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荧光裸小鼠髓源巨噬细胞的极化培养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为适应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需要而在其自身极化层面上发生谱系变化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TME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提供参考。方法: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并已建成近交系的Foxn1 nu.B6-CAG-EGFP/SU裸小鼠骨髓细胞,分别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IFN-γ+LPS、IL-4诱导下,培养出M0、M1和M2亚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和极化蛋白,并进一步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共培养。 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原始骨髓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培养出的M0、M1和M2都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后,普通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11C和CD206标志蛋白表达都呈阳性,CD68只在M1巨噬细胞上为弱阳性,CSF-1和CSF-1R在各亚型细胞上都呈强阳性。在共培养的干细胞球体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细胞浸润,并发生了吞噬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绿色荧光裸小鼠的髓源性巨噬细胞谱系模型,包含M0、M1和M2亚型,都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表达共同的标志蛋白和极化相关蛋白,具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功能,可用于与肿瘤细胞之间相生相克表征的研究,特别是需要示踪研究时,可通过巨噬细胞发出的绿色荧光进行识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抑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改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治疗靶点的潜力。方法:使用免疫荧光法观察AIH肝组织和肝囊肿患者囊肿旁肝组织中RIP3及其下游信号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活化表达水平。经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免疫性肝炎,并通过腹腔注射RIP3抑制剂GSK872或载体溶剂进行干预。收集外周血和肝组织,进行血清转氨酶水平测定、qPCR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p-RIP3和p-MLKL是RIP3及其下游信号MLKL磷酸化后的活性形式,其在AIH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与对照组相比,AIH患者肝组织内RIP3和MLKL mRNA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相对表达量3.28±0.29对比0.98±0.09,4.55±0.51对比1.0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71、6.77, P值均<0.01)。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炎小鼠肝组织中RIP3和MLKL mRNA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表达水平2.35±0.09对比0.89±0.11,2.77±0.22对比0.73±0.16, t值分别为10.4、6.33, P值均<0.01)。RIP3抑制剂GSK872显著减轻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抑制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NLRP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ConA+Vehicle组小鼠肝脏CD45 +F4/80 +巨噬细胞、CD4 +IL-17 +Th17细胞、CD4 +CD25 +调节性T(Treg)细胞和CD11b +Gr-1 +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比例均显著升高。与ConA+Vehicle组相比,ConA+GSK872组小鼠肝脏CD45 +F4/80 +巨噬细胞和CD4 +IL-17 +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CD4 +CD25 +Treg细胞和CD11b +Gr-1 +MDSCs比例显著升高。 结论:AIH患者和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炎小鼠肝组织RIP3信号激活。抑制RIP3降低免疫性肝炎小鼠肝脏促炎因子的表达、减少炎性细胞比例、促进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CD4 +CD25 +Treg细胞和CD11b +Gr-1 +MDSCs在肝脏的积累,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和损伤。因此,抑制RIP3有望成为治疗AIH的一种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特殊的成纤维细胞祖细胞亚群通过免疫调节加速黏膜愈合再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损伤的纤维化愈合通常会损害器官功能并进一步增加纤维化的发病率。口腔黏膜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而几乎很少形成瘢痕,这种特性的分子细胞学机制尚不明了。此研究确定了一类关键的Fb亚群,即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Prx1)阳性细胞,此群细胞能通过促进早期免疫反应加速黏膜愈合。通过建立小鼠移植和基因消融模型,研究者观察到,富含Prx1+细胞的口腔黏膜比缺乏Prx1+细胞的口腔黏膜愈合得更快。谱系追踪和小胞质RNA测序结果显示,Prx1+Fb在生理和损伤条件下均表现出祖细胞的特征。从机制上看,Prx1+祖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激活蛋白抗体阳性Fb,后者则进一步通过趋化因子CCL2募集巨噬细胞,促进创面愈合。与小鼠相比,人类Prx1+Fb具有相似的基因和空间特征。