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巨细胞瘤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原发骨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特征性表现为溶骨性病变.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表现为H3F3A基因突变,该突变成为骨巨细胞瘤的特异性标记物.手术治疗是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病灶内刮除术和整块切除术及术后重建.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等治疗药物的应用打开了骨巨细胞瘤治疗的新局面.靶向治疗也成为骨巨细胞瘤研究领域的新热点.该文就骨巨细胞瘤在手术、放疗、药物及靶向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MiR-3609通过靶向调控CCND1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介导骨质疏松症发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体外实验结合的方式验证miR-3609 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 通过miRDB、miRWalk、TargetScan三大miRNA靶点分析数据库进行miR-3609 下游靶点分析.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609 和下游靶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RT-qPCR实验和WB实验验证miR-3609 对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及WB实验检测miR-3609 对抗凋亡基因Bcl2 和成骨相关蛋白Runx2、OPG表达的影响.碱性磷酸酶实验及茜素红实验检测分析miR-3609 对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矿化的影响.结果 首先,数据库靶点预测结果显示,CCND1 可能是miR-3609 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的潜在靶点.其次,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二者之间的靶向关系:miR3609 的激活会下调成骨细胞中的CCND1表达.同时,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实验结果表明miR3609 的激活抑制成骨细胞向成骨分化及矿化.此外,miR3609 的激活下调了成骨细胞成骨相关蛋白Runx2、OPG的表达,下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结论 miR-3609 可以通过靶向抑制CCND1表达抑制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矿化,这可能是其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的机制,靶向抑制miR-3609 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转移性肾癌原发灶联合转移灶切除术的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转移性肾癌原发灶联合转移灶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3.7(36~67)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5.8(20.9~30.8)kg/m 2。右肾肿瘤6例,左肾肿瘤6例。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1(2.7~16.0)cm。肺转移2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9例。12例均先后完成肾原发灶和转移灶切除手术。原发灶切除术后出现转移灶的中位时间为2.5(1~84)个月。 结果:本研究12例原发灶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10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型1例,肾集合管癌1例;转移灶病理结果均与原发灶相同。原发灶切除术后行化疗3例,放疗6例,靶向药物治疗2例。12例中位随访时间34(2~96)个月,3例(25%)死亡。其中年龄( P=0.265)、性别( P=0.183)、BMI( P=0.152)、原发灶肿瘤大小( P=0.082)、是否行放化疗和靶向治疗( P=0.915)与总生存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原发灶切除术后转移灶出现时间( P=0.046)与总生存率显著相关。 结论:原发灶切除术后至转移灶出现的时间是影响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miR-181a通过靶向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miR-181a通过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各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miR-181a在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软骨肉瘤细胞SW1353,分别转染miR-181a抑制剂(miR-181a抑制组)及其对照(对照miR-NC)到细胞中,通过CCK-8细胞计数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iR-181a对SW1353细胞生长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arget Scan数据库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的结合位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分别转染miR-181a模拟物(miR-181a组)及其对照(miR-NC组)到软骨肉瘤细胞SW1353中,检测细胞中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分析miR-181a对SW1353细胞糖酵解的影响。结果:软骨肉瘤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明显高于软骨瘤组织( P<0.05);miR-181a抑制组的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经Target Scan在线网站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可能存在结合位点,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共转染野生型PTEN和miR-181a可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活性( P<0.05);miR-181a组的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均明显高于miR-NC组(均 P<0.05)。 结论:miR-181a通过PTEN介导糖酵解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无名动脉瘤破裂并存右肩胛骨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报告1例无名动脉瘤破裂并存右肩胛骨肉瘤女性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62岁,因“反复胸痛半个月”、CT血管造影检查(CTA)见无名动脉瘤破裂,行腔内修复术及颈-颈动脉转流术。术后仍感胸痛,随诊CTA上纵隔主动脉团状影渐进性增大,7个月后行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半弓替换术。术后仍间断胸背痛,CTA见右肩胛骨骨质破坏,骨穿刺病理示右肩胛骨肉瘤可能,目前口服靶向药安罗替尼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骨关节炎(OA)是一种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影响着全球约5亿人,但目前对该疾病的病理机制仍缺乏全面了解,尚无有效治愈方案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近年来逐渐被证实参与OA发生和进展。