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低氧胁迫方式下SD大鼠急进高原模型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对SD大鼠在高原实地和模拟高原环境这2种低氧胁迫方式下建立的急进高原模型进行比较研究,进而鉴定模拟高原实验舱的可靠性.方法 将SD大鼠分别急进模拟高原动物实验舱(4000 m)或高原实地实验室(4010 m)来建立大鼠急进高原模型,在暴露24 h或72 h后采集并测定高原生理病理变化相关指标,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气、氧化损伤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 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γ 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病理组织分析和低氧敏感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等,最终对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出差异性评估报告.结果 相同海拔高度下,高原实地或模拟高原暴露72 h后均可以产生明显的肺部和脑部损伤.相同暴露时间下,动物机体的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气结果相近,炎症指标(IL-6,IL-1β,MCP-1和IFN-γ)、氧化损伤指标(MDA,SOD和GSH)和脑部低氧敏感基因(Hif-1α和Vegfa)等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模拟72 h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和碱剩余(base excess,BE)显著高于其他低氧处理组、模拟72 h组的肺部低氧敏感基因(Hif-1α和Vegfa)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以及高原实地处理组脑系数显著高于模拟高原处理组等结果提示高原实地和模拟高原环境可能存在细微区别.结论 模拟高原实验舱在4000 m海拔可成功建立急进高原动物模型,最优暴露时间应大于24 h但略短于72 h.模拟高原实验舱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但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前往高原实地来建立急进高原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JMJD3-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将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M2诱导组(添加重组人IL-4、IL-13蛋白)、M2+JMJD3蛋白组(添加重组人IL-4、IL-13和JMJD3蛋白)和M2+JMJD3抑制剂组(添加重组人IL-4、IL-13蛋白和JMJD3抑制剂),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细胞比例,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1)、JMJD3、IRF4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Arg-1、JMJD3、IRF4蛋白表达水平.相应地,使用各组THP-1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人MM细胞U266,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2诱导组THP-1巨噬细胞中CD206+细胞比例,Arg-1、JMJD3、IRF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01),同时U266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数明显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以及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与M2诱导组比较,M2+JMJD3蛋白组THP-1巨噬细胞中CD206+细胞比例,Arg-1、JM-JD3、IRF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水平均进一步升高(P<0.01),同时U266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数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以及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而M2+JMJD3抑制剂组上述各指标变化趋势与M2+JMJD3蛋白组相反.结论:JMJD3-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M2极化能够促进M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抑制S1P/S1PR2介导的周细胞脱失可缓解NPSLE小鼠血脑屏障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MRL/lpr小鼠模型中鞘氨醇-1-磷酸(S1P)/S1P受体2(S1PR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引起周细胞丢失并进一步影响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小鼠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6周龄开始的雌性MRL/lpr小鼠行为学改变,将神经行为学与基线比改变大于20%者定义为NPSLE小鼠.将NPSLE小鼠随机分为NPSLE-S1P拮抗组、NPSLE-S1PR2阻断组和NPSLE生理盐水处理组,每组6只.另将行为学无异常改变的6只小鼠作为对照组.NPSLE-S1P拮抗组给予S1P拮抗剂FTY720(2 mg/kg,灌胃),NPSLE-S1PR2阻断组给予S1PR2阻断剂JTE-013(8 mg/kg,腹腔注射),NPSLE生理盐水处理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给药3次,持续3周.通过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1P、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α(IFN-α)水平;伊文思蓝法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炎症情况;尼氏染色观察脑神经元受损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血管中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抗原2(NG2)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S1P、S1PR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S1PR2和PDGFR-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1P拮抗组和S1PR2阻断组小鼠水中潜伏和静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中央区探索距离显著增加(P<0.05),脑室炎性渗出和神经元受损减少,周细胞(NG2,绿色)和内皮细胞(CD31,红色)脱失情况减少,血清S1P、IL-6和IFN-α水平显著下降(P<0.05),S1PR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DGFR-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1P和S1P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DGFR-β和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抑制S1P/S1PR2途径介导的周细胞脱失可缓解NPSLE小鼠的神经行为症状,