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陕西省布鲁氏菌MLVA分型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陕西省布鲁氏菌病发病情况及分离菌株或核酸的基因型,掌握其流行病学及分子遗传特征,为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数据,分析流行特征;应用细菌学及PCR方法对分离菌株或核酸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Version 7.6)软件对MLV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陕西省共报告人间布病1 086例,发病率为2.80/10万,涉及86个县(区),流行高峰在3 - 9月(865例),男女性别比为2.68∶ 1.00(791∶ 295),30 ~ 69岁年龄段占79.74%(866例),农民占83.43%(906例)。36株分离菌株生物型鉴定结果显示,4株是羊种变异型,3株是羊种1型,29株是羊种3型。36株分离菌株及7份核酸经BCSP31-PCR均鉴定为布鲁氏菌属,经AMOS-PCR均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经MLVA-16分型,panel1结果显示有2种基因型:42型(1-5-3-13-2-2-3-2)、63型(1-5-3-13-2-3-3-2),panel2A结果显示均为4-41-8,panel2B结果显示具有高度的多变性;36株分离菌株及7份核酸分为33种基因型,其中27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6种基因型为共享型。结论: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严峻。MLVA-16是一种成熟的基因分型方法,确定了陕西省布鲁氏菌分离株或核酸存在多种基因型,可为人间布鲁氏菌病精准防控、暴发疫情分析及流行病学溯源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布鲁杆菌脊椎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布鲁杆菌脊椎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布鲁杆菌脊椎炎患者130例,男95例、女35例,年龄(51.53±12.26)岁(范围20~76岁)。以患者住院时间的第75%分位数作为临界值,住院时间≥第75%分位数定义为住院时间延长。比较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时间正常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影像学结果。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布鲁杆菌脊椎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各独立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为(6.98±2.73) d(范围6~20 d)。患者住院时间的第75%分位数为9 d,住院时间<9 d为正常住院时间(正常组)、≥9 d为住院时间延长(延长组),其中正常组99例、延长组3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3.2)个月(范围7~3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升高( Z=901.00, P<0.001)、近期消瘦( χ2=15.84, P<0.001)、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t=-4.82, P<0.001)、C反应蛋白升高( Z=895.50, P<0.001)、白蛋白降低( Z=2199.50, P<0.001)、MRI出现硬膜外脓肿( χ2=10.45, P=0.001)、术中失血量增加( χ2=8.81, P=0.003)可能是导致布鲁杆菌脊椎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升高( OR=1.25, P=0.033)、近期消瘦( OR=0.04, P=3.395)、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OR=7.50, P<0.001)、C反应蛋白升高( OR=4.71, P=0.008)、MRI出现硬膜外脓肿( OR=3.69, P=0.033)是导致布鲁杆菌脊椎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ROC的AUC分别为0.70、0.71、0.71、0.75、0.66,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89,预测价值为良好。 结论:体质指数升高、近期消瘦、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MRI出现硬膜外脓肿是导致布鲁杆菌脊椎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牧区布鲁菌病5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非牧区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提高非牧区布鲁菌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2019年8-9月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50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血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成年人48例,儿童2例;年龄范围26~84岁,年龄最小为2岁7个月,最大84岁;男性41例,女性9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汗、腰痛、局部脓肿为主。红细胞沉降率增快29例;试管凝集试验阳性(1∶200)48例,阴性2例;血培养阳性14例,表现为针尖样菌落;26例行磁共振检查,骨和周围累及的软组织有异常信号。50例患者确诊后,行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48例痊愈,2例局部脓肿局限。结论:非牧区布鲁菌病表现多样,易误诊,对可疑患者进行布鲁菌凝集试验检查、血培养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诊断;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布鲁氏菌的MLVA分型与溯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分离的布鲁氏菌的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分型,探讨其与既往青海省布鲁氏菌分离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采集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全血样本,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test,RBT)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样本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BCSP31-PCR和AMOS-PCR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同时,应用MLVA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既往青海省不同宿主分离的70株布鲁氏菌的基因型,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共采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全血样本1 466份,从其中64份RBT阳性样本中分离培养出2株布鲁氏菌,分别命名为QH2013054、QH2013062,经传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生物Ⅲ型。