本文主要从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炎症反应、软骨细胞外基质和微小RNA方面综述Wnt/β-连环蛋白通路在O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该通路的潜在靶向治疗方案,以期为探究OA发病机制及诊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22年英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生物和靶向合成DMARDs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指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 Ps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肉骨骼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包括多种肌肉骨骼表现和关节外表现。2022年5月英国风湿病学会在 Rheumatology杂志上发表了"2022年英国风湿病学会关于使用生物和靶向合成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tsDMARDs)治疗PsA的指南" [1]。本指南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补充制定了新的推荐意见,包括4条治疗总原则[①治疗决定需要个体化,且应由PsA患者与其临床医生共同决策(推荐强度98%);②PsA所有药物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具有不同区域活动的病情表现、用药史、银屑病、葡萄膜炎和炎症性肠病等相关疾病,伴发病和患者偏好(推荐强度97%);③当PsA患者和临床医生考虑一套临床适用且疗效相当的治疗方案时,考虑给药成本、剂量、价格和利弊约定,选择最便宜的药物(推荐强度88%);④若PsA患者对b/tsDMARD反应不充分,应考虑潜在的因素,包括:诊断是否正确、患者的依从性、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药物水平和免疫原性(推荐强度95%)],推荐意见涵盖了不同受累区域、相关疾病(银屑病、葡萄膜炎及炎症性肠病)、治疗策略、处方调整以及生活方式选择等共30条,具体建议见表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5q脊髓性肌萎缩2型和3型患者骨密度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降低:为期2年的骨健康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脊髓性肌萎缩患者有发生骨骼问题的风险。该研究对2年间患有脊髓性肌萎缩2型和3型儿童青少年的骨矿物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和运动功能进行调查,并对诺西那生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该项单中心研究共纳入20例患者,年龄范围2~18岁,其中10例患者接受诺西那生治疗,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矿物质密度。结果:所有患者的基线骨矿物质密度水平均较低;除头部外全身骨骼的平均Z评分为-2.3分,左全髋关节Z评分为-2.9分。运动功能和Z评分在基线和随访过程中的改变均存在显著相关。就整组患者而言,利用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P=0.000 6,ES=-0.83)和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端肽评估发现骨形成减少及骨吸收无改变。但诺西那生治疗组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减少更显著,表明这些患者的骨质情况得以改善。 结论:骨骼健康评估在脊髓性肌萎缩患者随访中至关重要,有必要对接受运动神经元靶向治疗的患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导NIS基因及金纳米颗粒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制备转染治疗基因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并携带金纳米颗粒(AuNPs)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Egr1对NIS表达的促进和AuNPs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Lv)-Egr1-NIS-巨细胞病毒(CMV)-绿色荧光蛋白(GFP)及Lv-Egr1-GFP颗粒对BMSCs进行基因转染,制备BMSCs-Egr1-NIS及BMSCs-Egr1-GFP(对照)。通过摄碘实验验证在不同放射性浓度碘诱导下NIS基因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吞噬AuNPs的最佳温育时间、质量浓度;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分析AuNPs对BMSCs-Egr1-NIS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摄碘实验研究BMSCs-Egr1-NIS吞噬和未吞噬AuNPs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用细胞迁移实验验证BMSCs-Egr1-NIS在吞噬和未吞噬AuNPs的情况下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靶向性;探索不同质量浓度AuNPs对 131I杀伤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辐射增敏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nett t检验比较多组间数据差异。 结果:成功制备转染治疗基因Egr1-NIS的BMSCs(非稳转),即BMSCs-Egr1-NIS。在辐射诱导下Egr1可以增加NIS的表达,BMSCs-Egr1-NIS较BMSCs-Egr1-GFP摄碘能力提高2.5~5倍或更高;BMSCs吞噬AuNPs的最佳温育条件是AuNPs 0.20 g/L温育24 h或者0.10 g/L温育48 h;AuNPs的细胞毒性非常低,对细胞的摄碘能力和体外靶向性没有影响;BMSCs-Egr1-NIS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体外靶向性;AuNPs对 131I的辐射增敏实验示,各 131I杀伤组与无 131I的空白对照组活细胞染色吸光度( A) 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0.670, P<0.01),AuNPs质量浓度为0.20和0.40 g/L的实验组 131I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0 g/L组, A570 nm值分别为0.87±0.05、0.41±0.07和1.39±0.11(均 P<0.01)。 结论:BMSCs可转染治疗基因Egr1-NIS并携带AuNPs,作为靶向乳腺癌的载体,在放射性碘的作用下增强NIS基因表达,同时AuNPs可作为 131I治疗的辐射增敏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浆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浆细胞性白血病(PCL)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强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原发性PCL(pPCL)和继发性PCL(sPCL)。PCL患者的预后较差,总体生存(OS)期仅为6~11个月,确诊后1个月内病死率较高。目前PCL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通常采取多发性骨髓瘤(MM)的传统化疗方案治疗。但是,传统化疗方案治疗PCL疗效差。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以来那度胺为代表的免疫调节剂(IMiD),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I),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等新治疗方法的应用,PCL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改善。笔者通过对传统化疗方案治疗PCL的现状,以及上述PCL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改善PC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