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癌图像引导三维近距离后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BT)技术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与二维技术相比,宫颈癌图像引导的三维BT技术可以提高局控率、生存率。三维BT要求用体积剂量参数评价治疗靶区及危及器官受量,探索体积剂量参数与局控率、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关系。BT开始时肿瘤残留体积及形状与局控率有明确相关性,应当结合MRI、超声、妇科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残留肿瘤体积。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分布。严格遵守靶区勾画、体积剂量原则以及质控要求。为规范其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分会妇科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治疗专委会结合中国国情联合制定此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宫颈癌近距离腔内放疗二维治疗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应用最多仍是二维近距离后装技术。为规范宫颈癌近距离腔内放疗二维治疗技术的应用与开展,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分会妇科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治疗专委会联合制定此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哨淋巴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微创理念及精准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正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系统性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往往会出现下肢淋巴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均需进行系统性的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淋巴结切除范围一直以来都是妇科肿瘤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前哨淋巴结(SLN)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SLN技术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外阴癌中的应用现状、检测方法、检测效果及目前仍存在的争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SLN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针对早期患者的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会对盆腔自主神经造成损伤,导致术后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为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国际Q-M分型推荐将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C1型手术)作为主要术式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学组邀请多名中国妇科肿瘤领域专家,基于当前相关研究现状,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解剖基础、手术指征、技术要点、术后评估等诸多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终达成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国专家共识,以指导C1型手术在中国的规范化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卵巢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卵巢癌是女性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临床治疗最棘手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居全球第1位。由于缺乏临床症状,卵巢癌一旦发现就是晚期,发生了广泛转移,手术治疗异常困难,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效果。而术后多次化疗后反复复发,使卵巢癌治疗愈加困难。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和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的应用,我国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前有所提升,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并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其目标是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推动卵巢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卵巢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6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卵巢癌诊疗指南(2021年版)》等国家级卵巢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卵巢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由于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路径研究(LACC)的结论使得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SGO)等国际组织的指南更改了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标准手术途径为开腹,限制了腹腔镜技术在子宫颈癌中的应用。但在中国,腹腔镜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子宫颈癌的治疗,已被医患双方所接受。近1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特定期别的子宫颈癌患者中腹腔镜手术的肿瘤学结局等效于开腹手术。因此,依据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规范腹腔镜技术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严格把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规范手术操作, 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肿瘤学结局;同时,特别强调需对开展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扩大盆腔内侧壁切除术治疗晚期及复发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扩大盆腔内侧壁切除术(LEER)治疗累及盆腔侧壁的晚期、复发妇科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该新型挽救性手术的治疗潜力。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LEER手术的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3例复发性宫颈癌,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和1例盆腔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病例。其中4例患者实现完全切除(R0切除),切缘阴性;1例复发宫颈癌患者因继续手术风险极大而终止手术。中位手术时间为345 min(225~482 min),中位术中失血量为300 ml(200~600 ml)。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包含淋巴囊肿、尿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位随访时间为283 d(128~715 d),其间4例无瘤生存,1例因疾病进展而死亡。高的R0切除率和可观的肿瘤学结局提示LEER可能作为骨盆侧壁受累的晚期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替代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BL与工作坊整合教学法在妇科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适合于提高妇科肿瘤学临床教学质量的综合教学策略.方法 将昆明医科大学 2020 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78 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0).采用基于团队学习(TBL)和工作坊(WS)的"3+2"教学模式.通过预习准备、知识应用考核和课后调查等分析教学效果,促进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结果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TBL+WS教学组的学习成绩更好,课前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更显著[分别为(17.53±6.15)分和(76.81±5.10)分,P<0.001];课堂教学质量问卷的 8 个维度中,教学质量维度最高(97.5%),且更多学生认为该模式对培养临床思维和拓展新知具有积极作用.结论 这种整合式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妇科教学质量和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腹腔镜下自体组织提拉法C2型子宫切除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自体组织提拉法C2型子宫切除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安顺市人民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下自体组织提拉法C2型子宫切除术的4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术后病理情况、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术后随访生存结局.结果 43例患者中ⅠB1期15例,ⅠB2期15例,ⅡA1期13例;鳞癌37例,腺癌5例,腺鳞癌1例.手术时间为(186.28±23.40)min,术中出血量为(167.44±109.52)mL;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发生淋巴漏2例.阴道切除长度为(3.08±0.41)cm,淋巴结切除数量为(26.98±10.48)枚,20例患者同时接受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截至2024年3月31日,1例患者于术后16个月复发,无死亡患者,累积总生存(OS)率为100.00%,累积无进展生存(PFS)率为97.06%.结论 腹腔镜下自体组织提拉法C2型子宫切除术应用于早期宫颈癌的治疗,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更好地遵从无瘤原则,肿瘤学预后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沃森肿瘤与多学科团队肿瘤专家在妇科肿瘤医疗决策中的一致性
编辑人员丨2024/6/1
沃森肿瘤(Watson for Oncology,WfO)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开发的"医疗决策支持引擎",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行肿瘤治疗.作为一种人工智能系统,WfO方案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信息,是继妇科肿瘤学的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肿瘤学家方案之后的另一种新兴诊疗手段.目前,国内外许多医院和研究机构都在研究妇科肿瘤中WfO方案与MDT方案之间的一致性,以评估WfO方案在妇科肿瘤中的疗效,并探讨WfO方案的特点、优势和适用性.本文回顾妇科肿瘤患者中WfO方案与MDT方案间一致性研究的特点、现状和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