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乳腺超声系统在乳腺非肿块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超声系统(ABUS)在乳腺非肿块病变(N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08例NML患者(共114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均为女性。以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ABUS、常规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NML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ABUS与常规超声、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14个NML病灶中,病理确诊为良性病灶65个,恶性病灶49个。ABUS诊断NML的灵敏度为77.55%,特异度为81.54%,诊断符合率为80.70%。三种检查方法诊断NML的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均为常规超声>ABUS>乳腺X线摄影,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US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对NML的BI-RADS分类诊断的Kappa系数值为0.71,一致性较强。 结论:ABUS是诊断NML的有效工具。使用ABUS对NML进行BI-RADS分类管理,可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 18F-FDG PET/CT影像学分析及其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 18F-FDG PET/CT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诊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0月间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6例原发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6~79岁)的临床资料及 18F-FDG PET/CT影像资料。6例患者共行10次 18F-FDG PET/CT显像,分别用于化疗前基线评估(6例共6次)、治疗反应评估(2例共3次)、复发监测(1例共1次)。 18F-FDG PET/CT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SUV max),疗效评估采用Deauville评分法。 结果:6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PB-DLBCL(3例为穿刺病理,3例为术后病理)。6例患者化疗前均行 18F-FDG PET/CT显像辅助诊断并评估分期,其中3例穿刺病理确诊患者基线 18F-FDG PET/CT显像示单侧乳腺肿块FDG摄取异常增高,SUV max分别为23.0、52.9、33.6;另3例术后患者基线 18F-FDG PET/CT显像示术区片状稍高密度影,FDG摄取轻度弥漫性增高,SUV max分别为3.4、2.2、2.0。有1例患者(病例2)基线PET/CT示左侧乳腺巨大肿块伴左侧腋窝淋巴结累及,化疗4程后PET/CT显像示双侧乳腺新增多处结节状摄取增高灶(Deauville评分4分),随后更换方案化疗3程,治疗结束后PET/CT显像结果阴性(Deauville评分1分)。另有1例患者(病例4)术前常规影像检查仅发现右乳病灶及右腋窝淋巴结,术后PET/CT提示左乳病灶,治疗后PET/CT显像提示病灶代谢完全缓解(Deauville评分1分),随访7个月余后再次行PET/CT评估发现肿瘤复发(Deauville评分5分)。 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PB-DLBCL患者诊疗的各阶段(诊断和初始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及复发监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全身评价并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能量CT鉴别诊断乳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结节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能量CT鉴别诊断乳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6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接受双能量CT胸部扫描。9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84(56±12)岁;共纳入207个肺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肺转移瘤81个和良性结节126个。分析并测量常规CT特征[病灶最长径、边界、位置及动、静脉期结节CT值与平扫CT值的差值(ΔCT)]及双能量CT参数[动脉期、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 eff)及能谱曲线斜率(λ HU)]。采用χ 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及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结节的常规CT特征和双能量CT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使用最小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方法对常规CT特征、双能量CT参数进行筛选,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肺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单独CT参数及logistic模型鉴别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结节的效能。 结果:肺转移瘤与良性结节的最长径及动、静脉期ΔCT、NIC、λ HU和nZ eff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LASSO回归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静脉期λ HU(OR=59.413,95%CI 14.233~248.002, P<0.001)和静脉期nZ eff(OR=4.508,95%CI 2.787~7.290, P<0.001)是预测肺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单独CT参数鉴别肺转移瘤与肺良性结节的效能以静脉期λ HU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准确度为74.88%。以静脉期λ HU联合静脉期nZ eff构建logistic模型鉴别肺转移瘤与肺良性结节的AUC可达0.958,准确度为92.27%,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的效能( Z=6.02、9.54, P<0.001)。 