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先天性肌性斜颈严重程度评分表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先天性肌性斜颈严重程度评分表(CMT-SCST)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中的诊断与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0~1岁CMT患儿89例,通过CMT-SCS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技术手段,对入组的不同CMT分型患儿进行患侧和健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大小或肌肉条纹回声异常区域范围的测量和综合的头面颈部活动功能评定,然后对确诊的患儿追踪随访其治疗过程,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法按摩(每日1次,每次15 min)和姿势矫正(每日2次,每次5 min),随访至入组3个月和6个月后再次复查超声及CMT-SCST,收集数据并评估CMT-SCST在CMT中的诊断与预后应用价值。结果:①治疗次数与CMT-SCST基线得分负相关( r=-0.4651);②CMT-SCST基线得分在7分以上时在治疗3个月后治疗有效,得分在9分以上时治疗3个月后治疗痊愈( P<0.01);③CMT-SCST基线得分在7分以上时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有效,得分在9分以上时治疗6个月后治疗痊愈( P<0.01);④性别、开始治疗的年龄、髋关节发育不良征象及共患全面性发育迟缓(GDD)与CMT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疾病6个月疗效评价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⑤对比2013年美国物理治疗协会儿科学部发布的CMT临床实践指南中的CMT严重程度分类系统(CMT-SCS),CMT-SCST能更敏感地提示疾病的预后。 结论:CMT-SCST可为CMT的定量诊断及量化评定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杨继军面部十线刮痧法治疗头面疾病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本文介绍杨继军教授面部十线刮痧法的理论内涵及治疗头面疾病的临床应用.面部十线刮痧基于藏象经络,行于皮部经筋,精选面部十线,借刮痧善通、偏泻之特性,结合当前多湿、多痰、多瘀的体质,用特定刮痧手法,通经络,理经筋,散瘀结,除痰湿,调脏腑.治疗头面疾病,既直达病所,又调脏腑、平阴阳.临床辨病辨证,以通为补,以泻为调,灵活施治,治疗头面疾病屡收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太极推拿头面部手法治疗大学生颈源性失眠58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太极推拿头面部手法结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大学生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颈源性失眠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予太极推拿头面部手法结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予单纯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效率较前均有所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两组组内女性患者临床疗效低于同组男性患者(P<0.01).结论:太极推拿头面部手法结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大学生颈源性失眠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井夫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井夫杰教授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的形成分骨性因素和非骨性因素,骨性因素主要是骨赘形成,颈椎失稳,小关节紊乱等压迫或牵拉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非骨性因素主要是软组织的炎症刺激,局部炎性物质的释放,刺激了椎动脉和交感神经,临证采用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该法针推并重、标本兼治,注重头面、改善血流,筋骨并重、调节曲度,选穴精当、事半功倍,改变体位、操作安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益脑推拿法尤其适用于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化,动力平衡失调,颈椎椎节失稳,颈椎骨错缝引起的CSA.部分CSA患者如果存在某侧椎动脉整体纤细于对侧,或某侧椎动脉先天缺如等特殊改变的体征,则不是此手法治疗的最佳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眼针疗法临床应用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挖掘眼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探讨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方法:以“眼针”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至2017年的眼针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及《中华眼针》《眼针实践录》和《彭静山眼针疗法研究》的眼针医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总结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针刺方法、行针手法、选穴原则、疗效.结果:眼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所收集178篇期刊文献共涉及7个疾病科属42种疾病,以内科疾病应用频次最多(19种),其次是头面躯体痛证(7种).眼科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有效率均在91%以上;在纳入的期刊文献中,循经取穴使用146次,看眼取穴使用14次,病位取穴使用153次;进针方法以眶外横刺法为主(81篇),留针时长以15~30 min较多,多采用刮动针柄法行针(34篇),总治疗频次以11~20次居多.医案部分涉及疾病53种,内科病种最多(37种),以中风后遗症(34次)和面瘫(11次)最为多见;取穴原则以看眼取穴为主(129篇),进针方法多采用眶外横刺法(102篇),留针时长不一;痊愈率均在90%以上,其余为显效.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的疾病广泛且效果显著,特别是对内科中风后遗症和各种急慢性痛证的应用优势突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近十年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操作方法及选穴规律,为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提供规范化实践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以"心脾两虚""失眠""推拿"为关键词,对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出版的文献进行检索.排除文献综述、实验研究及治疗方法不以推拿为主的文献,对文献中的研究方法、疗效评定标准、穴位选用、手法操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52篇,其中使用最多的疗效评价标准为匹兹堡量表,使用最多的穴位为头面部穴位,频次最高的手法为揉法.结论 在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选穴时可采用头面部穴位配合腹部穴位、背俞穴和经穴,在手法选取上可以选择揉法、摩法、抹法、扫散等不同手法相结合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头面部点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眼睑痉挛6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头面部手指点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眼睑痉挛患儿,采用头面部手指点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头面部穴位取攒竹、印堂、鱼腰、丝竹空、阳白、太阳、百会、四神聪、颧髎;耳穴取耳尖、风溪、神门、心、肝、脾、脑干、内分泌、皮质下.头面部手指点穴手法每天1次,耳穴贴压每隔1 d更换1次,6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患儿治疗前后眨眼频率进行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眨眼频率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患儿治愈19例,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面部手指点穴联合耳穴贴压能降低眼睑痉挛患儿眨眼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曙辉围剿推拿疗法治疗不寐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王曙辉教授运用围剿推拿疗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王曙辉教授将阴阳、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生物全息理论与推拿手法相结合,总结提炼出围剿推拿疗法.通过对不寐患者的头面、颈项、肩背等部位进行手法治疗,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理筋整复、平衡阴阳的效果.围剿推拿疗法对于不寐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针灸调节自主神经研究的效应特点及其途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分析整理针灸调节自主神经相关研究的文献,总结其效应特点和途径.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中近30年针灸调节自主神经研究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其研究对象、干预方法、干预部位(取穴)、干预参数、效应机制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02篇文献,其中临床研究51篇,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研究较多,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内关、足三里、风池、合谷,干预手法以手针居多,取穴部位以四肢部和头面颈项部为主,评价机制以心率变异性为主.动物实验研究151篇,以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研究较多,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内关""神门",干预方法多为电针,取穴部位同样多在四肢部,其效应途径主要为迷走神经中枢效应和外周胆碱能效应.结论:针灸具有良好的调节自主神经效应,研究中以四肢和头面部穴为主,效应途经主要涉及动物实验,以迷走神经中枢效应和外周胆碱能通路为主,其效应特点具有特异性,主要与刺激的穴位、方式、参数有密切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