.11,均 P<0.001);空载+ UV组瘤体积为(1 033.12 ± 400.15)mm 3,LV-OE-HPV16 E6组(1 119.21 ± 447.57)mm 3,LV-OE-HPV16 E6 + UV组(1 464.29 ± 409.98)mm 3,与空载组(688.94 ± 319.31)mm 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0、2.21、4.22,均 P<0.001)。免疫组化显示,4组间Wnt1、β联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0.76、0.71,均 P > 0.05);Western印迹显示,4组间Wnt1、β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6.74、49.90,均 P<0.05),且LV-OE-HPV16 E6 + UV组Wnt1、β联蛋白水平高于空载组、空载+ UV组和LV-OE-HPV16 E6组(均 P<0.05)。mRNA水平分析显示,4组间组织中Wnt1、β联蛋白mR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7.77、8.38,均 P<0.05),且LV-OE-HPV16 E6 + UV组Wnt1 mRNA水平高于空载组、空载+ UV组和LV-OE-HPV16 E6组(均 P<0.05)。 结论:UV和HPV感染在诱导、促进CSCC中具有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对11~13 +6周胎儿颅后窝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孕11~13 +6周胎儿脑干(BS)宽度、脑干-枕骨(BSOB)宽度及BS与BSOB比值(BS/BSOB)对胎儿颅后窝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的11~13 +6周正常单胎胎儿209例(对照组),于颜面正中矢状切面上测量BS宽度、BSOB宽度,计算BS/BSOB,分析三者与头臀长(CRL)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30例正常胎儿进行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回顾性分析同期诊断的颅后窝异常胎儿14例(异常组),包括颅后窝囊性病变(cPFM)10例,开放性脊柱裂(OSB)4例,比较异常组与对照组BS宽度、BSOB宽度及BS/BSOB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BS宽度和BSOB宽度显示率为100%,BS宽度、BSOB宽度与CRL呈线性相关( r=0.867、0.794,均 P<0.001),BS/BSOB与CRL无明显相关性,BS/BSOB为0.75(0.71,0.79)。BS宽度及BSOB宽度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好(ICC=0.877、0.846和0.939、0.895)。对照组与异常组相比,BSOB宽度和BS/BS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除1例单纯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外,9例(90%)cPFM胎儿的BSOB宽度大于对照组胎儿的第95百分位数,4例(100%)OSB胎儿的BSOB宽度小于对照组胎儿的第5百分位数;除1例单纯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外,9例(90%)cPFM胎儿的BS/BSOB值均小于对照组的第5百分位数,4例(100%)OSB胎儿的BS/BSOB均大于第95百分位数。 结论:早孕期超声测量胎儿BS宽度和BSOB宽度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胎儿BSOB宽度和BS/BSOB异常对颅后窝异常具有提示作用。单纯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早孕期颅后窝超声可无异常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孕期(孕11~13 +6周)胎儿唇腭裂的超声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孕期(孕11~13 +6周)超声筛查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早孕期超声筛查的胎儿超声图像,联合使用胎儿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及鼻后三角切面评估胎儿是否存在唇腭裂。所有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共5 520例胎儿纳入研究,头臀长(crown-rump length,CRL)范围为45~84 mm。两切面联合扫查共发现7例不同类型的唇腭裂,其中单侧唇腭裂4例、正中唇腭裂1例、双侧唇腭裂2例,均经随访(引产或出生后检查)证实。另外,2例单纯唇裂漏诊。结论:早孕期(孕11~13 +6周)超声胎儿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联合鼻后三角切面扫查有助于胎儿唇腭裂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与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选取8周龄新西兰白兔60只,体质量1.5~2.0 kg。按随机数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实验组(48只),醋酸泼尼松龙7.5 mg/kg双侧臀肌交替注射,每周2次,共注射8周,其中造模成功的设为发病组,造模未成功的设为未发病组;对照组(12只),于同样部位相同频次注射等体积9 g/L盐水,为预防感染,每周注射1次青霉素钠(50 000 U/只)。第8周注射完后行CT检查并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取出股骨头。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TGF-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TGF-β1、TGF-β2、Smad2、Smad3在股骨头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下游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在股骨头中的表达,比较各组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实验组造模过程中处死6只,存活32只,发病6只(发病组),未发病26只(未发病组),造模成功率为18.75%(6/32只)。