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是学术型人才的重要补充,更是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基层最重要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从学校整体办学实践层面介绍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取得的效果,以为其他学校办学实践提供借鉴.牡丹江医学院经过多年办学探索与实践,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条件保障"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体系的有效运用使得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校生获得省级、国家级竞赛奖励多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3.55%~96.75%,基层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97%以上.学校构建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陕西省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专业观和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陕西省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专业观,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对陕西省320名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专业认知态度、就业意向和职业规划。采用描述性统计和 χ2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在专业认知态度方面,82.4%(257/312)的学生选择本专业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家长意见和方便就业;96.2%(300/312)的学生对本专业表示很喜欢、较喜欢或一般。在就业意向方面,73.4%(229/312)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90.1%(281/312)的学生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职业规划方面,60.3%(188/312)的学生选择从事临床康复工作。男生选择较难和很难就业的比例低于女生[64.5% (80/124)比79.3%(149/188)],选择较易就业的比例高于女生[29.8% (37/124)比18.6%(35/1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2)。 结论:影响学生专业观的内在优势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强、热爱专业;劣势因素是就业期望过高,职业规划不清晰。外在机会因素是"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威胁因素是人才需求层次提高,就业性别因素差异等。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和鼓励毕业生从事基层康复工作。康复机构要改善康复治疗师执业环境,为其提供利于专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及其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及其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定向全科医生培养方案的有效性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通过访谈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的63名毕业后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本科学生,研究采用了主轴编码和内容分析的标准程序,深入分析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效果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作用的影响及不足。结果:研究发现,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成效主要体现在理论学习、实践工作能力、未来职业规划与毕业后教育情况几个方面,其中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能力2个维度的培养成效较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重点人群的防护、老年人群及慢性病患者居家预防和管理、儿童和孕产妇人群居家预防和管理。结论:针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议措施包括:国家和学校的配套政策能继续完善和执行、高校教师应更加注重全科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引导、课程体系建设中需突出基层及全科医学相关的课程、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构建有效的实践方式、加强就业后的继续教育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课程体系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的教学满意度及其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不同课程体系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简称“定向生”)的教学满意度及其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为定向生的培养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选取河北医科大学2019级与2020级全部定向生为研究对象,于第一学年末进行问卷调查。两个年级第一学年采用了不同的课程体系,2020级较2019级课程增加了全科医学、人文社科类课程。问卷内容包括定向生的基本情况、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及满意度、对定向生政策及全科医学专业的了解情况及专业认同感4部分,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比较2个年级定向生的教学满意度及其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73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为93.1%。161名定向生中,2019级55人,男性占27.3%(15/55);2020级106人,男性占49.1%(52/106)。选择攻读定向生的原因主要均为就业有保障[2019级60.0%(33/55)、2020级58.5%(62/106)],知晓定向生相关政策的主要途径均为通过网络[2019级54.5%(30/55)、2020级66.0%(70/106)],在基层服务至合同期满后,2019级定向生有34.5%(19/55)选择继续在基层工作,2020级有47.2%(50/106)。2020级定向生对教学课程的内容及水平、授课的满意度评分较2019级更高( t=2.34、3.00,均 P<0.05),对入学前相关政策和违约相关政策两个层面的了解程度得分较2019级更高( t=2.70、5.08,均 P<0.05),对了解全科医学专业相关所有问题回答的得分均高于2019级( t=3.96、3.37、3.55、2.85、3.84、5.26、5.10,均 P<0.05),两个年级定向专业认同感的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应性4个层面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0、0.78、0.74、1.37,均 P>0.05)。 结论:在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下,定向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度、对全科医学专业的了解度均有所提升;但定向生专业认同感无明显差异,对毕业后服务基层的意愿性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及学习和心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学习及心理状态与基层就业意愿的相关关系。方法:2017年通过横断面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毕业年级临床医学生821人进行基层就业意愿、学习及心理状态以及就业计划调查。学习及心理状态调查使用自设问卷。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发放问卷810份,753份问卷纳入分析。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为(4.61±2.24)分(最高分为10分)。实验班学生的基层就业意愿更低(高考入学成绩更高的学生分组)( P<0.05),学习压力更大的学生以及医患矛盾压力更大的学生更加不愿意前往基层就业( P<0.05)。就业计划方面,重视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更愿意前往基层医疗单位,而重视薪酬的毕业生较少愿意前往基层医疗单位( P<0.05)。 