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医大师李济仁从五脏论治痿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主张治痿需谨守病机,详辨虚实,酌情施治。根据其临床经验结合先贤的学术思想,可知新安医学流派治疗痿病以五脏辨证为纲,具体体现在治法上内外相合,补泄并举:从肝取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从心取镇心安神、益气升阳法;从脾取补益脾胃、燥湿化浊法;从肺取清金保肺、燥湿化痰法;从肾取培补肝肾、填精益髓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农本草经》巴戟天“主大风邪气”释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巴戟天之临床功效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本经》将其列为上品,虽谓可“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酒焙) [1]”,却未言何谓“大风邪气”。通考《本经》全篇,以“主大风”为提纲者,仅防风与巴戟天二味。防风虽号称可通治内外之风,但“内风”之说始于唐宋 [2],且原文防风“恶风风邪”“骨节疼痛”等论述,尽是风邪外感之象,据此推测,“大风邪气”实指外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蒋梅先教授扶正补虚治疗冠心病学术经验及临证举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蒋梅先教授认为冠心病多为由虚而发病,因虚致实,胸中大气失振是病本.稳定性冠心病多虚且虚中夹实,气虚血瘀贯穿发病全程;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实虽急,但正气大虚.久病归肾,久痛入络.治疗上蒋教授强调以补为主,尤其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更要注重补中寓通的治疗原则;提出:益气活血应当贯始终冠心病治疗始终;在治疗中除通阳宽胸外,还应当注意填精安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补虚固本、兼顾五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刘凤斌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刘凤斌教授善于运用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独特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气滞、湿(热)阻、血瘀为标,患病日久、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终至脾气亏衰、瘀毒胶结则发生"炎-癌前"转化,即脾虚为本、瘀毒为变是异型增生的关键病机.经多年临床实践和验证,形成确有疗效的扶正通络解毒方,作为治疗本病的核心方药,同时根据五脏相关理论灵活选用不同药对,注重和胃通降,使气行则瘀毒得散,灵活运用疏肝解郁以助胃气通降、宣肺调达以助脾升胃降.此外,强调安心神以使脾胃升降自和,提倡治后天不忘先天,补肾以健脾;善于使用活血解毒药对直捣病处,使病变得以迅速逆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五脏神"探究振腹推拿疗法"安神—解郁—补虚"治疗抑郁症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文基于"五脏神"理论认识抑郁症,探讨运用振腹推拿疗法"安神—解郁—补虚"思路治疗抑郁症,以疏调气机、解郁宽胸、清肝泻火、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治则,具体操作手法上主要通过点按背部三阳穴与腹募穴温胸开背、调摄五脏阴阳之气,使得五脏与脑气血津液互资互助而安五脏神与脑神;以通腑法、摩腹法、推腹法等通腑泻浊、消积导滞、消瘀散结,来恢复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平衡从而解五脏气郁,恢复循坏代谢紊乱;以培元补虚直接作用于腹部的振腹法,通过调节中州气血达到补中焦虚的目的,以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振腹推拿疗法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郁证患者因五脏神失而产生睡眠障碍、长期情绪低落、食欲低、便秘、恶心、腹泻、思维迟缓等症状,为抑郁症临床整体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辅助治疗方法,以供专家学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名中医吴万垠基于"辨病-辨证-辨症"思想治疗老年性肺结节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老年肺结节患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之一.吴万垠教授辨治肺结节以"辨病-辨证-辨症"思想贯穿诊治始终,结合老年患者五脏俱虚、本虚标实特点,辨病以调理"肺-脾-肾"中轴为法,尤其注重固护脾土,辅以解毒抑瘤药物,辨证选用化痰祛瘀药物,并根据症状辅佐宽胸散结、行气止痛、解郁安神等药物,思路周全,临床疗效甚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阳虚寒凝血瘀病机以温阳活血法针刺治疗郁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人体结构与功能复杂,虽有五脏六腑之分、气血阴阳之别,但生命活动恒而不止的根本仍在于一身之阳气.生理上,人体阳气充足,则血行滑利而不滞,五脏皆得所养,故五神可安;病理上,寒伤阳气造成血行凝涩,久之血瘀脉中,导致五脏失养,进而五神飞扬.郁证正是寒凝血瘀容易引发的疾病之一,对此采用针刺疗法,遵循温阳活血的原则,主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关元、足三里以温阳补气,血海、委中、三阴交以活血通脉;辅以膻中、中脘、气海、合谷、太冲等穴理气开滞,以助气血运行.全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可使虚阳得复,瘀血得行,随之气血盈满平和,五脏五神皆得其滋养,则郁证自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营卫之行,脏腑之变"探析睡眠障碍机制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指睡眠-觉醒功能异常.中医上将SD分为"昼不精""夜不暝"两种状态,而营卫和脏腑是人体寤寐变化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阐述营卫循行的常态,营卫昼夜皆行五十周,而卫气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以阴阳跷脉为枢机,以三焦膜系统为循行的物质基础,具有大小两个循行回环及"昼周于身""夜周五脏"两种交替循行方式,在睡眠-觉醒中具有先导作用.脏腑是营卫生成的源泉,又能对营卫运行产生阻碍.提出五脏之变最终影响五神,消化系统是六腑致病的核心.治疗上不拘于针药,倡导多手段协同作用,避免一味镇静安神,关键在于恢复营卫节律性运行,平和脏腑之气,从而迅速、有效、持久地改善S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痰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痰证"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CD)的重要病理特征."痰证"与导致DCD的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炎性反应、氧化应激(OS)和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DCD病位在脑,与心、肺、脾、肝、肾密切相关."五脏传变,皆痰为患",DCD的中医病机为消渴日久,阴虚燥热,燥伤肾阴,阴损及阳,肾阳虚衰,遂生寒痰,寒痰凝肾,精虚髓空,元神则病;肾病及肝,肝失疏泄,风痰相搏,上袭脑府,元神则乱;肝病及脾,脾运失常,湿痰内盛,上扰清府,元神失用;脾虚肺弱,肺失宣降,水聚为痰,痰热聚肺,元神不安;病损及心,心脉痹阻,痰瘀互结,元神不主.肾中寒痰,入于脑髓,治宜温肾祛痰,填精益髓以养神;肝中风痰,上袭脑府,治宜疏肝理气,祛痰熄风以宁神;脾中湿痰,蒙蔽清窍,治宜健脾祛湿,化痰开窍以醒神;肺中热痰,上扰元神,治宜宣肺祛邪,清热化痰以安神;心中瘀痰,痹阻脑脉,治宜活血化瘀,化痰通窍以回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