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牛乳外泌体与脂质体的杂化外泌体制备及其负载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研究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进行膜融合得到的杂化外泌体装载青藤碱(sinomenine,SIN)后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鲜牛乳中提取外泌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脂质体,共孵育法进行膜融合后对杂化外泌体进行表征:透射电镜检测形貌,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粒径与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膜融合前后外泌体膜表面特征蛋白CD63和TSG101的表达.超声法装载青藤碱后,酶标仪检测其载药量与包封率.胶原抗体诱导法建立CIA大鼠模型,药效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SIN组、SIN-脂质体组、SIN-乳外泌体组、SIN-杂化外泌体组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记录给药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以足肿胀度、免疫器官指数、关节炎指数、微循环指标变化、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指标进行药效学研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杂化外泌体与乳外泌体外观均呈茶托状,共孵育后外泌体粒径由(97.92±3.42)nm 增长到(132.70±4.07)nm,Zeta 电位由(-2.01±0.33)mV 变为(-17.90±2.13)mV,WB结果显示CD63与TSG101蛋白在乳外泌体及杂化外泌体中均正常表达.酶标仪测定乳外泌体包封率31.64%±2.48%、载药量2.35%±0.52%,杂化外泌体包封率48.21%±3.12%、载药量3.17%±0.36%.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一般情况及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的病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与SIN组、SIN-脂质体组及SIN-乳外泌体组相比,SIN-杂化外泌体组具备更平稳持久的药效.该研究将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共孵育得到的杂化外泌体成功改善了外泌体载药量小与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负载青藤碱的杂化外泌体对CIA大鼠有着良好的疗效,可有效解决青风藤等疗效佳但生物半衰期短的问题,为传统中药的新发展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作者更正声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4年40卷第6期刊登的《消化内镜黏膜活检标本病理切片制备规范化处理专家共识》(DOI:10.13315/j.cnki.cjcep.2024.06.002)一文,由于作者笔误,影响读者对文中部分内容的理解,包括小息肉的最大径单位;脱水机曙红的添加方法;石蜡的更换方法;染色机曙红的更换方法.现特此致歉,予以更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羧甲基壳聚糖/燕麦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干槽症的治疗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燕麦β葡聚糖(β-dextran,β-Dex)新型复合凝胶用于大鼠干槽症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对其黏度、外观形状及口腔湿润环境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建立大鼠干槽症模型,分别设立空白阴性对照组、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组及碘仿纱条阳性对照组,初步评价牙槽窝创口愈合效果.另取上颌骨及牙龈组织固定脱钙,组织病理学观察愈合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炎症因子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凝胶组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有效发挥局部抗炎抗菌功效.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肉眼观察、免疫荧光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显示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组具有显著的炎症抑制和促进创口愈合功能,与碘仿纱条组效果相当.结论:CMCS/β-Dex 新型复合凝胶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炎效果,能够加速大鼠干槽症创口愈合,有望为临床干槽症的治疗提供一种高效抑菌、加速愈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肠癌中Hsp90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化法分析结肠癌中Hsp90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敲除Hsp90AA1前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sp90AA1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其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Hsp90AA1表达与CD4+T细胞(Th2)、CD8+T细胞、髓样抑制细胞、Tregs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Hsp90α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sp90α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远处转移等无关(P>0.05),与结肠癌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Hsp90α高表达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敲除Hsp90AA1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增殖能力.结论 Hsp90α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可能是结肠癌预后不良的潜在分子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弹性成像与钆塞酸二钠增强T1 mapping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MR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 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在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早期定量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为新西兰大白兔(共1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20)与肝纤维化组[LF组,50%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油溶液模型,n=100],分别在第4、5、6、15周末取5只对照组与25只LF组兔行MRI肝脏轴位T1WI、MRE及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扫描,测量肝脏弹性硬度(liver stiffness,LS)、平扫T1弛豫时间(T1native)及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扫描20 min后T1弛豫时间(T120min),计算T1弛豫时间减少率(ΔT120min)及1/T1弛豫时间增加值(ΔR120min);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进行LF病理学分期,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各定量参数与LF分期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定量参数与LF病理分期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定量参数对LF分期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96只活兔模型,病理学评分:F0期15只、F1期22只、F2期22只、F3期18只、F4期19只.LS、T1native、T120min、ΔT120min、ΔR120min于LF各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T1native、T120min、ΔT120min、ΔR120min均与LF分期相关(r=0.935、0.559、0.770、?0.418、?0.686,P<0.001).F0 vs.F1~F4、F0 vs.F1~F2、F0 vs.F3~F4、F1~F2 vs.F3~F4的LS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88、0.979、1.000、0.995,T120min值AUC分别为0.914、0.852、0.987、0.896.