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季节性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天津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的季节性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具备HbA1c数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血管危险因素、基线临床资料和常规血液化验结果,探讨各项指标的季节性变化。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确定HbA1c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 721例具备HbA1c数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 779例(65.4%)合并糖尿病,942例(34.6%)不合并糖尿病。冬季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尿酸均显著高于夏季组( P均<0.05)。不合并糖尿病患者HbA1c具有季节性差异( P<0.05)。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HbA1c仅在HbA1c>7%时表现出季节性波动( 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空腹血糖、尿酸、血肌酐和季节是HbA1c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天津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HbA1c存在季节性波动的特点,冬春季高、夏秋季低,这种差异与HbA1c水平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川省2004-2018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2004-2018年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钩体病数据来源于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和11个监测点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地图绘制,采用SaTScan 9.1.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描述钩体病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2004-2018年四川省报告钩体病发病2 834例,死亡41例,发病率0.23/10万,死亡率0.003/10万,发病趋势波动向下。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底,较水稻收割时间晚1~2周。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5∶1;发病率较高的为50~65岁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2.75%(2 345/2 834);其次为学生,占12.74%(361/2 834),但2011年后学生病例报告极少。高发地区在南部长江流域沿岸马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县)、沐川县等和东部嘉陵江流域仪陇县之间不断交替。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发现2个高发聚集区域( P<0.001)。11个监测点2004-2018年平均鼠密度为5.44%(14 351/263 767);主要野外鼠种有四川短尾鼩(占69.07%)、黑线姬鼠(占12.73%)等;其中黑线姬鼠密度介于4.60%~0.19%之间,呈持续下降趋势,2018年达最低水平。鼠肾标本培养钩体阳性率的各年度间也呈下降态势。2007-2018年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4.52%(3 271/13 339),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近年未出现菌群的更替。 结论:2004-2018年四川省钩体病发病水平极低,季节特征符合稻田型流行特征,人群以老年农民为主;高发地区在长江和嘉陵江流域周边互相交替。黑线姬鼠密度和带菌率均较低;主要流行菌群持续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津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季节性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季节性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具备空腹血糖数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和空腹血糖结果,分析各项指标的季节性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空腹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 323例具备空腹血糖化验数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519例(39.2%)合并糖尿病,804例(60.8%)不合并糖尿病。冬季组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夏季组( P均<0.05)。进一步对性别和年龄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65~80岁老年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具有显著季节性变化(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季节、体重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是空腹血糖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具有季节性波动特点,这种现象在65~80岁老年患者中更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精神专科医院急诊量预测ARIMA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某精神专科医院急诊量预测模型,分析急诊科就诊人次的变化规律,为精神科急诊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从某精神专科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8—2023年急诊患者就诊时间等数据。其中,2018—2022年月度急诊人次(急诊量)用于构建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2023年月度急诊量用于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经模型构建和筛选,确定季节型ARIMA(0,1,0)(1,1,1) 12为最优模型,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性较好,平均相对误差波动在1.6%~26.8%,平均绝对误差波动在9~159人次。 结论:季节型ARIMA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某精神专科医院急诊量,可为该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应急调度提供参考,但该预测模型适用于短期预测,如需长期预测,还应不断进行数据拟合,以确保预测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南宁市某办公室内氡平衡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室内环境中氡平衡因子数值水平和变化范围。方法:在南宁市某室内工作场所中,开展了为期1年的氡浓度和平衡当量氡浓度同地点同时连续测量,氡气体和氡子体有效数据获取率分别为99.9%和86.7%。结果:测量结果表明,该室内环境中,氡年平均活度浓度和平衡当量氡浓度分别为(50.9±20.7)和(15.5±10.1)Bq/m 3,二者均观测到了一致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平衡因子年均值为0.30±0.12,没有观测到日变化规律,但发现平衡因子月均值的年分布同氡浓度及氡子体浓度分布趋势类似,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在11月和6月,分别为0.47±0.24和0.19±0.06。 结论:平衡因子月均值的波动,推测是不同季节室内通风状态不同导致。该结果提示,基于氡气体浓度估算氡暴露年有效剂量时,平衡因子取值有可能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度,应该谨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缺血性卒中与气温变化引起血糖波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气候变化影响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变化引起血糖波动是诱发老年缺血性卒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季节更替引起气温变化影响血糖水平的波动,在高温与低温期间均可增加老年缺血性卒中发病。