结论:双能量CT在鉴别乳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结节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当静脉期λ HU联合静脉期nZ eff构建logistic模型后,其诊断效能可显著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低剂量DBT和FFDM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射线成像(DBT)和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FFDM)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以乳腺肿块、乳腺胀痛为主要表现的246例女性患者,年龄(47.3±6.2)岁,范围28~65岁,均进行常规FFDM及低剂量DBT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将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筛查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比较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腺体剂量和检查时间。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不同检查方法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纳入研究的246例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192例、乳腺良性病变54例;经FFDM单独检查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54例、乳腺良性病变92例;经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69例、乳腺良性病变77例;经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77例、乳腺良性病变69例。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单独检查(86.98%对75.00%、96.30%对81.48%、89.02%对76.42%、98.82%对93.51%、67.53%对47.8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000~13.677,均 P<0.05);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单独检查(90.63%对75.00%、94.44%对81.48%、91.46%对76.42%、98.31%对93.51%、73.91%对47.8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285~20.644,均 P<0.05);与FFDM联合低剂量DBT相比,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9~1.283,均 P>0.05)。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早期乳腺癌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55、0.722、0.792)。FFDM单独检查[(1.03±0.18)mGy]、低剂量DBT单独检查[(1.04±0.19)mGy]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腺体剂量[(1.06±0.21)mGy]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529, P>0.05),FFDM单独检查时间[(6.25±0.52)min]与低剂量DBT单独检查时间[(6.33±0.57)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26, P>0.05)。 结论:相较于FFDM,低剂量DBT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且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对早期乳腺癌进行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的应用、挑战与前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是乳腺影像检查的新技术之一,其在注射碘对比剂后可获得常规乳腺X线摄影图像和双能量减影图像,并同时反映乳腺病变的解剖学特点和血供情况。相较于乳腺MRI,CEM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耐受度高、阅片相对简单等优势,但亦存在碘对比剂安全问题等固有技术局限。近年来,随着CEM研究数量增加,其在乳腺癌诊断、术前分期、疗效评估乃至筛查等多个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潜力被逐步认可。本文拟对CEM技术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与挑战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数据库构建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常规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断层融合摄影;其诊断灵敏度与乳腺动态增强MRI相当,特异度略高于乳腺动态增强MRI;故CEM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规范高质量的CEM图像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评估及研究十分重要。目前,CEM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已经逐渐普及,但CEM数据库的构建和质量控制尚未建立技术规范,国内外均处于探索阶段。为实现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单位CEM受检者数据资料和影像资料的简便高效录入、共享、查询和统计分析,推进其规范化、标准化进程,该文针对CEM数据库的构建流程,包括数据采集、CEM图像标准化及标注、CEM数据库构建及CEM数据库质量控制等环节形成共识,旨在为建立中国女性的CEM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的质量监控和初步临床验证,解释该类数据集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进一步研发CEM人工智能产品等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光谱CT结合金属伪影去除技术降低乳腺癌患者胸部增强CT对比剂硬化伪影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光谱CT中单能谱成像结合金属伪影去除技术(O-MAR)降低对比剂注射侧静脉对比剂硬化伪影效果,寻找去除伪影的最佳单能谱范围,以提高腋窝淋巴结的显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35例乳腺癌患者影像资料。扫描数据重建为1组常规图像、17组单能谱图(能级范围为40~200 keV,每间隔10 keV为1组)和17组单能谱+O-MAR图像共35组图像。在重建图像的同层选择对侧胸大肌区,对比剂硬化高密度伪影区、低密度伪影区分别放置感兴趣区,并测量每组对比剂注射侧腋窝淋巴结检出个数、伪影最大层的伪影区面积及同层低密度伪影区、高密度伪影区、注射对侧胸大肌的CT值、SD值。分别计算高、低密度伪影区相对于同层对侧胸大肌CT值的差值ΔCT 1、ΔCT 2及伪影指数AI 1、AI 2。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35组图像间ΔCT、AI、伪影区面积、淋巴结检出个数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主观评价的差异。 结果:随着能级逐渐增高,单能谱图与常规图像、单能谱+O-MAR图相比,单能谱图ΔCT 1绝对值、ΔCT 2绝对值、AI 1、AI 2表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单能谱图的伪影面积减小及淋巴结检出个数增大( P<0.01)。