结论在评估LF早期诊断中,MRE及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成像均显示出较好的诊断价值,MRE优于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HMGB1炎症通路的苍耳子砂炒减毒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B1,HMGB1)炎症通路对苍耳子砂炒减毒的机制进行研究,为其炮制减毒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正常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品组和砂炒组,每组 10只.连续灌胃给药14 d,生品组和砂炒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于第14d给药后 1h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测定小鼠体质量和肝脏系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HMGB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2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小鼠肝组织中HMGB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Toll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生品组和砂炒组血清中AST、ALT检测值升高(P<0.05),体质量降低(P<0.05),肝脏病理结构损伤,脏器指数增加(P<0.05);血清中HMGB1、IL-1β、IL-2和TNF-α水平较正常组均升高(P<0.01);但砂炒组较生品组的值低(P<0.01);Western blot和RT-qPCR法检测结果表明,给药组肝组织中HMGB1、TLR4 和NF-κB的mRNA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但生品组比砂炒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苍耳子具有一定的肝毒性,砂炒后其毒性明显降低,减毒机制可能与调控HMGB1-TLR4/NF-κB炎症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需缝合外科嵌入式小鼠原位肝癌肿瘤模型的复制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无需缝合的外科嵌入式方法在复制小鼠原位肝癌(HCC)肿瘤模型中的应用,并评估该模型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Hepa1-6细胞至适宜浓度,并采用小动物一体式麻醉系统对C57 BL/6J小鼠实施麻醉.该研究采用细胞法、挂线法和嵌入法复制原位肝癌移植瘤模型,并对手术时长、小鼠复苏时间及存活率进行比较.此外,通过MRI技术动态监测肿瘤的形成过程,并对比3种方法的肿瘤成瘤率、单瘤率及腹壁肿瘤种植率.通过病理学检测评估肿瘤组织的结构和病理特征.结果 细胞法组手术时间较挂线法组短(P<0.05),嵌入法组手术时间较挂线法组短(P<0.05),细胞法组与嵌入法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法组复苏时间较挂线法组短(P<0.05),嵌入法组复苏时间较挂线法组短(P<0.05),细胞法与嵌入法复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结果显示,挂线法组肿瘤呈块状生长,可见分隔及类圆形伪影,局部观察受限.细胞法组肿瘤呈片状不规则生长,可见多发肿瘤.嵌入法组肿瘤呈团块状均匀生长,边缘较清.细胞法组模型复制后第7天平均肿瘤体积较挂线法组大(P<0.05),嵌入法组模型复制后第7天平均肿瘤体积较挂线法组小(P<0.05),细胞法组与嵌入法组模型复制后第7天平均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模型复制后第21天平均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肿瘤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单瘤率、腹壁肿瘤种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嵌入法组单瘤率较细胞法组高(P<0.05).各组成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示,各组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排列紧密,核深染呈分裂象,肿瘤浸润肝组织,符合肝癌病理学特点.结论 采用嵌入法复制的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可重复性高,为肝癌的相关基础实验研究及在体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渗透性敷料对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新型渗透性敷料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和导电聚吡咯制备水凝胶,同时将生理盐水包裹在水凝胶中制备成新型渗透性敷料用于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治疗.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2)、TBI+海水浸泡伤(B组,n=12)和新型渗透性敷料治疗组(C组,n=12).利用颅脑打击器制备TBI大鼠模型,采用人工海水浸泡30min.C组在浸泡海水结束后于损伤部位贴敷新型渗透性敷料.于模型制备成功后72h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相关因子(NF-кB、TNF-α、IL-10)表达情况.结果 新型渗透性敷料能够包裹生理盐水并且以一定速率渗透出生理盐水,45min后渗出约80%左右.病理学检查可见,B组出现明显脑水肿,脑出血严重;C组脑出血及脑水肿较B组减轻.Nissl染色显示,A组神经元结构完整,C组髓鞘完整性与神经元存活数量均明显优于B组.透射电镜下,B组线粒体缩小、线粒体膜增厚、嵴断裂,C组细胞核染色质部分发生边集,线粒体破坏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中NF-кB、TNF-α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新型渗透性敷料能有效促进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HSP患儿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表现、内镜、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荧光IgA检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该院住院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且初诊为HSP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免疫荧光IgA检测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腹痛、呕吐、便血、皮疹、关节肿痛、睾丸肿痛等.血红蛋白降低(<110 g/L)3例(10.3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0.6×109/L)1例(3.45%),血清总IgE增高8例(27.59%).食物特异性IgE阳性4例(13.79%),包括蟹、坚果、大豆、艾蒿各1例(3.45%).22例行腹部影像学检查,其中腹腔积液5例(17.24%),盆腔积液4例(13.79%),肠壁水肿增厚15例(51.72%).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29例(100.00%),糜烂24例(82.76%),黏膜粗糙10例(34.48%),溃疡8例(27.59%),点状出血灶6例(20.69%).黏膜病理主要表现为黏膜炎症伴IgA沉积10例(34.48%).免疫荧光IgA检测阳性10例(34.48%).结论 在高度怀疑腹型HSP时,可尽早行内镜检查评估黏膜病变程度并完善免疫荧光IgA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MDA受体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18月龄,体重27~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和七氟烷麻醉+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组(S+M组)。S组和S+M组小鼠连续3 d吸入3%七氟烷2 h,S+M组于每次吸入七氟烷前1 h腹腔注射盐酸美金刚20 mg/kg,C组只吸入纯氧。分别于麻醉前1 d、麻醉后3和7 d时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小鼠取海马,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和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 2+] i),Wes-tern blot法检测NMDA受体亚型GluN2A、GluN2B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Ca 2+] 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升高,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上调( 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与S组比较,S+M组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海马[Ca 2+] i和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降低,GluN2A、GluN2B和RIP1表达下调( 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 结论:NMDA受体参与了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