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形态结构改变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中度以上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患者的立体形态参数,研究三尖瓣结构改变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5-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就诊,经超声检查发现有中度以上的FTR患者31例作为FTR组,同期选取3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图像采集,获取心脏二维及三维图像。二维图像测量三尖瓣反流量、右房左右径、右室左右径、三尖瓣环左右径线(transverse diameter of tricuspid annulus,TV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TomTec软件分析获取三尖瓣三维参数:瓣环参数包括瓣环前后径(AP diameter)、左右径(AL-PM diameter)、瓣环圆形指数(sphericity index =AP/AL-PM,SI)、瓣环非平面角度(non-planar angle,NPA)、瓣环周长(annulus circumference,AC)、瓣环面积(annulus area,AA)及瓣环高度(annulus height,AH);瓣叶参数包括幕状区容积(tenting volume,TV)、幕状区面积(tenting area,TA)、幕状区高度(tenting height,TH)、连合处直径(commissural diameter,CD);动态参数包括瓣环最大位移(annular displacement max,ADmax)、瓣环面积分数(annulus area fraction,AA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TR组三维瓣环参数(AP、AL-PM、SI、AC、AA)、瓣叶参数(TV、TA)、动态参数瓣环最大位移(AD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对RA、RV、AP、AL-PM、SI、TV、TA等参数进行分析,显示TV、TA与中度反流量以上FTR患者三尖瓣反流有关( t=4.253、-2.14,均 P<0.05)。 结论:RT-3DE可有效地从形态学上提供FTR患者的三尖瓣结构信息,TV及TA增大是导致中度以上FTR的最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烟雾病脑出血减压术后颞肌外颅骨修补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30岁。脑出血术后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月余,于2021年11月3日入河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既往于2017年以“左侧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诊断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于2018年行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 bypass),术后均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于2021年5月23日 01:00左右突发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无力,急诊头颅CT及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颞叶出血继发脑室出血,MMD,右侧颈内动脉C6段与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叉部动脉瘤。急诊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大骨瓣减压术,术毕颞肌直接贴附脑表面,硬脑膜敞开未予缝合修补。患者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本次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头右侧额颞顶部约13 cm×10 cm颅骨缺损,骨窗稍塌陷,张力不高。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80分(轻度功能障碍)。于2021年11月5日局部麻醉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右侧颈内动脉到达眼动脉后,眼动脉以远闭塞,自前颅底向颅内有烟雾状血管形成。(2)右侧颈外动脉造影: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分出后,依次发出甲状腺上动脉、咽升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分出颞浅动脉后延续为上颌动脉,发出颞深动脉,脑膜中动脉未显影,考虑上次减压手术时已破坏。①右侧颞浅动脉自颈外动脉主干发出后,绕行颧弓向上延续为较粗顶支,并向前发出较细额支,颞浅动脉顶支和额支各以1支主干上行,沿途发出多个细小分支后,均在骨窗缘附近向颅内发出丛状分支,分布于脑皮质,颞浅动脉顶支向颅内的代偿血管中,有1支远端分支经额叶后部区域到达纵裂,垂直向内供血。②右侧颞深动脉分为2支主干,主要分布于颞肌,并向骨窗区域发出代偿性血管,代偿供血分布区约占骨窗区4/5面积,造影剂浓集。(3)右侧椎动脉造影:大脑后动脉供血范围增大,经大脑后向右侧颞底及右侧顶叶皮质代偿性供血。(4)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及后交通动脉显影良好,后交通动脉以远闭塞,自前颅底向颅内有烟雾状血管形成。