因此,有必要对血糖波动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与老年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气温变化的老年人群血糖管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院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十年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0—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院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院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接受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35 902例(70 766眼)的资料,其中男22 372例(43 973眼),女13 530例(26 793眼),年龄为16~62岁(中位数为22岁)。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手术对象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手术数量、术式分布的历年变化进行分析,采用R4.0.3统计软件对手术数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数量除了2012和2014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2年,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占当年手术总量的比例波动于0.10%~0.19%。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由2010年的7.68%增至2011年的8.71%,随后开始下降至2016年的0.03%( χ2=1367.475, P<0.001)。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所占比例2012年(3.20%)至2019年(36.87%)呈持续上升趋势( χ2=4388.776, P<0.00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2010年占当年手术总量的92.21%,之后逐年下降,2018年降至0.22%( χ2=23052.398, P<0.001)。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由2011年的29.35%增至2016年的72.90%( χ2=3635.744, P<0.001),随后开始下降,到2019年降至31.41%( χ2=1107.074, P<0.001)。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由2016年的4.11%增至2019年的31.72%( χ2=2021.33, P<0.001)。另外,每年6—8月是手术大高峰,2月是小高峰。 结论::2010年至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院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数量除前期有所下降外,之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板层手术仍为主流术式,表层手术的回归趋势逐渐突显,近年来TPRK、FS-LASIK、SMILE这3种术式为主要术式。每年6—8月及2月是手术较为集中的月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浙江省2010—2019年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0—2019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与时空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2010—2019年浙江省甲肝病例,基于三间分布描述甲肝流行性特征。采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基于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浙江省2010—2019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5 46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0/10万,周期性和季节性发病不明显。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P=0.023),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0~59岁。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2017年间浙江省甲肝发病存在空间相关性,其中2010年相关性最弱(Moran′s I=0.103, Z=1.769, P=0.049),2016年相关性最强(Moran′s I=0.328, Z=4.979, P=0.001)。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9年浙江省甲肝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共识别到3个聚集区,其中一级聚集区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中心,覆盖了包括宁海县、鄞州区等在内的10个县(市、区),聚集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6月30日。 结论:2010—2019年浙江省甲肝发病水平呈现平稳波动的趋势,季节性规律不明显,50~59岁人群组为发病重点人群。甲肝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应基于时空聚集规律和当地发病情况做好针对性甲肝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0—2019年云南省玉溪市流感季节性与动态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玉溪市流感季节性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季节性,年估计百分比变化分析流行特征。结果:玉溪市流感年均发病率11.45/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36.21%(95% CI:12.48~49.32, P<0.05);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为主,尤其0~4岁组,发病率最高(57.80/10万),年均增长速度68.04%(95% CI:31.91~71.89, 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x2 =6.05, P<0.05)。澄江市(33.20/10万)和峨山县(31.10/10万)发病率最高,元江县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最快57.62%(95% CI:19.24~71.76, P<0.05)。发病高峰在冬季,发病率68.61/10万,年均增长速度6.93%(95% CI:1.80~11.60, P<0.05)。季节分布的M值和γ值分别在0.37~0.89和0.38~0.89之间波动。发病高峰日为12月31日,高峰期在10月24日至次年2月24日,流行期8月28日至次年4月25日。 结论:各地区应根据疫情流行变化趋势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以降低发病水平,避免疫情持续蔓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季节性流感流行强度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从城市群视角探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评估季节性流感(流感)流行强度的可行性,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并对监测指标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每周的流感报告发病率(IR)和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数据分别建立MEM模型,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和两种数据可靠性,建立最优模型评估2019-2021年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模型筛选使用交叉验证法,模型评价指标为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无论在京津冀地区层面还是省(市)层面,基于ILI%的拟合模型的约登指数均高于基于IR的拟合模型。基于ILI%建立的MEM模型显示,京津冀地区2019-2020年流行开始阈值为4.42%,流行结束阈值为4.66%,中、高和极高流行强度阈值分别为5.38%、7.22%和7.84%,全年流行期共10周(2019年第50周至2020年第7周),其中,自2019年第50周进入流行期后,连续6周在中流行强度水平上下波动,并于2020年第4周进入高流行强度,第5周突破极高流行强度阈值,此后流行强度逐渐减弱,直至第8周跌破流行阈值(流行期结束);2020-2021年流行开始阈值为4.29%,流行结束阈值为4.35%,全年流感活动始终未突破流行阈值,无流行期出现。结论:MEM模型可在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评估中应用,且使用ILI%评估流行强度较IR数据更为可靠。京津冀地区流感流行强度在2019-2020年较高,2020-2021年显著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