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并减轻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对子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HR-HPV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辅助性T细胞(Th)、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对子宫颈癌发生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HR-HPV16阳性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试验组患者分为无病变组(7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49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39例)和子宫颈癌组(3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各组阴道灌洗液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2、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子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试验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6、IL-10、IL-17、TNF-α及TGF-β均高于健康对照组,IL-2、IL-12及IFN-γ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病变组、LSIL组、HSIL组及子宫颈癌组IL-6、IL-10、IL-17、TNF-α、TGF-β、IL-2、IL-12及IFN-γ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子宫颈癌组IL-6、IL-10、IL-17、TNF-α、TGF-β水平均最高,IL-2、IL-12及IFN-γ水平均最低,无病变组、LSIL组、HSIL组及子宫颈癌组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HPV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中低IL-2、高IL-4、高IL-6、高IL-10、低IL-12、高IL-17、高TNF-α、低IFN-γ及低TGF-β表达均为发生子宫颈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列线图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阴道灌洗液IL-6、IL-10、IL-17、TNF-α及TGF-β是预测HR-HPV16阳性患者发生子宫颈癌的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HR-HPV16阳性患者发生子宫颈癌的AUC为0.945(95% CI 0.901~0.988),预测效能较好。 结论:HR-HPV16阳性患者阴道灌洗液Th、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在子宫颈癌患者中呈现病理性改变,且具有较高的预测子宫颈癌发生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病程1型糖尿病患者残余胰岛功能与自身免疫状态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病程1型糖尿病(T1DM)患者残余胰岛功能与自身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法测定的血清C肽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中长病程(病程≥10年)自身免疫T1DM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评价。将空腹或餐后2 h C肽高于仪器检测敏感度下限(16.7 pmol/L)定义为胰岛功能存留,否则为胰岛功能丧失。筛查并入组所有胰岛功能存留患者(19例),同时入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匹配的胰岛功能丧失患者(19例)及健康对照(19例)。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辅助细胞(Th1)、Th2辅助细胞(Th2)、Th17辅助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B淋巴细胞亚群:边缘区B细胞(MZB)、滤泡状B细胞(FoB)、分泌白细胞介素10的调节性B细胞(B10)频率及CD4+T、CD8+T、CD19+B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测定研究对象空腹血清中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抗体(IL-1RA)、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p40亚基(IL-12p40)、白细胞介素-12p70亚基(IL-12p70)、白细胞介素-23(IL-23)及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水平。比较上述指标在胰岛功能存留组、胰岛功能丧失组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结果:19例胰岛功能存留组患者中男性占42.1%(8例),年龄[ M( Q1, Q3)]为29.0(23.0,40.0)岁,病程[ M( Q1, Q3)]为11.0(10.0,14.0)年;19例胰岛功能丧失组患者中男性占42.1%(8例),年龄[ M( Q1, Q3)]为30.0(23.0,40.0)岁,病程[ M( Q1, Q3)]为12.0(10.0,15.0)年;19例健康对照中男性占42.1%(8例),年龄[ M( Q1, Q3)]为29.0(24.0,40.0)岁。健康对照、胰岛功能丧失组、胰岛功能存留组患者Th1细胞频率[ M( Q1, Q3)]分别为9.93%(7.45%,15.20%)、14.90%(11.70%,18.00%)、10.20%(6.93%,15.80%)( P=0.015);Treg细胞频率[ M( Q1, Q3)]分别为3.52%(2.92%,5.68%)、2.88%(1.64%,3.22%)、3.12%(2.81%,4.81%)( P=0.005);B淋巴细胞表面PD-1分子表达比例[ M( Q1, Q3)]分别为4.69%(2.64%,6.37%)、2.11%(1.45%,3.63%)、4.20%(2.53%,6.01%)( P=0.003);血清IL-6水平[ M( Q1, Q3)]分别为26.43(18.06,33.35)ng/L、42.97(25.52,66.30)ng/L、22.07(14.85,34.45)ng/L( P=0.006);血清IP-10水平[ M( Q1, Q3)]分别为107.39(76.19,126.07)ng/L、188.82(131.27,348.18)ng/L、128.26(114.31,136.50)ng/L( P<0.001)。两两比较发现,胰岛功能丧失组Th1细胞频率、血清 IL-6、IP-10水平均分别高于胰岛功能存留组及健康对照,Treg细胞频率、B 淋巴细胞表面 PD-1 分子表达比例均分别低于胰岛功能存留组及健康对照(均 P<0.05)。 