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痫前期的中药临床应用与现代药理学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特异性疾病,临床以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子痫前期严重危害母婴生命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药汤剂、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等治疗子痫前期的研究增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葛根素、天麻素、钩藤碱、人参皂苷、白术内酯、丹参素、川芎嗪、黄芪甲苷等成分能够促进滋养细胞增殖和侵袭,改善实验动物妊娠过程,对子痫前期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梳理相关文献,通过结合临床疗效与机制研究,分析中药临床用药合理性,为中药防治子痫前期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川芎嗪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所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出生48 h内的健康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新生大鼠均采用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法建立NEC模型。同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9、5.18、10.36 mg/kg川芎嗪,连续给药3 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空白组则不予任何处理,均由哺乳期母鼠代乳。末次人工喂养12 h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大鼠,取小肠回盲部组织,检测回盲部肠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采用Khailova标准进行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回盲部肠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大鼠回盲部肠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水平均明显降低,而CAT、GSH-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均 P<0.05)。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大鼠伴有肠绒毛轻中度充血水肿及回盲部肠组织黏膜固有层轻中度肿胀分离,但程度均不及模型组,且低、中、高剂量组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1.91±0.33)分、(1.56±0.31)分、(1.35±0.26)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3.21±0.4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模型组(9.34±0.98)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回盲部肠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5.51±0.57、4.46±0.45、2.15±0.2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川芎嗪对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所致NEC新生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有效抑制肠细胞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风痰入络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风痰入络证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12月濉溪县中医医院96例脑梗死风痰入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为70.8%(34/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08, 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 t=3.51, P<0.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34.41, P<0.01),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t=57.88, P<0.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5.04±0.93)mPa?s比(5.64±1.13)mPa?s, t=2.84]、全血低切黏度[(11.32±1.74)mPa?s,比(13.39±2.23)mPa?s, t=5.07]及血浆黏度[(1.51±0.33)mPa?s比(1.73±0.47)mPa?s, t=2.65]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 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风痰入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肺栓塞大鼠P-选择素及组织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观察肺栓塞大鼠用药后血中P-选择素(CD62P)及组织因子(TF)的变化,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肝素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肺栓塞大鼠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7 h组及1周组,每组又分为对照组、栓塞组、丹参川芎嗪组、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用药组,每小组8只大鼠。将大鼠分离右侧颈静脉,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注入自制栓子(25±3)个(约0.5 mm/个)。各组在第7小时及第7天采血,检测TF及CD62P浓度,并观察肺组织。结果:栓塞后大鼠可见喘憋、发绀、心率加快等,肺组织可见表面凹凸不平,膨胀不均,散在灰白色梗死区域。栓塞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中TF、CD62P浓度均显著增高( P值均<0.05);3个用药组与栓塞组相比,TF、CD62P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治疗1周的联合用药组与栓塞组比降低最为明显。 结论:使用颈静脉注入异体血栓法可成功制备理想的肺栓塞大鼠模型;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肺栓塞大鼠CD62P及TF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嗪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的保护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嗪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的核心靶点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及人类疾病信息相关数据库(CTD、DisGeNET、GeneCards、OMIM)筛选出川芎嗪作用靶点与ANP相关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交集,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再导入Cytoscape软件进一步分析,利用cytoHubba插件得到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PyMol和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建立ANP大鼠模型,川芎嗪组在制模后经腹腔注射10 ml/kg川芎嗪注射液。造模后12 h,取胰腺组织,常规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关键靶点在胰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眼眶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药物平台筛选出137个川芎嗪作用靶点,疾病数据库筛选出513个ANP相关靶点,通过交集得到的25个靶点,最终获得白蛋白(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胱天蛋白酶3(CAS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和B细胞淋巴瘤样蛋白1(BCL2L1)共5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生殖结构、系统发育,对抗生素、化学应激和活性氧的反应等,细胞组成主要为囊泡腔、膜筏、膜微区和分泌颗粒腔等靶蛋白,分子功能主要包括SH2域、磷酸酪氨酸残基、蛋白酶结合及蛋白酪氨酸激酶和核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为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铂类药物耐药、磷脂酶D信号通路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等。5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的平均结合能为-4.20 kcal/mol。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ANP组大鼠腺体结构较紊乱,小叶间隙明显增大,腺泡、血管周围以及腺体间隙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川芎嗪组大鼠胰腺小叶间隙略微增大,中性粒细胞轻度浸润。