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ach back模式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Teach back模式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就诊的150例进行口腔检查的中老年患者为调查对象,分为试验组( n=70)和对照组( n=80)。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Teach back模式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中老年患者牙周病认知、口腔健康行为、牙周健康状态。 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疾病认知及牙周疾病就医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牙龈指数(GI)、改良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老年人对牙周病认知较差,需要进行护理干预,Teach back模式护理能改善中老年人日常口腔卫生习惯,提升对牙周病正确认知,改善其口腔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与个人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调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个人口腔保健行为的基本情况。方法:以该院在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口腔科中牙周病患者180例为调查对象,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牙周保健知识与个人口腔保健行为。结果: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都不一样,整体认知不均衡,其中认知情况最好的是牙周疾病与全身系统疾病有相关性,占比83.33%,其次是认为牙齿需要定期检查、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助于口腔健康,分别占比72.22%、61.11%。调查中最差的是牙线的应用方法,占比仅有25.56%。个人口腔保健行为显示,排名前三的分别有92.22%的患者选择使用软毛牙刷刷牙,82.22%的患者每隔3个月坚持替换一次牙刷,77.77%的患者坚持每天早晚刷牙,这是几个行为执行情况相对较好的。另外排名后2位的是仅有8.89%的患者定期到医院洗牙,7.22%的患者定期到医院做口腔检查,这几项的个人行为的遵从性较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论:通过调查发现,牙周病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个人口腔保健行为的遵从性较差,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相关知识的掌握和个人口腔保健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对中青年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对中青年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中青年牙周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口腔保健知识认知、行为、自我效能、牙周健康指数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每日刷牙次数、刷牙方式、每日使用漱口水次数、每日使用洁牙用具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Scale for Self-Care,SE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Geriatric Oral Health Assessment Index,GOHA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目标设定理论引导的动态健康教育可增加中青年牙周病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改变口腔保健行为,提高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有利疾病恢复与口腔保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期口腔患者的心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心理产生影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影响了全国口腔医疗机构正常开展诊疗服务,口腔门诊延期等应对措施可对口腔疾病患者的体验、认知、治疗和康复等方面产生潜在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口腔黏膜病、颞下颌关节病、磨牙症、牙周病等与患者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的口腔心身疾病进行回顾,认为这些患者可能更容易受到应激事件的影响,需要口腔专科医师提高关注度。同时分析了不同口腔疾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应激症状,为口腔医师远程咨询和急诊接诊提出建议。疫情期间口腔医师不仅承担了口腔专业指导的专家角色,还承担了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角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牙周炎与轻度认知障碍关系的临床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不同程度牙周炎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影响,寻找MCI的潜在口腔局部风险因素,探索牙周炎与MCI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首诊或老年病科转诊的中老年牙周病患者共70例(女性44例,男性26例)。对照组为认知正常的牙周病患者,病例组(MCI组)为老年病科转诊的确诊MCI的牙周病患者。由牙周专科医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相关牙周指标并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按1999年分类定义牙周炎的分度,按2018年分类定义牙周炎的分期和分级。由老年病专科医师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肘静脉血以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人群因素、牙周相关指标和血清炎症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分析计算研究对象牙周炎程度及主要牙周临床指标的MCI比值比(odds ratio, OR)。 结果:对照组共纳入39例、MCI组纳入31例患者。70例研究对象年龄(58.3±6.2)岁(45~70岁),组间比较显示对照组中高学历人群占比显著高于MCI组(χ2 =9.45, P=0.024),对照组年龄[(57.1±6.0)岁]与MCI组[(59.7±6.3)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4, P=0.082)。对照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例数及占比[43.6%(17/39)]显著低于MCI组[74.2%(23/31)](χ2 =6.61, P=0.010),中重度牙周炎在纳入年龄和学历校正后的 OR值为3.00(95% CI:1.01~8.86, P=0.048)。牙周炎分级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5.56, P=0.062),牙周炎分期(χ2 =7.69, P=0.041)及分期分级(χ2=13.86, P=0.036)的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照组相比MCI组,存在探诊深度≥6 mm深牙周袋者占比更低(17.9%对比41.9%,χ2 =4.87, P=0.027),探诊深度≥4 mm位点数更少[(6.48±6.70)个对比(11.03±8.91)个, t=-2.44, P=0.017],菌斑指数(1.42±0.56对比1.68±0.57, t=-1.91, P=0.059)和牙龈指数(1.68±0.29对比1.96±0.30, t=-3.93, P<0.001)也更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1β、IL-6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组中老年人群中重度牙周炎与MCI发病有较强的关联;存在较深牙周袋且牙周袋数量较多、口腔卫生不良和牙龈炎症较重也是MCI潜在的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琼海市老年初诊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研究琼海市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76例老年初诊T2DM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将合并牙周病患者纳为观察组,无牙周病者纳为对照组.调查纳入患者对糖尿病口腔健康的认知,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健康行为、睡眠质量、血糖控制情况、规律运动等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初诊T2DM患者合并牙周病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67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95.64%),合并牙周疾病患者共286例(81.48%),其中牙龈炎77例,牙周炎209例.