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CAR T细胞治疗疗效预测及安全性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传统治疗在部分重度和难治性患者中效果有限.近期研究显示,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在SLE治疗中展现出了具有前景的疗效.生物标志物在精准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至关重要,CAR T细胞治疗与安全性评估标志物包括传统标志物和与CAR T细胞疗法相关的标志物.传统的SLE病情监测标志物,仍可用于CAR T细胞治疗基线随访和病情监测,如血清抗双链DNA、抗单链DNA和抗核小体等自身抗体的滴度下降,血清补体水平恢复正常,以及尿蛋白/肌酐比值的改善,均提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CAR T细胞疗效监测标志物分为B细胞和T细胞标志物.输注后,B细胞数量下降,B细胞表型以初始B细胞为主,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表明治疗取得了疗效.输注前,初始T细胞(CD45RA+CD27+)和中央记忆型T细胞(CD45RA-CD62L+CD27+)的高比例则提示更强的抗肿瘤效应;患者的CAR T细胞表达与早期记忆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如T细胞因子7和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提示这些患者对CAR T细胞疗法更为敏感.输注后,CD25、CD69和CD137等T细胞激活标志物,以及CD57、PD-1和Tim-3等耗竭标志物的高表达,提示T细胞的杀伤能力受到限制.CAR T细胞治疗安全性标志物不仅包括CAR T细胞分泌的效应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和IFN-γ),还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L-1和IL-8),其水平可用于评估CAR T细胞疗法最常见的毒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高水平的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对于预测CAR T细胞治疗后发生严重CRS和ICANS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价值.此外,基线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可预测血液毒性,由IL-8、IFN-γ和IL-1β组成的感染相关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患者输注后出现严重感染的风险.CAR受体结构设计、清除淋巴细胞的化疗方式,患者曾接受的治疗选择及自身免疫状态等都会影响CAR T细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在当前及未来将开启的相关临床研究中,应纳入全面、规范的检测和评估体系,为CAR T细胞疗法在SLE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应用,提供比较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液透析滤过处理CAR-T治疗后IL-6受体抑制剂治疗无效的3~4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处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免疫疗法后IL-6受体抑制剂治疗无效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经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托珠单抗治疗无效的3~4级CRS并接受HDF治疗的3例患者,包括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例。结果:患者在HDF治疗结束后12 h内临床症状(体温、血压、血氧)缓解,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NF-γ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随访3个月未发现HDF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HDF控制CAR-T细胞治疗后托珠单抗治疗无效3~4级CRS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从1982年人类第一次诱导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e killer cell, LAK),到2010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免疫疗法第一次由Rosenberg博士应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并获得成功,再到2017年诺华CAR-T免疫疗法Kymriah受FDA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R-T免疫疗法已进入新的时代。CAR-T疗法的研发除了集中于CD19、CD20、CD22和BCMA(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靶点,如双靶点、基因编辑赋能CAR-T等新方向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相较实体瘤受限于肿瘤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CAR-T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效果更为明显,包括已上市的Yescarta、Kymriah、Tecartus、Breyanzi和Abecma的适应症均为血液肿瘤。本文将就CAR-T在血液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源化CD19 CAR-T细胞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源化CD19 CAR-T细胞(hCART19s)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ALL)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筛选2016年5月至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组NCT02782351临床试验中31例2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R/R 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hCART19s在年轻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hCART19s输注后1个月,短期疗效评估显示27例(87.1%)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或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治疗期间,20例(64.5%)患者出现1~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4例(12.9%)出现3~4级CRS;2例患者出现1级神经系统毒性。中位随访19.3(2.2~62.4)个月,中位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15.7(95% CI 8.7~22.5)个月和32.2(95% CI 10.6~53.9)个月。桥接移植患者EFS和OS率均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EFS:(75.0±12.5)%对(21.1±9.4)%, P=0.010;OS:(75.0±12.5)%对(24.6±10.2)%, P=0.012];既往治疗线数>3次的患者EFS和OS率明显低于治疗线数≤3次的患者[EFS:0对(49.5±10.4)%, P<0.001;OS:0对(52.0±10.8)%, P<0.001]。截止随访终点,13例患者出现CD19阳性(CD19 +)复发,1例出现CD19阴性(CD19 -)复发。 结论:hCART19s可有效治疗儿童及青少年R/R ALL患者,其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桥接移植、治疗线数可对患者长期疗效及预后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细胞免疫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过继性T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ACT)是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基因工程编辑的T细胞受体T细胞(T cell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s,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body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CAR-T)为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手段。