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灰度值定量测量鉴别诊断乳腺钙化良性与恶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SM)中减影图像灰度值(GV)测量对乳腺钙化病变良性与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因乳腺X线摄影检出以钙化为唯一可疑征象而接受CESM检查的连续性病例95例,均为女性,年龄34~76(48±7)岁。患者均接受头尾(CC)位及内外斜(MLO)位CESM。2名医师根据目标钙化剪影图像上有无强化作出良、恶性主观判断。另由2名医师在减影图像上分别测量MLO及CC位的钙化病变区GV,并以乳腺腺体、胸大肌、皮下脂肪等区域作为背景实质测量GV,计算病灶/背景灰度差值(D GV)及病灶/背景灰度差值比(DR GV)。以变异系数评价GV稳定性,以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测量的一致性;以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性与恶性钙化不同区域GV值的差异;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V鉴别钙化良性与恶性效能。诊断效能间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纳入的95例患者中共97个钙化,其中良性62个,恶性35个。2名医师测量MLO及CC位钙化病变区GV值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均较高。恶性钙化病变区GV、D GV、DR GV均高于良性钙化( P<0.05)。MLO位和CC位钙化区域GV鉴别诊断良性与恶性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799、0.843,以CC位钙化区域GV=2015.5为阈值,其诊断准确度为76.8%,与有一定CESM阅片经验的医师主观判断的准确度(82.1%,7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ESM减影图像上进行钙化区域的GV测量可帮助鉴别乳腺钙化的良性与恶性,尤其CC位测量的诊断准确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影像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医学影像设备更新换代快,成像技术日新月异,在临床上各种新技术的验证和应用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重点。X线摄影技术的发展体现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等方面;CT进展包含迭代算法、低剂量、双能量或能谱成像等方面;MRI进展包括MR集合序列、压缩感知技术、多层MR成像技术、MR弹性成像及四维血流分析MRI等方面;人工智能在智能摆位,检查流程优化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的应用、挑战与前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是乳腺影像检查的新技术之一,其在注射碘对比剂后可获得常规乳腺X线摄影图像和双能量减影图像,并同时反映乳腺病变的解剖学特点和血供情况。相较于乳腺MRI,CEM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耐受度高、阅片相对简单等优势,但亦存在碘对比剂安全问题等固有技术局限。近年来,随着CEM研究数量增加,其在乳腺癌诊断、术前分期、疗效评估乃至筛查等多个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潜力被逐步认可。本文拟对CEM技术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与挑战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数据库构建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常规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断层融合摄影;其诊断灵敏度与乳腺动态增强MRI相当,特异度略高于乳腺动态增强MRI;故CEM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规范高质量的CEM图像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评估及研究十分重要。目前,CEM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已经逐渐普及,但CEM数据库的构建和质量控制尚未建立技术规范,国内外均处于探索阶段。为实现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单位CEM受检者数据资料和影像资料的简便高效录入、共享、查询和统计分析,推进其规范化、标准化进程,该文针对CEM数据库的构建流程,包括数据采集、CEM图像标准化及标注、CEM数据库构建及CEM数据库质量控制等环节形成共识,旨在为建立中国女性的CEM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的质量监控和初步临床验证,解释该类数据集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进一步研发CEM人工智能产品等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新兴的乳腺成像方法,其将乳腺X线摄影与对比增强成像相结合,既可以显示乳腺钙化、腺体结构等情况,又能通过增强扫描反映病变血供情况,在乳腺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光谱CT结合金属伪影去除技术降低乳腺癌患者胸部增强CT对比剂硬化伪影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光谱CT中单能谱成像结合金属伪影去除技术(O-MAR)降低对比剂注射侧静脉对比剂硬化伪影效果,寻找去除伪影的最佳单能谱范围,以提高腋窝淋巴结的显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35例乳腺癌患者影像资料。扫描数据重建为1组常规图像、17组单能谱图(能级范围为40~200 keV,每间隔10 keV为1组)和17组单能谱+O-MAR图像共35组图像。在重建图像的同层选择对侧胸大肌区,对比剂硬化高密度伪影区、低密度伪影区分别放置感兴趣区,并测量每组对比剂注射侧腋窝淋巴结检出个数、伪影最大层的伪影区面积及同层低密度伪影区、高密度伪影区、注射对侧胸大肌的CT值、SD值。分别计算高、低密度伪影区相对于同层对侧胸大肌CT值的差值ΔCT 1、ΔCT 2及伪影指数AI 1、AI 2。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35组图像间ΔCT、AI、伪影区面积、淋巴结检出个数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主观评价的差异。 结果:随着能级逐渐增高,单能谱图与常规图像、单能谱+O-MAR图相比,单能谱图ΔCT 1绝对值、ΔCT 2绝对值、AI 1、AI 2表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单能谱图的伪影面积减小及淋巴结检出个数增大( P<0.01)。相较于其他能级,当单能谱为100 keV时ΔCT 1值、140 keV时ΔCT 2值、120 keV时AI 1值、130 keV时AI 2值更接近于零,淋巴结检出个数在110~200 keV时检出率最高。而单能谱+O-MAR图像ΔCT 1绝对值表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ΔCT 2绝对值、AI 1、AI 2、伪影面积均显著减小;淋巴结检出个数显著增大(χ 2分别为916.23、895.93、387.08、519.41、890.10、1 027.98, P<0.01)。相较于其他能级,当单能谱+O-MAR图像在100 keV时的ΔCT 1值更接近于零,而ΔCT 2值随着能级增加更接近于零,淋巴结检出个数在110~200 keV时检出率最高。随着能级逐渐增高,相同能级间单能谱+O-MAR图像的ΔCT 1、AI 1、AI 2及伪影面积均显著小于单能谱图,淋巴结检出个数显著高于单能谱图( P均<0.01)。主观评分中110~200 keV单能谱图和100~200 keV单能谱+O-MAR图均高于4分,且单能谱+O-MAR图像的评分显著高于单能谱图像,2名放射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良好。 结论:光谱CT单能谱结合O-MAR成像技术在100~120 keV能级时,去除胸部增强CT对比剂硬化伪影及检出和显示的腋窝淋巴结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病变内部与周围区域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因素预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乳腺病变良性与恶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乳腺病变内部与周围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因素预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1)及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心2)接受诊治的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CESM图像资料。中心1纳入83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80(49±12)岁,以Python软件中的“train_test_split”函数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667例)和测试集(168例);中心2纳入49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均为女性,年龄34~70(51±8)岁。分别从所有患者CESM图像的病变内部区域(ITR)、病变周围5 mm及10 mm区域(PTR 5 mm、PTR 10 mm)及病变内部联合周围5 mm及10 mm区域(IPTR 5 mm、IPTR 10 mm)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方差过滤、SelectKBest算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后分别建立ITR标签、PTR 5 mm标签、PTR 10 mm标签、IPTR 5 mm标签、IPTR 10 mm标签。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对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性与恶性有意义的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预测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性与恶性的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净获益及校准能力。