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种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肺癌VMAT剂量验证中的联合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联合应用两种商用及一种自行开发的基于加速器轨迹日志(LFB)的三维剂量重建系统验证肺癌VMAT计划。方法:编程实现读取TrueBeam轨迹日志中误差并导入计划系统生成重建剂量。选18例肺癌双弧VMAT计划,用ArcCheck测量并利用3DVH重建,同时使用LFB和Compass计算模式重建。其中5例4 h内由ArcCheck测2次,检测加速器重复性。将18例计划移植到建成5 cm、背散4 cm、中心放置有FC65-G电离室的固体水模上计算电离室平均剂量并与实测及3种重建系统重建点剂量比对。结果:加速器重复性稳定。LFB、3DVH、Compass及FC-65 G实测与计划点剂量偏差≤2%。ArcCheck曲面二维,3DVH、Compass整体及LBF所有器官三维γ通过率在所有比对标准下均>90%,3DVH及Compass个别器官γ通过率低。重建剂量与原计划相比,LBF差异最小,除肺之外器官Compass差异居中、3DVH最大。结论:LBF、3DVH、Compass 3种系统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肺癌VMAT剂量验证结果,联合应用三者进行剂量验证能更直观的展现出验证结果,便于后续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的单中心152例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Overlap吻合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腹腔内食管空肠吻合方法之一,但其在食管残端回缩、吻合器钉砧误入食管"假道"以及共同开口的关闭等方面仍存在挑战。本研究探讨对经典Overlap吻合法进行多模式改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在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采用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法的152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多模式改良Overlap吻合法主要包括:(1)在确保肿瘤切缘安全的前提下(肿瘤近切缘距离≥3 cm),由左向右次全离断食管(保留宽度5~8 mm);标本入袋并移至右中腹,调整体位,通过标本重力对腹段食管进行充分牵引;(2)采用"三向牵引"胃管引导方式显露食管腔,确切置入吻合器钉砧,完成食管空肠侧侧吻合;(3)以3-0"倒刺线"自背侧向腹侧先"内进内出"单层连续缝合,后"外进外出"垂直褥式内翻连续缝合,关闭共同开口。对全组患者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围手术期结局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52例患者男女分别为129例和23例,年龄(60.2±9.1)岁,体质指数为(23.2±3.1) kg/m 2;23例(15.1%)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全组患者肿瘤近切缘长度(3.3±0.3) cm,21例齿状线受侵,病理检查近切缘均为阴性。21例齿状线受侵,肿瘤近切缘长度(3.3±0.3) cm,病理检查近切缘均为阴性。手术近期结果:手术时间和吻合时间分别为(302.1±39.9) min和(29.8±5.4) min;估计失血量为(87.9±46.4)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3±7.3) d。术后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22例(14.5%),其中胰漏6例,通过充分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顺利恢复;肺炎10例,腹腔感染3例,通过抗感染及物理治疗后痊愈;吻合口漏2例,1例因空肠Roux袢张力过高,侧侧吻合后空肠一侧开口过大所致,另1例则因术中发生"鼻胃管钉合于侧侧吻合处"的意外情况,均经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7 d发生Peterson疝并接受二次手术,终因大范围小肠坏死而死亡。 结论:多模式改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法简化操作,降低了食管空肠吻合难度,是一种安全易行的食管空肠改良吻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方法,以2011至2016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84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014至2016级本科生147人采取基础医学课程实施器官系统整合模式教学,对照组2011至2013级本科生137人采取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问卷调查观察组学生对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的评价。采用SPSS 21.0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观察组学生内科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考试成绩[(86.34±2.74)分]、外科学理论成绩[(79.69±8.41)分]及外科学操作考试成绩[(81.43±10.72)分]均优于对照组[(85.51±3.36)分、(77.18±6.92)分、(76.78±11.29)分]( P<0.05),妇产科学理论及儿科学理论考试成绩低于对照组( P<0.05),内科学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35)。观察组学生对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满意率为83.75%。 结论: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有一定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结直肠肿瘤规范化诊治的仁济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目前正在我国肆虐。已经证实,新冠肺炎存在明显的院内感染现象,给外科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造成严重威胁。虽然结直肠外科并不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学科,但在特殊的形式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在保护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健康以及病区和医院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保证以往临床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当下的艰巨任务。笔者参照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结合《上海仁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文件汇总》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开展结直肠外科临床工作,分享了如何在疫情防控情况下,针对结直肠肿瘤急诊患者的诊疗流程、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准备择期入院手术结直肠癌患者的处理、病房的防护、围手术期的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详细介绍了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结直肠外科患者手术及围手术期的管理,包括医务人员及手术室、手术器械的防控措施。