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不孕症患者治疗动因及阻因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旨在调查中国不孕症患者或伴侣在不孕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情绪、寻求治疗的动因和阻因。方法:2019年3月15日至5月17日期间在中国等9个国家开展一项针对不孕症患者和伴侣的在线横断面定量问卷调查,共纳入1 944名受访者,其中257名中国受访者被纳入分析。本研究基于156例中国不孕症患者(患者组)和101例伴侣(伴侣组:不孕患者的伴侣)的调查问卷对内容进行分析,并按照纳入对象、性别、治疗结局不同采用韦尔奇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57名被调查者年龄为(32.9±5.5)岁,女性占比为49.8%(128/257)。治疗过程中,患者组心理健康受影响的占比[83.3%(130/156)]显著高于伴侣组[72.3%(73/101), P=0.034]。患者组治疗相关的最常见情绪、身体症状影响分别为挫败感[27.5%(19/69)]、焦虑[27.5%(19/69)]和失眠症[44.9%(31/69)],伴侣组分别为焦虑[44.4%(12/27)]和情绪不稳定[55.6%(15/27)]。患者组和伴侣组最常见的治疗动因均为伴侣彼此的大力支持[37.0%(34/92),51.1%(23/45), P=0.126]、认为花时间妊娠是值得的[33.7%(31/92),55.6%(25/45), P=0.017]。最常见的就诊阻因为担心生育治疗对新生儿有影响[30.4%(7/23)]与伴侣对生孩子的渴望不相同[21.7%(5/23)]治疗费用昂贵[21.7%(5/23)]不知如何找到合适的医生[21.7%(5/23)]。 结论:伴侣彼此的大力支持和值得投入时间治疗的信念是最常见治疗动因,担心生育治疗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是最常见阻因。解决患者及其伴侣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姿势平衡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报道1例以姿势平衡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方法:分析1例以姿势平衡障碍、重复语言为突出表现,曾疑诊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的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脑电图及多导睡眠监测等资料,并对患者血标本进行朊蛋白PRNP基因检测。结果:本例患者为39岁女性,症状逐渐进展,主要表现为姿势平衡障碍、语速快、重复语言,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伴睡眠相关呼吸暂停、吸气性喘鸣,同时有血压高、出汗多、心动过速、呼吸不规律等自主神经症状。结合患者PRNP基因检测结果为D178N/129M型,最终诊断为FFI。结论:吸气性喘鸣或"牛吼声"在FFI的诊断中有提示意义。姿势平衡障碍在FFI临床症状谱中相对罕见,129位氨基酸等位基因多态性为Met/Met纯合子的FFI患者早期以姿势不稳,向后倾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FFI病例,国内鲜有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失眠高风险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调查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睡眠情况,探究高血压患者并发失眠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社区中老年高血压并发失眠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6~9月对安徽省南部(铜陵、池州)、中部(合肥、六安)和北部(阜阳、滁州)地区6个地市的2364位社区中老年人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及相关自制问卷调查.最终纳入414例高血压患者的调查资料,以PSQI总分≥5分视为失眠组,分为高血压并发失眠组204例和高血压非失眠组210例,采用R语言对高血压患者并发失眠高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失眠检出率为49.28%,其中男性101例(49.50%),女性103例(50.30%).单因素分析显示,社区中老年高血压并发失眠患者和高血压非失眠患者在教育程度、体育锻炼、喝茶和共病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体育锻炼和共病数量为高血压患者并发失眠高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并发失眠高风险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较高的受教育程度、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失眠症的发生,但共病数量越多越容易并发失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制失眠贴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55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失眠是临床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27%的人口存在睡眠障碍,在我国失眠的发生率高达30%[1],其中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更是高达47.67%,女性多于男性[2].失眠会导致老年人社会功能下降、认知功能受损、免疫功能低下、跌倒风险增加及焦虑、抑郁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4],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年龄因素、躯体疾病、药源性因素、心理因素、行为环境因素等均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舌针联合体针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比较舌针联合体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围绝经失眠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舌针联合体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1次/d,5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和国内改良的Kupperman量表评分、血清性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睡眠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雌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血清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联合体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围绝经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其机制可能与舌针联合体针调节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机体适应围绝经期性激素波动、改善睡眠节律和提高睡眠质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医学生睡眠时间与失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医学生睡眠时间、失眠症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某医学院校576名医学生,分别于2021年3月和2022年5月,采用问卷星进行线上数据收集,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睡眠卫生指数和睡眠拖延行为量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检验在排除了潜在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及单因素分析中在P<0.20的情况下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影响下,睡眠卫生和睡眠拖延对睡眠时间和失眠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1.6±3.0)岁,67.0%为女性;平均睡眠时间为(7.2±1.0)h,51.2%存在睡眠不足(小于7 h),24.8%存在失眠.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潜在混杂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睡眠拖延(β=-0.30,P<0.001)是睡眠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睡眠拖延(β=0.19,P<0.001)和睡眠卫生(β=0.28,P=0.001)均是失眠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医学生中,睡眠不足和失眠较常见,睡眠卫生和睡眠拖延是影响睡眠时间和失眠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口服胎盘冻干粉治疗中老年女性失眠症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分析胎盘冻干粉对中老年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东升医院进行治疗的122例女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口服人类胎盘冻干粉颗粒进行干预,对照组口服淀粉填充胶囊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PSQI改善率及HRV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PSQI评分改善率(49.5%)明显高于对照组(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RV相关指标略低于干预前,且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眠患者口服胎盘冻干粉颗粒,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且对患者HRV指标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从"心肾相交"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睡眠障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特殊阶段,睡眠障碍在该时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心肾相交"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论治,认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以心肾不交,神明不安为主要病机,其中肾虚是发病的基础,其具体病机包括"肾水不足,心火偏亢,热扰神明""肾阳不足,心阳失温,神失鼓舞""肾精不足,心血亏虚,神失所养"三个方面.治疗时应紧握病机,以交通心肾、安神助眠为原则,根据患者睡眠障碍类型及伴随症状的不同,辨证应用"补肾滋阴,清心安神""补肾助阳,暖心安神""补肾填精,养心安神"之法,以使心肾相交,神明安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1352份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中药饮片医嘱用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厦门市仙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等,对2016年我院1352份住院患者中药饮片医嘱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352例使用中药饮片的患者中,男性788例,女性564例,男性多于女性;30~<60岁者居多;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者居多.使用频率排序居前5位的中药饮片依次为甘草、枳实、柴胡、白术和茯苓;以补气血药、理气药和舒肝解郁药为主,基本符合中医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及精神分裂症的原则与方法.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中药饮片的使用基本合理.中药饮片具有低毒性、不良反应小、保护靶器官及多途径等特点,可为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失眠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失眠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3月至9月该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956例,采用《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进行失眠症诊断,经临床检查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S)、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自制人口社会学调查表调查,分析患者失眠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资料完整的925例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51.4% (475/925);其中现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57.8% (364/630);无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37.6% (111/2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现患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并存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发生率分别为53.9%、56.3%、53.2%、63.0%和5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者中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4.5% (412/925),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75.5%(311/412),无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患者失眠症发生率为32.0%(164/5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A型人格、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工作压力、心血管疾病、焦虑和(或)抑郁等因素为失眠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患者失眠症发生率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心理、社会及心血管疾病等多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