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野剂量学临床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小野剂量学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以及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中小照射野物理剂量精确性的理论基础。相比于常规射野,小野的应用增加了临床剂量的不确定度,而且剂量误差较常规射束大。为了确保小野剂量学和探测器标准化使用,在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的组织领导下,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结合国内临床需求以及加速器特点等因素,建立了国内小野剂量学临床实践指南,内容主要涵盖了静态小野参考剂量和相对剂量的实践规程,使国内放疗单位能够安全可靠、快速准确地开展与小野相关的放射治疗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方法:分别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其中,现场试验选择9个科室135个高频接触点位,消毒前后采样,比较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消毒效果;实验室试验将模拟试验桌面的30个染菌区块置于紫外线垂直照射下,计算消毒前后细菌杀灭率。结果:现场试验中75%酒精湿巾擦拭、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细菌杀灭率分别为94.99%、91.53%和9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的消毒效果好于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 P<0.05)。实验室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染菌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模拟现场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物体表面样本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为4.99。 结论: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和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效果均较好,与常规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效果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X射线影像诊断感染控制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X射线影像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工作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分析X射线影像诊断的流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感染因素,江苏省率先发布了新冠肺炎X射线影像诊断感染防控指南。该指南明确了X射线影像诊断过程中控制感染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防护、人员和场所消毒以及受检者防护与消毒的具体办法,对现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关注控制感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进入精准放疗时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作为放疗的主要设备,能否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使之可靠运行,是保证放疗精确实施的先决条件。本指南为国内医疗机构制定本单位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控方法提供指导,范围涵盖机械性能、安全联锁、剂量学性能、图像引导、特殊照射等多方面内容。在制定指南时,以已发布的国内外相关标准为依据,旨在将国内各机构的质控项目统一化。使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放疗的医疗机构应配备相应的质控人员,建议每台加速器至少配1名医学物理师。对于日检项目,由技师或医学物理师完成;对于月检及年检项目,由医学物理师完成。参加质控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并经过完善培训,测量结果由高年资医学物理师审核并存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身照射技术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全身照射(TBI)是一类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是指利用钴-60 γ射线或高能X线对全身进行放射治疗,常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预处理。本指南以国际[国际淋巴瘤放射治疗协作组(ILROG)、美国放射学会(ACR)-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等]TBI技术相关的指南共识作为参考,以国内外TBI技术临床应用发表的文献资料为支撑,结合指南各申请单位已有的知识积累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指南内容涵盖了开展TBI放疗技术的设备要求、医务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范围、临床应用的适应证、TBI技术应用流程及其相关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标准等,旨在为国内各医疗机构开展TBI技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染色体易位分析在回顾性生物剂量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分析用于日本原爆幸存者、早先核与辐射事故受照者回顾性剂量重建已有近40年的发展史,其应用价值已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随着mFISH、dG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更多关注的是受到长期慢性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早年参加核爆炸实验的退伍军人和医疗照射受照者等暴露人群的生物剂量的估算与重建,并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与进展。为此,本文对染色体易位指标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对该类人群开展回顾性生物剂量估算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90Y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放射防护检测与剂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 90Y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过程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剂量评估,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 90Y树脂微球介入手术治疗各操作环节和患者体表的外照射水平进行检测,估算相关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 结果:90Y树脂微球分装及转运过程的剂量率水平为1.12~454 μSv/h,手术操作过程为2.06~58.2 μSv/h;3名患者术后0.5 h,体表5 cm和1 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22.7~64.1和0.82~2.55 μSv/h。