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Boruta算法的某专科医院门诊患者就诊行为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三级公立专科医院门诊患者就诊选择偏好,为优化医院门诊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就医体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9月某三级公立口腔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和就诊需求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Boruta算法分析影响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 255例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的患者13 558例(70.41%),其中,21~45岁者9 715例(71.65%),本地患者10 015例(73.87%),选择治疗类项目者8 278例(61.05%),来院就诊原因为医保报销者6 442例(47.5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就诊需求、口腔保健习惯、口腔保健知识获取途径、互联网医院预问诊经历、月收入、家庭成员数和来院就诊原因是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的影响因素;经Boruta算法分析,重要性排名前6位的因素分别为来院就诊原因(Z=126.66)、口腔保健习惯(Z=96.44)、口腔保健知识获取途径(Z=66.91)、就诊需求(Z=62.21)、年龄(Z=57.54)和居住地(Z=55.21)。结论:本地患者和中青年患者倾向选择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治疗类项目是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吸引患者的主要业务类型。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来院就诊原因、口腔保健习惯、口腔保健知识获取途径和就诊需求是影响患者就诊行为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达格列净促进2型糖尿病缓解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起始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维持治疗6个月后成功诱导T2DM缓解的诊疗过程。患者为36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3 d”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T2DM,起始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强化治疗10 d后,改为利拉鲁肽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达格列净降糖治疗,治疗6个月后,血糖控制良好,体重较前下降21 kg,糖化血红蛋白5.3%,遂停用所有降糖药物,血糖长期维持达标,达到糖尿病临床缓解。利拉鲁肽可通过减少食欲和饥饿感、减少能量摄入、增加饱腹感、改变食物偏好、延缓胃排空等机制起到减重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肥胖的T2DM患者达到糖尿病临床缓解。对于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利拉鲁肽可作为优先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7岁儿童功能性便秘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7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日至2019年9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就诊的2~7岁功能性便秘儿童及同期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研究对象收集一般情况、排便情况及可能影响便秘产生的因素,包括0.5岁内抗生素使用、乳儿期喂养情况、饮食偏好、运动、过敏相关病史、父母病史、家庭收入、主要看护人等信息,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03例,其中便秘组儿童81例,健康对照组122例。粪便粗大、粪便干结、排便疼痛和排便次数减少是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症状。添加辅食及上幼儿园是该年龄段儿童出现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诱因。单因素分析发现,6月龄内应用抗生素史、挑食偏食习惯、运动量及变应性疾病、便秘相关家族史及父亲变应性疾病背景、主要看护人是否为父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有变应性疾病病史( OR=2.302,95% CI:1.109~4.780)、0.5岁内应用抗生素( OR=2.300,95% CI:1.053~5.022)、父母有便秘病史( OR=2.151,95% CI:1.106~4.128)及偏好主食的饮食习惯( OR=3.526,95% CI:1.402~8.867)是2~7岁儿童发生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结论:父母有便秘病史、父亲有变应性疾病病史及偏好主食的饮食习惯可能是功能性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经桡和经股入路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体验及入路相关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晚期肝细胞癌及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患者体验、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倾向性方面的差异。探讨TRA在HAIC中是否比TFA有更好的患者体验、依从度,以及是否更安全。方法:该研究是一项纳入了接受HAIC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及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收集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及肝胆内科的共91例接受HAIC治疗的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患者被分为3组:TRA组( n=20,仅接受TRA HAIC治疗)、TFA组( n=33,仅接受TFA HAIC治疗)和交叉组[ n=19,先接受TFA HAIC(Cross-TFA组)治疗,后接受TRA HAIC(Cross-TRA组)治疗]。同时为了部分结果方便表述,将接受TRA HAIC的全部患者定义为TRA-HAIC组( n=39,TRA组+Cross-TRA组),接受TFA HAIC的全部患者定义为TFA-HAIC组( n=52,TFA组+Cross-TFA组)。主要研究指标是关于生活质量的可视化量表(QOL)评分。