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婴依恋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母婴依恋指的是婴儿和母亲之间强烈的情感联结和精神纽带,它是在婴儿和母亲的亲子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在对陌生环境进行探索时,婴儿把母亲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母婴关系作为婴儿的第一关系,是之后同伴关系和成人关系的基础,对婴儿的认知、人格、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多种因素会对母婴依恋的发展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孩子方面的因素(如婴儿自身的气质和身体状况等)、父母方面的因素(如父母的依恋类型和母亲的敏感性等)、家庭养育方面的因素(如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在这三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母婴之间不同的依恋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的时间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门诊正常体检的317名0~36月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家庭养育环境及屏幕暴露相关情况等信息。分别将0~<18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18~36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差异,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317名儿童中男209名、女108名,年龄(28±10)月龄;0~<18月龄117名、18~36月龄200名。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每日屏幕时间分别为0.3(0,1.0)h、1.2(0.6,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770, P<0.01);存在屏幕暴露的占比分别为25.6%(30/117)和49.0%(98/200)。0~<18月龄儿童中第二胎及以上( OR=3.81,95% CI:1.13~12.77, P=0.030)、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 OR=7.39,95% CI:2.24~24.46, P=0.001)、带养人认为屏幕暴露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OR=4.14,95% CI:1.26~13.52, P=0.019)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18~36月龄儿童中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 OR=3.29,95% CI:1.78~6.08, P<0.01)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中母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 OR=0.19,95% CI:0.05~0.66, P=0.009; OR=0.35,95% CI:0.19~0.66, P=0.001)和卧室无电视( OR=0.11,95% CI:0.03~0.42, P=0.001; OR=0.45,95% CI:0.21~0.98, P=0.045)均为儿童屏幕暴露的保护因素。 结论: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问题普遍,随年龄增大暴露时间增加,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病儿童家庭弹性的概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分析慢性病儿童家庭弹性的概念演变、定义属性、案例、前因和结局,从护理实践角度厘清慢性病儿童家庭弹性的概念内涵。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起至2022年7月1日发表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APA PsycNe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与慢性病儿童家庭弹性相关文献,应用Walker-Avant概念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病儿童家庭弹性具有5个定义属性: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放的沟通方式、亲密的家庭关系、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充足的社会支持;前因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诊断、疾病认知、家庭养育方式和社会文化环境;后果包括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结论:本研究基于概念分析明确了慢性病儿童家庭弹性的概念属性及其相较于成人家庭弹性的独特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构建操作性定义、开发测评工具以及开展精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意愿妊娠已婚已育女性终止妊娠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非意愿妊娠已婚已育女性终止妊娠的心理体验,为政策制定及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5—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行人工流产的18名已婚已育女性为访谈对象,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研究共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为终止妊娠非一时冲动、婚姻生育习俗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养育孩子的责任与经济压力、妊娠相关健康担忧与不适、女性社会剥夺及角色冲突。结论:非意愿妊娠已婚已育女性终止妊娠的原因复杂,需要社会、医疗保健、家庭及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营造健康友好的生育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养育环境与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养育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在上海16个区抽取187所幼儿园共22 509名新入园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育儿环境指数(ICCE)评估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采用人类早期能力指数了解儿童早期发展情况。根据ICCE分数在人群中的分布将被调查儿童分为4组,家庭养育环境最差组(≤10分)、中下组(11分)、中上组(12分)、最好组(13分)。分别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养育环境的相关因素以及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结果:共22 067名儿童完成本次调查, 年龄(44±7)月龄, 男11 425名(51.8%),女10 642名(48.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孩、母亲教育程度高、家庭年收入高、独生子女、父母非离异及早期母乳喂养经历是新入园学龄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保护因素[ β=0.064、0.238、0.119、0.096、0.113、0.032,95%可信区间( CI): 0.020~0.108、0.175~0.302、0.058~0.180、0.046~0.146、-0.012~0.242、-0.051~0.116,均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养育环境最好组,养育环境中上组、中下组和最差组早期发展高危风险均更高, OR值分别为1.543 (95% CI: 1.373~1.735, P<0.01),2.537 (95% CI: 2.254~2.856, P<0.01)和4.198 (95% CI: 3.757~4.690, P<0.01)。 