按照每年200例患者的工作量, 90Y树脂微球药物操作对工作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贡献为0.12~1.03 mSv/年,术后患者对公众、家属及陪护志愿者的个人有效剂量贡献为0.02~0.24 mSv/年。 结论:在患者治疗、护理和出院过程中,工作人员、陪护志愿者和公众的照射剂量均低于(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剂量限值和医疗机构设定的管理目标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医学场所空气中 131I浓度监测及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评价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 131I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 131I核素的活度浓度水平,探讨通过空气采样方法估算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的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郑州市10家开展 131I核素治疗的工作场所,采用空气采样方法采集 131I治疗工作场所中放射性气溶胶,用高纯锗γ能谱仪进行γ放射性核素测定并推算工作场所空气中 131I核素的活度浓度水平,根据测量结果和现场调查结果估算放射工作人员因 131I核素吸入导致的内照射剂量。 结果:19个分装间空气样品的 131I活度浓度为0.087~570 Bq/m 3,平均为(51.04±128.58)Bq/m 3;11个病房空气样品的 131I活度浓度为0.162~54.6 Bq/m 3,平均为(7.97±15.89)Bq/m 3。根据GBZ 129-2016《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推荐的典型工作时间估算,放射工作人员由于吸入 131I核素导致的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2 μSv~10 mSv,平均为(0.61±1.80)mSv,年有效剂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剂量限值。 结论:郑州市10家医疗机构核医学工作场所中 131I核素活度浓度较高的样品多分布在甲状腺癌住院患者较多、核素操作量较大的三甲医院,由此导致的工作人员内照射剂量不容忽视。根据空气样品的测量结果估算内照射剂量带有很大不确定度,但空气采样方法可及时发现异常或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污染,为工作人员开展体外直接测量和内照射评价提供预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淮安市2020年放射诊疗资源应用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淮安市放射诊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医疗照射频度。方法:根据"江苏省放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2020年监测数据,对淮安市放射诊疗机构的人员、设备、照射频次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淮安市共有放射诊疗机构181家,其中三级医院7家(3.9%),二级医院24家(13.3%),一级医院126家(69.6%),未评级医院24家(13.3%);放射工作人员1 397人,其中男性948人(67.9%),女性449人(32.1%);放射诊疗设备459台,其中放射诊断设备420台,放疗设备13台,核医学设备4台,介入放射学设备22台;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平均数量相差较大,三级、二级、一级和未评级医院平均放射工作人员分别为80.1、20.9、2.2和2.0人,三级、二级、一级和未评级医院平均放射诊疗设备数量分别为15.7、5.5、1.4、1.6台。淮安市2020年度X射线诊断频次2 903 246人次,放射治疗27 648人次,核医学8 078人次,介入放射学17 874人次。全市医疗照射频度为599.50人次/千人口,其中常规X射线诊断频度为334.59人次/千人口,CT为239.82人次/千人口,乳腺和牙科共计14.18人次/千人口,介入3.62人次/千人口,放射治疗5.61人次/千人口,核医学1.69人次/千人口。结论:各级医院放射诊疗资源不平衡,需加强合理配置。二级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可能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加大放射卫生监督力度,确保放射诊疗活动的正当性和防护最优化。医疗照射频度与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分析不同地区医疗照射频度差异及预测发展趋势,需建立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分析:泛京津冀食管肿瘤多中心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3JECROG R-01H)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10家医疗中心的196例行根治性放疗的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18例,放疗辅助化疗78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96例,调强放疗(IMRT)100例。计划靶区(PTV)和大体肿瘤区(GTV)中位照射剂量均为60 Gy。中位随访59.2个月。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双肺20 Gy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 20)为(18.65±7.20)%,平均剂量为(10.81±42.05)Gy。心脏V 30为(14.21±12.28)%,脊髓最高剂量为(39.65±8.13)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4.80%(29/19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5.82%(129/196),均以1~2级为主,无4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0.1和62.3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1%、65.2%和55.8%,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1%、57.4%和53.2%。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HR=1.023, P=0.038)、GTV最大横径( HR=1.243, P=0.028)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GTV体积( HR=1.718, P=0.025)是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疗效较好,患者年龄、GTV最大横径和GTV体积影响放疗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