MLVA分型结果显示,QH2013054与QH2013062菌株在Bru16位点有差异,为不同的MLVA基因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QH2013054菌株与7株菌株具有相同的MLVA基因型,其中6株来自共和县同一个家庭的3名农民和3只羊,1株来自门源回族自治县农民;QH2013062菌株与4株菌株具有相同的MLVA基因型,其中3株来自门源回族自治县的3名农民,1株来自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民。结论:从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中分离的布鲁氏菌与在本省人、羊中分离的部分布鲁氏菌具有相同的MLVA基因型,推测宿主人、羊、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可能具有共同的传染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寡克隆区带阳性的神经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寡克隆区带(OCB)阳性的神经型布鲁菌病(NB)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间确诊为NB的23例患者,男9例,女14例,年龄47(34,59)岁。根据血清及脑脊液IgG电泳结果将NB患者分为OCB阳性组和OCB阴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特点。结果:23例NB中脑脊液OCB阳性者占65.2%(15/23),以Ⅱ型(14/15)为主;阴性组8例。OCB阳性组临床重型占比(11/15)、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占比(15/15)、IgG指数[ M( Q1, Q3),0.97(0.57,2.11)],24 h鞘内合成率[55.6(15.3,232.2)mg/24 h]显著高于阴性组[1/8,5/8,0.63(0.51,0.69),11.6(-1.6,17.3)mg/24 h,均 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临床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CB阳性组可表现为全脑(幕上合并幕下)脑实质多发病灶(5/15),但OCB阴性组均未发现幕下脑实质受累(0/8)。 结论:NB患者OCB阳性检出率为65.2%。OCB阳性者临床重症患者更多,神经系统鞘内体液免疫炎性反应更严重,较OCB阴性组更易出现幕下脑实质受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河北省保定市一起人间布鲁菌病聚集性疫情分离菌株遗传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河北省保定市1起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和分离菌株遗传学特征,为布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2018年保定市1起人间布病疫情中的高危人群( n=22)进行布鲁菌抗体检测;对布病患者( n=3)血液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传统法鉴定,运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方法分析菌株的遗传学特征。 结果:高危人群血清布鲁菌抗体阳性率为4.55%(1/22)。3名患者血培养均检出布鲁菌可疑菌株(菌株编号:BDY-1、BDY-2、BDY-3),并鉴定为羊种生物3型布鲁菌。MLVA结果显示,BDY-1与BDY-2菌株是同一基因型,BDY-3菌株在Bruce04和Bruce16位点分别增加了2个串联重复序列,在Bruce30位点少了3个串联重复序列,3株菌株panel 1(MLVA-8)基因型为42,panel 1 + panel 2A(MLVA-11)基因型为116,均属于"东地中海组",且与羊种生物3型布鲁菌聚类最近。MLST分析显示,3株菌株均为ST8型。结论:该起疫情的病原菌是羊种生物3型布鲁菌。今后保定市布病防控工作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布鲁菌病患者Th1、Th2和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布鲁菌感染后急性期、慢性期及恢复期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布鲁菌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期组(49例)、慢性期组(44例)、恢复期组(37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象纳入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IL-17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组人群外周血Th1[(1.03 ± 0.85)%、(5.46 ± 3.54)%、(4.48 ± 2.26)%、(2.29 ± 2.25)%]、Th2[(4.72 ± 2.36)%、(7.00 ± 3.14)%、(13.99 ± 9.14)%、(5.89 ± 4.69)%]、Th17细胞表达比例[(2.09 ± 0.48)%、(3.04 ± 2.17)%、(3.61 ± 2.67)%、(2.74 ± 2.5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20.95、21.15、2.90, 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Th1、Th2、Th17细胞和恢复期组Th1细胞表达比例均较高( P均< 0.05);与恢复期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Th1、Th2、Th17细胞表达比例均较高,但急性期组Th2细胞表达比例低于慢性期组( P均< 0.05)。对照组和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组人群血清中IFN-γ、IL-4、IL-17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7.79、15.85、7.55, 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IFN-γ、IL-4、IL-17A和恢复期组IFN-γ、IL-4表达水平均较高( P均< 0.05);与恢复期比较,急性期组IFN-γ、IL-4、IL-17A和慢性期组IFN-γ、IL-17A表达水平均较高( P均< 0.05)。结束治疗时间< 12个月的恢复期患者Th1细胞表达比例显著高于结束治疗时间≥12个月的恢复期患者( t = 2.26, P < 0.05)。 结论:患者感染布鲁菌后,急性期以Th1细胞免疫为主,慢性期以Th2细胞免疫为主,而Th17细胞免疫在急性期及慢性期的应答无明显差异。恢复期患者免疫功能在结束治疗时间< 12个月时可能依然存在异常,部分临床治愈的恢复期患者体内Th1细胞比例仍高相对较高,提示患者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病原体对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检测病原菌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6例器官移植后肺炎/疑似肺炎患者的BALF,均进行了同步mNGS和常规微生物综合试验(CMT)检测,并以CMT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mNGS和CMT在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中诊断价值的差异,并分析mNGS对于混合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肺炎病原体:在入组的35例患者中共检测出31种病原体,包括细菌(16种)、真菌(9种)、病毒(6种),其中mNGS和CMT共同检测到25种病原体,仅mNGS检测到19种病原体。采用mNGS方法分离出的微生物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4%(18/35)、42.9%(15/35)、31.4%(11/35)〕;白色假丝酵母菌、曲霉属和肺孢子菌属是最常检测出的真菌〔分别为31.4%(11/35)、22.9%(8/35)、22.9%(8/35)〕;有20例患者病毒检测呈阳性,最常检测到的病毒为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和EB病毒〔分别为28.6%(10/35)、20.0%(7/35)、17.1%(6/35)〕。