次要研究指标主要包括入路及导管相关不良事件、手术时间和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本研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结果和满意度。采用 t检验评估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入路相关和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及入路偏好对比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初步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TRA HAIC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RAO)的潜在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变量( P<0.05)或那些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变量将纳入随后进行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QOL评分TRA组患者QOL测量的各项得分明显低于TFA组(均 P<0.001)。Cross-TRA组QOL测量的各项得分明显低于Cross-TFA组[穿刺部位疼痛( Z=-3.24, P=0.001),余均 P<0.001]。对比Cross-TRA组与TRA组的QOL评分,发现Cross-TRA组在整体不适( Z=-3.07, P=0.002)、术后如厕困难( Z=-2.12, P=0.034)及行走困难( Z=-2.58, P=0.010)的评分均明显低于TRA组。Cross-TRA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ross-TFA组( Z=-3.78, P<0.001),患者更倾向于在下次手术时接受TRA HAIC治疗( χ 2=30.42, P<0.001)。平均住院时长方面,接受TRA HAIC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明显短于接受TFA HAIC的患者[(50.1±3.2)比(58.4±6.4)h, t=7.98, P<0.001]。RAO作为入路相关不良事件在 TRA-HAIC组中的发生率为15.4%(6/39),与TFA-HAIC组动脉闭塞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 比 0, χ 2=8.56, P=0.005)。RAO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依诺肝素的使用、压迫时保证桡动脉血流通畅与术后发生RAO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依诺肝素的使用( B=-2.70, P=0.037),压迫时保证血流通畅( B=2.57, P=0.049)]。 结论: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接受HAIC治疗,入路方面,TRA在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长方面显著优于TFA。通过进一步的流程优化、不良反应预防,有望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使患者在未来的手术中受益于TRA,从而发挥该术式潜在的医疗经济学及医疗效率方面的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围绝经期女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BAT评分的预测效果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女性脑出血影响因素及BAT评分对围绝经期女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脑出血(CHPW)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和预后不良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居住地、围绝经期阶段、职业、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嗜酒、饮食偏好、运动习惯、脑出血家族史、合并糖尿病、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社会支持度评分、产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首次分娩年龄、早产、雌激素水平、血脂水平、血压水平、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替代治疗、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BAT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PW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及BAT评分对CHPW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果.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处于绝经过渡期的人数占比更多、BMI指数更大、饮食偏好高油高盐、有脑出血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病、雌激素水平偏低、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BAT评分>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过渡期(OR=1.251,95%CI:0.942~4.649,P=0.004)、BMI>25 kg/m2(OR=1.232,95%CI:1.125~4.318,P=0.007)、高油高盐饮食习惯(OR=1.197,95%CI:1.023~3.852,P=0.012)、脑出血家族史(OR=3.971,95%CI:0.895~5.473,P=0.000)、妊娠期高血压(OR=1.289,95%CI:1.132~3.986,P=0.008)、雌激素水平偏低(OR=1.163,95%CI:1.241~3.693,P=0.014)、围绝经期综合征(OR=1.217,95%CI:1.124~3.856,P=0.016)、BAT 评分>3 分(OR=2.641,95%CI:1.441~4.823,P=0.002)可准确预测CHPW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ROC曲线分析显示,BAT评分和其他影响因素(绝经过渡期、BMI>25 kg/m2、高油高盐饮食习惯、脑出血家族史、脑出血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雌激素水平偏低、围绝经期综合征)预测CHPW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86、0.85、0.82、0.92、0.84、0.80、0.80.结论 BAT评分、绝经过渡期、BMI>25kg/m2、高油高盐饮食习惯、脑出血家族史、脑出血家族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雌激素水平偏低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可预测CHPW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试管婴儿治疗偏好属性及水平开发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本研究以试管婴儿治疗偏好研究为例详述其属性及水平确定的全过程,为国内离散选择实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研究属性及水平开发工作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试管婴儿治疗偏好相关文献,确定概念属性与访谈提纲;于2022 年7 月,招募 20 名相关患者与医生进行一对一访谈,根据访谈内容提取主要属性;邀请5 名专家,通过专家咨询明确属性及水平;开展预实验检验属性及水平的合理性.