ELISA示: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TGF-β1表达量分别为(77.12±14.62) ng/L、(90.17±11.90) ng/L、(126.14±25.66) ng/L,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5、4.24,均 P<0.05);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TGF-β2表达量分别为(74.54±7.63) ng/L、(89.24±9.51) ng/L、(109.74±16.45) ng/L,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2、5.65,均 P<0.01);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Smad2表达量分别为(17.74±2.72) μg/L、(23.82±3.58) μg/L、(31.28±3.88) μg/L,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54、7.99,均 P<0.01);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Smad3表达量分别为(1.76±0.52) μg/L、(2.39±0.45) μg/L、(3.53±0.47) μg/L,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60、6.71,均 P<0.01)。qPCR示:Runx2在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7、1.27±0.14、1.72±0.11,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60、8.91,均 P<0.01)。 结论:TGF-β信号通路在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程中表达上调,刺激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增殖分化,骨重建过程增强,参与坏死骨组织的修复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半月瓣缺如超声诊断与病理解剖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半月瓣缺如的超声心动图、病理解剖及遗传学异常特征。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诊断的11例孕11~13 +6周先天性半月瓣缺如胎儿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合引产后心脏标本病理解剖异常所见与早孕期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11例先天性半月瓣缺如胎儿头臀长46~74(62.0±9.2) mm,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 thickness,NT) 2.4~10.4(6.4±2.6) mm,10例NT >3.0 mm,11例彩色多普勒三血管气管切面均可显示主动脉和(或)肺动脉红蓝交替的"进出征"血流信号,可测得双期双向动脉血流频谱信号。11例胎儿中"窃血型"胎儿10例,分别为主动脉瓣缺如2例,肺动脉瓣缺如3例,双动脉瓣缺如5例;此10例均发生胎儿心力衰竭的继发性超声改变,染色体及基因分析有4例13-三体综合征,3例18-三体综合征,1例22q11.2缺失,1例12q24.32q24.33缺失,1例正常;8例解剖显示心脏均增大,2例主动脉瓣缺如(1例合并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缺失及胸腺缺如),3例肺动脉瓣缺如,3例双动脉瓣缺如,3例存在半月瓣遗迹,2例肺动脉瓣缺如及3例双动脉瓣缺如动脉导管均短而粗。"非窃血型"肺动脉瓣缺如1例(1/11),无胎儿心力衰竭的继发性超声改变,基因检测为22q11.2缺失,病理解剖存在半月瓣遗迹,并法洛四联症及动脉导管缺如。结论:早孕期半月瓣缺如以"窃血型"为主,主动脉和(或)肺动脉的"进出征"及双期双向频谱是早孕期先天性半月瓣缺如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13-三体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发生早孕期"窃血型"半月瓣缺如风险性明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疣状血管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疣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VH)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2020年VH病例28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情况,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PIK3CA基因突变情况(第9、20号外显子),并随访患者。结果:28例VH男性13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1.0∶1.2,年龄10个月至56岁(其中<18岁25例),平均年龄9.7岁,中位年龄4.5岁。17例发生于下肢,7例发生于上肢,4例发生于躯干。28例皮损呈不规则红色斑片,缓慢生长,部分可见红斑疣状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呈浅粉色或红白色。7例病变范围广,皮损上沿至臀部,向下至足背及脚趾,呈暗红色至红褐色,表面粗糙坚硬,条带状分布并形成铠甲样外观,周围可见卫星灶。镜下见28例病变累及范围较广,自真皮乳头层至深部软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扩张畸形血管;其中,真皮乳头层主要由大量增生和扩张的薄壁毛细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组成;真皮网状层及皮下筋膜层可见散在分布薄壁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明显,偶见乳头状增生,筋膜层内畸形血管与宿主脂肪纤维组织混杂呈小叶状分布;表皮疣状增生,上皮角延长并相互融合。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均弥漫强表达CD31、CD34、ERG、WT-1,GLUT-1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深部绝大部分阴性。13例行PIK3CA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第9、20号外显子均未发现体细胞突变。获随访25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10年,7例由于面积较大行多次手术切除及整形修复,8例复发。结论:VH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婴幼儿及儿童多见,大多出生时即存在。好发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肢体远端。