结论:提高前往基层医疗单位的激励政策、积极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和增加医患沟通培养,对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有积极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八所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选择全科医学专业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选择全科医学、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方法: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二次访谈,设计制定了评估医学生选择全科医学专业的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于2017年1—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各4所医学院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407名本科五年级临床医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选择全科医学为职业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其权重。结果:完成有效问卷395份,男生161人,女生234人。在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选择全科医学专业的影响因素这一总目标层下,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高低依次为:职业状态和发展前景(权重:0.299)、薪酬待遇(权重:0.294)、家庭贡献(权重:0.207)和专业兴趣(权重:0.200)。在职业状态和发展前景下的二级指标中,职业成就感的权重最高(综合权重:0.073),接下来依次为工作环境(综合权重:0.064)、社会地位(综合权重:0.061)、全科医疗全方位照顾的医患关系模式(综合权重:0.052),工作强度的权重相对最低(综合权重:0.048)。在专业兴趣下的二级指标中,临床实践的权重最高(综合权重:0.066),其次为理论课老师的引领(综合权重:0.063)。在临床实践下的三级指标中,全科带教老师对全科医学的态度较其他科室老师的态度权重更高(综合权重分别为0.037和0.030)。结论:全科医生的职业状态和发展前景、薪酬待遇是临床医学生选择全科专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中老师的引领是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产生兴趣的最关键因素,国家和高校可从相应方面入手,促使医学生选择全科医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学生双循环管理体系的实践和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学生的培养,是推进新疆基层卫生健康建设的重要举措,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本文针对乡村医师学生管理和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改进方法,旨在从管理的角度构建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双循环管理体系(大循环管理体系和小循环管理体系)。以大循环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小循环管理体系为院校管理重点,双循环管理体系相互促进,试图构建院校教育、毕业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管理培养体系。以该体系为支撑,借助同一辅导员循环管理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学生的优势,增加辅导员与各年级班主任、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使辅导员、班主任和各年级学生更直观、深入了解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实习就业等情况,为提高临床医学(乡村医师)专业学生管理教育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西安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及影响因素,为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提高其综合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为参考,自行设计含有4个维度62个条目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西安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综合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能力领域得分最高(3.05±0.84),其次为职业素养领域(2.48±0.81),得分最低的是科学与学术领域(1.89±0.68)。各因子得分中排在前3名的依次是临床执业能力(3.39±0.76)、理论知识掌握情况(3.55±0.48)和医学知识掌握情况(2.98±0.81),得分最低的3个因子依次是文献检索能力(1.31±0.64)、全球健康问题(1.49±0.82)和自我提升意愿及能力(1.81±0.73)。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综合能力影响因素,得出最优方程: Y=8.412+0.063 X6+0.190 X8+0.266 X10+0.031 X11+0.187 X12( X6为工作单位层次, X8为学习成绩排名, X10为实践教学满意度, X11为教学模式满意度, X12为毕业后再教育满意度)。其中实践教学满意度、毕业后再教育满意度和教学模式满意度越高,学生成绩排名越高,临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得分越高。就业层次在综合医院的毕业生,其综合能力得分要高于社区/乡镇医院等基层医院的毕业生。 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应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模式,加大科学与学术领域的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再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毕业生再教育满意度,从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在校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意愿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在校医学专业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业意愿。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597名本科医学生和2 088名医学专科生毕业后就业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意愿及相关原因,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描述和有序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在校生基层就业意愿较低(14.9%),专科生基层就业意愿较高(56.02%)。其中阻碍基层就业的前三位因素为个人发展机会少、工作条件差、待遇不好。培养基层人才最有效方法为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吸引人才最佳措施为制定更优惠的综合政策。结论:现阶段临床医学在校生就业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意愿不强,应从改善基层福利待遇、提供发展机会、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升临床医学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专科医院肝病科进修医师培训需求调查及培训策略思考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前基层肝病科医师未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学科布局不够完善,专业知识面比较局限;肝病科一般为非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优选专业;其知识结构、临床和理论水平、科研素养和综合医院医师相比有一定差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佑安医院")是一家以传染病、肝病诊治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为国内传染病和肝病科医师进修培训提供了重要基地.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肝癌介入及治疗中心和人工肝科为重点临床科室,其设备齐全、技术实力雄厚,专业化程度高,规模大[1],吸引了众多国内专科进修医师来进修学习,其中有近半数来自联盟医院[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