(5)左侧颈外动脉造影:颞浅动脉通过与大脑中动脉2支搭桥血管向颅内供血,供血范围侧位约前2/3面积,向右侧幕上无代偿性供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维超声自动定量技术评估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瓣膜及右心结构与功能改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使用四维超声自动三尖瓣定量(4D Auto TVQ)技术、四维超声自动右室定量(4D Auto RVQ)技术、四维超声自动左房定量(4D Auto LAQ)技术综合评估不同程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患者的三尖瓣、右心解剖学特点及相关动态参数,并探讨FTR患者瓣膜及右心结构与功能改变。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2-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63例FTR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轻度FTR组30例,中度及以上FTR组33例,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心脏二维及三维图像采集。通过二维图像测量三尖瓣反流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整体应变(RVGS),并根据三尖瓣反流频谱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三维图像导入EchoPAC 204并通过四维自动定量技术获取三尖瓣、右心结构及相关动态参数。使用4D Auto TVQ获取瓣环面积(AA)、瓣环周长(AP)、瓣环球形指数(SI)、瓣环面积变化分数(AC)、瓣叶闭合点高度(CPH)、幕状区容量(TV)。使用4D Auto LAQ获取右房最大容积(RAVmax)、右房最小容积(RAVmin)。使用4D Auto RVQ获取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将维度参数进行体表面积(BSA)标准化后,比较三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确认反流容积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三尖瓣反流容积增加的独立因素。结果:三组间PASP、AA/BSA、AP/BSA、AC、TV、RAVmax/BSA、RAVmin/BSA、RVFAC、RVGS、TAP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度及以上FTR组与对照组、轻度FTR组相比,LVEF、CPH、RVEDV/BSA、RVESV/B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FTR患者中,RAVmin与三尖瓣反流容积呈极高度相关性( r=0.875, P<0.001),TV、收缩末期瓣环面积(ESAA)与三尖瓣反流容积呈高度相关性( r=0.747、0.683,均 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RAVmin、TV与反流容积呈独立正相关(β=0.721、0.205,均 P<0.05)。 结论:四维超声自动定量技术通过对FTR患者的三尖瓣以及右心的定量分析能够提供有效的结构学及功能信息,RAVmin、TV是三尖瓣反流容积增加的独立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三尖瓣几何构型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研究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的三尖瓣几何构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IPAH患者30例(为IPAH组),健康志愿者 15 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经胸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使用四维自动三尖瓣定量(4D Auto-TVQ)在聚焦右心室切面分析三尖瓣结构.肺动脉高压患者均在超声心动图检查后48 h内采用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结果:IPAH组的三尖瓣形态学参数瓣环面积、瓣环周长、四腔心直径、瓣叶结合点高度、幕状区最大高度和幕状区容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IPAH组瓣环收缩期位移明显更小(P<0.05).两组的瓣环面积变化率和两腔心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PAH患者的三尖瓣幕状区最大高度和瓣叶接合点高度均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具有良好相关性(r=0.710、0.515,P均<0.05);瓣环周长、四腔心直径和瓣环面积均与右心房收缩末期容积具有良好相关性(r=0.712、0.558、0.545,P均<0.05).结论:IPAH患者三尖瓣幕状区最大高度、瓣叶接合点高度和幕状区容积明显增大,三尖瓣环扩张主要体现在四腔心切面直径.三尖瓣幕状区高度与右心室容积相关,而三尖瓣环尺寸与右心房容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上海市闵行区5~6月龄及11~12月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5~6及11~12月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婴幼儿家庭养育环境干预策略和指导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10月,在闵行区所有13家社区儿童保健门诊中,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5~6和11~12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0~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了解其家庭养育环境,描述量表评价结果(良好、中等及不良的检出率)的分布及其在不同月龄的组间差异,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养育环境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 152例儿童,其中男女分别为573例(49.74%)和579例(50.26%),5~6和11~12月龄分别为589例(51.13%)和563例(48.87%);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的总体及4个维度(感知/认知、情感温暖、忽视/限制、人际互动/喂养)的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47%、4.60%、6.42%、8.07%、7.20%."