综上,此项研究表明,Prx1+Fb具有应用于角膜损伤和肠病纤维化再生治疗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介导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脏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募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脏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浸润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至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AIH患者10例,同期选择年龄和性别均匹配且无肝功能异常的5例肝囊肿患者作为对照,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IH患者和对照者肝组织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RIP3抑制剂GSK872(GSK872)组,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巨噬细胞 RIP3、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MLKL)、 TNF- α、 IL-6、 IL-1 β、细胞炎性小体Nod样蛋白3( NLRP3)、CC趋化因子配体( CCL)2和 CCL5的mRNA水平;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地塞米松组,采用qPCR检测巨噬细胞 TNF- α、 NLRP3、 RIP3和 MLKL的mRNA水平。选择24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急性AIH小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刀豆蛋白A(ConA)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每组6只),处死小鼠后收集外周血和肝组织,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表现,测定血清ALT和AST水平,采用qPCR检测 CCL2和CC趋化因子受体2( CCR2)的mR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肝脏巨噬细胞比例。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AIH患者肝脏CD68阳性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和MAC387阳性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者[(0.84±0.21)%比(0.09±0.03)%、(0.79±0.13)%比(0.0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0、4.84, P均<0.05)。脂多糖组巨噬细胞内 RIP3、 MLKL、 TNF- α、 IL-6、 IL-1 β、 NLRP3、 CCL2、 CCL5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脂多糖+GSK872组(1.64±0.16比1.07±0.07和0.63±0.11,10.45±1.37比1.10±0.33和1.51±0.63,5.43±0.59比0.94±0.06和2.59±0.45,204.20±30.73比1.26 ±0.19和111.40±11.62,20 848.00±362.00比1.09 ±0.26和10 940.00±566.60,7.47±1.17比1.09±0.09和3.79±0.89,68.03±5.15比1.14±0.19和14.09±2.62,5 935.12±96.20比1.43±0.46和673.50±4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1、5.21,6.65、6.55,7.57、3.96,6.60、3.06,8.83、4.08,5.46、2.56,12.97、10.16,25.34、14.99; P均<0.05)。脂多糖组巨噬细胞 TNF- α、 NLRP3、 RIP3和 MLKL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脂多糖+地塞米松组(8.85±1.43比1.44±0.43和3.63±0.63,6.42±0.86比0.99±0.12和2.07±0.17,1.72±0.21比0.93±0.09和0.43±0.07,6.87±0.85比1.62±0.31和1.41±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95、3.33,6.24、4.95,3.04、5.11,5.77、6.07; P均<0.05)。ConA组小鼠肝脏表现出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点状坏死。ConA组小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2 569.00±45.44)U/L比(49.38±9.07)、(103.00±14.07)和(759.30±34.99) U/L,(3 335.00±88.79)U/L比(108.50±18.10)、(460.00±97.40)和(1 573.85±36.06) U/L],且ConA+地塞米松组小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低于ConA+GSK8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54、5.42、3.90、4.63、4.16、3.79、6.70、2.71, P均<0.05)。ConA组小鼠肝脏 CCL2和 CCR2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92.64±10.57比0.78±0.15、5.64±1.00和9.47±2.06,5.73±0.39比0.98±0.22、2.18±0.22和2.9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66、7.24、5.87、8.71、8.58、5.45, P均<0.01)。ConA组小鼠肝脏CD45 +CD11b +F4/80 +总巨噬细胞比例和CD45 +CD11b hiF4/80 lo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0.86±0.02比0.73±0.03、0.68±0.02和0.72±0.03,0.56±0.02比0.08±0.02、0.11±0.01和0.08±0.01),CD45 +CD11b loF4/80 hi肝脏驻留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GSK872组(0.24±0.03比0.58±0.04、0.52±0.07和0.56±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7、5.90、3.89,18.70、19.87、20.52,7.35、3.82、3.87, P均<0.05)。 结论:AIH患者肝脏巨噬细胞数量增加。RIP3信号介导免疫性肝炎肝脏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能成为AIH的潜在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rdheim-Chester病的突变谱系及治疗选择
编辑人员丨4天前
