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藜芦醇对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女性卵巢内可募集卵母细胞数量减少,并见质量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AMH<1 mg·L-1;AFC<10 个;FSH≥ 10 IU·L-1),发病率约为10%,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DOR最终会导致各种激素的异常,女性生育能力降低,不孕等[2].现今对于DOR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仍是辅助生殖技术.但事实上仍有一些患者排斥包括辅助生殖技术在内的外科手术方式而选择保守治疗,现今对DOR的治疗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临床上常用的治疗DOR的药物有潜在的副作用,而辅助生殖技术由于成本高,并非大多数患者的首选.因此,探索DOR的作用机制,开发健康无害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其药效学考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将白藜芦醇制备成柔性脂质体后再制备为脂质体凝胶,并考察其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体外特性和治疗黄褐斑效果.方法 将白藜芦醇制备成柔性脂质体,与凝胶结合制备成脂质体凝胶,对两种制剂进行体外释放、体外透皮、初步药效学、皮肤刺激性考察.结果 制备得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粒径为(148.27±2.90)nm,PDI为0.132±0.01,属于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体外释放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乙醇溶液释放速度相对较快,4 h时释放量为75.99%,达到释放平衡;而白藜芦醇柔性脂质体与脂质体凝胶在8h时释放量分别为59.99%和40.30%,可显著延缓药物的释放,维持较长的释放周期.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柔性脂质体的透过量大于脂质体凝胶,但滞留量低于脂质体凝胶.白藜芦醇柔性脂质体与脂质体凝胶均无皮肤刺激性,且能够减少皮肤组织中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黑色素含量,与空白组相似,显著低于造模组.结论 白藜芦醇纳米制剂在皮肤中都有较好的滞留,不仅可以有效治疗黄褐斑,还能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局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靶点在白藜芦醇抗氧化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质疏松症(OP)是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骨量降低和骨结构破坏为特征,骨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OP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理机制极其复杂,而年龄增长和雌激素不足引起的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是发生OP的一项重要原因.虽然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众多,但均存在着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性质,能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即为其中一个靶点.本文将综述白藜芦醇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后,通过不同机制发挥其抗氧化应激效应治疗OP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临床医师在治疗OP时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藜芦醇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创面愈合困难是临床各科室医师均有可能遇到的难题,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及促进血管新生等作用,是潜在的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然而,白藜芦醇因生物利用度不高等原因,临床应用受限。该文对白藜芦醇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创面治疗中的给药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的重新开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骨节病患者SIRT1异常表达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KBD)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的表达及其与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从青海省KBD病区贵德县选取20例KBD患者作为KBD组,同时在病区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SIRT1及硒蛋白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2、GPX3、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1、TXNRD3、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Ⅰ(DIO1)、硒磷酸合成酶2(SPS2)]mRNA水平;并采用曲线拟合法进行KBD患者外周血SIRT1与硒蛋白基因表达关联分析。同时,体外培养人正常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单纯白藜芦醇(RES)组(验证RES对SIRT1的激活作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损伤组(软骨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RES保护组(RES预保护后进行tBHP损伤),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SIRT1,硒蛋白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肿瘤抑制基因P53]mRNA水平。结果:人群研究中,KBD组外周血SIRT1 mRNA水平(1.12 ± 0.38)低于对照组(1.87 ± 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31, P = 0.002)。经曲线拟合分析,KBD组外周血GPX3、TXNRD1和TXNRD3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均有所升高( R2 = 0.48、0.66、0.95,均 P < 0.001);DIO1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R2 = 0.51, P = 0.024);GPX2、SPS2 mRNA水平随SIRT1 mRNA水平的升高均未见显著变化趋势( R2 = 0.16、0.12, P = 0.064、0.114)。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1.00 ± 0.10)比较,单纯RES组SIRT1 mRNA水平(1.79 ± 0.07)较高( P < 0.05)。与tBHP损伤组比较,RES保护组硒蛋白基因GPX3、TXNRD1、TXNRD3、DIO1 mRNA水平均较高(均 P < 0.05);凋亡相关基因BAX、P53 mRNA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较低,BCL2、NF-κB p65 mRNA水平均较高(均 P < 0.05)。 结论:KBD患者SIRT1低表达;RES激活SIRT1后可能通过上调硒蛋白基因表达来增强软骨细胞抗氧化能力,从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藜芦醇对UVB辐射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白藜芦醇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30 J/cm 2的UVB照射后加入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01、0.05 mmol/L)干预处理,同时设置空白及UVB对照组,在细胞继续培养24、48、72 h后,三个时间点上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mRNA水平。 