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次屏气左心室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T 2加权黑血成像序列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的单次激发心脏T 2加权黑血序列(T 2W-DB)在临床心脏MR检查的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8至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38例因临床需要行心脏MR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左心室连续短轴面常规T 2W-DB序列和单次激发ACS T 2W-DB序列扫描,记录采集时间,分别对这两组序列的图像质量采用客观定量和主观评分两种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图像质量客观定量评价分别计算两组序列图像的中间段室间隔心肌信噪比(SNR)、室间隔与血池的对比噪声比(CNR)和锐利度。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分别对两组序列图像的总体图像质量、血池抑制效果及右心室游离壁、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的可视性进行Likert量表评分。分别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和Kendall W系数评价测量者间图像质量的客观定量指标和观察者间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并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常规T 2W-DB和单次激发ACS T 2W-DB的图像质量客观定量指标、主观评分以及采集时间。 结果:单次激发ACS T 2W-DB和常规T 2W-DB在测量者间图像质量客观定量指标和观察者间主观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P值均<0.05)。相较于常规T 2W-DB[(85.8±14.7)s],单次激发ACS T 2W-DB[(16.9±3.0)s]缩短了采集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42, P?0.001)。相较于常规T 2W-DB的SNR(66.4±29.0)和CNR(61.8±28.6),单次激发ACS T 2W-DB具有更高的SNR(110.8±36.8)和CNR(88.2±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13、-5.89, P?0.001)。相较于常规T 2W-DB[(4.6±0.6)分],单次激发ACS T 2W-DB[(4.7±0.5)分]具有更好的血池抑制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64, P=0.008)。在总体图像质量及右心室游离壁、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的可视性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T 2W-DB序列相比,左心室单次激发ACS-T 2W-DB序列可以显著缩短采集时间并得到更好的图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脑小血管疾病患者超声特征及与认知功能、脑白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老年脑小血管疾病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屏气指数(BHI)等超声检查结果与认知功能、脑白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老年脑小血管疾病患者Vm、PI、BHI等超声参数与认知功能、脑白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通过监测患者Vm、PI、BHI等超声参数,对于脑小血管疾病诊疗、病情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度学习结合压缩感知技术改善屏气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结合压缩感知(CS)技术在屏气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3D MRCP)图像质量改善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至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腹部3D MRCP检查的患者68例,3D MRCP序列包括CS组,加速因子为24(CS-24);DL-CS组,加速因子分别为24(DL-CS-24)、33(DL-CS-33)。测量3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C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背景抑制、伪影、各级胆管及胰管可见性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卡方检验和Friedman检验分别对3组序列图像中不满足诊断图像数量与主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L-CS-33组的扫描时间为9 s,较CS-24组和DL-CS-24组的扫描时间13 s缩短约31%。DL-CS-33组68例患者的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S-24组7例患者的图像不满足诊断要求,DL-CS-24组4例患者的图像不满足诊断要求,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L-CS-33组和CS-24组的SNR、CR、CNR,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各级胆管和胰管的可见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DL-CS-24组的SNR、CR、CNR,肝内胆管、主胰管以及整体图像质量均好于CS-2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当加速因子均为24时,与CS技术相比,应用DL-CS技术在不改变图像扫描时间的情况下,改善了屏气3D MRCP图像质量。