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口腔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及异质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确定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的口腔健康行为(OHB)潜在类别及异质关联性,为制定儿童口腔健康干预措施,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一种有效途径.方法:使用潜在类别分析(LCA),对595例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饮食习惯和预防保护3个维度内的8项行为习惯进行分类,通过模型拟合和解释性度量确定最优类别;基于双变量关联检验和多变量回归模型进行聚类数据边际效应估计.采用SPSS 27.0软件包中的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的相关性.结果: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54%,LCA将OHB分成有利型(88%)和不利型(12%)2个潜在类别.与有利型OHB相比,不利型OHB具有较高患龋率(58%:52%)、较差龋患状况(平均dmft为3.52∶2.44)以及较低定期检查经历(63%:66%);2个潜在类别组的龋患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口腔健康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与龋病之间存在关联性,应根据这种异质性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制定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闭症患儿口腔健康状况及家长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自闭症患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口腔保健的认知程度,为更好制定自闭症患儿口腔健康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自闭症患儿117例为试验组,同期就诊的非自闭症患儿121例为对照组,检查患儿口腔卫生情况.以问卷形式调查患儿口腔保健行为,包括每天刷牙次数、是否使用牙膏、是否由家长协助刷牙及进食零食频次;同时采用标准化措施评估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其对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记录家长基本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闭症患儿龋齿和牙周疾病比例较高,分别为74.36%和52.14%.多数患儿口腔卫生情况不佳,刷牙≥2次/天和一直使用牙膏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7.09%和13.68%.试验组患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得分[(6.40±2.55)分]低于对照组[(6.95±2.47)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16%的试验组患儿由母亲(72.65%)或父亲(20.51%)全职照顾,多数试验组患儿家庭月收入不高.对照组患儿主要照顾者及其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自闭症患儿口腔健康的因素包括刷牙习惯、主要照顾者及其最高教育程度.结论:自闭症患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保健认知程度较差,应加强患儿家长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健康认知水平,共同维护患儿口腔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体组织面菌斑附着及患者口腔清洁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患者修复体组织面菌斑附着情况及口腔清洁状况,探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并完成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63.0±10.8)岁;修复体共40件,上颌18件,下颌22件],在永久修复满6个月后复诊时对修复体组织面进行菌斑染色并拍照,评价软垢指数,使用ImageJ软件分析菌斑面积百分比,记录修复体组织面清洁状况及患者口内清洁情况,调查患者义齿清洁习惯和满意度,比较义齿不同清洁习惯分组间菌斑附着的差异。结果:40件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体组织面软垢指数为3.28±0.75,菌斑面积百分比为(51.6±19.0)%;下颌修复体软垢指数(3.50±0.80)和菌斑面积百分比[(58.7±20.4)%]均显著大于上颌修复体[分别为3.00±0.59和(43.0±13.1)%]( P<0.05),下颌修复体前牙区舌侧有牙石附着;修复体组织面清洁间隙处菌斑附着较其他部位更多。义齿不同清洁习惯分组间菌斑面积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清洁项目满意度得分较低。 结论: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患者修复体清洁不良,下颌修复体更甚,特别是下颌前牙区;未见义齿不同清洁习惯对菌斑附着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以及在此期间通过网络招募的50至65岁绝经期女性195例,进行牙周检查、填写调查问卷并接受骨密度检查。牙周检查指标包括: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 simplified,OHI-S)、探诊出血阳性位点(bleeding on probing,BOP)百分比[BOP(+)%]。受试者口内牙齿存在CAL≥5 mm的位点不少于3处且位于不同象限时,计为重度CAL。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社会经济背景、婚姻情况、口腔就诊情况和口腔卫生维护情况等。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受试者左侧髋部以及腰椎的骨密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骨密度与年轻白人健康女性骨密度峰值标准差的倍数(T值)≤-2.5时,诊断为骨质疏松。采用卡方检验,对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锻炼习惯、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口腔就诊习惯、刷牙习惯、牙齿邻面清洁工具的使用、OHI-S、BOP(+)%、髋部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疏松等14个因素进行初筛,选取 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CAL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195例绝经期女性年龄(57.8±4.3)岁,其中有重度牙周CAL者111例(56.9%),骨质疏松者89例(45.6%)。对年龄、家庭收入、口腔就诊习惯、OHI-S、BOP(+)%和髋部骨质疏松6个风险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因素 OR值分别为:髋部骨质疏松( OR=2.466)、OHI-S( OR=2.262)、BOP(+)%( OR=7.274),这3个因素是绝经期女性发生重度CAL的危险因素。髋部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女性发生牙周重度CAL的风险是无骨质疏松者的2.466倍( P=0.017)。 结论:髋部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女性发生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each back模式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Teach back模式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就诊的150例进行口腔检查的中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分为试验组( n=70)和对照组( n=80)。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Teach back模式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中老年患者牙周病认知、口腔健康行为、牙周健康状态。 