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N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R0切除术后放化疗与化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pN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R0切除术后放化疗较化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R0切除的pN +ESCC患者病理资料。依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分为放化疗组( n=41)和化疗组( n=58)。主要观察指标为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99例患者中位DFS和OS分别为20.0个月、28.0个月,1、3年DFS率分别为60.8%、34.5%,1、3年OS率分别为83.5%、40.2%。其中放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中位DFS分别为39.0个月、10.0个月,1、3年DFS率分别为79.4% vs. 48.3%、57.3% vs. 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7, P<0.001);放化疗组中位OS未达到,化疗组为21.0个月,放化疗组和化疗组1、3年OS率分别为92.1% vs. 75.9%、60.8% vs. 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2, 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 HR=0.58,95% CI为0.34~0.97, P=0.038)、神经侵犯( HR=1.88,95% CI为1.11~3.20, P=0.020)、辅助治疗方法( HR=0.37,95% CI为0.21~0.67, P?0.001)均为pN +ESCC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辅助治疗方法( HR=0.33,95% CI为0.17~0.66, P=0.001)是pN +ESC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 HR=0.54,95% CI为0.30~0.97, P=0.038)和辅助治疗方法( HR=0.38,95% CI为0.21~0.69, P=0.001)均为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辅助治疗方法( HR=0.34,95% CI为0.17~0.69, P=0.003)为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放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辅助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65.85%(27/41) vs. 31.03%(18/58), χ2=11.75, P=0.001]、血小板减少[29.27%(12/41) vs. 10.34%(6/58), χ2=5.78, P=0.016]、放射性食管炎[21.95%(9/41) vs. 0(0/58), χ2=11.48, P=0.001]、放射性肺炎[21.95%(9/41) vs. 0(0/58), χ2=11.48, P=0.001]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放化疗较化疗可明显改善pN +ESCC R0切除患者DFS及O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pN分期、辅助治疗方法均为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辅助治疗方法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分析:泛京津冀食管肿瘤多中心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3JECROG R-01H)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10家医疗中心的196例行根治性放疗的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18例,放疗辅助化疗78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96例,调强放疗(IMRT)100例。计划靶区(PTV)和大体肿瘤区(GTV)中位照射剂量均为60 Gy。中位随访59.2个月。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双肺20 Gy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 20)为(18.65±7.20)%,平均剂量为(10.81±42.05)Gy。心脏V 30为(14.21±12.28)%,脊髓最高剂量为(39.65±8.13)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4.80%(29/19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5.82%(129/196),均以1~2级为主,无4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0.1和62.3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1%、65.2%和55.8%,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1%、57.4%和53.2%。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HR=1.023, P=0.038)、GTV最大横径( HR=1.243, P=0.028)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GTV体积( HR=1.718, P=0.025)是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疗效较好,患者年龄、GTV最大横径和GTV体积影响放疗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学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后序贯胸部放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经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序贯行胸部放疗,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评估安全性,Kaplan-Meier法分析其总生存(OS)期、无进展生存(PFS)期。结果:纳入患者33例,中位年龄为66(50~7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0(3~33)个月,15例(46%)患者出现疾病进展,12例(36%)死亡。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放射性食管炎、食欲下降、乏力等,6例(18%)患者出现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1例(3%)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3例(9%)发生1-2级放射性肺炎。全组患者中均未出现5级不良反应。中位PFS期为12个月(95% CI为3.9~20.1),6个月、1年和2年PFS率分别为78%、49.6%和35.6%。中位OS期为23个月(95% CI,15.98~30.01),6个月、1年和2年的OS率分别为86.2%、74.5%和47.2%。 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序贯胸部放疗安全性良好,并通过提高中位PFS率及OS率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放疗相关因素对伴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分析伴恶性胸腔积液(MPE)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放疗相关因素对生存影响。方法:2007—2019年间经病理学证实、初治的伴MPE的NSCLC共256例,其中117例纳入分析。按放疗剂量<63 Gy与≥63 Gy分为2个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卡钳值=0.1)。 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放疗相关因素对总生存(OS)影响。 结果:原发灶放疗可延长OS( P<0.001),且随剂量36.0~44.1 Gy、45.0~62.1 Gy、63.0~71.1 Gy提高OS延长( 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3、18个月。匹配前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 Gy、大体肿瘤体积<157.7 cm 3、引流区淋巴结转移≤5站的OS延长(均 P<0.05),T 4N 3期较其他期患者OS降低( P=0.018);匹配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剂量≥63 Gy的OS仍延长( P=0.013),≤5站引流区淋巴结转移OS呈延长趋势( P=0.098)。匹配前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 Gy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HR=0.566,95% CI为0.368~0.871, P=0.010),GTV<157.7 cm 3有延长OS趋势( HR=0.679,95% CI为0.450~1.024, P=0.065);匹配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放疗剂量≥63 Gy仍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HR=0.547,95% CI为0.333~0.899, P=0.017)。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分别为9.4%、5.1%,无≥4级不良反应。 结论:MPE-NSCLC在胸腔积液可控的前提下,原发灶放疗剂量对延长OS可能起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小动物精准放疗平台构建Wistar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小动物精准放疗平台(SARRP)建立Wistar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体内模型。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60和75 Gy组,每组9只。