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点及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临床、基因突变特点及随访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例PKD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6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PCR及Sanger测序方法筛查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T2)基因突变。结果:7例PKD患儿中,男4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5岁1个月~14岁2个月,中位年龄11岁6个月。2例患儿为2个PKD家系中的先证者,5例为散发。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变为运动状态时出现运动不能启动或异常姿势,表现为肌张力不全5例,兼有肌张力不全和舞蹈2例。发作频率为每天5~15次,发作持续时间每次数秒至40 s,发作时均无意识障碍。2个PKD家系中,患儿本身PRRT2基因突变,突变来自于父亲。散发病例中,4例行基因检查,3例发现PRRT2基因突变。基因检测患儿中突变均为c.649_650insC(p.R217PfsX8)。所有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未再发作,随访时间为5~17个月。结论:PKD患儿表现为发作性运动障碍,由运动状态改变所诱发,发作频繁,PKD家系或散发病例均可由PRRT2基因突变导致,突变c.649_650insC是该基因热点突变,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RRT2基因变异19例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T2)基因突变19例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具有PRRT2基因突变的19例患儿家系的临床资料,分析基因突变特点及临床表型。结果:19个家系先证者均存在PRRT2基因杂合突变,先证者中男13例、女6例。17例患儿的父母一方携带相同突变,2例为新生突变,癫痫发作形式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其中15例为碱基重复突变(c.649dupC,p.Arg217Profs*8),2例碱基缺失突变(c.649delC,p.Arg217Glufs*12),1例同时携带有2个致病基因突变(PRRT2,c.649dupC,p.Arg217Profs*8和SPAST基因c.349C>T p.Arg117*),1例无义突变(c.46G>T,p.Glu16*),该变异为未曾报道的新突变。13例患儿诊断为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BFIE),2例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2例为良性婴儿癫痫(BIE),2例为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性手足徐动症(ICCA)。结论:PRRT2基因突变为BFIE、PKD、BIE、ICCA的致病基因。c.649dupC是PRRT2基因的热点突变,c.46G>T为未报道的致病性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蒜头果中CYP71基因克隆与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由氨基酸衍生的氰苷是由植物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P)催化氨基酸生成的次生代谢产物,与植物的防御和抗逆境胁迫相关.该研究通过分析蒜头果转录组数据,从中分离并克隆得到1条细胞色素P450基因(命名为MoCYP71,GenBank登录号为MK172858),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该基因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oCYP71基因含1572 bp,编码523个氨基酸,该基因的cDNA序列与咖啡(Coffea eugenioides,XM 027319282)、小果咖啡(Coffea arabica,XM 027213456)中的CYP71基因的mRNA序列均有88%的一致性;MoCYP71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976.54,理论等电点pI为8.10,分子式为C2675 H4184 N704 O744 S27,不稳定系数(Ⅱ)为40.84,是一种不稳定蛋白;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存在于分泌途径,含有两个跨膜结构,分别位于20~37和311~333位的氨基酸为跨膜疏水螺旋,锚定于细胞器上;该蛋白含有CYP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包括脯氨酸富集区(PPSPPRLP)、K螺旋(KETFR)、I螺旋(GGIDTS)、PERF域(PERF)和识别结构域血红素结合域(FGAGRRICPG),与可可、榴莲、高粱等的CYP71E家族的蛋白(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OX92908.1、XP 022773875.1和AAC39318.1)聚为一支;在花谢后,MoCYP71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花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但在花谢后4个月的表达量急剧增加.以上结果对研究蒜头果的对虫害的防御、组织成熟及蒜头果中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发掘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男性,17岁,2019年7月因"发作性四肢僵直伴躯干不自主扭动3年"入院. 患者于2016年起出现发作性四肢僵直,双手内旋、双足趾抓地,伴有躯干不自主扭动、头颈部向右侧歪斜,失语,持续4~5s后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结束后活动自如. 每周发作2~3次,每次均于突然站立或跑步过程中出现,发作前无特殊预兆. 近3个月上述症状发作频繁,平均2~3次/d,最多达5~6 次/d,诱发因素、发作形式及持续时间同前. 入院后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未见阳性定位体征,血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铜蓝蛋白、心脏彩色超声、 头颅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动态脑电图均未见异常.考虑诊断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建议其行基因检测,同时予以左乙拉西坦0.5 g bid,口服.发作稍有减少,后调整为卡马西平100 mg tid,口服,症状明显控制,目前随访无发作. 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及其母亲均有基因突变: 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 (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 PRRT2)基因c.649 dupC(p.Arg217ProfsX8)(见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RRT2基因突变致病机制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2 (Proline-rich transmembrane protein 2,PRRT2)是位于16 号染色体的一个小基因,内部包含4 个外显子,2~4 号外显子编码包含 340 个氨基酸的多域蛋白, 是由国内学者鉴定出的第一个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致病基因[1].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RRT2基因突变与多种发作性疾病相关.PRRT2存在多样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 错义突变、 无义突变, 多数突变可导致PRRT2截短蛋白的出现, 这种短截蛋白极易被细胞中的蛋白酶体降解,造成功能缺失,从而致病[2].无论是在散发性还是家族性病例中, 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epilepsy,BFIE)、 发作性舞蹈动作性婴儿惊厥(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paroxysmal choreoathetosis, ICCA )等患者基因筛查都可见PRRT2 突变,这三种综合征是PRRT2相关疾病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表型[3].