其中特别强调的包括:(1)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应贯穿于结直肠肿瘤整个诊疗过程,MDT成员中,除常规相科室外,呼吸科和感染科也需列入。(2)肠镜检查有可能导致患者交叉感染,对操作人员和护理人员也存在较大风险,故仅优先对于可能危及生命的急诊患者(出血、梗阻、消化道异物等)进行;若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不采取内镜下减压措施,直接拟定急诊手术治疗方案。(3)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结直肠外科患者应放置于隔离病室,配备单独医疗器具,在指定的独立负压(-5 Pa以下)手术间完成手术;围手术期伤口换药等使用过所有一次性物品、体液、粪便等,均按医疗废物规范进行处置。(4)参加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结直肠外科患者手术的医护人员应实施三级防护,术后应隔离进行"医学观察"14 d。希望能对同道有所助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夜间进场着陆任务的飞行员眼动特征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测飞行员在经历黑洞错觉时的注意加工特点,了解飞行成绩高分飞行员的眼动模式,为开展眼动注视点引导的飞行模拟训练提供量化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参与改装训练的飞行员作为受试者,将原始飞行成绩转换成百分等级,以飞行成绩的前10名为高分组,后10名为低分组,记录其在飞行错觉模拟器上完成夜间进场着陆任务时的眼动数据,分析模拟任务中眼动数据和飞行成绩的关系,并比较不同飞行成绩飞行员的眼动模式差异。结果:选取有效受试者36人。共计12个眼动指标与飞行成绩相关( r=0.334~0.398, P均<0.05),其中平显地平信息区的扫视脱离速度、平显速度信息区的注视总时长占任务总时长的百分比、地平仪完全注视的平均时间3个眼动指标可与飞行成绩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R2=0.422, F=7.77, P<0.001)。高分组飞行员对平显中的速度显示信息的完全注视总时长占任务总时长的百分比[(4.38±3.48)%]高于低分组[(1.7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5, P=0.045);高分组飞行员从平显地平信息区的扫视平均脱离速度[(358.85±171.40)°/s]高于低分组[(221.14±92.6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4, P=0.038)。 结论:夜间进场着陆任务中的眼动指标可作为飞行员在黑洞错觉模拟体验任务中的注意能力评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瓦里安呼吸门控实时位置管理系统对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瓦里安呼吸门控实时位置管理(RPM)系统对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40例胸腹部肿瘤放疗计划,采用质量控制运动模体产生呼吸门控信号,选取呼气末30%~60%稳定时相作为呼吸门控窗,在Edge加速器RPM呼吸门控模式下对上述计划进行Portal Dosimetry(PD)系统剂量验证,采用不同的γ通过率标准进行剂量分析,并分析其γ值的分布特点,与非门控模式下验证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RPM呼吸门控模式下,对于不同均整器模式下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或容积调强放射治疗计划(VMAT),采用γ(3%,3 mm)或(3%,2 mm)标准,所有计划通过率均在95.5%以上,采用更严格的γ(2%,2 mm)标准,所有计划通过率均在90%以上,符合美国医学物理师学会(AAPM)推荐的临床治疗标准。非门控模式下剂量验证结果通过率略优于呼吸门控模式下验证结果,两种模式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 mm, Z=-1.45;3%/2 mm, Z=-2.86;2%/2 mm, Z=-3.70;1%/1 mm, Z=-4.52, P<0.05)。两种模式下计划验证结果γ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及γ>1.5的份额差异不明显,但非门控模式下γ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总体更小。 结论:RPM呼吸门控技术引入带来的剂量影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该门控模式下计划执行是安全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Halcyon 3.0海马保护全脑放疗计划中不同子野调制参数的剂量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基于Halcyon 3.0直线加速器不同子野调制参数的应用对海马保护全脑放疗(HA-WBRT)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3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疗科使用Halcyon 3.0直线加速器行全脑放射治疗患者,根据射束形状控制器(ASC)调制能力差异划分6组HA-WBRT计划类型:ASC关闭组(AO)、ASC极低组(AVL)、ASC较低组(AL)、ASC中位组(AM)、ASC较高组(AH)及ASC极高组(AVH)。统计评估不同子野调制参数对于靶区适形性(CI)、均匀性(HI)、海马区等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计划执行效率的影响,并使用ArcCHECK和Portal Dosimetry两种剂量验证工具综合分析不同子野调制参数计划中射束剂量沉积精准性的差异。结果:6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6组间靶区的CI和HI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面,AVH组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效果更好。其中AVL组中脑干 Dmax低于AO组,但视交叉 Dmax高于AO组( F=6.26、8.04, P<0.05);AH组中眼球 Dmax小于AO组,但视神经 Dmax高于AO组( F=2.04、1.37, P<0.05);AVH组中脑干、眼球和眼晶状体的 Dmax均小于AO组( F=6.26、2.04、2.02, P<0.05)。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6组计划中ArcCHECK验证及Portal Dosimetry验证的γ通过率在2%/2 mm模式分析结果均>98%,3%/3 mm模型分析结果均为100%。ArcCHECK的γ通过率相较于Portal Dosimetry整体偏低。6组间计划跳数最大差异< 15,不同子野调制参数计划的执行效率无显著区别。 