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文化视域下的中医骨伤流派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黄河流经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黄河流域中医骨伤流派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千年来植根于黄河文化的沃土,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推动了黄河流域骨伤科学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研究黄河文化视域下各骨伤流派的历史渊源、特色及其对地方医学的贡献,探究黄河文化与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加深对黄河流域中医骨伤流派的认识,对推动中医骨伤科学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双针扣压法治疗Wehbe-SchneiderⅠB、ⅡB型新鲜骨性锤状指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研究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双针扣压法治疗Wehbe-SchneiderⅠB、ⅡB型新鲜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11 月于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区中医院)上肢科治疗的Wehbe-SchneiderⅠB、ⅡB型新鲜骨性锤状指患者5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28 例采用平乐郭氏正骨整复联合双针扣压法治疗,对照组28 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锚钉、钛针内固定治疗.比较2 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2 天和术后3,6 个月的伤指远端指间关节(DIPJ)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6 个月的伤指关节恢复情况(主动欠伸角度、主动屈曲角度、活动度),术后 6 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 个月外观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 2 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 组术后3,6 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组术后3,6 个月的主动欠伸角度、主动屈曲角度、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乐郭氏正骨联合双针扣压法治疗 Wehbe-SchneiderⅠB、ⅡB型新鲜骨性锤状指疗效确切,具有简效便廉、耗时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恢复伤指的功能及外观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平乐郭氏正骨处方用药结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中药处方用药规律,为完善平乐郭氏正骨理论体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6年全年的2 651张中药处方,按照处方的药味数、使用频数、药物分类、配伍禁忌、单剂量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2 651张处方中药味数10~ 15者最多见,占86.68%,既避免了处方中药物组成过多、过杂、针对性差,又能避免同类药物的重复应用.所用药物以补益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最多,分别占23.61%、18.06%、15.28%.2 651张有效统计处方中单味药使用频率较多的药依次为甘草、黄芪、丹参、当归、独活、薏苡仁、香附、川芎、白芍、牛膝等.无配伍禁忌和超剂量用药现象.结论:平乐郭氏正骨临床用药有自己的侧重点,同时也反应出平乐郭氏正骨“破、和、补”的三期用药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平乐郭氏补肾填精方对兔组织工程椎间隙融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补肾填精方对组织工程脊柱融合的作用.方法:建立稳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体外培养体系,实验分组为中药BMSCs融合组、BMSCs融合组和融合组.动物术后喂养12周后分别进行DR、CT及组织学检测.结果:①DR检查结果比较:中药BMSCs融合组有6个椎间隙融合,融合率为75.0%;BMSCs融合组有5个椎间隙融合,融合率为50.0%;融合组有2个椎间隙融合,融合率为12.5%.②CT检查结果比较:中药BMSCs融合组7个椎间盘全部融合,融合质量佳;BMSCs融合组5个椎间盘已融合;融合组融合率为50.0%,融合器部分吸收.③组织学结果比较:BMSCs融合组中骨性融合节段见新生成熟骨块;中药BMSCs融合组表现为更为成熟,骨小梁和上下椎体融为一体;融合组椎间隙缺损处仅有部分新骨形成,缺损处充满纤维组织,为瘢痕组织填充,支架材料部分被吸收.④中药BMSCs融合组、BMSCs融合组成骨量、钙磷含量显著高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郭氏正骨补肾填精方对在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组织工程椎间融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其治疗骨与关节退变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并从以药证效的角度验证了BMSCs成骨分化与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平乐正骨筋骨平衡理论探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颈部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的疾病,属于脊柱筋骨疾病.笔者基于平乐郭氏正骨提出的筋骨互用平衡理论以及多年临床经验,从“筋、骨”方面指导该病的诊治.在治疗该病时运用手法、功能锻炼及中药外敷等综合疗法,进行“理筋、养骨”.在中医辨证基础上配合中药以调理气血,补益肝肾,恢复机体的筋骨平衡.文章即从“筋、骨”平衡方面来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疗思路,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和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平乐郭氏正骨理筋法配合骨伤中药方在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平乐郭氏正骨理筋法配合骨伤中药方在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组均为49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穿刺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常规康复疗法;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给予平乐郭氏正骨理筋法配合骨伤中药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3、 6个月的疼痛、腕关节活动度 ( ROM) 和肌力、影像学指标、 Cooney腕关节评分、上肢功能DASH评分、骨代谢和微循环改善情况, 并统计2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治疗后3、 6个月的疼痛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掌屈、背伸、前臂旋前和旋后、旋前肌力、旋后肌力、握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 