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不孕症患者治疗动因及阻因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旨在调查中国不孕症患者或伴侣在不孕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情绪、寻求治疗的动因和阻因。方法:2019年3月15日至5月17日期间在中国等9个国家开展一项针对不孕症患者和伴侣的在线横断面定量问卷调查,共纳入1 944名受访者,其中257名中国受访者被纳入分析。本研究基于156例中国不孕症患者(患者组)和101例伴侣(伴侣组:不孕患者的伴侣)的调查问卷对内容进行分析,并按照纳入对象、性别、治疗结局不同采用韦尔奇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57名被调查者年龄为(32.9±5.5)岁,女性占比为49.8%(128/257)。治疗过程中,患者组心理健康受影响的占比[83.3%(130/156)]显著高于伴侣组[72.3%(73/101), P=0.034]。患者组治疗相关的最常见情绪、身体症状影响分别为挫败感[27.5%(19/69)]、焦虑[27.5%(19/69)]和失眠症[44.9%(31/69)],伴侣组分别为焦虑[44.4%(12/27)]和情绪不稳定[55.6%(15/27)]。患者组和伴侣组最常见的治疗动因均为伴侣彼此的大力支持[37.0%(34/92),51.1%(23/45), P=0.126]、认为花时间妊娠是值得的[33.7%(31/92),55.6%(25/45), P=0.017]。最常见的就诊阻因为担心生育治疗对新生儿有影响[30.4%(7/23)]与伴侣对生孩子的渴望不相同[21.7%(5/23)]治疗费用昂贵[21.7%(5/23)]不知如何找到合适的医生[21.7%(5/23)]。 结论:伴侣彼此的大力支持和值得投入时间治疗的信念是最常见治疗动因,担心生育治疗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是最常见阻因。解决患者及其伴侣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管生成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持续发展且不可逆性的肺间质疾病,以上皮细胞反复损伤,伴有纤维化性异常修复为特征,最终导致肺部结构错乱及蜂窝肺形成。其准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在众多机制中,血管生成也可能是促成IPF的始动因素之一。慢性进行性微血管重塑紊乱已被证实存在于IPF中,本文就血管生成的诱因、调节因子、调控机制、生成规律、治疗靶点等方面与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关系作一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第二、三、四腕掌关节脱位合并小多角骨骨折背侧完全脱位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男,35岁。因车祸伤致右手肿痛伴活动受限2 d入院。专科检查:右手部肿胀明显,腕掌部可见畸形,右手背部可见骨性突起,局部皮下淤斑淤血,右腕掌部压痛明显,第2~4腕掌关节处可及弹响感,右手及腕部活动因痛受限,右手指端感觉、血运可。X线及CT示:右手小多角骨骨折并背侧完全移位,第2~4腕掌关节脱位(图1,2)。入院诊断:右小多角骨骨折脱位,第2~4腕掌关节脱位。入院后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治疗,术前体表标记背侧脱位的小多角骨,取右手背侧第2、3掌骨中段之间至桡骨远端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保护指伸肌腱,充分显露脱位的小多角骨及腕掌关节,见第2、3掌骨间脱位,第2~4掌骨近段向背侧完全脱位,小多角骨向背桡侧完全的脱位伴骨折。术中明确骨折脱位情况后,去除游离小多角骨骨块,依次将第2~4掌骨及小多角骨复位,1枚直径1.5 mm克氏针横穿固定脱位的第2、3掌骨,2枚直径1.2 mm克氏针交叉固定小多角骨及第2掌骨,2枚直径1.5 mm克氏针分别固定第3、4腕掌关节,术中屈伸活动腕关节及右手,见复位的各关节位置稳定,冲洗切口,并依次缝合腕关节背侧韧带、筋膜及皮肤。术后石膏固定右手于休息位(石膏远端达掌指关节),定期换药,2周拆线,石膏托固定4周,术后6周拔出克氏针,中药熏洗,行腕关节功能锻炼,辅助腕关节支具保护2周。术后3 d及2个月X线及CT示:腕掌关节及小多角骨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图3,4)。术后3个月复查,患肢腕关节及掌指关节活动正常(图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管内皮细胞体细胞突变与脑血管畸形
编辑人员丨2024/7/6
脑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CVMs)是指脑血管在胚胎时期因各种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因、细胞因子和蛋白等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的非肿瘤性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突变作为关键始动因素之一,在CVM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了解CVMs中存在的内皮细胞突变对于预防其发生发展,开发靶向药物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血管内皮细胞体细胞突变在CVMs中的发现、临床相关性及潜在的治疗意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李新民教授辨治小儿痫病思路与经验采撷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介绍与总结李新民教授从枢机论治小儿痫病的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抄方,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的小儿痫病患者的初诊和随诊病历资料,并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小儿痫病临床研究,从几个方面总结分析李师从枢机论治小儿痫病的经验,另附一则医案例证.[结果]李师以痰浊内伏为该病基本始动因素,痰气逆乱为核心病机,结合小儿特性,发挥中医特色,以枢为核心,治以豁痰顺气,辅以和解少阳枢机,复脾胃升降之运,双管齐下,使小儿全身气机调畅,脏腑功能协调,从而改善癫痫患儿病情,减少发作频次.李师还注重个体化治疗,审证求因,根据不同发作类型加减药物.同时强调动态辨证,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遣方用药,在癫痫的治疗和预防上取得良好效果.