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万古霉素3D打印聚己内酯支架的制备及体外抗菌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复合万古霉素3D打印聚己内酯支架(载万古霉素水凝胶聚己内酯复合支架,简称载药复合支架)制备方法及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PCL)支架作为骨修复的力学支撑。将负载万古霉素的醛基化透明质酸和羧甲基壳聚糖形成的复合水凝胶(Van@Gel)灌注在3D打印PCL支架的孔隙内,制备兼具抗感染性和促成骨修复的双功能骨再生复合支架。通过拉压力试验机对PCL支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载万古霉素水凝胶不同时间体外药物释放量;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测载药复合支架体外抗菌性能。结果:力学检测发现PCL支架的弹性模量约为(14.89±0.24)MPa,抗压强度约为2 MPa。载万古霉素水凝胶能在30 d内持续释放抗生素,总释放量约为75.5%。在第4天,万古霉素的释放出现明显的突释现象,释放量约为46.6%。体外抗菌实验证实载药复合支架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孵育12 h后即能形成明显的抑菌圈,20 mg/L时抑菌率为52.89%,80 mg/L时抑菌率达到80.49%。结论:3D打印支架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载万古霉素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黏脂贮积症Ⅱ型α/β和Ⅲ型α/β家系的溶酶体酶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总结黏脂贮积症(mucolipidosis,ML)Ⅱ型α/β和Ⅲ型α/β溶酶体酶酶学检测的特点,为选择酶学检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检测两例确诊为ML Ⅱ型α/β和Ⅲ型α/β患者及10例健康个体血浆及白细胞中的多种溶酶体酶活性,比较患者与健康个体的差异;分别以"mucolipidosis"及"黏脂贮积症"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分析总结已报道的ML Ⅱ型α/β和Ⅲ型α/β的酶学检测结果。结果:两例患儿血浆中多种溶酶体酶活性与健康个体相比均明显增高,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芳基硫酸酯酶A(arylsulphatase A,ASA)和α-L-艾杜糖醛酸酶(α-iduronidase,IDUA)(20倍以上)、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GUSB)(10倍以上)、β-D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1,GLB1)和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 A,GLA)(5倍以上)、α-N-乙酰葡萄糖胺酶(α-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LU)(2倍),葡萄糖脑苷酯酶(glucocerebrosidase,GBA)(无明显变化)。两例患儿白细胞中多种溶酶体酶的活性与健康个体相比无差异,均在正常范围。筛选出22篇文献,共报道了15个溶酶体酶学指标,血浆中升高最明显的是总己糖胺酶(hexosaminidase A and B,Hex A+B)(平均升高24.4倍)和α-甘露糖苷酶(α-mannosidase,α-man)(24.7倍),其次是ASA(22.4倍),GUSB为18.8倍;选用较多的指标分别是Hex A+B(12篇)、α-man(11篇)和GUSB(10篇)。结论:溶酶体酶学分析是ML Ⅱ型α/β和Ⅲ型α/β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手段,通过对两例患儿的血浆酶学的分析和文献复习,推荐选用ASA、GUSB、Hex A+B和α-man为二者的血浆溶酶体酶学分析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瓜子金皂苷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瓜子金皂苷己(PGSF)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缺血(MI)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PGSF组(5、10、50 mg/kg),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处理;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ISO(85 mg/kg,1次/d)建立MI模型,低、中、高剂量PGSF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5、10、50 mg/kg PGSF预处理7 d后再建立MI模型。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结构紊乱,细胞充血、肿胀,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大片坏死灶。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壁厚度(LV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心率(HR)和Ki67阳性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均 P<0.05);而左心室收缩末体积(LVESV),血清中cTnI、CK-MB、Mb、LDH活性,心肌组织中ROS和MDA含量以及caspase-3阳性蛋白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PGSF组新生大鼠心肌组织病变程度逐渐减轻。PGSF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大鼠LVWT、LVEF、FS、HR和Ki67阳性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均 P<0.05);而LVESV,血清中cTnI、CK-MB、Mb、LDH活性,心肌组织中ROS和MDA含量以及caspase-3阳性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模型组新生大鼠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Nrf2(p-Nrf2)/Nrf2蛋白相对表达低于对照组(均 P<0.05);低、中、高剂量PGSF组新生大鼠心肌组织中p-AKT/AKT、p-Nrf2/Nrf2蛋白相对表达高于模型组( P<0.05)。 