结果:通过文献回顾梳理12 篇相关文献,确定5 个概念属性;利用定性访谈提取8 个情景属性;借助专家咨询排除就诊距离、医生的态度和治疗连续性,并根据既往文献和开发原则为纳入的 5 个属性分配合理的水平范围;运用预实验最终确定5 个属性,分别为每周期就诊次数、副作用、每周期治疗费用、医患信息告知和临床妊娠率.结论:确定属性及水平是实施DCE的重要环节,但国内研究有限,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今后有必要制定相关手册或专家共识,逐步提高DCE研究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1型糖尿病患儿照顾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1型糖尿病(T1DM)患儿照顾者电子健康资源使用偏好,调查照顾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制定针对性互联网+干预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22年1-9月在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及三甲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81名T1DM患儿照顾者,采用自制问卷及中文版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对照顾者日常网络健康资源使用行为偏好及其电子健康素养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仅66名(36.46%)照顾者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得分合格,量表总均分为(29.47±4.88)分.其中,决策能力维度得分最低,为(3.54±0.76分).179名(98.90%)照顾者表示自己常用的电子健康信息查阅工具为智能手机,倾向于在疾病相关官方网站寻求健康信息者较少(16.6%),仅有68名(37.6%)照顾者表示常用在线医疗咨询/远程指导类电子健康资源服务类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年龄(95%CI:-3.672~-0.75,P=0.003)、常用的电子健康信息查阅工具种类(95%CI:0.056~2.304,P=0.040)、常用的电子健康信息查阅渠道种类(95%CI:0.147~1.639,P=0.019)是其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T1DM患儿主要照顾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明确照顾者电子健康使用偏好基础上,进一步基于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分级干预方案或可充分发挥互联网+慢病管理干预措施在患儿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卫生服务选择偏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了解慢性病患者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选择偏好及支付意愿.方法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混合logit模型分析偏好结果.结果 诊疗费用、就诊机构、治疗方式和诊疗效果对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卫生服务选择偏好有显著影响.患者愿意多支付870.88元从基层卫生机构转变为中医院;多支付476.25元从外治法转变为内外结合治法;多支付5946.54元从较差转变为较好的诊疗效果.结论 慢性病患者普遍注重诊疗效果和费用,更偏好于选择中医特色的内外结合治法,应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卫生服务水平,从而促进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选择偏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选择偏好.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 法,选取 2022年 5-8月在成都市 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 216例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离散选择实验调查表对患者社区卫生服务选择偏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师类型、中医药提供服务、长处方时间、药品可及性、预约转诊服务以及每月自付费用均对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偏好有明显影响(P<0.001),其中患者对预约转诊服务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为药品可及性高的服务和中医药服务.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选择偏好存在差异,其中预约转诊服务需求最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通过健全预约转诊制度,提升药品可及性等措施推动社区慢性病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武汉市某医院患者对互联网医院的选择偏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通过离散选择试验研究武汉市某医院患者对互联网医院的选择偏好,为进一步明确患者需求、更好地开展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基于KANO模型确定对患者选择互联网医院影响最大的7 个属性,通过Ngene软件中的高效设计模块设计离散选择试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问卷.选取武汉市某医院就诊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数据.结果:医院等级(β=0.4659)和医保报销(β=0.4658)对患者选择互联网医院的影响最为明显,其后依次为医生平均好评率(β=0.2955)、人工服务(β=0.2923)、问诊后医生首次响应时间(β=0.2463)、页面操作流程(β=0.1737)、药品配送(β=0.0982).结论:医院等级和医保报销显著影响患者对互联网医院的选择,应集中资源发展以三甲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院,及时上线医保报销功能、简化医保报销流程;医生平均好评率、人工服务情况对患者选择互联网医院有一定影响,互联网医院应配备专业人员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建立合理评价体系,客观真实多方位反映医生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