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未来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的优化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参与成都市成华区健康敲门行动上门服务的100例居家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老年人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老年人均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进行居家照护.两组干预前后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ADL)、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评分表(PAP)、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表(SCAA)]评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和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表的评估结果,对照护理需求等级评定表,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度失能(1级)、中度失能(2级)、重度失能(3级)3个等级,评定干预前后老年人失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DL、PAP、SCA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PAP、SCA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罹患老年综合征分布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干预后,观察组1、2、3级护理需求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级人数无变化;2级人数由13例(26.0%)增至35例(70.0%),3级人数由29例(58.0%)减少至7例(14.0%)(P<0.05).结论 运用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降低老年人护理需求等级,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院校培养模式下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从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 2 个视角综合探讨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对 10 名有应急处置团队合作经验的护理教育及临床专家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合作能力的现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且提炼主题.结果 最终形成 3 个主题和 9 个亚主题,包括缺少针对性的护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学校缺乏系统教育、临床实践和理论脱节);明确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目标(横纵向沟通能力、对场景预判能力和最大化决策能力);丰富培训内容及考核形式(理论授课,初步感受多学科思维;临床实践,形成整合性思维和专业思维;情景模拟,培养精准复盘思维;多样化考核评价,提升综合能力).结论 建议联合学校—医院—护理本科生,建立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从护生本科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学校课程全面覆盖应急处置的预防、准备、响应和复原各环节,"应急预备小队"强化实践技能和培养团队合作默契,医院虚拟仿真平台提供实战经验.将团队合作精神全方位融入护理本科生应急课程与实践中,为储备应急护理人才、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提供坚实后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知识图谱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基于知识图谱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级护理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 1 个班为对照组(35 名),采用常规教学方案;1个班为观察组(39名),使用"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图谱开展高仿真模拟.课程结束后比较 2 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及质性访谈了解教学效果及体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均高于教学前(P<0.001,P<0.05);组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77%的护生认为使用知识图谱能够"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69%护生认为"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观察组师生对知识图谱及该教学方案表示满意.结论 知识图谱与高仿真模拟结合有助于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能力,培养临床思维,为护理教育智能化转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静脉血栓栓塞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方法构建静脉血栓栓塞(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并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 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栓护理学组为主导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活动主题,根据品管圈理论进行主题选定、方策拟定、目标设定、方策实施和效果确认等活动.结果 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和实施后,VTE风险评估率、出血风险评估率、机械预防实施率、药物预防实施率、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率、VTE风险评估正确率、患者/家属VTE预防知识知晓率、患者/家属对VTE预防措施实施满意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满意率均达标;品管圈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各维度平均分也均高于实施前.结论 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VTE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VTE,加强医、护、患三方VTE防治的相关知识水平及技能,提高了VTE防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2022年6月—2023年12月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评估]、感知健康能力[采用中文版感知健康能力量表(perceived health competence scale,PHCS)评估]、卒中复发情况等信息.根据MMAS评分将患者分为依从性差(MMAS评分<6分)组和中高依从性(MMAS评分≥6分)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和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212例,平均年龄(59.9±5.9)岁,MMAS评分6(6~7)分,其中服药依从性差组41例(19.34%),中高依从性组171例(80.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的6.290倍(95%CI 1.912~20.689,P=0.002);无配偶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有配偶患者的4.172倍(95%CI 1.372~12.684,P=0.012);无业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在职患者的4.115倍(95%CI 1.326~12.773,P=0.014);PHCS评分低水平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是中等水平患者的2.190倍(95%C/1.098~4.370,P=0.026).中高依从性组患者出院后 1 个月(99.42%vs.92.68%,P=0.004)、3个月(98.83%vs.80.49%,P<0.001)和6个月(98.25%vs.75.61%,P<0.001)的随访完成率均高于依从性差组;3个月(3.55%vs.12.12%,P=0.038)、6个月(4.76%vs.16.13%,P=0.019)的卒中复发率低于依从性差组.结论 初中及以下学历、无配偶、无业、PHCS评分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并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产时出血的品管圈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预见性护理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产时出血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品管圈,将活动主题确定为"降低产妇产时出血",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22年3月14日至24日阴道分娩的4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22年9月5日至15日阴道分娩的43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时出血发生率、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比及助产士的综合能力评分.结果 对照组9例发生产时出血,观察组6例发生产时出血,两组产时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3%vs 13.95%,x2=0.727,P=0.394).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32.3±138.9)mLvs(678.6±214.5)mL,t=3.754,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8%vs25.58%,x2=1.124,P=0.289).结论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预见性护理的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产时出血量,同时减少子宫收缩乏力、会阴侧切引起的产时出血风险,提高助产士的综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提高手术室护士在面对传染病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能力、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文献研究、焦点小组访谈的基础上,以PPRR危机管理理论为指导初步拟定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公共卫生、医院感染、临床医学及麻醉医学领域的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并确定最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5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4、0.189.最终形成的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预防、准备、反应、恢复)、15项二级指标、62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科学性,可用于科学评价手术室护士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应急人员选拔和培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体力活动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体力活动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1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共16所医院的1 195例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相关体质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删除缺失数据>10%的问卷36份、重复问卷13份,最终纳入1 146份.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分别有732例(63.9%)、204例(17.8%)处于中、低体力活动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因素包括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区域淋巴结分期、肺癌家族史、握力、血红蛋白、抑郁评分(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体力活动水平受社会人口学、疾病、健康相关体质及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准确评估并识别体力活动不足的肺癌患者,根据其身体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制订和实施个性化干预策略,以提高其体力活动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感受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感受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1~12月因突发灾害事故住院的患者88例,将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心理感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抑郁及焦虑评价:将SDS≥63分及SAS≥60分作为观察组,SDS<63分及SAS<60分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疾病不确定量表(MUIS)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照顾者准备度评估量表评价准备度,采用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量表评价综合照顾能力。分析两组受试者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主要照顾者年龄、经济收入、关系、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不可预测性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准备度得分低于对照组,综合照顾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经济收入、关系、MUIS评分、准备度得分、综合照顾能力得分均是主要照顾者心理感受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年龄较大、经济收入较低、父母及配偶、MUIS评分高、准备度得分低、综合照顾能力得分高均是主要照顾者不良心理感受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中需重视其心理需求,并针对不同困难进行必要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床旁轮椅端坐活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EICU获得性肌无力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床旁轮椅端坐活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EICU获得性肌无力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医院E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66例,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床旁轮椅端坐活动。比较2组在肌力、生活自理能力、机械通气时间、EICU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EICU获得性肌无力6例占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例占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 P<0.05)。出EICU时,试验组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制订的肌力评估标准的肌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分别为(48.27 ± 5.11)、(59.67 ± 7.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8 ± 6.75)、(54.06 ± 8.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0、2.86,均 P<0.05)。试验组E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24 ± 1.48)、(7.15 ± 1.48)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5 ± 2.99)、(8.24 ± 1.77) d,试验组脱机30 min氧合指数为(296.64 ± 15.45) 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36 ± 16.7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7、2.72、2.09,均 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床旁轮椅端坐活动可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E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缩短E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