结论:胰岛功能存留的长病程T1DM患者外周血Th1细胞频率、IL-6、IP-10因子水平更低,Treg细胞频率、B细胞表面PD-1分子水平更高,提示存在更强的自身免疫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12项血浆细胞因子流式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12项血浆细胞因子的流式检测结果,探讨其在结核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初诊的有病原学证据或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部位分为肺结核组(83例)与肺外结核组(45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结核病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12项血浆细胞因子[包括10项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5、干扰素(IFN)-α、IL-2、IL-6、IL-1β、IFN-γ、IL-8、IL-17、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2项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比较各组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结核病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结核病相关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CD3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绝对数较低( P均<0.05),肺结核组除IL-1β外的其他11项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高( P均<0.01),肺外结核组IL-6、IFN-γ、IL-17、TNF-α、IL-4和IL-10水平较高( P均<0.05)。与肺外结核组比较,肺结核组IL-8水平较高( P=0.026)。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IFN-γ、IL-8分别与CD3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绝对数均呈负相关(IL-6: R2=-0.30、-0.28、-0.32、-0.26、-0.28;IFN-γ: R2=-0.36、-0.31、-0.37、-0.25、-0.36;IL-8: R2=-0.14、-0.13、-0.16、-0.14、-0.22; P均<0.001),IL-10与CD3 +CD4 +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绝对数呈负相关( R 2=-0.14、-0.19、-0.21, 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IFN-γ、IL-8、IL-10是结核病的相关因素( OR=1.809、1.136、0.910、2.218, 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IFN-γ、IL-8、IL-10联合诊断结核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敏感度为0.766,特异度为0.820。 结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和细胞因子水平显示其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促炎因子(IL-6、IFN-γ、IL-8)和抑炎因子(IL-10)水平明显升高,4项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结核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25(OH) 2D 3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小鼠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 3[1,25(OH) 2D 3]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小鼠心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将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OH)ase -/-]小鼠分为WT组、WT+CVB3组、1(OH)ase -/-+CVB3组和1(OH)ase -/-+CVB3+VD 3组,每组8只。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Fluo-4/AM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WT组相比,WT+CVB3组小鼠心肌中促炎症因子IL-1β(14.88±3.32比1.03±0.02, P=0.009)、IL-6(7.00±1.09比1.81±0.18, P=0.005)、IFN-γ(4.70±1.11比1.34±0.34, P=0.006)、TNF-α(17.20±3.22比1.02±0.12, P<0.001)mRNA水平均升高,炎症细胞浸润增多,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16.66%±1.09%比7.85%±1.12%, P=0.012),心肌细胞胞质中游离Ca 2+增加(2.98±1.05比0.96±0.10, P=0.006),磷酸化CaMKⅡ(pCaMKⅡ)(1.97±0.34比1.00±0, P<0.001)、GRP78(1.78±0.19比1.00±0, P=0.005)及CHOP(1.62±0.09比1.00±0, P=0.002)蛋白表达增加;上述心肌细胞损伤指标在1,25(OH) 2D 3缺乏的1(OH)ase -/-+ CVB3组更显著;而在给予1,25(OH) 2D 3补充的1(OH)ase -/-+CVB3+VD3组,上述心肌细胞损伤指标均改善(均 P<0.05);此外,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可同样降低CVB3感染小鼠的心肌损伤和细胞凋亡率。 结论:1,25(OH) 2D 3缺乏可通过CaMKⅡ过度活化加重小鼠心肌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1型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携载miR-20a-5p对氧糖剥夺/复氧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M1-exo)对氧糖剥夺/复氧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加入100 μg/L脂多糖(LPS)和20 μg/Lγ-干扰素(IFN-γ)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为M1表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免疫荧光法鉴定M1型小胶质细胞。收取M1型小胶质细胞的上清液,用ExoQuick-TC TM试剂盒提取M1-exo,通过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粒径分析(NTA)观察外泌体形态,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CD9、CD63)的表达。将生长良好的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分为6组:C组细胞常规培养;O组氧糖剥夺3 h后复糖复氧24 h制备N2a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损伤模型;E组的N2a细胞氧糖剥夺3 h后复糖复氧并与M1-exo共培养24 h;NC组、M组和I组分别构建阴性对照、过表达和敲低微小RNA-20a-5p(miR-20a-5p)的M1-exo,通过qPCR检测转染是否成功。NC组、M组和I组N2a细胞氧糖剥夺3 h后,与转染后的M1-exo共培养24 h后检测各项指标。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qPCR法检测miR-20a-5p表达。 结果:与M0型小胶质细胞相比,M1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荧光强度及其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CD32(荧光强度):36.919±1.541比3.533±0.351,CD32 mRNA(2 -ΔΔCt):4.887±0.031比1.003±0.012,CD32/β-actin:2.663±0.219比1.000±0.028;iNOS(荧光强度):29.513±1.197比7.933±0.378,iNOS mRNA(2 -ΔΔCt):4.829±0.177比1.000±0.016,iNOS/β-actin:1.991±0.035比1.000±0.045;均 P<0.01〕,证明M1型小胶质细胞被成功激活。电镜下可见M1-exo为圆形或卵圆形囊泡状小体,并有明显膜性结构,直径范围约100 nm。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1-exo表达特异性CD63和CD9蛋白。