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在中国呈明显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迫切生育要求,这使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成为肿瘤生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涉及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影像、病理、产科、内分泌等多个学科,目前尚缺乏成熟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多学科诊疗规范。本专家共识旨在通过建立规范的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诊治多学科体系,达到提升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放射治疗对卵巢功能影响的机制及防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措施的不断发展,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对于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日益引起重视。放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引起青春期和育龄女性的卵巢损伤,进而导致其生育力下降及一系列不良反应。放射线除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进而引起卵巢损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各级卵母细胞及卵巢颗粒细胞间的氧化应激水平引起卵巢间接损伤。现阶段,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具体实践过程中,主要包含物理防护、药物防护及生物防护三方面措施。近些年来,相关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此带来了新希望,包括防护效果、患者年龄、具体肿瘤治疗措施的选择等在内的因素,是生育力保存相关措施选择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方面。本文综述放射治疗引起卵巢损伤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对接受放疗的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措施与新技术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垂体催乳素瘤合并妊娠患者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垂体催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可导致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及不孕症。经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手术等治疗可以恢复患者的排卵和生育能力。对于催乳素瘤合并妊娠患者的管理国内尚无统一规范。本文就有生育意愿的女性催乳素瘤患者的妊娠时机、妊娠期及产后管理进行相关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痛经、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和不孕等。近年来随着ADS确诊患者的年轻化及生育政策的调整,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重视。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以其非侵入性、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较好地保留了子宫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在保留生育功能的ADS治疗中展现出优势。HIFU消融治疗明显改善ADS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妊娠结局,提高HIFU消融治疗ADS病灶的消融率更有益于上述结果。此外,HIFU消融相较其他微创治疗在保护生育力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围绕HIFU消融治疗ADS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总结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linefelter综合征的生育问题:策略与时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Klinefelter综合征(KS)是男性不育中最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不同年龄阶段的KS患者临床表现程度不一。在治疗方面,除了睾酮替代外,患者的生育问题愈加受到重视,但如何保留KS患者的生育功能仍是临床诊疗中面临的挑战。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与成熟,KS患者的生育机会显著提升。通过对KS不育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筛查评估、治疗与KS患者子代筛查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可为KS患者的生育管理提供更加科学而合理的个体化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宫腔粘连患者生育结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宫腔粘连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障碍并伴有纤维化的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女性的生育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等特性用于修复损伤的子宫内膜,在临床探索性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损伤子宫内膜的修复以改善患者的生育结局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聚焦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善宫腔粘连患者生育结局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患者中 FOXL2基因相关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BPE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眼睑及颜面部发育异常,典型的眼睑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睑裂狭小、逆向内眦赘皮、上睑下垂和内眦间距过宽。BPES分为两型,Ⅰ型表现为眼睑畸形及女性患者不孕,男性患者生育功能正常;Ⅱ型BPES患者临床表现为眼睑发育不良同时男女患者均可生育。通过对BPES患者行遗传学分析发现 FOXL2基因是首位致病基因,并且 FOXL2基因突变与2种表型BPES发病均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 FOXL2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有研究发现 FOXL2基因的同一突变在不同家系,甚至同一家系可能出现不同表型。就 FOXL2基因突变与BPES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Marshall-White综合征1例:血管孪生斑现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28岁。因前胸及双上肢伸侧毛细血管扩张斑合并四肢色素减退斑10余年就诊。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前胸部及双上肢伸侧出现散在分布的毛细血管扩张斑,怀孕时明显加重,皮损渐波及面颈部,且密集分布。生育后面颈部毛细血管扩张斑逐渐消失,前胸及双上肢皮损较前减少,无明显自觉症状。