忽视/限制"维度5~6月龄良好检出率高于11~12月龄、中等检出率低于11~12月龄(x2=11.17,P=0.004),其余量表评价结果在不同月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居住面积<30.58m2(2020年上海城市家庭人均水平)、人均月收入<1万元、家庭总体关系不良、有屏幕暴露、过去1个月每日亲子互动时间<2h、过去1个月儿童存在身体活动受限>1h/次是家庭总体养育环境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51、1.55、2.68、1.42、1.35,2.25).结论 闵行区5~6及11~12月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不良检出率总体较低,不同月龄组间存在差异,以11~12月龄的"忽视/限制"维度较为欠佳;针对多种危险因素,应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营造良好的养育环境,助力儿童早期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藏族正常成人头颅正中矢状面幕上和幕下面积的磁共振成像测量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藏族正常成人幕上面积、幕下面积和颅腔面积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以生活在拉萨市自愿参加的世居藏族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有效调查对象15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6.60±10.75)岁,其中男性64例,女性94例.利用西门子MAGNETOM ESSENZA 1.5T磁共振扫描仪,使用3D-fSPGR序列扫描,将扫描获取的图像以DICOM格式存储,导入到3D Medical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利用软件自带的工具包,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勾画.在T1WI正中矢状位成像上,测量幕上面积、幕下面积和颅腔面积,并计算幕下面积/幕上面积比值,幕上面积/颅腔面积比值,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比值.为消除头颅大小的个体差异对脑结构的影响,本研究用同层面颅腔面积,对幕上面积和幕下面积进行校正.结果 藏族男性幕上面积为(127.91±9.84)cm2,幕下面积为(33.96±3.27)cm2,颅腔面积为(161.86±10.83)cm2;藏族女性幕上面积为(118.75±8.04)cm2,幕下面积为(32.19± 3.00)cm2,颅腔面积为(150.94±8.90)cm2,不同性别间幕上面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t=6.408,P<0.01),幕下面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t=3.508,P<0.01),颅腔面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t=6.679,P<0.01).校正后,藏族男性幕上面积为(122.75±2.96)cm2,幕下面积为(32.66±2.96)cm2;藏族女性幕上面积为(122.23±2.85)cm2,幕下面积为(33.18±2.85)cm2,校正后不同性别幕上面积和幕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藏族男性除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校正后幕上面积/颅腔面积比3个指标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指标不同年龄组比较显著均存在差异性(P<0.05).藏族女性各测量指标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藏族男性与年龄成正相关的指标为实测幕上面积、幕上面积/颅腔面积比、校正后幕上面积(r=0.258、0.363、0.363,P<0.05或P<0.01),与年龄成负相关的指标为幕下面积/幕上面积比、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比、校正后幕下面积/幕上面积比、校正后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比(r=-0.363、-0.363、-0.363、-0.312,P<0.05或P<0.01);藏族女性各测量值与年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藏族正常成年人群平均颅腔面积男性比女性大10.7%,幕上面积男性略大于女性,幕下面积男性略小于女性,校正后无性别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二尖瓣构型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 3D-T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二尖瓣构型变化.方法 32例AM I合并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与30例健康志愿者均行RT 3D-TTE检查,并应用TomTec二尖瓣分析软件获取二尖瓣构型参数.AMI患者于心肌梗死后12 h内、PCI术后1周内、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PCI术后3个月二尖瓣反流改善情况,将其分为改善组与未改善组.