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压力读取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设计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压力读取系统,以实现对夹板固定压力的实时监测.方法:该系统硬件由主控单元、压力温度采集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组成.其中,主控单元采用STC15系列的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压力温度采集单元选用FSR400薄膜型压力传感器和DS18B20数字温度测量芯片.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在固定带上分别以与柳木夹板和3D打印夹板呈90°、60°、30°的方向施加载荷,负载总质量从600 g增加至1 200 g.采用该系统测试夹板承受的压力大小及分布情况,每次测试重复6次.结果: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夹板的压力数值,并能通过显示屏显示.固定带分别与柳木夹板、3D打印夹板呈90°、60°、30°时,不同载荷下各传感器的最大压力均出现在固定带与夹板边缘连接处,夹板中间部分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固定带在与柳木夹板呈90°、载荷1 200g时柳木夹板承受的压力最大,为(239.17±4.49)g;固定带在与柳木夹板呈60°、载荷600g时柳木夹板承受的压力最小,为(89.83±17.38)g.固定带在与3D打印夹板呈90°、载荷1 100g时3D打印夹板承受的压力最大,为(177.67±21.77)g;固定带在与3D打印夹板呈30°、载荷600g时3D打印夹板承受的压力最小,为(66.50±3.02)g.结论:该系统可及时读取夹板不同载荷、不同角度下受到的压力,且与柳木夹板相比,3D打印夹板上的压力分布更均匀.该研究可为临床夹板固定定量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海拔下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性能测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下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仪的性能.方法:选取R-80S双水平无创呼吸机-HFNC仪一体机、HF-60A HFNC仪、HFT-300 HFNC仪、H-80A HFNC仪4台HFNC仪,将HFNC仪连接至气体流量计、模拟人头及夹板模拟肺后放置于低压舱中.设置HFNC仪的流量为 10、15、20、25、30、35、40、45、50、55、60 L/min,并设置低压舱模拟海拔分别为 6 000、5 000、4 000、3 000、2 000、1000、0m.记录4台HFNC仪在不同设置海拔和流量下的实际输出气道流量、气道压力变化及趋势.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000 m模拟海拔内且设置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4台HFNC仪的实际输出气道流量均随着海拔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但超过一定海拔和设置流量之后,实际输出气道流量升高缓慢,甚至呈下降趋势,其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的程度各不相同,且没有统一规律.另外,随着海拔升高,4台HFNC仪在设置流量为10~35 L/min范围时的实际输出气道压力也随之逐渐升高,当设置流量超过35 L/min时,其实际输出气道压力随海拔升高至一定数值(转折点)后出现下降趋势,且总体上设置流量越高,出现转折点的海拔越低.结论:在高海拔环境使用HFNC仪进行氧疗时,应注意其实际输出气道流量升高、气道压力增大的情况,需结合患者实际所需气道压力、舒适度及患者长期居住海拔高度综合考虑HFNC仪的流量设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新型无创牵引夹板的固定压力测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新型无创牵引夹板的固定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 名健康成人,分别在受试者腕关节的桡侧、尺侧、掌侧、背侧以及桡骨头下方约3cm处放置1 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并用胶带固定,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和新型无创牵引夹板固定,通过固定压力数据采集系统采集2 种固定方式下不同部位的固定压力,比较2 种固定方式的固定压力.结果:新型无创牵引夹板固定在腕关节桡侧、尺侧、背侧以及桡骨头下方约3cm处的固定压力均大于石膏固定[(4.10±0.43)kPa,(1.72±0.24)kPa,t =1.858,P = 0.032;(2.37±0.24)kPa,(1.66±0.18)kPa,t =5.934,P =0.041;(5.43±0.28)kPa,(3.29±0.45)kPa,t =9.933,P =0.033;(2.12±0.24)kPa,(1.35±0.21)kPa,t =11.662,P =0.034],新型无创牵引夹板固定在腕关节掌侧的固定压力与石膏固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0±0.20)kPa,(2.80±0.33)kPa,t =5.937,P =0.089].2 种固定方式均未出现末梢血液循环异常现象、皮肤损伤及明显的受压痕迹.结论:新型无创牵引夹板的整体固定效果优于石膏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MSP430的竹夹板固定和石膏托固定的作用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MSP430的竹夹板固定和石膏托固定的作用力.方法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MSP430的使用气压闭环的肌肉水肿仿真系统,模拟人体肌肉水肿,通过仿真实验比较竹夹板固定和石膏托固定时肌肉所受压力的情况.结果 共进行了15组对比实验,对实验结果求均值后进行二次函数拟合,拟合所得的竹夹板作用力呈较好的线性特性,并且在初始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竹夹板的作用力衰减速度远远慢于石膏托实验组.结论 竹夹板对肌肉的压力更稳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肌释扼定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为骨科医师所熟知,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其临床后果较为严重,临床医师极为重视,经常急症行筋膜室减压手术.笔者回顾了过去多位学者提出的筋膜室减压阈值的文献,讨论了骨筋膜间隔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急症减压手术指征的压力阈值标准不一.通过临床观察发生张力性水疱的小腿骨折患者,发现肢体筋膜压力随着水疱的出现锐减,其肿胀程度随着水疱的出现逐渐消退,疼痛、麻木等临床表现也逐渐缓解.基于筋膜室减压的各种阈值的不确切性和自我减压现象,首次提出“肌释扼定律”、“肌扼压综合征”等概念,笔者认为筋膜室内压力到一定程度,筋膜通过某些未知机制可实现自我减压,不存在筋膜间隔综合征.并强调肌扼压综合征应与挤压综合征和急性肢体血管损伤造成的肌肉软组织坏死等严格区分开来,提供更精准的治疗.