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牙龈指数(GI)、改良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老年人对牙周病认知较差,需要进行护理干预,Teach back模式护理能改善中老年人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提升对牙周病正确认知,改善其口腔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each back模式干预对中老年人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Teach back模式干预对中老年人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和平里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来门诊治疗的126例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各有63例研究对象,给予参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Teach back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DI-S、CI-S、CI、BI及PD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患者的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 P<0.05)。 结论:应用Teach back模式干预前来口腔门诊治疗的中老年患者,能够有效促进其养成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提升其对于牙周疾病的认知,改善其牙周疾病就医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普通病房护士对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认知水平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普通病房护士对老年患者口腔护理的执行现状,为不断完善口腔护理操作规范和提高口腔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9—11月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病房的19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老年患者口腔护理认知情况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0份,84.74%(161/190)的护士表示所在医院或科室有口腔护理操作规范;依据口腔状况评估量表评估老年患者口腔状况的护士占比17.89%(34/190)。对老年患者存在的口腔问题,总是能设定预期康复目标并制订相应护理计划的护士分别占比14.74%(28/190)和16.84%(32/190)。在老年患者出现特殊口腔问题时,26.32%(50/190)的护士总会采取主动与医生沟通或查阅文献的方式解决;总是去主动了解老年患者对口腔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的护士仅占5.26%(10/190)。结论:护士对老年患者口腔护理在结构、过程和结果层面的认知较低。相关护理管理者仍需进一步完善口腔护理操作规范和护理人员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断促进老年患者口腔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腔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口腔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口腔癌放疗患者138例,采取回顾调查法,对口腔癌放疗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及发生口腔感染现状。根据口腔感染判定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口腔癌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8例口腔癌患者中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19例,占13.7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血浆白蛋白<40 g/L、放疗周期3周以上、不良口腔习惯及粒细胞绝对值<0.5×10 9/L均为导致口腔感染发生相关影响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放疗周期3周以上及不良口腔习惯均为导致口腔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口腔癌患者年龄≥60岁、化疗周期3周及以上和不良口腔习惯等均为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应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重要宣传,改善不良口腔习惯,多给予高龄患者支持和关爱,提升其自我口腔清洁能力,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放疗次数及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耐受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公安民警唾液潜血检测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天津市公安民警唾液潜血的危险因素,探索针对公安民警人群切实可行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于天津市公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天津市各区县公安民警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388例。以唾液潜血试纸检测唾液潜血,再以自行设计的《天津市公安民警牙周健康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唾液潜血与年龄、警种、牙龈出血史、口臭史、饮酒史、家族史、喜软食显著相关(均 P<0.05),与文化程度、定期口腔检查、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吸烟史、喜硬食、喜甜食、喜碳酸饮料无关(均 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刑警、牙龈出血史、口臭史、吸烟史为牙周疾病的危险因素,每次刷牙时间2~3 min为牙周疾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公安民警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较为缺乏,尚未养成良好的日常口腔卫生习惯,医务工作者应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公安民警对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硬化患者伴发慢性牙周炎的风险因素及营养状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中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初步探讨肝硬化患者牙周炎发病的风险因素及其与营养评分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9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63例及同期该院140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牙周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及口腔卫生习惯的调查。对2组人群的牙周炎患病情况进行比较,并对重度牙周炎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中慢性牙周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肝硬化患者的重度牙周炎患病率及全口无牙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P < 0.05及 P < 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及附着丧失程度均明显升高( P < 0.001)。对2组重度牙周炎患者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肝硬化为独立于其他因素的重度牙周炎的风险因素(χ 2 = 11.046, P < 0.001)。对肝硬化发生重度牙周炎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刷牙次数、营养风险评分、前白蛋白水平及Child-Pugh分级是重度牙周炎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分别为χ 2 = 5.252, P = 0.022;χ 2 = 24.162, P < 0.001;χ 2 = 4.159, P = 0.041;χ 2 = 9.249, P = 0.002)。 结论:肝硬化患者牙周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肝硬化为重度牙周炎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刷牙次数、营养风险评分、前白蛋白水平及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患者重度牙周炎的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