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区居民砷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工业区居民砷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工业区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7年,在兰州市西固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 2.5)、饮用水、土壤样本,检测砷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模型评估工业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抽取常住居民(包括成人、儿童青少年)进行尿砷和血砷含量检测,分析砷的内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和砷与内、外暴露各因素的关系。砷含量均以几何均数表示。 结果:共采集84份大气PM 2.5样本,砷含量为7.53 ng/m 3;共采集108份饮用水样本,砷含量为0.002 2 mg/L;共采集40份土壤样本,砷含量为0.14 mg/kg。工业区环境中砷的总非致癌风险商为0.39,低于非致癌风险商可接受水平(1.00);总致癌风险为6.59 × 10 -5,其中以饮用水经口摄入途径贡献最大,呼吸吸入途径次之,分别占总致癌风险的78.60%[(5.18 × 10 -5)/(6.59 × 10 -5)]和20.79%[(1.37 × 10 -5)/(6.59 × 10 -5)]。共抽取常住居民135人,采集血样135份,血砷含量为0.92 μg/L,其中成人血砷含量(1.05 μg/L)高于儿童青少年(0.75 μg/L, U = - 3.594, P < 0.05);采集尿样135份,尿砷含量为14.17 μg/L;尿砷与血砷水平呈正相关( r = 0.357, P < 0.05)。血砷水平与总致癌风险,经呼吸、口和皮肤暴露的致癌风险均呈正相关( r = 0.252、0.244、0.255、0.255, P均< 0.05)。 结论:工业区环境中的砷元素对居民健康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应限制居民饮用水经口途径和呼吸途径的砷摄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快速发展城市AED配置优化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以深圳市宝安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真实世界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宝安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实际覆盖情况,探索符合快速发展城市特点的AED配置优化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深圳市宝安区心搏骤停数据库登记的资料。通过计算每个OHCA事件发生地点与能够获取到的AED之间的最小距离,设定最小距离≤100 m为AED可覆盖,最小距离>100 m为AED不可覆盖,分析公共区域和非公共区域的AED覆盖情况;并分析假设对部分OHCA热点区域各配置1台AED后AED覆盖率的变化。基于目前宝安区公共区域内学校、政府、运动场所、地铁、旅游景点、公园的AED不能满足24 h可随时获取的实际情况,假设公共区域内所有AED均满足24 h可随时获取,分析可随时获取AED对AED覆盖率的影响。结果:最终共纳入525例OHCA事件,OHCA发生率在住宅小区和工业区最高,分别为54.5%(286/525)和14.3%(75/525)。深圳市宝安区现有252台AED,在AED覆盖范围内发生OHCA事件数为115例,即使基于所有AED满足24 h内可随时获取的理想状态,覆盖率也仅为21.9%(115/525);公共区域与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分别为31.6%(37/117)和19.1%(78/408),存在分布不均,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偏低。假设对发生2例以上OHCA事件的住宅小区和工业区分别配置1台AED后,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则由配置前的19.1%(78/408)提高至28.2%(115/408),可基本满足OHCA事件发生时能随时获取AED。目前宝安区公共区域内部分AED存在24 h不可随时获取的情况,如能达到公共区域内所有AED均满足24 h可随时获取的理想状态,则整体区域AED覆盖率可从16.8%(88/525)提升至21.9%(115/525),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可从29.1%(34/117)提升至31.6%(37/117),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则可从13.2%(54/408)提升至19.1%(78/408)。结论:目前宝安区AED配置分布不均,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偏低。针对类似深圳的快速发展城市AED的配置策略应是:在保证AED 24 h可随时获取的前提下,优先覆盖包括住宅小区和工业区在内的非公共区域;在公共区域内应满足24 h可随时获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兰州市住宅室内颗粒物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兰州市典型功能区住宅室内空气颗粒物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选择兰州市商业区和工业区各30户住宅进行PM2.5、PM10、温度和相对湿度检测,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住宅特征.结果 商业区住宅室内空气PM2.5、PM10温度和相对湿度中位数分别为128.9μg/m3、155.4μg/m3、22 ℃和43%,工业区分别为141.1 μg/m3、160.4 μg/m3、21 ℃和51%,不同功能区住宅室内空气PM2.5、PM10、温度和相对湿度中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采暖期比较,商业区、工业区采暖期的室内PM2.5、PM10均较高(Z值分别为-6.716,-6.550,-6.430,-6.462,均 P<0.05),温度、相对湿度均较低(Z值分别为-2.691,-7.577,-5.831,-8.60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采暖期时,拖地或吸尘频率<1次/d、开窗通风频率<2次/d是影响PM25、PM10水平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非采暖期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与PM2.5、PM10浓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本次调查的典型功能区住宅室内存在颗粒物污染,以采暖期相对严重.