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PPP合并胎盘植入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合并胎盘植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治疗的PPP合并胎盘植入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观察组26例),采用单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82.6±26.3 ng/ml、122.3±56.3 mIU/ml)低于对照组(113.0±41.1 ng/ml、649.5±86.5 mIU/ml),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8%)低于对照组(23.3%)(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9.6±0.3分、9.3±0.6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6±1.2d)及住院费用(3.2±0.6)万元均低于对照组(7.9±1.5d)(4.3±1.0)万元(P<0.05)结论:采取子宫血管缝扎与宫颈环状缝扎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PPP合并胎盘植入可效果更佳,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更快,对新生儿未产生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置胎盘对胎盘植入性疾病致子宫全/次全切除及胎盘植入部位子宫局部切除患者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对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致子宫全/次全切除及胎盘植入部位子宫局部切除(简称植入部位切除)患者手术情况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因PAS行子宫全/次全切除或者植入部位切除的患者510例。根据是否合并前置胎盘分为合并前置胎盘组(427例)和无前置胎盘组(83例)。根据子宫切除方式(子宫全/次全切除或植入部位切除)分层,子宫全/次全切除者根据是否合并前置胎盘分为合并前置胎盘组(221例)和无前置胎盘组(23例),植入部位切除者根据是否合并前置胎盘分为合并前置胎盘组(206例)和无前置胎盘组(60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妊娠结局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前置胎盘对需要额外手术操作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1)合并前置胎盘组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合并前置胎盘组产后24 h出血量[1 541 ml(1 036~2 368 ml)与1 111 ml(695~2 000 ml), Z=-3.91],以及需要额外手术操作[84.8%(362/427)与69.9%(58/83), χ2=10.61]、子宫全/次全切除[51.8%(221/427)与27.7%(23/83), χ2=16.10]、膀胱镜检查术和/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60.7%(259/427)与31.3%(26/83), χ2=24.25]、总体不良妊娠结局[86.9%(371/427)与65.1%(54/83), χ2=17.75]、产后24 h出血量>1 500 ml[54.1%(231/427)与33.7%(28/83), χ2=29.94]和输注血制品的比例较高[75.9%(324/427)与47.0%(39/83), χ2=28.27]( P值均<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既往剖宫产次数、产次、孕期增重、双胎、是否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混杂因素,发现前置胎盘是PAS子宫切除(全/次全切除和植入部位切除)患者需要额外手术操作( aOR=3.26,95% CI:1.85~5.72)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aOR=5.59,95% CI:2.01~6.42)的危险因素。(2)按子宫全/次全切除和植入部位切除分层,合并前置胎盘组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①在全/次全子宫切除患者中:合并前置胎盘组发生额外手术操作[82.8%(183/221)与56.5%(13/23), χ2=9.11],尤其是膀胱镜检查术和/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的比例高于无前置胎盘组[67.9%(150/221)与34.8%(8/23), χ2=9.99]( P值均<0.05),但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198/221)与87.0%(20/23), χ2<0.01, P=0.972]。②在子宫植入部位切除患者中:合并前置胎盘组需要额外手术操作[86.9%(179/206)与75.0%(45/60), χ2=4.94]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高于无前置胎盘组[84.0%(173/206)与56.7%(34/60), χ2=25.31]( P值均<0.05)。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合并前置胎盘组中需要膀胱镜检查术和/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52.9%(109/206)与30.0%(18/60), χ2=9.78]和血管阻断术的比例高[94.2%(194/206)与71.7%(43/60), χ2=24.23],产后24 h出血量多[1 368 ml(970~2 026 ml)与995 ml(654~1 352 ml), Z=-3.66],产后24 h出血>1 500 ml[46.6%(96/206)与23.3%(14/60), χ2=10.37]及输注血制品的比例高[68.9%(142/206)与33.3%(20/60), χ2=24.73]( P值均<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既往剖宫产次数、产次、孕期增重、双胎、是否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混杂因素,发现前置胎盘在子宫全/次全切除患者中并未增加需要额外手术操作( aOR=2.71,95% CI:0.99~7.42)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aOR=2.14,95% CI:0.54~8.42),前置胎盘在子宫植入部位切除患者中是需要额外手术操作( aOR=4.67,95% CI:2.15~10.10)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aOR=3.80,95% CI:1.86~7.77)。 结论:前置胎盘增加PAS致子宫全/次全切除及植入部位切除患者的额外手术操作和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临床诊断PAS合并前置胎盘,需做好相应的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清宫手术中的应用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辅助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清宫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CSP患者42例,其中观察组21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置入球囊导管至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立即行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清宫手术,术中间断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清除胚胎及电凝或缝合止血;对照组21例,清宫手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1~3 d后行宫腔镜或宫腹腔镜清宫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清宫手术中出血量、清宫手术时间、DSA下透视时间、体表辐射剂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清宫手术顺利,成功保留子宫。观察组未发生球囊相关的并发症。对照组21例患者UAE后均发生不同程度发热、疼痛等栓塞后反应。观察组、对照组DSA下透视时间及体表辐射剂量分别为(7.4±1.4) s、(5.4±1.1) mGy和(1 142.8±315.5) s、(1 442.0±300.0) mGy,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清宫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15)、(19±14) ml,清宫手术时间分别为(37±20)、(42±19) min,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住院时间分别为(5.0±0.9)、(7.7±1.3)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访期均在3个月以上,观察组随访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期间发现4例月经量减少、1例宫腔粘连。 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UAE辅助CSP清宫手术,均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相比于UAE,可减少X线辐射剂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胎盘植入的风险评估及不良结局预测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的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影像学诊断及血管阻断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选取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妊娠晚期单胎妊娠孕妇共74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严重不良结局(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量≥1 000 ml、术中诊断PAS)的危险因素;观察产前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胎盘PAS及严重不良结局预测中的作用。