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巯基聚乙二醇修饰GNPs/miR-29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巯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thiol,PEG-SH)修饰的GNPs/miR-29纳米微粒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PEG-SH修饰的GNPs/miR-29纳米微粒,检测紫外吸收光谱、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选取15只成年雄性SD大鼠,以改良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在脊髓损伤区域分别植入人工合成的miR-29和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采用凝胶电泳法分析miR-29表达的稳定性。取SPF级SD乳鼠10只,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使用Nestin、GFAP及NSE抗体鉴定细胞。以CCK-8法检测人工合成的miR-29、PEG-SH GNPs及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对神经干细胞活性、增殖的影响。将人工合成的miR-29、PEG-SH GNPs及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1周,观察神经元突起的密度、长度及数量。结果:PEG-SH修饰的纳米金呈棕红色;透射电镜下为均匀分布的球形;紫外吸收光谱呈现单峰波,在523 nm附近出现吸收峰值;Zeta电位随PEG-SH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峰值为(22.5±5.2) mV;粒径随PEG-SH含量增加早期迅速达峰值后下降维持至稳定水平。脊髓损伤区域植入miR-29及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0~6 h,人工合成的miR-29组可见清晰的表达条带,但12~24 h表达条带迅速消失;PEG-SH GNPs/miR-29微粒组,始终能观察到清晰的表达条带。接种细胞第1、3、5、7天,miR-29组OD值分别为0.34±0.17、0.78±0.31、1.28±0.68、1.64±0.38,与DME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Ps组、PEG-SH GNPs组以及PEG-SH GNPs/miR-29组的OD值与DMEM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组神经元突起的密度为(56.38±3.65) μm 2、长度为(78.25±3.72) μm、数量为(356±34.52)个/1 000倍视野,均大于miR-29组[分别为(12.53±3.26) μm 2、(11.35±3.36) μm、(158±32.85)个/1 000倍视野]、PEG-SH GNPs组[分别为(14.12±3.45) μm 2、(12.56±3.57) μm、(160±32.52)个/1 000倍视野]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0.25±3.52) μm 2、(9.35±3.28) μm、(152±32.28)个/1 000倍视野],但与胎牛血清组[分别为(56.48±3.56) μm 2、(76.85±3.65) μm、(350±35.26)个/1 000倍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EG-SH修饰的GNPs/miR-29纳米微粒具备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对miR-29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牺牲模板法中空硒化铜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制备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Cu 2- xSe NPs),并考察其光热以及放射治疗(放疗)增敏性能。 方法:以氧化亚铜(Cu 2O)为牺牲模板,以硒粉为硒源,通过牺牲模板法制备Cu 2- xSe NPs,再在其表面修饰甲氧基聚乙二醇巯基(mPEG-SH),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Cu 2- xSe-PEG NPs。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u 2- xSe NPs的形貌、粒径及紫外光谱等进行表征;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和生物学X射线辐照仪考察Cu 2- xSe-PEG NPs的光热及放疗增敏性能。 结果:所得Cu 2- xSe NPs具有中空结构,粒径为(136.9±7.0)nm,单分散性好,在近红外区有吸收。Cu 2- xSe-PEG NPs的质量浓度为200 μg/ml时,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可升温至55 ℃。Cu 2- xSe-PEG NPs在X射线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水平具有浓度和辐射剂量依赖性。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法能控制合成Cu 2- xSe NPs的尺寸,且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和放疗增敏性能,为运用Cu 2- xSe-PEG NPs进行肿瘤的热放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Ku及其他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通过对一例女性高频抗原抗体(抗-Ku)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血型基因测序分析,为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提供一定思路.方法:运用血型鉴定、患者红细胞抗原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方式检测该患者的血型及抗体.以巯基试剂处理后的血清与筛选细胞反应、患者血清与酶或巯基试剂处理的筛选细胞反应的方式来判断该抗体的类型及特点,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确定患者血型的基因型.结果:该患者血型为O型RhD+,其血清与抗体筛选细胞及抗体鉴定细胞在间接抗人球及盐水介质中的反应呈强反应性,且强度一致,自身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弱阳性;其他血型为 CcEe、Jk(a+b-)、P1-、Le(a-b-)、Lu(a-b+)、K-、k-、Kp(a-b-).血清经 2-ME处理后,在间接抗人球介质中仍与3组筛选细胞反应;血清与经木瓜酶、菠萝酶修饰后的筛选细胞反应强度不变,与巯基试剂DTT、2-ME处理后的筛选细胞反应为阴性.