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野剂量学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小野剂量学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以及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中小照射野物理剂量精确性的理论基础。相比于常规射野,小野的应用增加了临床剂量的不确定度,而且剂量误差较常规射束大。为了确保小野剂量学和探测器标准化使用,在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的组织领导下,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结合国内临床需求以及加速器特点等因素,建立了国内小野剂量学临床实践指南,内容主要涵盖了静态小野参考剂量和相对剂量的实践规程,使国内放疗单位能够安全可靠、快速准确地开展与小野相关的放射治疗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IAEA-483报告修正前后高能光子束小野输出因子与蒙特卡罗模拟对比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根据IAEA-483号报告对临床使用的各类半导体或电离室探头进行高能光子束小野输出因子(Scp)测量并修正,探讨其修正数据在小野Scp测量的准确性。方法:使用EGSnrc蒙特卡罗(MC)模拟软件模拟Varian Novalis Tx直线加速器参考测量剂量曲线(Profile)和百分深度剂量曲线,调整模拟参数。使用电离室A16、A14 sL、CC01、CC13和半导体探头PFD、EFD、Razor在不同射野下(0.5~10.0 cm方野)的剂量曲线测量值、半峰全宽等效方野Scp测量值分别与MC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使用IAEA-483报告修正因子对测量Scp修正,比对和分析修正前后测量数据和MC模拟数据。结果:MC模拟对比PFD测量曲线偏差<2.0%。在<3.0 cm方野时MC模拟Profile曲线与半导体探头测量吻合。野外低剂量区Razor相对于MC和PFD偏高(2.3%),随射野增加而增加,10.0 cm方野达3.0%。CC13在10.0 cm方野Profile曲线的20.0%~80.0%半影宽度最大偏差3.0 mm。随射野减小,7种探头修正前Scp测量均值相对MC模拟偏差增大,标准差在接近1.0 cm方野时迅速变大,由5.0~1.5 cm方野的0.009~0.014变化到1.0~0.5 cm方野的0.030~0.089,修正前全体均值0.030。修正后的6种探头测量的Scp标准差均值0.008,0.8 cm方野为0.013,0.6 cm方野为0.021。等效方野≥1.0 cm时修正后Scp与MC模拟偏差-3.6%~-0.5%,<1.0 cm偏差-6.9%~-1.3%。结论:经IAEA-483报告修正后各探头测量Scp标准差较小,与MC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高能光子束小野的临床剂量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NI对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及放射性食管炎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治疗前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颈胸上段食管鳞癌(CUT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和对≥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163例CUTESCC患者的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PNI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止值,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用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2级放射性食管炎(RE)的危险因素,将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用来构建预测≥2级RE的列线图。结果:PNI的最佳截止值为48.57[曲线下面积(AUC)=0.653, P<0.001]。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26.1、19.4个月。PNI≥48.57组(47例)患者的OS( χ2=6.900, P=0.009)和PFS( χ2=9.902, P=0.003)均显著优于PNI<48.57组(116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cTNM分期和PNI为影响患者OS( HR=1.513,95% CI为1.193~1.920, P=0.001; HR=1.807,95% CI为1.164~2.807, P=0.008)和PFS( HR=1.595,95% CI为1.247~2.039, P<0.001; HR=2.260,95% CI为1.439~3.550, P<0.001)的独立性预测指标,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PFS的另一独立性指标( HR=2.072,95% CI为1.072~4.003, P=0.03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最大横径( OR=3.026,95% CI为1.266~7.229, P=0.013)、大体肿瘤体积(GTV)( OR=3.456,95% CI为1.373~8.699, P=0.008)、处方剂量( OR=3.124,95% CI为1.346~7.246, P=0.009)和PNI( OR=2.072,95% CI为1.072~4.003, P=0.030)是影响患者出现≥2级RE的独立性因素。将这4项指标纳入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2级RE的发生(AUC=0.686,95% CI为0.585~0.787);校正曲线显示,实际观测值与预测RE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在大多数阈值概率中列线图正净收益令人满意。 结论:治疗前小野寺PNI为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病变最大横径、GTV、处方剂量和PNI这4项指标为本组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建立包含这些因素的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对食管鳞癌调强放疗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为评估疗后长期生存提供方便、有效、准确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共231例,统计分析每例患者不同放疗阶段的PNI值并运用ROC曲线确定放疗前PNI的最佳临界值,将231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86例)和营养不良组(145例)。应用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 Cox模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预后关系。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全组患者放疗前、第3周、第6周及结束后1月时的PNI均值分别为48.68±5.08、39.68±4.87、43.74±4.89、48.31±4.92。运用ROC曲线确认的患者疗前PNI最佳临界值为49.25,曲线下面积为0.655,敏感性为68.6%,特异性为60.9%。营养良好组(PNI≥49.25)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0%和31.3%,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NI<49.25)的19.3%和18.6%( P=0.001、0.039)。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PNI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21)。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以及同期化疗者营养良好组的总生存优于营养不良组( P=0.007、0.004)。另外,营养良好组放疗后缓解率高于营养不良组( P=0.047),而≥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有低于营养不良组趋势( P=0.060)。 结论:疗前患者的PNI作为方便、可靠的指标可预测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后的生存状况,PNI较高者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放疗耐受性,尤其是在分期偏早或同期化疗患者中PNI的预测价值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晚期口咽鳞癌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后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口咽鳞癌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后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18年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口咽鳞癌患者共52例,统计分析每例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PNI),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27例)和营养不良组(25例)。