ANP组大鼠胰腺组织EGFR、CASP3和MAPK1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川芎嗪组表达量较ANP组显著降低( P值均<0.01);ANP组BCL2L1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川芎嗪组又较ANP组显著升高( P值均<0.05)。ANP组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川芎嗪组则均较ANP组显著降低( P值均<0.01)。 结论:川芎嗪可以通过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减轻ANP后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增强抗凋亡基因的表达,阻断细胞凋亡半胱天冬酶解级联反应,对ANP大鼠胰腺组织起保护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川芎嗪对脊髓损伤大鼠铁死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脊髓损伤大鼠铁死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其余2组制备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川芎嗪组大鼠术后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8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干预28 d。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4、21、28 d采用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大鼠肢体运动功能。采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普鲁士染色观察铁沉积,采用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MDA、活性氧(ROS)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谷氨酸-半胱氨酸反转运系统轻链(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长链脂酰辅酶A(ACSL4)蛋白表达,采用qPCR法检测脊髓组织xCT、GPX4、ACSL4 mRNA水平。结果:术后第14、21、28天,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升高( P<0.01);川芎嗪可显著改善神经元形态结构,降低脊髓组织中铁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脊髓组织中MDA、ROS水平降低( P<0.01),xCT、GPX4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 P<0.01),ACSL4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 P<0.01)。 结论:川芎嗪通过调控铁死亡相关分子表达调节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倾向性评分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6年10月-2015年12月全国24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不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以性别相同、年龄±5岁、入院病情相似为匹配条件,按照1︰1比例匹配,匹配后2组均为738例,以用药疗效为结局评价指标,通过倾向性评分控制本研究中存在的30个混杂因素,包括入院病情、合并疾病、合并用药、职业、费用类别和住院总费用等。采用经典 Logistic回归和倾向性评分加权的 Logistic回归法对比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临床结局的影响。 结果:对30个混杂因素进行了平衡,影响程度较高的7个混杂因素分别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职业、肌苷片、左卡尼丁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硝酸甘油、胰岛素。经上述2种统计学方法的分析,回归系数均大于0,且检验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较不使用者更佳,但鉴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未知的混杂因素,该研究结果仍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脊髓损伤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脊髓损伤(SCI)是指因脊髓损伤暂时或永久地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破坏性神经病理状态,可导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制定SCI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规范的治疗与康复框架.本指南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SCI分类与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康复诊疗方案和常见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形成了科学、规范、统一的操作指南.其中康复评定主要包括感觉检查、运动检查、运动或感觉功能评级、生活质量评定、功能评定和心理功能评定(应激状态评估、认知功能评估、情绪状态评估);康复诊疗方案主要包括早期处理原则、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肌力训练、平衡步态训练、有氧运动、电刺激和其他疗法)、作业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静息运动技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和轮椅技能训练等)、辅助器具、中药治疗[单药治疗(川芎嗪、丹参注射液、炙马钱子等)、复方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补阳还五汤、活血通督汤、二仙汤、益气活血汤和自拟汤药等)]、针灸治疗和其他治疗(新药治疗、细胞疗法、神经调节技术和脑脊接口技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直立性低血压、压疮和尿路感染.本指南可为我国各级各类康复机构以及各级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针灸科、推拿科和康复医学科开展SCI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常见并发症处理提供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可刹米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可刹米注射液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在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70 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尼可刹米注射液,1 支/次,必要时在 1~2 h内重复给药1 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将 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加入 250 mL生理盐水后充分稀释,10 mL/次,1 次/d.两组持续治疗 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情严重程度、健康状况、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29%、77.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APACHE Ⅱ评分、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高于治疗前,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FEV1/FVC、PEF%pre高于对照组,RV/TL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反应蛋白/白蛋白(HCA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HCAR、NLR、PL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可刹米注射液可提高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进一步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改善健康状况,提高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和 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 2022年 5月 31日有关丹参川芎嗪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 5.4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16项研究,涉及 1 69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MD=-3.75,95%CI(-5.46,-2.05),P<0.000 1],临床总有效率[RR=1.20,95%CI(1.15,1.25),P<0.000 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D=10.39,95%CI(8.94,11.83),P<0.000 01]提高,血小板聚集率[MD=-15.31,95%CI(-20.23,-10.40),P<0.000 01]、纤维蛋白原[MD=-0.86,95%CI(-1.39,-0.32),P=0.002]、血浆黏度[MD=-0.34,95%CI(-0.55,-0.13),P=0.002]降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5,95%CI(0.62,2.88),P=0.44].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纳入文献质量不高,需更多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