与C组比较,O组N2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的表达明显升高〔细胞活力( A值):0.540±0.032比1.001±0.014,细胞凋亡率:(19.857±0.910)%比(13.508±0.460)%,miR-20a-5p(2 -ΔΔCt):5.508±0.291比1.033±0.101,均 P<0.01〕。与O组比较,E组N2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表达进一步升高〔细胞活力( A值):0.412±0.029比0.540±0.032,细胞凋亡率:(31.802±0.647)%比(19.857±0.910)%,miR-20a-5p(2 -ΔΔCt):8.912±0.183比5.508±0.291,均 P<0.01〕,说明M1-exo进一步加重了氧糖剥夺/复氧后N2a细胞的损伤。与E组比较,M组N2a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表达明显升高〔细胞活力( A值):0.311±0.028比0.412±0.029,细胞凋亡率:(36.343±0.761)%比(31.802±0.647)%,miR-20a-5p(2 -ΔΔCt):32.348±0.348比8.912±0.183,均 P<0.01〕;而I组N2a细胞活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表达明显下降〔细胞活力( A值):0.498±0.017比0.412±0.029,细胞凋亡率:(26.437±0.793)%比(31.802±0.647)%,miR-20a-5p(2 -ΔΔCt):6.875±0.219比8.912±0.183,均 P<0.01〕。E组与NC组N2a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和miR-20a-5p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M1-exo加重氧糖剥夺复氧后神经元的损伤,这一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携载的miR-20a-5p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和观察组(采取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和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乳酸脱氢酶(LDH)、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第一秒肺活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白细胞介素-4(IL-4)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应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其肺功能,减低血清中SP-D和IL-4水平,提高TGF-和INF-γ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NF43通过β-catenin抑制黑色素瘤细胞PD-L1表达并促进CD8 +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43(RNF43)对黑色素瘤中CD8 +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 方法:利用慢病毒感染技术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OVA进行RNF43基因过表达与敲低;通过小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Lv-Ctrl-OE组、Lv-RNF43-OE组、Lv-Ctrl-KD组和Lv-RNF43-KD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OVA体内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黑色素瘤肿瘤免疫微环境中CD8 + T细胞穿孔素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细胞中β-catenin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RNF43对PD-L1的转录调控作用。 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RNF43稳定过表达与敲低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Lv-RNF43-OE和Lv-RNF43-KD。小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Lv-RNF43-OE组瘤体质量为(0.08±0.06)g,明显小于Lv-Ctrl-OE组的(1.04±0.5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1, P=0.032);Lv-RNF43-KD组瘤体质量为(1.94±0.29)g,与Lv-Ctrl-KD组的(1.15±0.74)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0, P=0.16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v-RNF43-OE组CD8 + T细胞穿孔素荧光强度为9 034±2 628,明显高于Lv-Ctrl-OE组的3 847 ±1 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5, P=0.015);Lv-RNF43-KD组CD8 + T细胞穿孔素荧光强度为966±247,明显低于Lv-Ctrl-KD组的2 226±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6, P=0.034);Lv-RNF43-OE组CD8 + T细胞IFN-γ荧光强度为2 422±429,明显高于Lv-Ctrl-OE组的1 688±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3, P=0.034);Lv-RNF43-KD组CD8 +T细胞IFN-γ荧光强度为614(454,863),与Lv-Ctrl-KD组的1 159(1 152,2 0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96, P=0.050)。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Lv-RNF43-OE组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7±0.16,明显低于Lv-Ctrl-OE组的1.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8, P=0.041);Lv-RNF43-OE组PD-L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2±0.09,明显低于Lv-Ctrl-OE组的1.0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13, 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pCMV6-NC组、RNF43组、RNF43+β-catenin组和β-catenin组P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1.00±0.00、0.84±0.00、1.49±0.00和1.57±0.03( F=2 218.33,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pCMV6-NC组相比,RNF43组P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 P<0.001),RNF43+β-catenin组和β-catenin组P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升高( P<0.001; P=0.003);与RNF43组相比,RNF43+β-catenin组P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升高( P<0.001)。 结论:RNF43可能通过抑制β-catenin的表达降低黑色素瘤中PD-L1 mRNA的表达并促进CD8 +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