目前TIL和TCR-T疗法,尤其是TIL和TCR-T联合其他方案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2、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抗体、放疗等在部分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疗效,但相关研究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现就TIL和TCR-T疗法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常见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新型生物制剂等已应用于SLE的治疗。但以上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治愈SLE,甚至有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差,成为难治性SLE。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一种精准的靶向疗法,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CAR-T对于难治性SLE有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D19 CAR-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B-AL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2年6月国际血液学权威期刊 Blood发表了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徐开林教授、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郑骏年教授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梁爱斌教授牵头的一项临床研究“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Qi Y,Zhao M,Hu Y,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D19-specific CAR T cell-based therapy in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atients with CNSL. Blood,2022,139(23):3376-3386.]。该研究主要分析了含CD19 CAR-T疗法的强化治疗可在骨髓和CNS的B-ALL病变中诱导相似的高缓解率,同时安全性可接受。对于既往临床试验所排除的预后不佳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治疗时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基于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相关内容,讨论靶向治疗时代allo-HSCT在ALL治疗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将移植与靶向治疗结合,从而进一步改善ALL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剂量调整后的奥加伊妥珠单抗两剂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靶向CD22的抗体奥加伊妥珠单抗两剂疗法对于多线治疗后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血液科接受两剂CD22单抗治疗并评估了疗效的R/R B-ALL患者(包括成人和儿童)。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表达CD22抗原(>80%白血病细胞表达CD22)。所用CD22单抗为注射用奥加伊妥珠单抗,剂型为1 mg/瓶。成人每剂1 mg,儿童每剂不超过1 mg,最大剂量0.85 mg/m 2;每例患者用两剂,总剂量均小于标准剂量1.8 mg/m 2。 结果:共纳入21例R/R B-ALL患者,5例儿童(<18岁)和16例成人。17例患者骨髓/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为5.0%~99.0%或伴有髓外病变,4例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阳性。14例患者接受过CD19和CD22 CAR-T细胞治疗,4例接受过CD19 CAR-T细胞治疗,3例接受过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治疗。11例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经CD22单抗治疗后,14例(66.7%)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其中1例为MRD阳性CR),4例仅有骨髓MRD阳性者均转为MRD阴性。6例CD22 CAR-T细胞治疗失败者中,4例经随后的CD22单抗治疗达到CR。7例(33.3%)患者治疗无效。5例(23.8%)患者在抗体治疗过程中发生Ⅰ~Ⅲ级肝毒性,1例无效患儿在挽救性移植过程中发生肝静脉闭塞病(HVOD),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多线治疗(包括移植及CD19/CD22 CAR-T细胞)后的R/R B-ALL患者,两剂CD22抗体方案疗效好、费用低,肝毒性和HVOD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纯输注抗BCMA与抗BCMA输注联合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免疫重建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单纯输注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与输注抗BCMA联合抗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免疫重建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CAR-T细胞治疗的61例RRM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接受抗BCMA靶点者26例,接受抗BCMA联合抗CD19靶点者35例。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CAR-T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B细胞(CD19 +)及NK细胞(CD16 +CD56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对比两组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重建规律。 结果:CAR-T细胞输注后,CD8 + T淋巴细胞恢复最快,BCMA组与BCMA+CD19组分别在输注后3个月和输注后1个月时恢复至输注前水平[BCMA:695(357, 1264)个/μl对424(280, 646)个/μl;BCMA+CD19:546(279, 1672)个/μl对314(214, 466)个/μl]。两组NK细胞均在输注后3个月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171(120, 244)个/μl、153(101, 218)个/μl(正常参考范围150~1100个/μl)],但BCMA组不能维持在稳定水平。两组CD4 + T淋巴细胞恢复缓慢,输注后12个月内仍处于持续低水平,多数患者未观察到恢复。CD4 +/CD8 +比值倒置持续1年以上。两组CD19 + B细胞均在输注后3个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BCMA:62(10, 72)个/μl对57(24, 78)个/μl;BCMA+CD19:40(4, 94)个/μl对29(14, 46)个/μl]。BCMA组IgG在输注后12个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7.82(6.03, 9.64)g/L对6.92(4.62, 12.76)g/L],BCMA+CD19组未恢复。IgA先后在输注后9个月和12个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BCMA:0.46(0.07, 0.51)g/L对0.22(0.12, 4.01)g/L;BCMA+CD19:0.46(0.22, 0.98)g/L对0.27(0.10, 0.53)g/L]。两组IgM在输注后6个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BCMA:0.43(0.06, 0.60)g/L对0.20(0.13, 0.37)g/L;BCMA+CD19:0.53(0.10, 0.80)g/L对0.16(0.11, 0.28)g/L]。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重建及免疫球蛋白恢复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MM患者中,可基本不考虑单纯抗BCMA CAR-T与抗BCMA联合抗CD19 CAR-T治疗之间免疫重建的差异而选择合适的靶抗原。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IC-17011271、ChiCTR-OIC-1701127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