结论:PGSF对新生大鼠MI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己酮可可碱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己酮可可碱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110例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胰岛素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己酮可可碱治疗55例(对照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55例(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后检测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Matsuda指数);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肠道菌群数量,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炎性反应-应激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丙二醛和活性氧。 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5%(52/55)比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27,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4%(2/55)比10.91%(6/55), χ2 = 1.21, P>0.05]。两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1和3个月后FBG和2 h PBG明显低于对照组,Matsuda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治疗1和3个月后肌酐、尿素氮和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治疗1和3个月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研究组治疗1和3个月后IL-6、TGF-β 1、丙二醛和活性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这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性反应-应激状态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脓毒症的分子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犀角地黄汤治疗脓毒症的主要功效.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并利用TCSM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并预测犀角地黄汤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脓毒症的相关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潜在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CODE分析得到关键基因簇后用CytoHubba分析基因簇,得到核心的基因靶点,采用MO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犀角地黄汤-活性成分-疾病-靶基因网络.结果 最终筛选出犀角地黄汤的活性成分38个,主要靶点138个,主要参与调节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多种人体信号通路.JUN、RELA和JL-6为核心靶点,其中己醛、芍药苷、槲皮素、鞣花酸、黄芩素、山萘酚和石竹烯等是犀角地黄汤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与JUN、RELA和IL-6可以通过氢键、碳氢键和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结论 通过系统地探讨犀角地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其作用靶点与脓毒症的联系,为犀角地黄汤的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深入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氧化白藜芦醇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氧化白藜芦醇(Oxy)在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心肌HL-1 细胞培养于DMEM高糖完全培养基作为Ctrl组;通过缺氧 6 h/复氧 2 h刺激HL-1 细胞,建立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作为H/R组;Ctrl组细胞在 20 μM Oxy的DMEM高糖完全培养基预孵育2 h,后进行H/R刺激,作为H/R+Oxy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瘤 2(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Nrf-2)蛋白表达水平;使用终端尿苷核苷酸末端标记法和烟酸己可碱染色法评估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Nrf-2、血红素加氧酶 1(Ho-1)、醌氧化还原酶 1(Nqo-1)mRNA表达水平;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试剂盒,利用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内SOD和MDA水平.结果 与Ctrl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降低、Bax蛋白升高、Bcl-2蛋白降低、Bax/Bcl-2升高、细胞凋亡数量升高、细胞内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H/R+Oxy组细胞活力升高,Bax蛋白降低、Bcl-2蛋白升高、Bax/Bcl-2降低、细胞凋亡数量降低、细胞内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Nrf-2蛋白升高、Nrf-2、Ho-1、Nqo-1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y可抑制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黑水虻酶解液美拉德反应及其风味化合物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开发新的宠物诱食剂,以黑水虻幼虫为原料,对酶解黑水虻幼虫后的酶解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美拉德反应,通过测定类黑精含量和小分子中间产物含量来考察反应温度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温度下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差异及特征成分.