与此同时,四肢出现孤立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色素减退斑片,周边皮肤呈暗红色,双侧前臂有散在毛细血管扩张斑叠加于色素减退斑上,双上肢下垂一段时间后,色素减退斑及周围暗红色皮肤显著,抬高患肢后,色素减退斑自然消失,呈正常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斑无明显变化(图1)。自患病以来,患者偶有鼻出血症状,无牙龈出血,无胃肠道出血,无肌肉酸痛,无皮肤硬化或萎缩等其他不适症状。患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否认长时间日光曝晒史,否认烟酒史和冶游史。体检:各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前胸部及双上肢伸侧散在分布毛细血管扩张斑,直径3 ~ 5 mm,无皮肤萎缩,Darier征阴性;四肢孤立性色素减退斑,斑片互不融合,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0 ~ 20 mm不等,周围皮肤呈粉红色,境界清楚,患肢下垂或寒冷环境下,色素减退斑及周围暗红色皮肤显著,抬高患肢数分钟后,色素减退斑消失。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129%(参考值:88% ~ 120%,下同),凝血酶原时间10 s(10.4 ~ 12.6 s),纤维蛋白原4.2 g/L(2 ~ 4 g/L),凝血酶时间为15.7s(16 ~ 21 s);肝肾功能:白蛋白37.2 g/L(40 ~ 55 g/L);性激素:睾酮为0.047 μg/L(0.06 ~ 0.8 μg/L),泌乳素为4.470 μg/L(4.79 ~ 23.3 μg/L);血尿常规、传染病相关抗原/抗体(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梅毒)、抗核抗体谱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双侧乳腺B超示乳腺多发囊性结节,美国放射协会制定的乳腺影像诊断规范BI-RADS分类3类;腹部B超及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患者自诉近3个月来有轻度失眠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为16分(肯定有焦虑)。右上肢伸侧皮损病理结果示:表皮增生伴角化过度,真皮浅层少量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小血管轻度增生,见个别肥大细胞(图2A)。特殊染色:甲苯胺蓝个别细胞(+)(图2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腺激素对妊娠妇女免疫功能及妊娠结局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不同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妊娠妇女免疫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菏泽市立医院妇产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的150例孕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相关检测。依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甲亢组(32例),甲减组(41例)和正常组(77例)。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G、IgA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CD8 +细胞水平并计算CD4 +/CD8 +比值;统计分析甲亢组、甲减组和正常组血清学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 结果:甲亢组,甲减组和正常组妇女的TT4、FT3、TSH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mmol/L:(25.89±2.15)比(12.56±2.56)、(14.89±2.11);pmol/L:(7.01±1.05)比(3.06±0.89)、(3.62±0.59);mIU/L:(2.26±0.45)比(13.87±1.59)、(2.78±0.52), F值分别为361.28、264.21、2219.25, P值均<0.05];甲亢组、甲减组、正常组的IgM、IgG、IgA、CD4 +、CD8 +、CD4 +/CD8 +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g/L:(1.69±0.22)比(1.04±0.26)、(1.22±0.15);g/L:(10.92±1.56)比(9.16±1.52)、(9.77±1.36);g/L:(1.84±0.36)比(1.35±0.45)、(1.62±0.37);%:(37.89±4.56)比(31.26±4.15)、(34.06±4.15);%:(34.26±4.96)比(27.26±4.15)、(30.26±4.26);(1.45±0.16)比(0.91±0.11)、(1.12±0.15); F值分别为99.49、13.50、14.46、21.99、22.87、129.59, P值均<0.05];甲亢组、甲减组、正常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25%比31.71%比3.90%, χ2=19.94, P<0.05];甲状腺激素、免疫功能与妊娠结局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689、0.745、0.569、0.623、0.687、0.645、0.745、0.699、0.612, P值均<0.05)。 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对妊娠期女性免疫功能及妊娠结局有影响,及时进行处理可能提高妊娠妇女生育质量,保障母婴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后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及早期子宫内膜癌(EEC)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复发后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9年5月全国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多中心研究网络平台中9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AEH和EEC患者共104例,整理其中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到CR后复发的31例患者(来自其中4家医院)的临床病理资料。31例复发患者中,再次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者27例,回顾性分析其复发后的病理类型、疗效、肿瘤结局及妊娠结局。结果:(1)27例复发后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中,AEH 16例、EEC 11例;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22例达到CR(81%,22/27),其中AEH和EEC的CR率分别为13/16和9/11。(2)22例复发治疗后达CR的患者中,5例(23%,5/22)再复发,两次复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3个月(21~80个月),其中4例行全面分期手术,1例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坚决选择第3轮保留生育功能治疗,15个月后达CR。(3)27例复发后再次保留功能治疗的患者中,有妊娠意愿者16例,共有12例妊娠,妊娠率为12/16。其中,5例为自然妊娠、7例为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妊娠;5例足月妊娠,共分娩5例新生儿,活产率为5/12。随访截至2019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0~123个月),27例复发后再次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到CR后复发的AEH和EEC患者,在全面评估病情和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下,可以选择再次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再次治疗仍具有一定的CR率和妊娠率,但治疗期间须严密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