温度、相对湿度、吸尘和开窗通风频率对室内颗粒物水平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农村山区生育二孩或三孩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农村山区生育二孩或三孩孕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来自农村山区,生育二孩或三孩的69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来自农村山区生育二孩或三孩的697例孕妇中,共有67例(9.61%)检出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35岁、生育三孩、居住地附近有工业区、孕妇或其配偶经常接触农药、孕期碘摄入水平低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导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农村山区生育二孩或三孩孕妇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较高,高龄、生育三孩、居住地附近有工业区、孕妇或其配偶经常接触农药、孕期碘摄入水平低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更容易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医生应注意此类孕妇的产前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上海化学工业区职业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了解上海化学工业区职业人群对职业健康素养知识水平,为开展"健康企业"和"健康园区"建设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化学工业区中23家企业1 921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1 921名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8.77%,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内容知晓率低(10.20%).多因素分析显示行业和文化程度是职业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相对于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至1.813(95%CI:1.315~2.500)、2.764(95%CI:2.004~3.183)、7.174(95%CI:5.072~10.147)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行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0.421(95%CI:0.334~0.530)和0.595(95%CI:0.450~0.787)倍;提高职业健康知识有助于员工提高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知晓率(OR=2.173~4.459,P<0.05).结论 上海化学工业区职业人群的职业健康素养知识处于中等水平,应重点加强文化程度低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外行业的企业职业人群的职业健康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宁夏灵武市"生态-经济"双网格局演变及互作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加强生态网络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以宁夏灵武市为例,基于遥感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Linkage Mapper以及改进的重力模型方法,分析了生态网络与社会经济景观"双网"格局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灵武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沙地、草地面积锐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工业区快速扩张;"双网"在连通性和稳定性方面均有所提升.人类活动密集区分布于城市区、绿洲农业区以及宁东能源工业区,生态源地及生态廊道主要分布于自然保护区中部,部分延伸到其他功能区;交通廊道呈现在农业区和宁东能源工业区密集分布、在两区之间贯通的"H"型格局,"双网"均以各自功能区空间为核心且存在交织分布;"双网"呈现从冲突走向协同发展的态势,空间上存在明显分区及交互情况,农业区和宁东能源工业区的生态均存在初期破坏、后期改善的情况.今后,需加强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可通过生态源地与廊道质量提升、生态节点建设与生态干扰点修复等组合措施提升生态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顾及屋顶绿化的城市三维生态网络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韧性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路径.然而,目前城市生态网络研究多关注二维的地面生态空间,而顾及屋顶绿化的三维生态网络构建研究尚不多见.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LiDAR、高分辨率遥感及建筑属性等多源数据,采用多因子叠置与电路理论等方法,构建了顾及屋顶绿化的城市三维生态网络整合分析框架:即采用多因子叠置方法,从建筑高度、屋面坡度、建筑年代、历史文化属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屋顶绿化建设的适宜性;其次,结合建筑与植被三维结构特征数据,采用电路理论构建了有无屋顶绿化两种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最后,通过比较生态廊道数量、长度、平均阻力等指标分析了屋顶绿化对城市三维生态网络结果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 46.59%的屋顶适宜进行绿化,表明屋顶绿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顾及屋顶绿化的生态廊道数量由 205 条增加到209 条,生态网络总长度增加,单位长度阻力值减小,表明屋顶绿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生态空间的景观连通性、增加生态廊道密度,为高流动性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垫脚石.3)屋顶绿化对城市生态网络优化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城市中心区的优化作用最大,工业区次之,在生态良好片区优化作用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城市高密度区域地面生态空间与屋顶绿化空间的整合分析与统筹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济南市大气PM2.5铅污染特征、变化趋势与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大气PM2.5 中重金属对人群健康有影响,而PM2.5 中铅污染长期低浓度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有限.