结果表明:在设定的 90~130℃条件下,温度越高,美拉德反应的褐变程度越高;当温度为 110℃时,美拉德反应产物中风味化合物的总含量最高,为2.373 μg/g.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在110℃时美拉德反应产生主要特征化合物最多,分别为甲酸乙酯、乙酸、庚醛、仲辛酮、苯甲醇、丁酸、2-庚酮、正辛醇、苯酚、己醇、己醛和壬酸.可见,在美拉德反应温度为 110℃时,得到的产物具有最佳风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构树果实对南亚实蝇雌虫的引诱效果及主要引诱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南亚实蝇被多个国家列为检疫性害虫,其雌虫在野外被发现取食构树果实.本研究拟初步明确构树果实对南亚实蝇雌虫的引诱效果及其主要引诱成分.[方法]通过室内诱捕试验,测试构树果实对南亚实蝇雌虫的引诱效果;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与Y型嗅觉仪,测定构树果实中引起南亚实蝇雌虫行为反应的成分.[结果]构树果实对南亚实蝇雌虫的诱捕率高达 81.11%;从构树果实气味中测定出 29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0.500 mg·mL-1的2-正戊基呋喃、0.005 mg·mL-1的反-2-己烯醛和0.050 mg·mL-1的正庚醛能显著引起南亚实蝇雌虫的趋向行为.[结论]构树果实具有作为南亚实蝇雌虫食诱剂的潜力,构树果实中的 2-正戊基呋喃、反-2-己烯醛和正庚醛可能是引诱南亚实蝇雌虫的主要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性状电子检测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的不同产地薏苡仁的快速鉴别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性状电子检测技术,结合多元分析算法,建立不同产地薏苡仁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 使用CM-5分光测色仪测定薏苡仁的色度值,建立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模型、k最邻近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模型和贝叶斯(Bayes)判别模型.其次,根据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检测气味成分,建立不同产地薏苡仁的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模型及热图,探究不同产地薏苡仁的气味信息差异.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模型探究不同产地的差异标志物.最后,将薏苡仁表面颜色与内在气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丙烯酸、2-甲基丁醛、甲苯、丙醛可以作为区分不同产地薏苡仁的主要气味标志物,丁二酮、2,3-乙酰基丙酮、3-己醇等多种气味成分与L*、a*、b*值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电子眼联合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能够快速、准确鉴别不同产地的薏苡仁,该方法对于多产地中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颜色-特征成分关联分析及网络药理学的金银花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颜色-特征成分关联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探讨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 收集山东、河南和河北 3 个产地共 30 批金银花样品,建立金银花HPLC特征图谱方法,得到金银花中的非挥发性特征成分,将其与实验室前期得到的含量较高、具有产地特异性的挥发性成分相结合,作为金银花潜在的Q-Marker候选物;采用色彩分析仪测定金银花的颜色与Q-Marker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颜色相关的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从金银花的适应证和功效 2 个层面对Q-Marker候选物的药理活性进行预测,进一步确定潜在Q-Marker.结果 建立了金银花非挥发性成分 HPLC 特征图谱,指认了 9 个特征峰,结合实验室前期对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最终从金银花中得到了 16 种特征性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金银花颜色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成分有 10 个,包括绿原酸、当药苷、断氧马钱子苷、芦丁、(Z)-二聚断马钱苷烯醛、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α-亚麻酸甲酯、正己醛、(E,E)-2,4-癸二烯醛;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 11 种与疾病和药效关联的Q-Marker,分别为当药苷、断氧马钱子苷、芦丁、(Z)-二聚断马钱苷烯醛、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芳樟醇、肉豆蔻酸、α-亚麻酸甲酯、α-橙花醇、月桂醛.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成分主要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recombinant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1,MAP2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 62 个关键靶点作用于细胞凋亡(apoptosi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松弛素(relaxin)、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 receptor)、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结合免疫球蛋白E的Fc受体(Fc epsilon RI)、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等多种信号通路.将颜色和药理活性成分取交集,最终得到 6 种与颜色关联的Q-Marker,包括当药苷、断氧马钱子苷、芦丁、异绿原酸B、(Z)-二聚断马钱苷烯醛、α-亚麻酸甲酯.因此,为提高金银花的质量标准,可以考虑在《中国药典》标准基础上,将芦丁、异绿原酸B、α-亚麻酸甲酯、芳樟醇和肉豆蔻酸纳入金银花的质量评价体系.结论 从理论层面出发,筛选出能够体现其质量的 Q-Marker,为全面控制金银花的质量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