根据是否行血管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分为阻断组(106例)与未阻断组(641例),比较两组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1)一般情况:74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的子宫切除率为10.4%(78/747),术中出血量≥1 000 ml者占55.8%(417/747),术中确诊PAS者占47.5%(355/747)。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0.8%(6/747)。(2)严重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是血管阻断方式和术中出血量,子宫动脉栓塞术者子宫切除的可能性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者的5.319倍(95% CI为1.346~21.018);术中出血量≥1 000 ml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术次数、超声检查提示PAS及可疑PAS、术中是否诊断PAS、完全性前置胎盘;术中诊断PAS的危险因素是子宫瘢痕厚度、超声检查提示PAS及可疑PAS、MRI检查提示PAS及可疑PAS、完全性前置胎盘;(3)超声和MRI检查在预测PAS中的作用:超声检查预测PAS的敏感度为47.5%,特异度为88.4%;kappa值为0.279( P<0.001),一致性一般。MRI检查预测PAS的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97.8%;kappa值为0.702( P<0.001),一致性较好。超声且MRI检查均提示PAS孕妇的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高于仅超声或仅MRI检查提示PAS的孕妇。(4)血管阻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阻断组与未阻断组孕妇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1 000 ml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阻断组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者、子宫动脉栓塞者与未阻断组孕妇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 P=0.409);阻断组子宫动脉栓塞孕妇的子宫切除率显著高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孕妇[分别为39.3%(22/56)、10.0%(5/50), P=0.001]。 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妊娠晚期孕妇,MRI检查比超声检查预测PAS的一致性好,超声检查结合MRI检查可有效地预测子宫切除率和术中出血量。血管阻断不能降低术中出血量,子宫动脉栓塞孕妇的子宫切除率高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孕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与改良后子宫血管阻断术在胎盘植入性疾病患者再次剖宫产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研究预置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与改良后子宫血管阻断术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性疾病再次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治疗的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瘢痕子宫患者97例.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48例为对照组,术中行改良后子宫血管阻断术49例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数、人均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子宫切除率、膀胱破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在完全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再次剖宫产手术治疗中均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而使用改良后子宫血管阻断术,未出现血管介入手术并发症,无需X线暴露,母儿安全性高,同时降低了住院费用,具有临床推广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残角子宫妊娠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30周时因腹痛、阴道出血,外院诊断胎盘早剥接受保守治疗,孕36周于我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超声:探及双子宫,左侧子宫妊娠,胎盘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子宫浆膜层显示不清,浆膜层外见不规则低回声(图1A),左侧宫颈内口显示不清(图1B);CDFI于子宫肌层内及宫颈周边见丰富的血流丛(图1C).超声诊断:双子宫,左侧子宫妊娠,晚孕,单活胎,胎盘植入.急诊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表面与腹膜广泛粘连,子宫壁大面积血管成簇,子宫肌层极度菲薄,胎盘广泛植入达浆膜层.成功娩出胎儿后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切除左侧子宫,探查发现左侧宫颈为结缔组织,无正常宫颈,考虑为Ⅱ型残角子宫妊娠.术后病理:胎盘植入穿透子宫浆膜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的疗效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12月南京某院收治的1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处理流程.结果:12例术中出血600~4 000 mL.术中平均失血(2 325.00 ±1 453.81) mL.输注红细胞悬液0~15 U,平均(7.38±5.13)U.输注血浆0~1 000mL,平均(518.75±304.65) mL.产后24 h出血量670~4 230 mL,平均出血量(2 413.75±1 460.50) 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无穿刺部位血肿形成.术后1周下肢动脉B超未见明显异常,术后1周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3.71~5 382.00 mU/mL,平均(797.68±1 532.07) mU/mL.新生儿出生体重1 500~3 600g,平均(2 556.25±660.86)g,50%新生儿因低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原因转儿科治疗.出生后1个月随访新生儿发育无明显异常.结论: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施行的综合治疗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凶险性前置胎盘应用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预置诱发动脉血栓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凶险性前置胎盘是目前产科最为棘手的疾病之一,其所造成的大量产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给产科医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常需切除子宫以挽救患者生命.动脉球囊预置术可短时间阻断血管供血,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中,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及输血量,为保留子宫提供宝贵时间.但在应用球囊预置术阻断血供的同时,应重视其并发症的严重性.本文回顾分析1例本院因应用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预防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而引起双侧髂总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相关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胎盘植入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不同程度侵入子宫肌层.近年来胎盘植入发生率逐年升高,已经逐渐成为导致产后出血、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和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关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也成为妇产科领域的讨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的胎盘植入相关影像学检查及保留子宫手术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改善这些患者的结局,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前诊断的准确性.例如,将胎盘植入的超声指标规范化、具体化,以及建立新的预测模型或评分系统等.同时,还要结合多学科优势,灵活应用多种血管阻断方式,以减少产后出血,增加保留子宫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治疗中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68例,分为两组,剖宫产术中行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34例(A组)和剖宫产术前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34例(B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A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血管损伤、血栓形成、胎儿放射线暴露均显著低于B组(P <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感觉障碍发生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治疗中均能安全、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而A组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术后无穿刺部位出血、无盆腔及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无需X线暴露,对母胎更安全,可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