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预后关系,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放疗后PNI值降低最为明显,最佳临界值为42.4。营养良好组(PNI≥42.4)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和60.9%,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NI<42.4)的30.1%和29.7% ( χ2=11.12、5.74,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PNI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HR=2.752,95% CI:1.095~6.917, P=0.031)。年龄>60岁及诱导化疗后疗效评估无缓解的口咽鳞癌患者,在放化疗后出现营养不良的比例更高( χ2= 4.89、5.05, P<0.05)。 结论:治疗后PNI预测指标能够评估局部晚期口咽癌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后的预后。对于年龄>60岁,或者诱导化疗无效的口咽鳞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给予更多营养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参数。它由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计算获得。最初,OPNI用于评估术前营养状态和手术风险。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其与许多肿瘤的预后有关。简单、精确的预后评估有助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并且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术前治疗和手术时机,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笔者回顾国内外研究,总结OPNI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轨迹日志的TrueBeam加速器多叶准直器性能测试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寻找利用加速器轨迹日志评估多叶准直器(MLC)性能的解决方案并对TrueBeam加速器MLC评估。方法:所有测量在不同机架/小机头组合下各测5次。用动、静态MLC构造宽度1 mm的狭缝,评估加速器小野到位精度控制能力。由MLC重复运动评估其重复性。由MLC构造宽度1 cm的狭缝以不同速度由-7 cm匀速滑至7 cm处停止或立马匀速滑回,评估其匀速、变方向运动。由交叉运动评估其在复杂计划中的表现。结果:动静态狭缝野MLC到位准确度高。重复性得机架0°、非0°时MLC误差频谱分布一致,绝对值差0.001 1 mm。机架0°、MLC速度由5 mm/s增至25 mm/s时,其均方误差(RMSE)由0.0150 mm增至0.0598 mm。机架非0°时,RMSE变化趋势一致,但绝对值稍大。MLC变方向运动引起的"超速"较其由静止启动时明显性低,速度在交叉前后无明显变化,速度在设定速度附近上下波动,且与机架角度无关。结论:利用轨迹日志评估加速器MLC性能的方法,能对TrueBeam加速器MLC进行详细评估,可用于MLC快速质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对老年胃肠手术临床结局预测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手术中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nodera's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OPNI)与术后临床结局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30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收集年龄、性别、术前实验室指标、手术情况及临床结局等临床资料。以目前广为认可的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分为标准,获取OPNI的最佳界值。应用卡方、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观察OPNI、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和白蛋白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混杂因素,用Logistic回归、线性回归建立模型验证OPNI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结果:OPNI的最佳界值为41.25,曲线下面积为0.682,灵敏度72.7%,特异性59.9%,基于OPNI的营养不良(OPNI<41.25)发生率为50%(115/230)。单因素分析显示,OPNI<41.25的患者较OPNI≥41.25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死亡率:8.70%比2.61%, P=0.046;并发症:20.00%比9.57%, P=0.026),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11.17 d比8.49 d, P=0.009);GNRI<98者较GNRI≥98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10.71 d比7.55 d, P=0.001),而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白蛋白<35 g/L者与白蛋白≥35 g/L者相比,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OPNI<41.25是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发症: OR:2.660,95% CI:1.079~6.557, P=0.034;术后住院时间: R2=0.135,回归系数=2.73, P=0.047),其中并发症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95% CI:0.741~0.882);GNRI<98仅为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R2=0.134,回归系数=2.797, P=0.049)。 结论:OPNI是老年胃肠手术后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41.25为界值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小野放疗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观察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采用盆腔小野放疗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已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且具有肿瘤复发高中危因素的30例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盆腔小野放射治疗,并观察患者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2年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100.0%、96.7%,3 0例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3级以上直肠、泌尿生殖道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具有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已行根治性手术的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盆腔小野放疗,其结果与文献报道和我院既往同类患者放疗标准野照射进行比较,发现盆腔小野照射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磁场中加速器小野X线射束在非均匀模体中的剂量沉积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研究磁场中加速器输出的小野X线射束在非均匀模体中的剂量沉积特性.方法 使用通用蒙卡程序EGSnrc并结合Varian官方提供的相空间文件搭建TrueBeam 6 MV机头模型,在源皮距为100 cm处分别模拟10 cm×10 cm的常规野和2 cm×2 cm的小野.先模拟常规野在均匀水模体中的能量沉积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再模拟小野分别在非均匀的水-肺-水模体和水-骨-水模体中的能量沉积,在空间中添加与射束方向正交的1.5 T静态磁场后再进行模拟,最后分析剂量沉积特性.结果 常规野的结果显示,无磁场时,Dmax深度为1.5 cm;磁场存在时,建成区缩短且Dmax深度前移至1.1 cm.小野的结果显示,磁场的存在导致原本的剂量沉积特性反转:水-肺-水模体中,两个交界面处分别有36.92%和-36.44%的剂量改变;水-骨-水模体中,两个交界面处分别有-11.17%和10.89%的剂量改变.结论 磁场的存在会使加速器输出的小野射束在模体中的剂量沉积情况发生较大程度改变,特别是在非均匀介质的交界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