相较于其他能级,当单能谱为100 keV时ΔCT 1值、140 keV时ΔCT 2值、120 keV时AI 1值、130 keV时AI 2值更接近于零,淋巴结检出个数在110~200 keV时检出率最高。而单能谱+O-MAR图像ΔCT 1绝对值表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ΔCT 2绝对值、AI 1、AI 2、伪影面积均显著减小;淋巴结检出个数显著增大(χ 2分别为916.23、895.93、387.08、519.41、890.10、1 027.98, P<0.01)。相较于其他能级,当单能谱+O-MAR图像在100 keV时的ΔCT 1值更接近于零,而ΔCT 2值随着能级增加更接近于零,淋巴结检出个数在110~200 keV时检出率最高。随着能级逐渐增高,相同能级间单能谱+O-MAR图像的ΔCT 1、AI 1、AI 2及伪影面积均显著小于单能谱图,淋巴结检出个数显著高于单能谱图( P均<0.01)。主观评分中110~200 keV单能谱图和100~200 keV单能谱+O-MAR图均高于4分,且单能谱+O-MAR图像的评分显著高于单能谱图像,2名放射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良好。 结论:光谱CT单能谱结合O-MAR成像技术在100~120 keV能级时,去除胸部增强CT对比剂硬化伪影及检出和显示的腋窝淋巴结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能量CT定量参数联合常规CT特征模型的构建及其在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双能量CT定量参数联合常规CT特征模型,并探讨其在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1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5~77(53.2±11.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平扫和双能量CT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 HU)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 eff),并评估其常规CT特征。根据免疫组织化学(IHC)结果,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129例)和Ki-67低表达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常规CT特征及双能量CT定量参数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单独、联合模型评估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结果:两组肿瘤最长径、形状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Ki-67高表达组动脉期NIC、nZ eff和静脉期NIC、nZ eff及λ HU[ M( Q1, Q3)]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0.13(0.12,0.16)比0.11(0.08,0.14),0.71(0.70,0.75)比0.70(0.67,0.72),0.40(0.32,0.48)比0.23(0.17,0.32),3.10(2.58,3.63)比2.86(2.19,3.48),0.88(0.85,0.92)比0.85(0.84,0.86);均 P<0.05]。联合有意义的常规CT特征和双能量CT定量参数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Ki-67表达水平的诊断效能最高,其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24、88.37%、83.87%、86.91%;双能量CT参数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08、82.17%、88.71%、84.29%;两者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38),且均优于常规CT特征模型(均 P<0.001)。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双能量CT定量参数联合常规CT特征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的Ki-67表达水平具有较好的评估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淮安市2017年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的分布特征,估算淮安市的应用频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择淮安市三级医院2家(1家综合和1家妇幼)、二级医院4家、一级及以下医院20家,调查2017年26家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情况。结果: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院的平均X射线诊断设备数量分别为13.5、7.3、1.6台,进口设备占比分别为85.2%、69.0%、9.4%,医院级别越高,役龄5年以内设备占比越大;26家医疗机构的2017年X射线摄影、透视、CT、口腔和乳腺检查人次分别为350 221、71 597、327 404、23 820和12 849。初步估算得到淮安市2017年常规X射线诊断频度约为444.22人次/千人口、CT检查为236.40人次/千人口。结论:淮安市常规X射线诊断频度低于2016年江苏省平均水平,CT诊断频度与江苏省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较"九五期间"江苏省平均水平增长较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对比增强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乳腺对比增强X线摄影(CESM)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超声检查或临床疑似乳腺疾病的患者67例(共72个病灶),均采用常规乳腺X线摄影(MG)、CESM检查.观察MG、CES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结果,以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得的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G、CESM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67例患者(共72个病灶)经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得病理学结果证实为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各有42个、30个.乳腺恶性病变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占比最高,为50.00%;乳腺良性病变以纤维腺瘤占比最高,为25.00%.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CES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0.960)、灵敏度(0.966)、特异度(0.747)高于MG(0.844、0.897、0.609).结论 CESM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优选方法,其诊断乳腺癌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MG,对提升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