所附验案首诊属少阳枢机不利、肝风夹痰证,治以疏利少阳、平肝熄风,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合涤痰汤加减,随后予泻青丸清肝经郁热获效.[结论]李师从枢机论治小儿痫病临床疗效肯定,丰富了小儿痫病的辨治体系,值得学习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TGF-β/Smads的中医药干预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肝纤维化(HF)是一种由于肝炎病毒、饮酒、药物损伤等多种因素作用于肝脏,使肝脏组织细胞受到反复慢性刺激时所产生的自我修复反应. 形成HF的关键因素是肝细胞在受到损伤时,刺激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无法达到有效降解. HF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它促进了慢性肝病向肝硬化亦或是肝癌的转变过程,而积极去除诱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纤维化过程. 转化生长因子(TGF) -β作为肝纤维化重要的使动因子之一,可促进HSC的活化. 有研究表明,TGF-β是最强的肝纤维化诱导因子[1],Smads是TGF-β 信号通路下游的一个蛋白家族,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是调控HF进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医药在HF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一定优势,目前不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本文着眼于TGF-β/Smads信号通路,阐述中医药干预H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HF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寄生虫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疾病负担及病理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血吸虫、肝吸虫、包虫等寄生虫以肝脏为主要寄生或致病脏器,肝纤维化是这些寄生虫感染后宿主的主要病理特征以及宿主致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寄生虫感染所致肝纤维化在全球仍有较重的疾病负担,并由于其独特的疾病特征使得寄生虫感染所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在肝纤维化研究中具有独特地位.寄生虫感染所致肝纤维化区别于其他类型肝纤维化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寄生虫分泌的各类虫源分子是肝纤维化的始动因素,虫源致病分子包括蛋白、核酸、脂质、代谢小分子等类型.虫源致病分子在宿主肝脏内诱导形成2型免疫或炎症微环境,虽然对寄生虫感染后肝脏内2型免疫的启动、维持及消退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诸多核心机制仍不明确.慢性炎症最终激活星状细胞等类型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并促使肝纤维化的形成;清除寄生虫后MF可能发生逆分化、凋亡、衰老等转归过程,肝纤维有可能发生逆转.深入研究MF的激活及转归过程是有效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寄生虫感染所致宿主肝纤维化的疾病负担及病理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气血理论探讨心肌纤维化与气虚血瘀水停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9/30
心肌纤维化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由非收缩性细胞外基质蛋白过量沉积所致.益气活血利水类中药复方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益气活血利水法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常用方法,主治气虚血瘀水停证.提示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与气虚血瘀水停可能存在联系.基于气血理论分析气虚血瘀水停的病机,结合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探讨气虚血瘀水停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认为气虚是心肌纤维化的始动因素,瘀水互结是心肌纤维化的发病基础.方随法出,法随证立,以益气活血利水法组方用药拮抗心肌纤维化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基于"络病-主客交"理论辨治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编辑人员丨2023/9/30
阐述"络病-主客交"理论在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肺络痹阻"是CTD-ILD的核心病机,"肺络亏虚"是CTD-ILD的发病基础,"客损肺络"是CTD-ILD的发病始动因素,"痰瘀毒邪"阻滞贯穿始终,并将"逐客"通肺络、"护主"补肺络作为CTD-ILD久病入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多法合用,为中医临床辨治CTD-ILD提供理论依据和诊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基于"填精补髓、清脑通络法"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9/2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血管性损伤,涉及至少 1 个认知域受损的临床综合征,涵盖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合并阿尔兹海默病等混合性病理所致的不同程度认知障碍.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肝风内动是 VCI的始动因素,肾虚髓减,痰瘀阻滞脑络是 VCI的关键环节,根据"治病求本、杂合以治"的原则,治疗上应"间者并行,甚者独行",须"标本兼顾,通补兼施",临床运用填精补髓、清脑通络之法,以补肾填髓方药坚固脑之脉络,在痰瘀等病理产物尚未戕害清窍之时,阻断其阻滞脑脉或侵入脑内,基于以上理念探讨 VCI中医证治规律,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