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骨科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共1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床旁教学,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参加管床值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周增加1~2次标准化病人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并采用评分制问卷调查来采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 t检验。 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系统问诊[(15.23±3.15)vs.(13.56±3.54), P=0.008]、体格检查[(17.24±4.23)vs.(10.32±3.75), P=0.000]、基本操作[(17.32±2.58)vs.(13.22±3.65), P=0.000]等各项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8.25±1.04)vs.(4.82±0.93), P=0.000]、沟通能力[(6.22±1.12)vs.(5.59±0.89), P=0.001]等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改善留学生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POC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毕业实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毕业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中国医科大学101期在外科参加毕业实习的护理学院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6人和实验组36人;护生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SPOC教学模式,设立教学查房和专科疾病知识、常见基础护理操作视频、测试、拓展学习四大模块,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实习结束时,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床旁护理程序能力考核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均优于对照组( P<0.05);问卷调查实验组护生对SPOC教学模式表现出较好的接受度。 结论:SPOC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生综合素质,提高岗位胜任力,值得在护理毕业实习中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DCA循环管理联合“三部曲”床旁教学在呼吸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联合“三部曲”床旁教学在呼吸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实习的80名护生纳入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0)和观察组( n=40),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联合“三部曲”床旁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查体测评成绩,并且评估护生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测评与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查体测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生的护理问诊、护理查体、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咨询、人文关怀、组织效能、整体评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呼吸科护理带教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联合“三部曲”床旁教学,可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查体测评成绩,改善其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生心脏瓣膜病见习中应用心脏影像三维重建结合VR技术的教学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脏瓣膜病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习者感觉非常抽象,学习效果不佳;床旁教学中特定病人的心脏特征无法直接向学习者展示,学习者难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表现进行建构。本研究在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临床床边见习的基础上,利用心脏虚拟影像技术,将临床病人的心脏影像进行重建,还原其心脏内部结构,辅以动态血流图像,帮助学习者厘清心脏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关系,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地学习这些知识。通过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发现: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和引导式的教学结合VR新技术的运用,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提升妇产科护理实习生晨交班能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SBAR[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标准沟通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实习生晨交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实习护士晨交班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实习的护理高职学生30人为观察组,2017年临床实习的护理高职学生31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带教方式进行交班能力培养,观察组则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应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进行晨交班能力培养。1个月的教学结束后,采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制定的《护理晨交班考核评价标准》作为评价指标,观察SBAR模式在提高妇产科实习护生晨交班能力中的有效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护生晨交班得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护生集体交班总均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交接班环境、内容完整、流程合理、时间控制合理方面得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色、语言流畅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床旁交接能力总均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交接班环境、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色、流程合理、物品准备、人文关怀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BAR模式可提高妇产科护理实习生的床旁及集体交接班能力,护理管理者可使用SBAR模式进行护生的晨交班能力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临床实践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是医学生床旁实践水平的测评工具,兼具评量与反馈功能。本文就Mini-CEX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进行探索,对考核量表的设计、评价标准制定、组织实施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详述。通过近两年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Mini-CEX能够提高学生各项临床能力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最后,从实践经验中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解决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床旁影像技术强化培训方式在重症医学进修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床旁影像技术强化培训方式在重症医学进修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全体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入科的54名进修医师设为试验组,采用床旁影像技术强化培训方式;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入科的66名进修医师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两组进修医师的床旁影像技术考核成绩和获得独立值班资格人数评价教学效果。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试验组进修医师的肺部超声、心脏超声、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旁流暗视野技术的考核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进修医师,分别为100.0%(54/54)比77.3%(51/66),100.0%(54/54)比71.2%(47/66),98.1%(53/54)比51.5%(34/66),18.5%(10/54)比3.0%(2/6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进修医师获得独立值班资格人数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进修医师[25.9%(14/54)比6.1%(4/6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4)。 结论:床旁影像技术强化培训方式有助于重症医学科进修医师对床旁影像技术的掌握和临床能力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县域医共体下社区医院全科医生模块化培训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提升全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本研究以县域医共体社区医疗机构的需求为导向,通过15个模块的小班化培训,每周开设2个班,每个班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采用“2+5”模式,即2天理论教学与病例讨论、5天床旁教学。培训后进行理论考试、病例汇报和客观临床结构化考核,成绩均合格者,颁发合格证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结果表明,培训后学员后测成绩较前测均有明显提升,合格率由18.4%提升到85.9%。该培训模式可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但应注意需根据各地实际适当调整,相关部门和医院要给予充分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模拟医学教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模拟医学教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96名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医师为抽样样本,分为两组,每组48人。传统教学组按传统教学大纲进行床旁教学,模拟教学组采用模拟医学教学方法带教。评价两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和对科室带教满意度。应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在理论知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模拟教学组在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对科室满意度方面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92±5.99)vs.(87.71±4.95), P<0.050; χ2=26.14, P<0.05]。 结论:模拟医学教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带教中优于传统教学,提高了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云教学查房对西藏地区重症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针对西藏地区重症医学发展缓慢的难题,研究团队充分借力国家对口援藏力量,网聚西藏各地市资源,形成国家级高原重症学术平台。该平台坚持以血流动力学为主线,以重症超声为床旁动态监测评估方法,并以血流-氧流复苏作为核心内涵的学术导向。通过这些努力,实现了西藏地区重症人才梯队日臻完善、西藏整体重症医学日益进步并在国内崭露头角、拔尖人才重点培养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