DL-CS技术结合高加速因子33,在确保整体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扫描时间,可提供快速的屏气扫描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体部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已经成为神经系统影像学中重要的研究序列之一,然而,最初的序列由于呼吸运动伪影和胃肠道蠕动伪影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序列的不断改进以及2D多次屏气SWI的出现,SWI在体部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简要介绍SWI的基本原理和图像技术,通过探讨SWI在头颈部、胸部、腹部及四肢等的应用现状及其成像的生物学基础以及未来发展将要面对的挑战,以期为体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ABC与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动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自主呼吸门控系统(ABC)和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48例,分成ABC和Catalyst组,设计动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分析2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2组呼吸门控IMRT计划在胸壁靶区的 D90%、 D98%、 Dmax、 Dmean、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及机器跳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种呼吸门控深吸气屏气(DIBH)模式IMRT计划在患侧肺、心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组和Catalyst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Dmean、 Dmax、 D2%依次为(1 047.72±1 401.84) vs.(454.48±206.26)、(1 619.28±809.05) vs.(1 068.53±419.63)、(1 405.85±798.30) vs.(1 016.54±592.00)cGy,Catalyst优于ABC呼吸门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07、-3.18、-2.07, P<0.05)。 结论:ABC和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均满足临床治疗要求,Catalyst较ABC呼吸门控可进一步降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受照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级诊疗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技术及疾病认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分级诊疗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技术、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门诊就诊的187例哮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社区管理组(管理组,94例)及对照组(93例)。管理组由社区或一级医院医生对患者进行强化教育管理及督导治疗,对照组在我院门诊随访。管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依从性、吸入ICS技术、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哮喘控制(ACT)评分、简略生命质量评分(miniAQLQ)、肺功能、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出现第1次急性加重距入组时间的差异。结果:管理1年后,管理组较对照组吸入ICS依从性好[80.85%(76/94)比51.61%(48/93),χ2 =2.834, P=0.02];吸入ICS技术评分[(6.47±1.28)比(4.05±1.37)分, t=2.241, P=0.04]提高,应用吸入ICS各环节正确率比较:吸入药物前呼气[94.68%(89/94)比56.98%(53/93),χ2 =4.436, P=0.01]、吸气[90.43%(85/94)比68.82%(64/93),χ2 =2.943, P=0.04]、吸气后屏气[89.36%(84/94)比58.06%(54/93),χ2 =4.098, P=0.02]、吸入药物后漱口[92.55%(87/94)比65.59%(61/93),χ2 =2.876, P=0.04]正确率,管理组均较对照组高;对疾病认知情况比较:正确认知慢性炎性本质[70.21%(66/94)比44.08%(41/93),χ2 =2.673, P=0.02],知晓诱发因素[85.10%(80/94)比56.99%(53/93),χ2 =2.760, P=0.02],知晓治疗误区[88.29%(83/94)比53.76% (50/93),χ2 =4.874, P<0.01],知晓治疗目标[86.17%(81/94)比49.46%(46/93),χ2 =4.491, P<0.01],知晓需要长期治疗[90.43%(85/94)比48.38%(45/93),χ2 =4.503, P<0.01]方面,管理组均好于对照组;ACT评分[(22.71±2.81)比(19.50±5.34)分, t=2.041, P=0.04]、miniAQLQ评分[(84.28±11.16)比(64.23±14.38)分, t=3.298, P<0.01]均明显升高;1年内管理组急性加重次数[0(0,1)比2(1,3)次, Z=-3.237, P<0.01]较对照组少,第1次急性加重距入组时间[184(96,284)比96(59,177)d, Z=3.873, P<0.01]较对照组增加。 结论:分级诊疗管理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吸入药物技术及其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均整器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深吸气屏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非均整器(FFF)模式和均整器(FF)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深吸气屏气(DIBH)动态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DIBH放疗的16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7~61 (43.5±5.7)岁。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FFF和FF模式的VMAT计划,给予计划靶区(PTV)相同的处方剂量50 Gy/25次,在达到相同的剂量归一条件下,比较靶区剂量学、危及器官受量及机器执行效率的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2种模式下靶区PTV的D 2%、D 50%、D 98%(D x%表示x%靶体积的受照剂量)、适形指数、平均指数及梯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19~1.644,均 P>0.05);FFF模式的心脏V 5 Gy、V 30 Gy(V x Gy表示≥x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及平均剂量(D mean ),患侧肺V 5 Gy、V 10 Gy及D mean,全肺V 5 Gy、V 10 Gy、V 20 Gy及D mean,患者受照剂量的V 5 Gy均优于FF模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41~-2.156,均 P<0.05);FFF模式机器跳数是FF模式的1.32倍[(1073.41±143.79)MU对(815.70±87.69) MU],但执行时间却减少为FF模式的88.9%[(128.00± 11.64) s对(144.75±11.45) 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65、-4.373,均 P<0.05)。 