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尿酸血症作为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标志物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p EF)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311例高龄(75~100岁)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电子病历获取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检验结果.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尿酸>420 μmol/L组(n=97)、300 μmol/L<尿酸≤420 μmol/L组(n=124)、尿酸≤300 μmol/L组(n=9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影响高龄房颤患者发生HEp EF的危险因素.结果 311例高龄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88.72±4.22)岁,平均尿酸水平为(365.14±115.62)μmol/L.入组患者中33.65%伴发高尿酸血症,其中31.18%高龄房颤患者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与300 μmol/L<尿酸≤420 μmol/L组、尿酸≤300 μmol/L组相比,尿酸>420 μmol/L组血清尿素氮、胱抑素C指标高(P<0.05),高血压病、HEp EF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比例高(P<0.05),但肾小球滤过率略低另外两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420 μmol/L(OR=1.775,95%CI:1.010~3.117)是高龄房颤患者发生HEp EF的标志物,ROC曲线下面积0.582.结论 高尿酸血症在高龄房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高龄房颤患者发生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的影响及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诺欣妥)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伴高血压患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的影响及其是否能更好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入选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HFpEF伴高血压患者138例,其中70例接受诺欣妥治疗,68例接受缬沙坦治疗.诺欣妥组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50~100 mg,2次/d,缬沙坦组患者应用缬沙坦胶囊80~160 mg,1次/d.如血压控制不佳,可联合应用其他降压药物,两组患者在2~4周内血压均控制在理想降压目标值内(即<130/80 mmHg,但不能低于120/70 mmHg).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计算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生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同时评估两组间主要不良药物反应及再入院率.结果 老年HFpEF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尿酸水平呈中度正相关,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强于男性(P<0.01);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NT-proBNP、E/e′、LAV、LAVI、LVMI、RWT均较治疗前下降,e′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诺欣妥组Hcy、UA、PAS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缬沙坦组Hcy、UA、PASP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趋势(P>0.05).随访结束时,同缬沙坦组相比,诺欣妥组血压水平、NT-proBNP、Hcy、UA、E/e′、PASP、LAVI、LVM、LVMI值下降更加明显,e′值升高更明显(P<0.05);诺欣妥组、缬沙坦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1.4%和35.3%(χ2=9.433,P<0.01),因心衰再入院率诺欣妥组、缬沙坦组分别为14.3%和30.9%(χ2=5.455,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以降低NT-proBNP、Hcy、UA、PASP水平,改善老年HFpEF伴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降低因心衰再入院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老年HFpEF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时有按性别分层的必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HFpEF)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其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舒张功能下降引起的心力衰竭,而心肌收缩功能往往处于正常水平,通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肾功能不全等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促进疾病的进一步恶化,使住院的风险增加.HFpEF诊断的确切客观证据需要通过心导管检查获得,但是其属于有创检查,难以在临床上普遍展开,由于非侵入性辅助检查诊断的局限性,故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标准.心肌细胞肥大及各种并发症可引起早期主动舒张能力减弱,而心室肌顺应性下降和僵硬度增加可引起晚期被动舒张能力减弱.传统的治疗药物虽然降低了射血分数(EF)减少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却不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的预后,故HFpEF研究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些年公布的相关指南和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阐述HFpEF的诊断、病理生理机制、辅助检查和并发症,总结传统的治疗药物和新型药物,提出治疗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溶性ST2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测定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浆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2,sST2)水平,探讨其在HF合并房颤患者中的临床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18年1至6月期间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和CCU住院的HF患者185例,按入院前是否合并房颤分为窦性心律HF(heart falilure with sinus rhythm,HF-SR)组90例和合并房颤的HF(heart falilure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HF-AF)组95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比较HF-SR与HF-AF的基线资料及不同射血分数分组中的血浆sST2水平.sST2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采用非参数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ST2在HF-SR和HF-AF中的诊断价值,采用COX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HF患者的血浆sST2水平[32.93(20.31~51.39)]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5.99(7.97~22.69)]ng/mL(Z=-4.373,P<0.001),HF-AF组[39.86(27.20~59.21)]ng/mL高于HF-SR组[24.74(14.83~44.11)]ng/mL患者(Z=-6.783,P<0.001),在射血分数中间值的H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HF亚组,HF-AF组患者的血浆sST2水平均高于HF-SR组(Z=-2.381,P=0.017;Z=-3.701,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HF-AF患者中,sST2与舒张压、高血压、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Υ-谷氨酰基转肽酶(Υ-glutamine transaminase,Υ-GT)、外周血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l,WBC)、B-型利钠肽(BNP)呈正相关(r>0,P<0.05),sST2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呈负相关(r<0,P<0.05).sST2诊断HF-A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95%CI:0.805~0.935,P<0.001),最佳临界值为25.33 ng/mL在此临界值下的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87.5%.sST2诊断HF-SR时ROC的AUC为0.665(95%CI:0.570~0.761,P<0.001),最佳临界值为23.34 ng/mL,在此临界值下的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77.5%.BNP和sST2在鉴别诊断HF-SR、HF-AF时ROC的AUC分别为0.604、0.699,sST2高于BNP.