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 ECD)是最常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1930年由Jakob Erdheim和William Chester首次报道,目前全球有约1 500例已知病例。ECD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略多,主要累及骨骼、肺、腹膜后、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垂体、眶后组织及皮肤等。骨骼受累者主要表现为双侧长骨骨干和干骺端对称性骨皮质硬化,仅50%的患者存在骨痛。胸膜或肺实质受累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肺功能可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胸部CT可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小叶中央结节影、磨玻璃影或肺囊肿等。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可因肾周脂肪和肾周筋膜对称浸润出现"毛肾"现象,病变可包绕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大血管受累患者病变可累及主动脉干分支,可出现腹痛、胸痛、背痛。ECD可累及心脏,右心房或房室沟占位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不良预后因素,临床表现受病灶部位影响,不同部位病变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垂体受累导致的尿崩症是ECD患者最常见的内分泌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眶后组织增生或眼睑黄色瘤。ECD的诊断需要依靠特征性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若患者有不明原因骨痛(特别是四肢远端骨痛),伴心血管、神经系统或皮肤表现,同时骨显像提示长骨骨干和干骺端对称性骨皮质硬化,应怀疑ECD。ECD的病理表现为受累脏器中有泡沫样组织细胞,伴炎性细胞和多核巨细胞(Touton细胞)浸润,纤维组织混合其中或包绕在外,免疫组化:CD68(+)、XⅢa(+)、CD163(+)、Fascin(+)、CD1a(-)、langerin(-)、S100(+/-)。2012年在ECD病灶组织中发现了BRAF V600E突变,从而确定ECD为一种克隆性肿瘤;RNA测序发现ECD具有与髓系祖细胞或巨噬细胞类似的转录谱,且有研究在BRAF V600E突变阳性ECD患者的CD34 +造血干/祖细胞、单核细胞和髓系树突状细胞中也发现了BRAF V600E突变,提示ECD是一种髓系来源的肿瘤;还有研究发现,ECD患者IL-6、INF-α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这些因子可能发挥了组织细胞的局部激活和募集作用,进而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因此目前认为ECD是一种炎性髓系肿瘤。ECD的一线治疗包括干扰素-α(IFN-α),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等。本文回顾了ECD相关文献,对ECD的突变谱系及治疗选择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细胞RNA测序解析普通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CD34 +细胞的类型与功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单细胞RNA测序解析普通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CD34 +细胞的类型与功能。 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构建CD34 +细胞谱系追踪小鼠,实现CD34 +细胞在荧光条件下可视化。取6只7~8周龄雄性CD34 +细胞谱系追踪小鼠(设为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于小鼠13周龄时在其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另取6只13周龄雄性CD34 +细胞谱系追踪小鼠(设为对照组),在其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4 d,分别收集对照组3只小鼠和糖尿病组2只小鼠创面组织,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法筛选出CD34 +细胞后进行单细胞RNA测序,采用R语言的Seurat 4.0.2程序通过降维可视化和细胞聚类分析CD34 +细胞类型并筛选注释各CD34 +细胞亚群的标记基因,对2组小鼠创面组织间CD34 +成纤维细胞(Fb)、平滑肌细胞、角质形成细胞(KC)、类软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探索细胞功能。 结果:伤后4 d,2组小鼠创面组织中CD34 +细胞均包含7种细胞类型,具体为内皮细胞、Fb、KC、巨噬细胞、T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其中Fb细分为5个亚群。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创面组织中的CD34 +内皮细胞、Fb亚群1、Fb亚群4、KC、类软骨细胞占比升高,CD34 +Fb亚群2、Fb亚群3和平滑肌细胞占比下降。注释CD34 +类软骨细胞、内皮细胞、Fb亚群1、Fb亚群2、Fb亚群3、Fb亚群4、Fb亚群5、KC、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T细胞的标记基因分别为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脂肪酸结合蛋白4、Gremlin 1、补体成分4B、H19印记母源表达转录本、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2、纤维调节蛋白、角蛋白5、CD74分子、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KEGG和GO富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伤后4 d创面组织中CD34 +Fb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于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ECM)组装、细胞增殖调控、衰老相关条目( P值均<0.05),CD34 +平滑肌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于细胞迁移、凋亡过程、转录的正调控、吞噬体等条目( P值均<0.05),CD34 +KC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于线粒体功能、转录、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条目( P值均<0.05),CD34 +类软骨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于节律调控、ECM、病毒感染等相关条目( P值均<0.05)。 