基因测序显示该患者KEL基因型为KEL*02N.24,为罕见的K0表型.结论: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出该患者为罕见的Kell-null血型(又称K0),该患者体内产生了 IgG及IgM性质的高频抗原抗体抗-Ku.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此类稀有血型及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负载3-甲基腺嘌呤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释药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制备唑来膦酸(ZOL)修饰的聚多巴胺(PDA)包覆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颗粒,对其进行表征及释药性能研究.方法 将ZOL与氨基-聚乙二醇-巯基连接作为骨靶向配体,通过加成反应修饰在PDA包覆的MSN表面,得到药物载体MSN@PDA-PEG-ZOL,通过 1H-NMR、FT-IR、TEM、粒径及Zeta电位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以自噬抑制剂 3-甲基腺嘌呤(3-MA)为药物模型,设计不同药物浓度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筛选最佳处方,并考察药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释放量.结果 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为分散均匀的球形结构;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229.1±8.8)nm、-(30.3±0.6)mV;载药浓度在1000 μg·mL-1 时,其包封率为(90.87±0.05)%,载药量为(37.55±0.02)%.纳米颗粒在pH 7.4的PBS溶液中48 h内的药物释放率为(16.99±0.15)%,在pH 5.0 的PBS溶液中的释放率为(65.11±1.64)%,有利于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释放.结论 本文成功制备了负载 3-MA且具有靶向性和pH响应性的纳米制剂,其分散性好,具有高载药量、高包封率等特点,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载阿霉素金纳米粒的制备和细胞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构建载阿霉素(DOX)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的金纳米粒AuNPs-mPEG@DOX,以降低DOX的毒副作用.方法 制备AuNPs-mPEG@DOX,通过粒径、电位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进行表征.考察连接巯基的DOX(HS-DOX)投药浓度对AuNPs-mPEG@DOX吸附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建立未吸附HS-DOX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专属性、线性、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进行考察.采用CCK-8法检测AuNPs-mPEG@DOX对MCF-10A和MCF-7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成功制备了AuNPs-mPEG@DOX,粒径为(46.12±0.49)nm,电位为(18.60±1.51)mV,最大吸收波长为 530 nm.建立了可用于检测AuNPs-mPEG@DOX未吸附HS-DOX含量的HPLC方法,测定最佳投药浓度11.18 μg/ml,HS-DOX条件下的吸附率为(9.21±2.88)%,载药量为(2.01±0.62)%.细胞毒性实验表明AuNPs-mPEG@DOX可明显降低DOX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毒副作用;DOX在≥4.75 μmol/L时,AuNPs-mPEG@DOX与游离DOX对乳腺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一致.结论 AuNPs-mPEG@DOX可有效降低DOX的毒副作用,为后续AuNPs连接药物降低其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蒙花苷巯基化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其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制备蒙花苷疏基化纳米胶束(buddleoside sulfhydryl-modified nanomicelles,Bud-SH-NMs),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Bud-SH-NMs,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Behnken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优化处方.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分析晶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Bud-SH-NMs外貌形态,透析法考察在pH 2.0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释药行为.SD大鼠分别ig给予蒙花苷混悬液和Bud-SH-NMs冻干粉,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Bud-SH-NMs最佳处方:巯基修饰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SH)与药物用量比为7.5∶1,水合体积为9.7mL,水合温度45 ℃.Bud-SH-NMs 的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和ζ电位分别为(90.86±1.78)%、(10.76±0.24)%、(4.14±0.29)%、(49.27±6.82)nm和(-18.53±1.12)mV.蒙花苷在Bud-SH-NMs冻干粉中以无定型形式存在,微观外貌为球形,在pH2.0和pH6.8PBS中缓释特征明显,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药动学结果显示,Bud-SH-NMs半衰期(t1/2)增加至(5.93±0.96)h,血药浓度(Cmax)和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至2.83倍和5.10倍.