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 P <0.05); 2组治疗后3、 6个月的影像学指标 (掌倾角、尺偏角、桡偏、桡骨高度、关节面台阶) 均有显著改善, 观察组前4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 P <0.05); 观察组在治疗后2、 3个月时的X线骨折愈合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 P <0.05); 2 组治疗后3、 6 个月的Cooney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DASH评分均显著降低, 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 P <0.05); 2组治疗后3、 6个月的骨代谢指标 [骨保护素 (OPG)、碱性磷酸酶 ( ALP)、骨钙素 ( BGP)]、微循环指标 (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均显著改善, 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 P <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 平乐郭氏正骨理筋法配合骨伤中药方能够显著改善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和上肢功能, 并改善骨代谢和微循环,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 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苍黄散外敷治疗兔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平乐郭氏正骨苍黄散外敷治疗兔早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以及软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3)的水平变化,探讨经验方苍黄散治疗早期KO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平乐正骨苍黄散组(简称经验方组)、扶他林组、模型组,采用木瓜蛋白酶和半胱氨酸混合液兔关节腔内注射完成动物早期KOA造模,经验方组和扶他林组兔分别采用对应药物外敷治疗,治疗时间为20 d.治疗结束后记录每组兔膝关节局部皮肤温度,HE染色法观察关节滑膜组织,用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IL-1β、TNF-α、MMP13含量及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治疗结束后,经验方组和扶他林组皮温改善程度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膝关节滑膜大量增生,并且可见血管增生明显,其他两组中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增生较少,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滑膜组织及软骨组织中IL-1β、TNF-α、MMP-13含量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明显(P<0.05),经验方组与扶他林组之间IL-1β、TNF-α、MMP-13含量及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乐郭氏正骨经验方苍黄散外敷能缓解兔早期膝骨关节模型皮温高的症状,同时能降低软骨组织中IL-1β、TNF-α、MMP-13含量,此结果为临床运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筋骨平衡”理论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筋骨平衡”理论由平乐郭氏正骨最先提出,现已广泛运用于指导骨科疾病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神经根受刺激、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推拿手法是临床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用的一种保守治疗办法.近年来学者们以“筋骨平衡”理论为支撑点,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要点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这一理论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平乐郭氏正骨经验方内服、外敷治疗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平乐郭氏正骨经验方内服、外敷治疗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6例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行平乐郭氏正骨骨炎膏外敷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连续观察3周,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的第5,10,15,20天,分别给予凝血五项、血常规、肝肾功能动态监测,重点观察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酶原(FIB)、血小板、肌酐的变化情况及患肢肿胀情况,待血浆D-二聚体数值下降至1.5 μg/mL以下、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时复查下肢静脉彩超,评估血栓进展情况.结果:病人治疗1周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酶原水平明显下降、患肢肿胀较前明显降低者18例,所有病例血小板水平均无明显减低,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治疗2周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酶原水平明显下降、患肢大腿周径较前明显降低者4例,血小板水平减低者2例,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治疗1周后,血浆D-二聚体数值降至1.5 μg/mL(FEU)以下者4例,复查下肢静脉彩超示:血栓消失;治疗2周后,血浆D-二聚体数值降至1.5μg/mL(FEU)以下者12例,复查静脉彩超示9例血栓消失,3例血栓较前减轻,血小板水平明显减低者3例.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数值降至1.5μg/mL(FEU)以下者20例,16例血栓消失,4例血栓减轻,由深静脉血栓演变为肌间静脉血栓,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骨科手术顺利进行.其余6例经常规治疗3周后血栓无明显进展,最终行静脉滤器植入术.有效率达76.9%.结论:平乐郭氏正骨经验方内服、外敷治疗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安全、可靠,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痛苦,避免术前静脉滤器植入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以平乐郭氏正骨流派传承为例探讨中医学术流派的精细化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形势下,精细化管理方式是推动中医学术流派持续性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文概述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原因与必要性,并以问题为导向,阐述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提出了中医学术流派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提升中医学术流派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