鉴于PRRT2基因突变多样性、蛋白功能多样性、疾病表型多样性,尽可能阐明其致病机制对于相关疾病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误诊为心理疾病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表现为不自主运动的突然发作,常有一定诱因,多于儿童期至青少年起病,常被误诊为心理疾病,低剂量抗癫痫药物如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效果显著,病因诊断极为重要.本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误诊为癔病,经基因检测确诊为PRRT2基因突变所致PKD的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PKD相关基因突变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视频脑电图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9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儿的视频脑电图资料.结果 9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6.25~ 15.17岁、平均(7.10±3.24)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12±2.58)个月.9例患儿共监测到45次临床发作,发作持续时间5~35s、平均(9.21±4.35)s,临床表现为舞蹈样动作并手足徐动10次、肌张力障碍并站立不稳6次、舞蹈样动作并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并站立不稳29次;均由突发性运动诱发,其中2例(2/9)亦由过度换气诱发、1例(1/9)由惊吓刺激诱发;4例(4/9)发作前存在肢体僵硬、肢体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等先兆.9例患儿发作期呈现正常背景节律或被大量运动伪差覆盖,未见(癎)样放电、背景节律改变或局限性慢波节律等异常征象;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2例(2/9)呈非特异性异常,表现为额区或枕区间断性慢活动,1例(1/9)可见中央-颞区(Rolandic区)棘波.5例患儿(5/9)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RT2)基因突变阳性.结论 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异常和(癎)样放电,发作期临床表现和同步脑电图对明确诊断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绵羊肺腺瘤病毒Gag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抗原表位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 Gag蛋白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JSRV的gag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ExPASy,ProtScale,Signal 5.0,TM-HMMServer,NetPhos Server,NetNGlyc,SOPMA,Prediction,Swiss Model和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Gag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区、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蛋白功能区域、二、三级结构和B、T细胞抗原表位等.结果 Gag蛋白是由611个氨基酸构成富含脯氨酸的亲水蛋白,分子式为C3024H4708N834O898S27,相对分子质量为67.981×103,理论等电点为7.14;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居多,占48.77%;无信号肽且无跨膜区,存在33个磷酸化位点,1个糖基化位点,含有2个超级家族保守结构域和1个锌指结构.预测该蛋白含有17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25个优势CTL表位.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JSRV Gag蛋白属于亲水蛋白,含有多个抗原表位,可能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潜在抗原用于诊断方法的建立与疫苗的研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RRT2基因新发移码突变导致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家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报道1例表现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家系,对其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2(PRRT2)的基因进行分析,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 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及核心家系成员PRRT2基因编码区进行Sanger测序分析.结果 在该家系中,除先证者符合PKD临床诊断外,其舅舅幼儿期曾患"癫痫",7岁后不治而愈;其姨表哥在婴儿期曾有"惊厥"发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先证者及其表型正常的母亲PRRT2基因出现1个移码突变c.498delC(p.Thr167Profs*9).该位点目前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尚未报告,属新发突变位点.结论 该先证者PKD症状与PRRT2基因c.498delC突变有关.在该家系出现的不同表型甚至表型正常,可能由于基因外显不全有关.我们推测c.498delC突变导致了PRRT2基因表达的蛋白被截短,影响了该蛋白的跨膜区而致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低温胁迫下两种不同形态群体拟穴青蟹转录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研究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不同形态群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差异,以Sp1群体(腕节外缘中部都不具有发达的刺)和Sp2群体(至少一只螯足腕节外缘中部具有发达的刺)为研究对象,选用低温胁迫组(8℃)和对照组(20℃)拟穴青蟹肝胰腺为实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测序共获得81853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420 bp,N50为1460 bp,其中22.33%为已知基因.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发现Sp1群体在低温胁迫下共有15773个Unigene显著差异表达,其中15628个Unigene表达下调,145个Unigene表达上调,这些Unigene显著富集于细胞质基质等生物学过程和RNA结合、核糖体结构组分等分子功能,并进一步富集在核糖体、剪接体和内质网蛋白质加工等信号通路.Sp2群体在低温胁迫下共有323个Unigene显著差异表达,其中上调114个,下调209个.这些Unigene显著富集于DNA整合等生物学过程和甾体羟化酶活性、碳酸氢盐跨膜转运体活性等分子功能,并进一步富集在赖氨酸降解、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的代谢等代谢通路.以上结果表明,水温从20℃骤降至8℃,Sp1群体大量基因表达下调,生理活动大幅度降低,这可能与寒冷的冬季青蟹停止摄食、穴居不动等行为相对应;而Sp2群体仅调整了物质代谢,表明Sp2群体可能对温度骤降的响应较为迟缓.利用RT-qPCR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结果证明基于转录组分析比较两种形态群体拟穴青蟹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将应用于拟穴青蟹耐寒优质品种的选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