[目的]探讨济南市大气PM2.5 中铅污染特征,评估其慢性健康风险.[方法]收集济南市 2014-2019年逐日PM2.5 质量浓度(后称浓度)数据,分析PM2.5 浓度的逐年变化趋势;另在济南市的主要工业区(历城区)和生活区(市中区)分别设置一个监测点,于2014-2019年的每个月 10-16日采样(共采样 493 d,部分缺失;其中采暖期 172 d,非采暖期321 d).每个监测点每天采集2个PM2.5 样品,分别采用石英纤维滤膜用于铅的检测,玻璃纤维滤膜用于PM2.5 浓度测定,共采集 986份样品.采样仪器为 100 L·min-1 的大流量PM2.5 采样器,每天累计采样时间为20~24 h.采用称重法测量PM2.5 浓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PM2.5 样品中铅浓度.分析 2014-2019年PM2.5 中铅的年平均浓度、富集因子水平与单位质量 PM2.5 中铅水平变化趋势以及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差异等.利用 WS/T 777-2021《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评估大气PM2.5 中铅的健康风险.[结果]PM2.5 中铅的年平均浓度范围为 23.2~154.7 ng·m-3;2015-2019年采暖期平均浓度高于非采暖期,2015年、2017-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0.001).2014-2019年铅的富集因子范围为 200~1342;在 2015年、2017-2018年采暖期该因子高于非采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01).单位质量PM2.5 中铅水平为 493~1944 ng·mg-1,2014年、2017-2018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其均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01).PM2.5 中铅的年平均浓度和富集水平的年度变化呈下降趋势,单位质量PM2.5 中铅水平也呈下降趋势.2014-2019年,济南市PM2.5 中铅的致癌风险范围为 1.69×10-8~2.45×10-6,整体趋势逐年下降,第 95百分位数环比下降 3%~46%.2017年以后,PM2.5 中铅暴露的人群致癌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1×10-6).[结论]2015-2019年,采暖期PM2.5 中铅浓度、富集因子大多较非采暖期升高,但单位质量PM2.5 中铅水平变化不完全一致.2014-2016年,铅暴露对人群健康有致癌风险;2017年以后,PM2.5 中铅暴露对人群的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东北老工业区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及城市化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植被覆盖度研究一直是揭示自然生态系统演化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化关系的重要路径.基于MODIS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估算东北老工业区2000—2015年的植被覆盖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特别分析辽宁省植被覆盖度变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老工业区的植被覆盖度呈现"中部高-东西低-西部最低"的空间分布态势;2)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高植被覆盖区明显增加,但辽宁省高植被覆盖区面积比重由2000年全省总面积的49.99%下降到2015年的25.99%,这一变化情况在辽宁省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3)除部分辽西城市植被退化趋势严重并且逐渐向东蔓延,东北老工业区植被覆盖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黑吉两省与内蒙古交界的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研究结果阐明了东北老工业区植被演化格局与过程,对推动绿色可持续转型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东北老工业区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过程及驱动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已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安全的主要约束.东北老工业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及粮食生产基地,其生态安全状况关系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东北老工业区2000-2014年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过程进行时间序列的定量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0.66 hm2/人下降到0.64 hm2/人,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由10.58 hm2/人增加到19.85 hm2/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赤字增大趋势明显;生态压力指数与生态安全等级均不断增大,生态安全状况呈恶化趋势,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而这是由社会经济、人口状况、资源环境、技术水平及土地利用程度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改善东北老工业区生态安全状况的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