结论 Bud-SH-NMs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显著促进了蒙花苷口服吸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MAFA-PDX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干细胞来源胰岛β细胞移植被认为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理想的细胞来源,但其向胰岛β细胞分化的效率不高.目的:研究MAFA、PDX1修饰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构建MAFA-PDX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用细胞形态学、RT-qPCR法、双硫腙染色比较3种方案[方案A:单纯慢病毒组;方案B:先药物(尼克酰胺、β-巯基乙醇)诱导再加慢病毒组;方案C:慢病毒和药物诱导同时进行组]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效率和潜能.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形态学改变:经3种方案诱导后细胞形态均发生了改变,方案B在诱导第11天细胞聚集生长最为明显,出现聚集生长的胰岛样细胞团;② RT-qPCR检测胰岛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同一诱导时间点3种方案横向比较,在诱导第5天,方案C的MAFA和PDX1基因表达量最高,方案B的GCG基因表达量最高;在诱导第11天,方案B的MAFA、PDX1基因表达量以及INS和GLUT2基因表达量最高;③双硫腙染色鉴定锌离子:3种方案诱导第11天部分细胞被双硫腙染成棕红色,其中方案B中部分小岛状细胞被染成棕红色,颜色较深(阳性表达);④结果表明,MAFA和PDX1共过表达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MAFA-PDX1基因修饰联合药物诱导方案优于单纯基因修饰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纳米疫苗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纳米疫苗是否能提高CETP半抗原免疫原性,并初步探讨其抗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Fmoc法合成巯基修饰的CETP多肽;用交联剂Sulfo-SMCC将CETP多肽分别与载体蛋白——卵清蛋白(OVA)分子、OVA纳米颗粒链接;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检测实验兔血清的抗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设PBS对照组(n=3)、传统疫苗组(n=3)、纳米疫苗组(n=3),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动态光散射粒度仪结果显示纳米疫苗粒径约70 nm, zeta电位约-8.81 mV,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纳米疫苗近似球形;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终产物最大吸收峰发生偏移,SDS-PAGE结果显示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皆证明抗原负载成功; ELISA结果显示自第3周开始纳米疫苗组的D(450 nm)明显高于传统疫苗组.结论·该纳米疫苗可以提高CETP半抗原的免疫原性,激发实验兔产生更高的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用于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的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PLA-PCL-TPGS)纳米粒,探讨其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合成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并进行表征,再以商业化的PCL和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制备3种用于口服递送紫杉醇的纳米载体: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CL纳米粒(CNP)、未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UNP)和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TNP),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表面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表征,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体外人肺癌细胞A549的摄取及对A549细胞的毒性,采用离体肠吸收实验测定跨肠道屏障转运的紫杉醇含量.结果 成功合成了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3种载紫杉醇的纳米粒均呈球状,粒径约200 nm.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表面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UNP和TNP的载药量、包封率和32 d内的紫杉醇累积释放率均高于C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549细胞对TNP的摄取率显著高于CNP和U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结果显示,TNP较临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液对A549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离体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TNP可通过开放紧密连接、绕过P-糖蛋白外排泵增加紫杉醇的运输.结论 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能增强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有望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聚乙二醇定点修饰蛋白质药物中巯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聚乙二醇(PEG)修饰是解决蛋白质药物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具有免疫原性等问题的有效方法,通常在氨基上进行修饰,但在巯基上进行定点修饰更有利于获得结构明确、组成稳定的修饰产物.综述了聚乙二醇定点修饰蛋白质药物中巯基,包括在游离巯基、二硫键和引入的巯基上进行修饰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