结果:与UVB对照组比较,在干预72 h后,0.05 mmol/L白藜芦醇组有明显抑制UVB照射后细胞增殖率降低作用( P<0.05)。0.01、0.05 mmol/L白藜芦醇组均有抑制成纤维细胞中MMP-1、-3、-9 mRNA的高表达作用,与UVB对照组比较,0.05 mmol/L白藜芦醇组48 h时间点即可观察到明显抑制作用( P<0.05),而0.01 mmol/L白藜芦醇组干预72 h后才显示明显抑制作用( P<0.05)。0.05 mmol/L白藜芦醇组干预48、72 h后,明显抑制细胞中TIMP-1 mRNA低表达作用( P<0.05)。 结论:0.05 mmol/L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UVB照射后MMP-1、-3、-9和TIMP-1 mRNA的表达从而对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常见植物药对结肠癌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植物药对结肠癌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姜黄素、多糖(苹果多糖、香菇多糖)、皂苷(重楼皂苷、人参皂苷)、白藜芦醇、槲皮素等植物药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此外,植物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作用。了解植物药对结肠癌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能为结肠癌的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时SIRT3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小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野生C57BL/6(SIRT3 +/+)小鼠20只,SIRT3基因敲除(SIRT3 -/-)小鼠20只,体重20~25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IRT3 +/+小鼠和SIRT3 -/-小鼠分别分为4组( n=5):空白对照组(C组、SIRT3 -/- C组)、内毒素性肺损伤组(L组、SIRT3 -/- L组)、内毒素性肺损伤+白藜芦醇组(L+R组、SIRT3 -/- L+R组)、白藜芦醇组(R组、SIRT3 -/- R组)。L+R组、R组、SIRT3 -/- L+R组和SIRT3 -/- R组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5 mg/kg,1次/d,连续7 d,其余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第7天注射白藜芦醇后30 min时L+R组与SIRT3 -/- L+R组、L组与SIRT3 -/- L组于相应时点尾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其余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12 h时,于眼眶静脉丛采血,分别采用二甲酚橙法和ABTS比色法测定血清总氧化状态(TOS)和总抗氧化状态(TAS)水平,计算氧化应激指数(OSI);小鼠安乐死后取肺组织,行肺损伤评分,采用JC-1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特异性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氧消耗率(OCR),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IRT3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或SIRT3 -/- C组比较,L组与L+R组、SIRT3 -/- L组与SIRT3 -/- L+R组肺损伤评分、血清TOS浓度和OSI升高,TAS浓度、MMP和OCR降低,SIRT3表达下调( P<0.05)。与L组比较,L+R组肺损伤评分、血清TOS浓度和OSI降低,TAS浓度、MMP及OCR升高,SIRT3表达上调,而SIRT3 -/- L组肺损伤评分、血清TOS浓度和OSI升高,TAS浓度、MMP及OCR降低,SIRT3表达下调( P<0.05)。与L+R组比较,SIRT3 -/- L+R组肺损伤评分、血清TOS浓度和OSI升高,TAS浓度、MMP及OCR降低,SIRT3表达下调( P<0.05)。SIRT3 -/- L+R组与SIRT3 -/- L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IRT3表达下调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参与小鼠内毒素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藜芦醇改善高脂诱导老龄小鼠肥厚性肥胖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老龄小鼠肥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将32周龄和4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每天灌胃1次0.3 ml生理盐水;高脂饮食处理组进食高脂饲料(含有21%脂肪和1.25%胆固醇),每天灌胃1次0.3 ml生理盐水;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组进食高脂饲料,每天灌胃1次白藜芦醇(22.4 mg/kg,分散于0.3 ml生理盐水中)。12周后称量各组小鼠体重,并进行脂肪组织取材及称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浆瘦素浓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小鼠肥厚性肥胖相关指标。结果: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组老龄小鼠体重及皮下脂肪含量分别为(34.43±3.23)g和(3.21±1.58)%,较高脂饮食组老龄小鼠(53.16±2.16)g和(4.86±0.64)%有明显下降(均 P<0.01),并与普通饮食中年小鼠数据接近;与中年小鼠比较,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老龄小鼠瘦素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组老龄小鼠血浆瘦素浓度(0.015±0.009)g/L,较高脂饮食组老龄小鼠(0.100±0.027)g/L明显下降,且低于普通饮食的老龄小鼠( F=19.85, P=0.001),与普通饮食中年小鼠相接近;白藜芦醇可以显著增加高脂饮食老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 F=10.79、9.31、7.02, P=0.003、0.006、0.010)。 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显著改善老龄小鼠肥厚性肥胖,抑制瘦素分泌和上调PPARγ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关键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同时测定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含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的高分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建立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氧化白藜芦醇、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二元梯度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高分辨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结果: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在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2>0.999),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及重复性 RSD均小于5%,回收率在96.28%~103.23%范围内。10批样本中虎杖苷含量最高,其次是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大黄酚和氧化白藜芦醇含量较低,在个别批次中未实现定量测定。不同批次间待测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同时定量虎杖中10种酚类物质的UPLC-Q/TOF-MS方法简便、准确,可为虎杖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