基于SARRP结合照射前磁共振图像(MRI)勾画大鼠食管靶区并制定计划,每次分别照射0、8、12和15 Gy,连续照射5 d,观察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管病理和磁共振图像改变。结果:75 Gy组大鼠在照后第6天体重最先出现明显降低( P<0.05),照后第9天各照射组大鼠食管较对照组增粗( F=14.20, P<0.05)。照后第9天HE染色显示,40 Gy组放射性食管炎形成率为4/5,60 Gy组食管炎形成率为5/5,且以轻度食管炎为主,75 Gy组食管炎形成率为5/5,其中3/5表现为重度。照后第9天各组大鼠病理损伤评分[ M( Q1, Q3)]为0、1.0(0.5, 2.5)、1.0(1.0, 2.5)和4.0(1.5, 6.0),75 Gy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2.69, P<0.05)。动态监测颈部MRI图像后发现,照后第9天时各照射组大鼠食管信号增强变宽。 结论:本实验基于小动物精准放疗平台结合MRI成功建立大鼠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75 Gy是最佳照射剂量,且第9天是最佳观察时间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大鼠动物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Wistar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6 MV X射线局部照射Wistar大鼠,照射后第3、5、7、14天处死大鼠,取全长食管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25、30 Gy照射后第3、5、7、14天大鼠食管的病理变化。观察不同照射组放射性射线照射后大鼠1~2周内每日进食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大鼠经25、30 Gy射线照射均未出现死亡,30 Gy组大鼠全部出现食管损伤,第7天时损伤程度最重,病理评分5.00±0.75、进食量为0 g,第14天时损伤程度减轻,进食量恢复至接近照射前。结论:Wistar大鼠经6 MV X射线30 Gy剂量单次照射食管可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模型,照射后第7天为急性损伤期理想观察时间,之后损伤逐渐减轻,第7~14天可选择时间作为愈合修复阶段的观测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87例接受IMRT及79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接受IMRT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IMRT组完全缓解27例(31.0%),部分缓解60例(69.0%);3DCRT组完全缓解18例(22.8%),部分缓解61例(77.2%);两组近期疗效(C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3, P=0.232)。IMRT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0%、46.0%、23.0%,3DCRT组分别为70.1%、40.5%、10.1%,两组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9, P=0.027)。对于接受IM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IMRT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0.3%(9/87),≥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2.2%(28/87),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18.4%(16/87),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为7.0%(6/87);IMRT组与3DCRT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MRT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比3DCRT更具优势,尤其是颈胸上段、T 1~3期、肿瘤靶区体积≤40 cm 3、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者更能从中获益,且不良反应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局部晚期不可手术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的初步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2020年间使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的30例患者资料,采用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总客观有效率为93%。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57%、41%,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47%、32%,无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83%、53%、37%,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51%、36%。≥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6%。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对侧食管保护治疗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Ig-HypoRT)联合对侧食管保护治疗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不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诱导化疗,然后行Ig-HypoRT,共给予肿瘤剂量60~63 Gy/12~18次,每次3.5~5.0 Gy。放疗过程中将对侧食管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勾画,限制V 45 Gy≤1.8 cc、V 55 Gy≤0.4 cc。观察患者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4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1例,有效率为88.8%(40/45)。中位随访34个月,45例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25.0个月(95% CI 21.7~28.8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78.9%、56.8%、47.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8.5个月(95% CI 15.0~22.0个月),1、2、3年PFS率分别为59.8%、32.6%、18.6%。3年局部复发率为9%(4/45)。1~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80%(36/45),1~2级胸痛发生率为20%(9/45)。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5),其中3级肺不张发生率为7%(3/45),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2/45),4级咯血发生率为2%(1/45)。 结论:Ig-HypoRT联合对侧食管保护治疗不可切除Ⅲ期NSCLC,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轻食管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靶区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采用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筛选适合ENI照射的患者,为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符合入组条件的92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ENI组272例,IFI组652例,以倾向评分配比法平衡后,ENI组272例,IFI组2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1、3、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行Log 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经倾向评分配比后,ENI组和IFI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位随访85.9个月,随访率为95.9%。EN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3%、31.7%和18.4%,IFI组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4.0%、20.9%和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EN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0%、43.7%和24.9%,IFI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31.8%和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体积、N分期、照射范围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均 P<0.05)。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癌、病变长度≤6 cm、T1~2期、N0~1期、Ⅰ~Ⅱ期、肿瘤体积≤50 cm 3、剂量>60 Gy、化疗1~2个周期ENI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IFI组(均 P<0.05)。ENI组患者的治疗总失败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IFI组(均 P<0.05)。ENI组患者≥2级和≥3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FI组(均 P<0.05),但两组患者≥3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晚期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尤其是相对年轻、早期、颈胸上段食管癌接受化疗患者,给予ENI照射可明显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