此外mNGS还检测出1例布鲁氏菌。②诊断效能:就细菌检测而言,对纳入研究的35例患者样本进行CMT检测有20例阴性结果,对阴性样本采用mNGS方法检测共产生10例阳性结果;mNGS阳性样品的百分比显著高于CMT阳性样品〔优势比( OR)=5.5,95%可信区间(95% CI)为1.2~24.8, P=0.02〕;mNGS对于诊断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50.0%,而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8.3%、91.1%。就真菌检测而言,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样品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 OR=1.5,95% CI为0.5~4.2, P=0.60);mNGS对于诊断真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64.7%,PPV和NPV分别为68.4%、68.8%;对纳入35例样本进行CMT检测产生17例阴性结果,对检测阴性样本使用mNGS检测共产生6例阳性结果。共20例患者样本采用mNGS检测到病毒阳性。此外,23例患者(占65.7%)被确诊为肺部混合感染。 结论:使用mNGS检测BALF中的病原体提高了危重症器官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细菌鉴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NGS在检测病毒和识别混合感染方面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布鲁杆菌病早期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早期预测模型,以辅助提高布病的诊断效率。本文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5月9日至2021年11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布病患者2 381例作为病例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表观健康人检验数据13 25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信息及22项血细胞分析结果,使用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决策树、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5种算法构建布病早期预测模型;其中14 074例(病例组2 143例,对照组11 931名)用于构建布病早期预测模型,1 564例(病例组238例,对照组1 326名)用于测试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通过对5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比对,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线下面积(AUC)为0.991,准确度、精确度、特异度和召回率分别可达95.6%、95.5%、95.4%和95.9%。依据SHAP图显示,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嗜碱粒细胞相对值(BASO%)结果较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CV)、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血小板体积(MPV)结果高的男性被预测为布病风险高。其中,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预测模型贡献度最大,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CV)次之。综上,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建立高灵敏度的布病早期预测方法,对布病患者的及早发现、尽快治疗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鉴别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及MRI T2加权脂肪抑制像(T2WI-FS)影像组学特征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与化脓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或病原学培养确诊的26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和23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潜在临床危险因素。通过手动勾画术前矢状面T2WI-FS的感兴趣区,利用Pyradiomics包提取多样化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形状、纹理和灰度值等;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归一化、冗余性分析排除高度相关的特征,再通过统计方法筛选与研究目标相关的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从高维特征中筛选出最具鉴别意义的特征以优化模型的预测性能;利用选出的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将筛选的临床危险因素、影像组学特征及影像组学评分纳入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组学评分模型及临床特征-影像组学评分模型。采用混淆矩阵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模型的鉴别能力。结果:4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36例、女13例,年龄(53.79±13.79)岁(范围23~83岁)。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高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CRP及ESR是潜在临床危险因素( P<0.05)。共获得影像组学特征1 500个,筛选出7个影像组学特征(logarithm glrlm SRLGLE、exponential glcm Imc1、exponential glcm MCC、exponential gldm SDLGLE、square glcm ClusterShade、squareroot glszm SALGLE和wavelet.HHH glrlm Run Variance)。7个影像组学特征中square glcm ClusterShade的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780、灵敏度68.8%、特异度94.4%、准确度82.4%、精确度91.7%、阴性预测值0.773、阳性预测值0.917;logarithm glrlm SRLGLE的AUC为0.736、灵敏度81.2%、特异度72.2%、准确度76.5%、精确度72.2%、阴性预测值0.812、阳性预测值0.722;exponential glcm Imc1的AUC为0.736、灵敏度50.0%、特异度94.4%、准确度73.5%、精确度88.9%、阴性预测值0.680、阳性预测值0.889。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组学评分模型及临床特征-影像组学评分模型的AUC分别为0.801、0.818和0.875。其中临床特征-影像组学评分模型预测效果最好,灵敏度87.5%、特异度77.8%、准确度82.4%、精确度77.8%、阴性预测值0.875。 结论:临床特征-影像组学评分模型鉴别诊断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的可行性较高,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并提供个体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