经多因素COX分析后,血浆sST2水平、BNP、NYHA心功能分级是HF患者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血浆sST2、左心房直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伴发心肌病是HF-AF患者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血浆sST2≥20.31 ng/mL的HF患者随访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ST2<20.31 ng/mL的患者(χ2=7.625,P=0.006).血浆sST2≥39.86 ng/mL的HF-AF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ST2<39.86 ng/mL的患者(χ2=4.287,P=0.038).结论 HF-AF组患者血浆sST2水平明显高于HF-SR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浆sST2在HF-AF组患者的诊断价值高于HF-SR组患者;在鉴别诊断HF-SR、HF-AF时,sST2价值高于BNP.血浆sST2≥39.86 ng/mL的HF-AF患者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皮病合并心力衰竭2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红皮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识别相关诱因或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红皮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红皮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均为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男性17例(80.95%),女性4例(19.05%).15例(71.43%)有基础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压12例(57.14%).14例(66.67%)合并贫血、肾功能不全或感染等伴随疾病.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的症状为主且较轻,心功能NYHAⅡ~Ⅲ级占多数(18例,85.71%).21例患者血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均升高,19例(90.48%)有低蛋白血症.18例(85.71%)患者的射血分数≥50%,3例(14.29%)患者的射血分数40%~49%,无射血分数<加%的病例.结论 红皮病合并的心力衰竭具有特殊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射血分数无明显降低,多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高龄、男性、基础心血管病(特别是高血压)、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等可能是红皮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诱因或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损害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将120例确诊高血压性心脏损害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给予西医常规+强心益脉汤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4个疗程(7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水平、6 min步行距离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及比值(E/A).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浆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舒张E、A、E/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E/A比值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强心益脉汤治疗高血压性心脏损害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微小RNA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及其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心力衰竭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在于心室充盈或排出受损,导致心排血量受限,伴有呼吸困难、疲劳和运动不耐受等主要症状.而在心力衰竭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病率较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每年增长1%.与HFrEF患者比较,HFpEF患者通常是老年女性,并且有较多的合并症,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贫血、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房颤动等.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HFpEF相关病理生理学过程的研究表明,它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诊断和治疗可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心室重构所引起的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是不仅与动脉硬化有关,还与左心室重构有着密切联系的临床常见指标.但目前有关AASI与HFpEF的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AASI在高血压伴HFpEF患者中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AASI与心功能及心室结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入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伴有HFpEF分为HFpEF组112例、非HFpEF组98例,HFpEF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亚组(Ⅰ~Ⅱ级)63例、B亚组(Ⅲ~Ⅳ级)4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舒张压(SBP)和收缩压(DBP)、心率(HR)及服药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利尿剂〕,并于入院后空腹采血送检获得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酸(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AAS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AASI与心功能及心室结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FpEF组患者年龄、Scr、BUN、利尿剂服用比例、NT-proBNP、LVMI、LVDd、AASI均高于非HFpEF组,而LVEF低于非HFpEF组(P<0.05).A亚组NT-proBNP、LVDd、LVMI、AASI低于B亚组,LVEF高于B亚组(P<0.05).高血压伴HFpEF患者的AASI与NT-proBNP(r=0.434,P<0.001)、LVDd(r=0.470,P<0.001)、LVMI(r=0.417,P<0.001)呈正相关,与LVEF(r=-0.410,P<0.001)呈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伴HFpEF患者的AASI较高,且与心功能变化及心室重构程度相关,可能与HFpEF的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在临床上占近50%[1],HFpEF病因复杂,精准诊断相对困难.指南建议用H2FPEF[H2,使用2种及以上降压药物和体质量指数> 30 kg/m2;F,心房颤动;P,肺动脉压>35 mm Hg(1 mm Hg=0.133 kPa);E,年龄>60岁;F,多普勒超声二尖瓣早期舒张期血流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比值(the ratio of early diastolic mi-tral inflow velocity to early diastolic velocity of the mitral annulus,E/e')>9]评分标准诊断HFpEF和除外非心源性呼吸困难[2].近期也有学者提出,根据HFpEF不同表型进行分类[3],高血压同样被认为是血管疾病相关的HFpEF的重要病因.鉴于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撰写HFpEF伴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预防措施、治疗原则、降压目标和药物合理应用等的中国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