结果:基于ITR标签、PTR 5 mm标签、PTR 10 mm标签、IPTR 5 mm标签、年龄、BI-RADS 4类亚分类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中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恶性与良性的AUC分别为0.94、0.92和0.9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在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中预测BI-RADS 4类乳腺恶性病变的概率和实际结果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在训练集、测试集及外部验证集中净收益较好。结论:基于CESM乳腺病变内部和周围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良性与恶性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2013版BI-RADS术语及关于CEM术语的补充规定探讨CEM与MRI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2013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术语及关于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术语的补充规定探讨CEM与MRI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乳腺病灶而就诊的83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83例患者共100个乳腺病灶,均为女性,年龄28~78(49±14)岁,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灶50个、恶性病灶50个。采用 t检验、χ 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良性与恶性病灶的临床及CEM、MRI特征差异,并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2个预测模型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效能。曲线下面积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M中伴随征象(OR=9.075,95%CI 1.430~57.570, P=0.019)、病灶显著性(OR=6.180,95%CI 2.608~14.646, P<0.001)、肿块边缘(OR=2.193,95%CI 1.405~3.422, P=0.001)、钙化分布(OR=2.147,95%CI 1.157~3.986, P=0.015)是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灶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以此构建CEM预测模型。MRI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OR=9.230,95%CI 3.178~26.805, P<0.001)、伴随征象(OR=5.289,95%CI 1.343~20.831, P=0.017)、肿块边缘(OR=2.192,95%CI 1.336~3.597, P=0.002)是鉴别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以此构建MRI预测模型。CEM、MRI预测模型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68, P=0.494)。 结论:基于2013版BI-RADS术语及关于CEM术语的补充规定得出CEM、MRI两种检查技术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乳腺对比增强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乳腺对比增强X线摄影(CESM)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超声检查或临床疑似乳腺疾病的患者67例(共72个病灶),均采用常规乳腺X线摄影(MG)、CESM检查.观察MG、CES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结果,以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得的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G、CESM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67例患者(共72个病灶)经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得病理学结果证实为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各有42个、30个.乳腺恶性病变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占比最高,为50.00%;乳腺良性病变以纤维腺瘤占比最高,为25.00%.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CES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0.960)、灵敏度(0.966)、特异度(0.747)高于MG(0.844、0.897、0.609).结论 CESM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优选方法,其诊断乳腺癌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MG,对提升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单侧幕上脑梗死后同侧丘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MR IVIM和ASL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脑灌注和脑功能连接的研究;扩散峰度成像直方图预测成人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及级别;基于CT影像特征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在腮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基于临床及CT影像组学特征鉴别非典型肺错构瘤与肺腺癌;人工智能区分非典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价值;PD-L1联合CT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特征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对Ⅰ~ⅢA期原发性肺腺癌N1~N2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纵隔类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及CT表现分析;孤立亚实性结节影像学特征预测早期肺腺癌气腔播散的价值;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对左侧髂总静脉管径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性的评估;冠状动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多参数预测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临床及乳腺X线影像特征对乳腺无定形钙化良恶性的预测研究;基于术前MRI动脉期的影像组学对肝细胞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短期疗效的预测分析;基于增强T1WI影像组学预测直肠腺癌病理分级;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及动态对比增强MRI在早期直肠腺癌预后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胃肠道间质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平滑肌瘤CT特征对比分析;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疗效评估的价值;定量MRI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肝胰脂肪含量与胰岛β细胞功能、骨密度的关系;膀胱原发性非脐尿管腺癌的临床及MRI特征;子宫内膜纤维化的肌层和结合带形态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变化;多模态MRI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医师经验对多方案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影响;腰椎椎旁肌退变与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关系;IDEAL-IQ序列对膝骨关节炎膝周软组织脂肪浸润的定量评估价值;儿童骨内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经皮肝穿刺局部处理门静脉血栓形成短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套管法与Seldinger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对照研究;CT引导下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效果及并发症;小剂量测试和高流速注射方案在甲状腺CT增强中的应用研究;CT血管成像全局仿生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在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1 024×1 024重建矩阵结合Karl迭代重建算法对肾上腺CT图像质量和自动分割的影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在颌面部CT图像的应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成瘾者脑结构功能影响及功能MRI研究进展;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的诊断价值与研究进展;多模态MRI技术在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分级评估中的研究进展;18F-FDG PET/CT脑显像在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RI研究进展;MOOC结合CPBL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升脑血管介入培训效果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