结论:2种模式下靶区剂量相似,FFF模式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低,并且可显著缩短DIBH治疗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MR压缩感知超快速电影序列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传统分段采集电影序列(Seg),探讨心脏MR(CMR)压缩感知(CS)超快速电影序列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阜外医院进行CMR检查的心脏疾病患者27例。随机顺序进行Seg、屏气下CS(bhCS)和自由呼吸下CS(fbCS)覆盖左右心室的多层短轴电影扫描。采用Friedman检验评价3种方法的总体图像质量、血池心肌信号比(BMC)和边缘锐度。分别测量3种方法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博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ass)及右心室EDV、ESV、SV、EF,并用Bland-Altman分析bhCS与Seg、fbCS与Seg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做相关性检验。结果:24例患者3种方法所有总体图像质量≥2分,有诊断意义,纳入后续分析。Seg、bhCS和fbCS的成像时间不同且依次降低,分别为375.0(332.0,405.6)、50.0(47.8,53.7)和20.0(17.8,23.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00, P<0.001)。总体图像质量fbCS略低于Seg( Z=-2.67, P=0.023),Seg和bhCS( Z=-1.44, P=0.447)、bhCS和fbCS( Z=1.23, P=0.66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g、bhCS和fbCS的边缘锐度(χ 2=0.58, P=0.747)和BMC(χ 2=1.08, P=0.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分析表明bhCS和Seg、fbCS和Seg之间左右心室各参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hCS和Seg、fbCS和Seg的各心功能参数均呈高度相关( r>0.96, P<0.001)。 结论:CS超快速电影序列比传统序列节省了扫描时间且提供了相似的图像质量,且无论是否屏气,CS序列心功能结果与传统电影序列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高度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器官位置改变的静动态MRI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静动态MRI及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盆腔器官位置及移动度的改变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鳞癌或腺癌并行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收集患者术前2周和术后6~12个月的静、动态MRI检查原始数据。使用Mimics 10.01软件三维重建骨盆及盆腔器官,测量术前和术后骨盆参考线长度以及静、动态器官指示点(膀胱颈、阴道顶端及肛直肠连接处)至耻骨-骶尾关节线头尾侧、耻棘线内外侧、坐骨棘连线腹背侧的投影距离,对比术前和术后盆腔器官自身静、动态位置的差异及垂直、水平、前后方向移动度的差异。结果:手术前、后动态下,膀胱、阴道顶端及直肠均发生向下、向后位移;术前和术后膀胱、阴道顶端垂直方向移动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直肠垂直方向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和术后膀胱、阴道顶端及直肠水平方向移动度均较小,仅1~3 mm;术前和术后膀胱、阴道顶端前后方向移动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直肠前后方向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屏气用力可使盆腔器官发生向下、向后移动。术前膀胱向下、向后移动度为6~7 mm,术后向下、向后移动度为3~4 mm;术前阴道顶端向下、向后移动度约5 mm,术后向下、向后移动度约1 mm。膀胱和阴道顶端于术后移动度下降,直肠在术前和术后移动度无明显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同期双侧乳腺癌对皮肤毒性和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行保守手术治疗的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患者急性期和晚期皮肤毒性和放射诱发的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236例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积调制弧光(VMAT/RapidArc ?)治疗,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进行临床检查以检测放疗相关的皮肤毒性,同时在随访阶段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220例患者进行了深吸气屏气技术(DIBH)扫描,剩余16例因依从性差(无法耐受屏住呼吸至少20 s)行自由呼吸(FB)扫描,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右肺体积为(2 416.3 ± 550.8)cc,FB扫描患者右肺体积为(1 278.6 ± 514.3)cc;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左肺体积为(2 125.4 ± 428.6)cc,FB扫描患者左肺体积为(1 058.9 ± 520.5)cc,DIBH和FB的肺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右肺 = 0.001, P左肺 = 0.001)。169例(71.6%)出现1级皮肤毒性,56例(23.7%)为2级,2例(0.8%)为3级,9例(3.8%)无任何皮肤毒性反应。在放疗期间、放疗结束6个月均无症状性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晚期皮肤毒性评价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皮肤毒性反应中主要以毛细血管扩张症、乳房水肿和皮肤萎缩为主;12例出现肺纤维化表现,检测到肺纤维化的随访时间为12 ~ 28(12.5 ± 0.6)个月。肺部纤维化病变的体积为1.5 ~ 18.3(6.6 ± 1.0)cc。部分体积(V20、V30、V40及V50)与肺纤维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P < 0.01);在12 ~ 33(28.6 ± 1.2)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为100.0%。 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保守手术后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上参考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