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组瓣环前后直径(AP)、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AL-PM)、瓣环周长(AC)、瓣环联合处直径(CD)、球形指数(SPI)、瓣环三维面积(AA3D)、幕状区容积(TV)、幕状区高度(TH)、非平面角度(NPA)增大,瓣环高度(AH)及瓣环最大位移(ADMax)、最大位移速率(ADVMax)减小(P<0.05).②PCI术后3个月,20例(62%)二尖瓣中度反流患者改善(有效反流口面积<0.2 cm2),12例(38%)反流改善不明显.改善组术后3个月结构参数(AP、AL-PM、AC、CD、AA3D、TV)较术前及术后1周减小(P<0.05),结构参数AH较术前及术后1周增大(P<0.05),未改善组PCI术前后二尖瓣参数变化不明显;改善组术前二尖瓣结构参数(AP、AL-PM、AC、CD、AA3D)小于未改善组(P<0.05).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前结构参数(AP、AL-PM、AC、CD)在评估AMI合并二尖瓣中度反流患者PCI术后改善情况方面有较高的检验效能.结论 AMI合并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环扩大、运动减弱,立体结构趋于扁平;PCI术前二尖瓣构型参数可以预测术后二尖瓣反流改善情况,为AM I合并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二尖瓣几何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二尖瓣几何结构,探讨二尖瓣脱垂对患者瓣叶及瓣环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脱垂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使用MVA后处理软件脱机分析二尖瓣环及瓣叶的各个参数.结果 脱垂组瓣环前后径、前外后内径、周长、面积、高度、连合处直径、前叶面积、后叶面积、前叶长度、后叶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后叶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球度指数、非平面角度、幕状区高度、幕状区容积、幕状区面积、瓣环最大位移、瓣环位移最大速率、瓣环面积分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二尖瓣脱垂可导致患者瓣环及瓣叶的几何结构发生一定变化,但对瓣环的动态形变功能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眶外侧锁孔入路与常规锁孔入路对于鞍区手术显露的量化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量化对比眶外侧锁孔与常规锁孔入路包括翼点锁孔、眶上锁孔入路对于鞍区各部区域显露面积和操作能力的研究,为临床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15例(3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随机分3组,分别模拟眶上锁孔、眶外侧锁孔、翼点锁孔开颅.应用无框神经导航系统,以视交叉和终板前方相交处作为中心基点,选取6个不同参照点以辐射状方式向颅底鞍区外方延伸,相邻2个参照点方向与基点连接成一个三角形,所构成的6个三角形为鞍区显露总面积.通过组合叠加三角形计算幕上区、同侧区、幕下区、对侧区的显露面积并进行组间比较.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引入Salma手术显露操作评分表,模拟鞍区常见部位的操作并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眶上锁孔入路、眶外侧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对鞍旁区显露的总面积分别为(1641.6±295.6)mm2、(1782.3±294.6)mm2、(1552.5±307.4)mm2,彼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比幕上区显露面积时,眶外侧锁孔入路和眶上锁孔入路都大于翼点锁孔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同侧区和幕下区的显露面积,翼点锁孔入路和眶外侧锁孔入路都大于眶上锁孔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侧区显露面积时,眶上锁孔入路大于眶外侧锁孔入路大于翼点锁孔入路,且彼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alma手术显露操作评分表所得评分:眶上锁孔入路评分29.7分(39.08%)、眶外侧锁孔入路37.0分(48.68%)、翼点锁孔入路36.1分(47.50%).结论 3种锁孔入路对于鞍旁区各部的显露程度不尽相同,眶外侧锁孔入路对鞍旁区的显露程度较好,可操作性较高.但临床应用时应综合分析,注重具体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心动图联合CT血管造影成像诊断心脏二尖瓣脱垂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超声心动图(UCG)联合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二尖瓣脱垂(MV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MVP患者临床资料,比较UCG、CTA及手术测量病变情况差异,以手术所见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术前UCG、CTA及二者联合方案的诊断效能差异区别.结果 UCG、CTA、手术测量瓣环周长、瓣叶厚度水平及腱索断裂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CG测得瓣环位移水平明显低于手术测量,CTA测得幕状区面积水平明显低于手术测量(P<0.05).单纯UCG及单纯CTA诊断MVP准确率均明显低于UCG联合CTA方案(P<0.05).结论 UCG与CTA均可获得较为丰富且精确的MVP病变信息,二者联合应用可相互补充以增强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