笔者认为,肌扼压综合征在没有外来限制筋膜室容积措施的干预,如石膏、夹板、加压绷带等情况下,其会通过张力性水疱释放筋膜室内过高的压力,达到自我减压,不需要人为切开筋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综合护理方案在预防夹板固定术患者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案在预防夹板固定术患者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夹板固定术的10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率、骨筋膜间室压力、护理效果及焦虑、抑郁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后,观察组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期间骨筋膜间室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方案应用于行夹板固定术患者,护理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并发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合并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入住大连市中心医院骨科确诊为髋关节骨折的老年患者465例.按照是否合并压力性损伤分为压力性损伤组126例和非压力性损伤组339例.比较每组基线变量,做基线变量与合并压力性损伤的二分类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回归分析中最终被确立为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做风险因素分层的ROC曲线,确立临界风险点.结果 2组在年龄、康复次数、使用泡沫橡胶夹板天数、体质量指数正常例数,使用骨髓内固定钉例数、导尿管例数、肢体固定例数、使用脚垫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3.98、4.63,χ2=0.45~3.92,均P<0.05).使用骨髓内固定钉(风险比值2.83,95%置信区间1.04~8.02),肢体固定(风险比值1.32, 95%置信区间0.98~2.32),使用泡沫橡胶夹板天数(风险比值3.73,95%置信区间1.85~7.62)是压力性损伤独立性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髋关节骨折术中使用骨髓内固定钉,术后肢体固定,泡沫橡胶夹板的患者是老年髋关节骨折合并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行手法整复结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结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联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整复结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关节恢复情况、干预前后患儿肘关节活动情况、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儿舒适度、皮肤压力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肘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旋后、屈曲、旋前以及背屈等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高(P<0.0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舒适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应用效果较佳,可促进患儿骨折恢复,改善患儿关节活动情况与疼痛程度,提高患儿舒适度的同时减少皮肤压力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生儿股骨骨折垂直悬吊牵引合并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1例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生儿股骨骨折是一种罕见的骨折类型, 其发生率不足存活新生儿的 0.13‰[1-3],臀位难产、巨大儿和急产是其主要诱发因素[4-6]. 新生儿股骨骨折以Bryant牵引、石膏或夹板固定等传统治疗方法为主[7 ].其中, Bryant牵引,又称垂直悬吊牵引,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新生儿股骨骨折的治疗方式,需借助医疗器械,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足部皮肤及血液循环情况, 及时发现牵引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局部水泡形成、压力性损伤等[8].2019 年3 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了1例左股骨骨折的新生儿,行Bryant牵引治疗后患儿双足跟发生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最终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对机械通气中呼气峰流量法计算呼气阻力公式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分析机械通气呼气峰流量时刻对应的回路压、容积,及增加回路不同部位阻力后气道阻力的变化特点,来分析机械通气时用呼气峰流量法"Re=(PPlat-PEEP)/Ve"所计算的呼气阻力的准确性与影响因素.方法 将夹板模拟肺通过呼吸回路与呼吸机相连.①观察分析呼气峰流量时刻气道两端的压力:选择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留置平台时间,进行通气;锁屏后,观察呼气峰流量时刻对应的回路压力与所设置的呼气末正压(PEEP)间的关系;观察此时的容积与吸气平台期容积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推测此时的肺泡内压与平台压(Pplat)间的关系.②验证呼吸机回路呼气支阻力对所计算的气道呼气阻力的影响:分别用夹子依次增加回路吸气支阻力、呼气支阻力、Y型管后延长管(相当于气道)阻力,观察其对所计算的吸气阻力(Ri)与呼气阻力(Re)的影响.③观察管路内气流释放对呼气峰流量的干扰:在正常回路状态,在一次正常通气的平台期,完全夹闭Y型管后延长管,待进入呼气时刻,管路气流释放后,再松开夹闭,让模拟肺内气流排出;观察由单纯模拟肺内气流排出形成的呼气峰流量与未干预状态下的呼气峰流量间的关系.结果 ①呼气峰流量时刻对应的气道两端压力:压力-时间曲线显示,此时外口压力(回路压力)明显高于PEEP;容积-时间曲线显示,呼气峰流量点的容积要略小于平台期的容积,意味着,此时内口压力(肺泡内压)会略低于Pplat;即,气道内外口实际压力差要明显小于"PPlat-PEEP".②气道阻力与回路阻力关系:增加回路吸气支阻力时,Ri/Re均无明显变化;增加呼气支阻力时,Ri无明显变化,Re明显增加;增加延长管阻力时,Ri/Re均同时明显增加.即,回路呼气支的阻力明显影响所计算的呼气气道阻力.③管路对呼气峰流量的影响:流量-时间曲线显示,管路的回缩可形成明显的瞬时呼气气流,后续来源于模拟肺的呼气峰流量会略低于未干预状态下的呼气峰流量,即管路回缩释放的气流对实际的呼气峰流量存在影响.结论 因呼气峰流量时刻气道两端的压力差小于"平台压-PEEP",且呼气峰流量包含管路回缩产生的流量,导致呼气峰流量法呼气阻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其结果包含回路呼气支的阻力;当回路支阻力明显增高时,会严重干扰计算结果,临床上需有清晰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