结论:养育环境不仅与家庭结构及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且与早期母乳喂养经历显著相关。而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会生态视角下3岁以下儿童屏幕暴露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屏幕暴露在3岁以下儿童中越来越普遍,并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本综述基于社会生态模型从婴幼儿个体因素、养育者相关因素、家庭屏幕媒体相关环境及宏观环境因素4个方面分析影响婴幼儿屏幕暴露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制定全面有效的婴幼儿屏幕暴露干预策略提供循证证据和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环境对儿童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家庭能够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及必要的学习条件和生活保障.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作为儿童最早生活环境的家庭,其作用不容替代.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家庭责任之一.养育一个健康的儿童是每个家庭的重要任务,体质健康也是重要的一环,这不仅关乎儿童的生活质量,更会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社会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根据Magnusson和Stattin的人-情景系统中的子系统,家庭环境可分为家庭近端环境和家庭远端环境[1].家庭近端环境是指家庭养育中人与人相互交往时产生的气氛,对个体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父母养育倦怠对幼儿执行功能的影响:家庭读写环境和学习品质的链式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考察家庭读写环境和学习品质在父母养育倦怠对幼儿执行功能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养育倦怠评估量表、儿童执行功能量表、家庭读写环境问卷和学前儿童学习行为量表对294名幼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父母养育倦怠、幼儿的执行功能、家庭读写环境与学习品质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r=-0.504~0.392,P<0.05);(2)控制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后,父母养育倦怠对幼儿执行功能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49,P<0.001),在此预测关系中,家庭读写环境和幼儿学习品质既可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以通过"家庭读写环境→学习品质"路径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42%.结论:父母养育倦怠是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会通过损害家庭读写环境和阻碍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而影响幼儿的执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养育环境特征及Weiss功能性缺陷程度评定量表评分现状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调查分析台州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养育环境特征及Weiss功能性缺陷程度评定量表评分现状.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8月在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0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8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一般资料、Weiss功能性缺陷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儿Weiss功能性缺陷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家庭(1.68±0.35)分、学习和学校(1.62±0.43)分、生活技能(1.24±0.32)分、自我管理(1.43±0.29)分、社会活动(1.43±0.38)分、冒险活动(1.52±0.37)分]均高于对照组[家庭(0.98±0.27)分、学习和学校(0.53±0.12)分、生活技能(0.74±0.06)分、自我管理(0.59±0.04)分、社会活动(0.36±0.07)分、冒险活动(0.37±0.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791、67.461、43.445、81.112、78.320及79.051,均P<0.05).观察组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类型检出率最高为注意力缺乏型(42.75%),其次为多动/冲动型(35.88%)和混合型(21.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年龄、是否有兄弟姐妹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性别、家庭成员关系、父母教育意见、父母关系、教育方式及家庭养育环境总况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父母教育意见不统一或部分一致、父母分居/离婚或争吵/打闹、教育方式打骂或干涉及家庭养育环境总况为不良或中等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台州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Weiss评分情况与患儿家庭养育环境特征关系密切,患儿发病原因受性别、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父母教育意见不统一或部分一致、父母分居/离婚或争吵/打闹、教育方式打骂或干涉及家庭养育环境总况为不良或中等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学龄前儿童情绪能力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了解上饶市学龄前儿童情绪能力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性,为促进儿童情绪能力发展、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于2022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饶市10所幼儿园3~6岁儿童共1242名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采用儿童情绪调节量表学前版(CEAS-P)、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学龄前儿童情绪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情绪能力得分在人口统计学指标年龄、户籍所在地、健康状况、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5.98,6.56,38.00,2.23,P值均<0.01).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能力与家庭养育环境存在正相关(r=0.6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社会适应/自我管理、情感温暖/自我表达是儿童情绪能力正向预测因素(β值为0.30,0.28,0.16),忽视/干涉/惩罚为负向预测因素(β=-0.09)(P值均<0.05).结论 家庭养育环境是学龄前儿童情绪能力的相关因素,可从丰富家庭活动和游戏、加强儿童的自我适应和管理、给予温暖和让儿童表达,减少对儿童忽视、干涉、惩罚等具体养育举措入手改善其情绪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