结论:CD34 +细胞在普通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均存在高异质性,2种小鼠创面间CD34 +细胞亚群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的相关功能与创面愈合过程紧密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细胞介素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白细胞介素(IL)在介导NMOSD疾病进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常见的CD4 +T细胞可分泌各种类型的IL,例如,Th17细胞分泌的IL-17A和IL-21等,可以破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在自身免疫中发挥作用;Th2细胞分泌的IL-4和IL-10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调节免疫反应;调节性CD4 +T细胞则可通过限制各种免疫细胞功能而抑制免疫反应。此外,NMOSD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相关的IL水平也会在发病的不同时期发生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NMOSD相关的IL作用及变化特征进行综述,探讨其是否能作为诊断NMOSD的生物标志物,进而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其致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yz2+单核-巨噬细胞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子宫中的谱系示踪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在骨髓来源巨噬细胞谱系示踪小鼠上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通过谱系示踪方法揭示巨噬细胞在PCOS小鼠子宫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骨髓来源巨噬细胞谱系示踪小鼠,分别构建Td-tomatoflax/flax小鼠和Lyz2Cre工具小鼠,使两者进行交配,得到Lyz2Cre Td-tomatoflax/flax小鼠,其骨髓来源单核-巨噬细胞均被标记上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再通过来曲唑联合高脂饲料构建PCOS小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多标结合激光共聚焦共定位方法检测PCOS小鼠子宫中巨噬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结果 成功构建了骨髓来源单核-巨噬细胞谱系示踪小鼠(Lyz2Cre Td-tomatoflax/flax),并在谱系示踪小鼠上成功构建了 PCOS小鼠模型.PCOS小鼠子宫的HE染色结果显示结构异常;免疫荧光多重标记检测发现,在PCOS小鼠子宫中巨噬细胞分布在子宫外膜、肌层、内膜,且M2型巨噬细胞数量增多(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肥胖型PCOS小鼠模型,发现骨髓来源的M2型巨噬细胞在PCOS小鼠子宫中增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关键基因和免疫浸润机制及靶向中药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的关键基因,分析其可能的免疫浸润机制,并挖掘潜在的靶向中药,为pS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pSS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使用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基因通路富集(KEGG)富集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筛选核心基因,应用ELISA方法对关键基因表达进行验证.通过CIBERSORT反卷积法计算22种免疫细胞在pSS中的相对表达情况.最后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对靶向pSS关键基因的中药进行预测.结果 筛选出pSS差异基因共计232个,其中上调207个,下调25个.GO主要富集于:白细胞介导的免疫、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白细胞-细胞粘附等;KEGG通路主要富集于:造血细胞谱系、原发免疫缺陷、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吞噬体、利什曼病等.筛选出:PTPRC、CD19、LCP2、CCR5、CD69等10余个关键基因,实验验证核心基因表达与芯片数据的表达趋势一致.免疫浸润结果显示:记忆B细胞、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初始CD4 T细胞在pSS中表达显著上调.免疫细胞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核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呈中度正相关(r=0.63),M1型巨噬细胞和初始B细胞呈中度正相关(r=0.52),而浆细胞和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呈高度负相关(r=0.75).通过COREMINE Medical预测发现,人参、三七、雷公藤、地榆、厚朴、马钱子等可能靶向治疗pSS.结论 pSS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基因多通路共同参与的结果,记忆B细胞、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初始CD4 T细胞可能促进了pSS的发展.人参、三七、雷公藤、地榆、厚朴、马钱子等可能为潜在治疗pSS的靶向中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神经炎症
编辑人员丨2023/11/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谱系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目前对AS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往研究认为遗传、表观遗传、环境与ASD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与ASD发病密切相关,在ASD小鼠模型以及ASD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并分泌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γ-干扰素(IFN-γ)的升高.本文系统介绍了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系统炎症与ASD发生的相关性,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