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均具有特征性,并需要与其他脉管畸形及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相鉴别。少数病例易术后多次复发,需长期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前诊断罕见4号环状染色体并Wolf-Hirschhorn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孕妇,女,36岁,G2P1L1A1,已育一女,体健。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20年3月10日,停经6 w时外院超声提示胚胎大小符合孕周,于孕11 w行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测量,头臀长4.6cm,NT厚4.6mm,再次核实胎儿大小符合孕周。因NT增厚于一周后来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超声示头臀长5.7 cm,NT厚3.5 mm,胎儿大小符合孕周。于孕20 +3 w行超声检查:双顶径3.8 cm,腹围11.6 cm,股骨2.7 cm,颈后皮肤皱褶(nuchal fold,NF)厚0.63 cm(见图1)。既往体健,孕期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夫37岁,体健,无不良嗜好,无不良接触史,夫妻双方非近期结婚。孕妇及家属经遗传咨询,同意行产前诊断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1-01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的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42.0±12.1)岁(范围19~64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伴后壁骨折2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T"形伴后壁骨折2例。患者取俯卧位直接后方入路,于直视下对髋臼前后柱骨折进行复位并以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固定髋臼后柱,再复位髋臼后壁骨折并使用钢板及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结果:36例均于直接后方入路下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及固定。切口长度(9.8±1.2)cm(范围8~12 cm);手术时间(102.9±21.4)min(范围65~145 min);术中出血量(214.0±116.9)ml(范围100~640 ml)。术后X线及CT示髋臼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2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4%(34/36)。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9±9.2)个月(范围10~3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1.0)个月(范围3~6个月)。术中未发生医源性臀上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2例出现股骨头囊性变,但行走无疼痛;1例术后感染并继发菌血症,清创及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治愈;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恢复;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不影响髋关节活动。术后1年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优2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4%(34/36)。结论:直接后方入路切口小,能在直视下复位髋臼后方骨折;结合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及固定稳定的优势,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11~13 +6周胎儿超声指标在双胎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11~13 +6周胎儿超声指标在筛查双胎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和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建档病例中,筛选出双胎之一或双胎发生心脏畸形的病例作为心脏畸形组,并将同时期正常分娩的双胎胎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11~13 +6周超声的颈项透明层(NT)厚度、头臀长(CRL)、绒毛膜性、受孕方式,以及双胎间NT差异、CRL差异、NT差异≥20%发生率、CRL差异≥10%发生率等超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①心脏畸形组共30例(其中双胎之一心脏畸形者27例,两胎儿均心脏畸形者3例),对照组共1 906例。②一胎或两胎NT值≥第95百分位及NT值≥第99百分位在心脏畸形组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比2.20%, P<0.001;10.00%比0.63%, P=0.002),二者筛查心脏畸形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9、0.549;心脏畸形组CRL差异高于对照组( P=0.018),CRL差异≥10%在心脏畸形组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6.67%比12.70%, P=0.024),CRL差异≥10%发生率筛查心脏畸形的AUC为0.570;两组间NT差异、NT差异≥20%发生率、受孕方式及绒毛膜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以双胎NT值≥第95百分位及NT值≥第99百分位发生率、CRL差异≥10%发生率、NT差异≥20%发生率为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双胎NT值≥第95百分位及NT值≥第99百分位发生率均是双胎心脏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 OR=1.095、105.778,95% CI=4.311~28.558、16.984~658.796)。 结论:妊娠11~13 +6周超声发现一胎或两胎NT值增厚、两胎儿间CRL差异≥10%,提示双胎发生心脏畸形的风险增加;NT值≥第95百分位及NT值≥第99百分位是双胎发生心脏畸形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