调查发现,19.94%(70/351)的老年初诊T2DM患者意识到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疾病,35.04%(123/351)的患者知道牙结石、牙菌斑会促进牙周疾病发生,22.79%(80/351)的患者知道严重牙周病变会影响糖尿病血糖控制,21.37%(75/351)的患者知道牙周病的治疗有助于血糖控制,33.90%(119/351)的患者知道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表现.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kg/m2(OR=3.180,95%CI 1.516~6.672)、吸烟(OR=1.766,95%CI 1.375~2.270)、糖尿病控制差(OR=2.104,95%CI 1.021~4.337)是影响老年初诊T2DM患者罹患牙周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规律运动(OR=2.447,95%CI 1.264~4.738)、1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OR=0.347,95%CI 0.148~0.815)、竖式刷牙(OR=0.431,95%CI 0.215~0.865)、使用牙线或牙签(OR=0.660,95%CI 0.456~0.956)、接受过口腔健康相关教育(OR=0.476,95%CI0.313~0.724)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琼海市老年初诊T2DM患者牙周病患病率高,牙周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而督促患者做好血糖管理、及时戒烟、养成规律运动、合理饮食以及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提示患者做好口腔健康宣教及患者口腔保健积极性,可能在改善T2DM患者病程后期牙周健康中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的临床疗效及对牙周炎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牙周内窥镜(periodontal endoscope,PE)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的临床疗效及对牙周炎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牙周内窥镜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收集2018年4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传统SRP治疗6周后复查仍有残留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5mm的牙周炎患者,进一步行PE辅助SRP(PE+SRP).在传统SRP治疗后6周,PE+SRP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量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及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同时分别收集传统SRP和PE辅助SRP治疗即刻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传统SRP治疗和PE辅助SRP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牙周组织自我认知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14(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以及牙科畏惧调查量表(dental fear scale,DFS).结果 共纳入牙周炎患者23例,患牙486颗,832个位点纳入临床研究.PE+SRP治疗后3个月,各项牙周临床指标:PLI(t = 9.254,P<0.001)、PD(t = 50.724,P<0.001)、CAL(t = 22.407,P<0.001)以及BOP(t = 9.217,P<0.001)均显著改善;与传统SRP(VAS:2.48±1.70)相比,PE+SRP(VAS:2.57±1.80)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无显著差异(t = 0.192,P = 0.850);两组牙周组织自我认知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 = 1.485,P = 0.152);同时传统SRP完成后OHIP-14的得分为(12.13±7.63)分,PE+SRP完成后OHIP-14得分为(10.26±5.25)分,两者无显著差异(t =-1.589,P = 0.126);传统SRP完成后DFS量表得分为(40.70±12.63)分,PE+SRP完成后DFS量表得分为(41.57±12.61)分,两者无显著差异(t = 0.404,P = 0.690).结论 PE辅助SRP治疗牙周炎患者残留牙周袋后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与传统SRP相比,PE辅助SRP对牙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没有负面影响,可以临床广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HIV感染者牙周健康情况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拟对HIV感染牙周健康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牙周状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16例HIV感染者和76例非HIV感染者的牙周健康保健知识和行为以及牙周健康状态进行分析.结果:HIV感染者未使用、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组和对照组中,口腔保健方法和口腔治疗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别;其中HIV感染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少的更换牙刷,组间差别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牙线或牙签使用率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检测的牙周指数中,二者比较只有BOP牙数与牙周袋探诊深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与CAL没有明显关系.结论:本组研究的HIV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口腔健康认知情况一般,少数反映牙周健康的指标较非感染者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优质护理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牙周病患者5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程度、牙周指标(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口腔保健行为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牙周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提高口腔保健意识的基础上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性化2次椅旁宣教对改变牙周病患者知信行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个性化2次椅旁宣教对改变口腔牙周病患者知信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首次就诊诊断为牙周病患者共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医生治疗前后,护士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2次一对一的椅旁宣教;对照组医生治疗前,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1次一对一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牙周知识掌握程度、自我保健行为、3个月后牙周治疗复诊率、患者疗效满意度、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菌斑指数及软垢指数.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对牙周病的临床表现、危害、治疗方法的掌握程度为96.7%、93.5%、91.9%,对照组分别为72.5%、48.3%、69.3%,观察组的牙周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刷牙2次以上、使用牙线、使用牙间隙刷口腔保健行为为100%、96.7%、77.4%,对照组分别为80.6%、56.4%、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复诊率、疗效满意度为80.6%,96%,对照组为41.9%、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菌斑指数为1.71±1.12,少于对照组的2.35±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2次椅旁宣教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意识,从而改变患者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与就医行为,是有效地口腔健康教育方式之一,能促进口腔牙周病患者知信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