结论:基于Halcyon 3.0直线加速器能够完成符合临床治疗标准的HA-WBRT计划,不同子野调制参数对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优化明显,其中AVH参数能够更好地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且不同子野调制参数对剂量沉积精准性及执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都符合临床治疗剂量验证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RFID技术追溯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2020年1~7月利用RFID技术对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实现可视化及追溯管理,比较实施前(2019年7~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7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手术室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物品验收、器械去向等方面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器械损坏率、器械遗失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实施后B-D试验合格率、生物监测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各科室对器械回收效率、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器械包装完整性、器械发生准确率、与科室沟通等方面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RFID技术对医疗器械实施追溯管理能有效提高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均整器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深吸气屏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非均整器(FFF)模式和均整器(FF)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深吸气屏气(DIBH)动态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DIBH放疗的16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7~61 (43.5±5.7)岁。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FFF和FF模式的VMAT计划,给予计划靶区(PTV)相同的处方剂量50 Gy/25次,在达到相同的剂量归一条件下,比较靶区剂量学、危及器官受量及机器执行效率的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2种模式下靶区PTV的D 2%、D 50%、D 98%(D x%表示x%靶体积的受照剂量)、适形指数、平均指数及梯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19~1.644,均 P>0.05);FFF模式的心脏V 5 Gy、V 30 Gy(V x Gy表示≥x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及平均剂量(D mean ),患侧肺V 5 Gy、V 10 Gy及D mean,全肺V 5 Gy、V 10 Gy、V 20 Gy及D mean,患者受照剂量的V 5 Gy均优于FF模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41~-2.156,均 P<0.05);FFF模式机器跳数是FF模式的1.32倍[(1073.41±143.79)MU对(815.70±87.69) MU],但执行时间却减少为FF模式的88.9%[(128.00± 11.64) s对(144.75±11.45) 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65、-4.373,均 P<0.05)。 结论:2种模式下靶区剂量相似,FFF模式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低,并且可显著缩短DIBH治疗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单中心万例胃癌专病数据库的胃癌外科临床病理信息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我国医疗数据的存储大部分实现了电子化,但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和结构化模式,而肿瘤临床数据的规范收集、分析整理,是提高肿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重要基础。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胃癌专病数据库平台,整合数据资源,进而提高对胃癌的诊疗水平。本研究通过本中心建立的胃癌专病数据库,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构化临床病理信息,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近20年胃癌患者的人口经济学指标,以期了解胃癌外科人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期构成和预后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纳入2000—2019年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病例资料,按照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癌症联合会(UICC/AJCC)第8版胃癌TNM分期指南,将结构化的胃癌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评估判读。对2010—2016年期间患者的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患者的生存情况,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病理分期组间的生存率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 49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女比例为3.25∶1.00,其中男性10 320例,平均发病年龄59.68岁,发病年龄20年来基本稳定;女性3 172例,平均发病年龄55.93岁,发病年龄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17岁。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2019年为13.87 d;平均住院费用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7年达到峰值8.36万,2019年为7.54万。经自然语言识别和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获得7 218例结构化临床病理信息。分析近5年3 62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直径为(4.44±2.61) cm,淋巴结清扫数为(24.30±13.29)枚,不同手术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开腹手术1 398例(38.55%),腹腔镜手术1 856例(51.19%),机器人手术372例(10.26%)。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658例(18.15%),ⅠB期318例(8.77%),ⅡA期559例(15.42%),ⅡB期543例(14.98%),ⅢA期632例(17.43%),ⅢB期612例(16.88%),ⅢC期276例(7.61%),Ⅳ期28例(0.77%)。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 431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69%和60%。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0%、64%和81%、6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9)。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A期88%、ⅠB期77%、ⅡA期70%、ⅡB期62%、ⅢA期44%、ⅢB期32%、ⅢC期22%、Ⅳ期17%。 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多中心胃癌的综合诊疗模式和提高我国胃癌综合治疗的疗效提供了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