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时分级管理实现方舱医院批量新冠感染者高效应急救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灾害救援及急诊分诊理论,以四川援长春医疗队执行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简称长春工体方舱)救援实践为例,介绍如何快速组建医生团队以实现批量患者的高效应急救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和前瞻性观察方法开展研究。横断面分析2022年4月支援长春工体方舱医院的四川医疗队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量为2022年4月3月至28日在长春工体方舱的患者总数。在任务开始时、任务第1周、第3周利用五分评分法反映医生身心状态、压力状态和救援成就感。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方案在方舱运行10 d时完成全部实施,对比方案实施前后医生查房效率和自评分变化,总结救援成绩。结果:承担长春工体方舱医院运维的四川援长春医疗队56名医生来自14家医院12个专业科室。在常规培训及分工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及基于信息化的患者分区分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批量患者入舱收治时间从每人(14.64±10.09)min缩短至(6.80±5.10)min( P<0.01),静态查房时段每位医生每小时可查看患者数从(28.50±12.26)人提高到(68.43±19.95)人( P<0.01),共收治患者1 293人,舱区零死亡、零事故、无轻症转重症。35名医生完成连续调查,措施实施前,医生身体状态评分略有下降,方案实施后趋势改善( P<0.01),方案实施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改善( P=0.03)、压力感受自评分降低( P<0.01)、职业成就感自评分提高( P<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方舱批量患者应急救治工作特点,对临时召集的医生团队进行基于舱内外联动机制的动静态分时排班和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和风险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培训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培训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为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内容体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以最大差异化为原则,于2020年3—5月选择宁波市"网约护士"12名,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Braun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共得到4个主题:执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风险防范培训,不良事件处置流程培训,应急预案及并发症处理培训;人文关怀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上门服务语言、行为规范培训,护患沟通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结论:"网约护士"对执业安全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的需求较大,建议多方联动,尽快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应急法律法规,提供多样化培训模式,储备高质量"互联网+护理服务"人才,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规范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提高医院伦理审查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提高医院伦理审查能力的路径和方法,保障伦理审查的质量和效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样本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与伦理审查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我国伦理审查的现状,深入剖析医院伦理审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通过实行归口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应急制度、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委员构成、加强伦理培训与考核,统一文件清单、加强形式审查,加强预审沟通、灵活审查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伦理意识等举措,能有效提高伦理审查质量和效率。结论: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多部门联动,能有效提高伦理审查效率;优化伦理委员结构,加强委员培训与考核,能有效提升伦理委员审查能力;统一文件清单,优化工作流程和审查方式,能有效缩短伦理审查周期。建议进行持续伦理培训和考核评价、运用信息化平台系统实现动态监管、从国家层面建立对伦理委员会认证制度和考核机制,以促进伦理审查能力进一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空地互联网"三位一体"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转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偶有发生,新的形势对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应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救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人民医院结合医院航空、地面和互联网急救的优势,建立了一条全新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建设路径,即"三位一体"的救治体系和一体化联动的急危重症救治"五环"模式。本文旨在总结河南省人民医院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全国的急危重症救治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定点收治医院员工关怀与支持体系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普遍存在,需要心理支援与社会支持。为探索常态情况下的医院资源整合联动机制以及对院内员工的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评估方法、团队合作形式、工作流程、服务内容、技术手段等,作者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员工关怀与支持应急体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新冠疫情防治定点医院,在党委领导下成立由工会、社工部、心理科等多部门参与的员工心理关怀与支持小组,并在以往员工服务基础上加入创新服务项目。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员工心理关怀与支持小组对院内员工开展心理、物资、信息、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需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开展针对员工及家属的系列关怀与支持服务。最终,形成多部门、多学科分级合作的常态化员工关怀与支持服务流程。同时,在常态化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抗疫期间员工服务实践经验,总结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医务人员关怀与支持体系,包括常态化预案的重点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医务人员的需求评估内容与形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对员工开展需求评估的时机与服务介入的时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员工关怀与支持的重点服务内容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SFIC理论的公立医院门诊应急联动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索公立医院门诊应急联动的影响因素,为提升门诊应急联动效果、助推门诊平稳运行提供参考.方法 先以SFIC理论为基础,构建公立医院门诊应急联动影响因素问卷;于2023年3月至4月对筛选出的25名专家发放问卷;最后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法分析问卷数据,探索影响应急联动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与原因度.结果 本研究结合理论模型与文献分析构建了5个维度21个因素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识别出10个关键因素,包括院内环境、组织结构、指挥领导、可操作性、规范全面、合作基础、沟通渠道、建立信任、积极投入与风险共担.结论 从夯实联动初始条件、加强应急制度建设、提升领导指挥能力方面入手可提升公立医院门诊应急联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北京市暴雨灾害102例伤患院前应急救援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 2023 年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中伤患院前救援数据,总结自然灾害下急救医疗保障经验.方法 收集 2023 年 7 月 31 日—8 月 8 日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期间灾害地区伤病呼救数据,分类统计其基本信息、呼叫原因、病种分类、救治和转归情况.结果 暴雨受灾地区呼叫伤患共计 102 例,男性 61 例,女性 41 例,年龄(58.01±19.75)岁.受灾地区呼叫救护车原因主要为灾害所致创伤(47.06%),医疗条件受限(30.39%),突发疾病后交通受阻(22.55%).灾害所致创伤中,水中异物冲击(13.73%)及物体撞击(10.78%)占比较高.伤患分布区域主要在门头沟区和房山区,且两区的整体派车量及突发事件量较 2022 年同期相比均增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种分类中,损伤性疾病占比最高(48.04%).转归中有 91 例送达医院(89.22%),现场处置未送医院 5 例(4.90%),移交 110 处理 6 例(5.88%).结论 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救援人员要针对伤患病情特点进行医疗救治.同时应加强救援信息多方联动、网络通讯及信息化建设,确保急救装备配置充足,灾后疏散及后续保障工作完备,建立全市救援力量统筹支援机制,为院前应急救援处置及医疗急救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突发事件医警联动协同机制的构建及建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解决现有医警联动协同机制响应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建立新型突发事件医警联动协同机制.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现行存在问题,针对因素进行特性分析和流程分解,拟定医警联动机制和关键流程初稿.而后形成焦点专家小组集中进行讨论,确立最终医警联动协同机制,使用CPN tools基于前期构建的流程进行建模.结果 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医警的信息共享未畅通,警察极少参与现场的急救任务,双方协同不足.本研究构建了"接警-信息搜集和评估-现场处置-伤员转运"全流程的医警联动协同模式.并绘制了流程图.在建模中充分考虑不同规模事件、不同伤情类别和不同应急场景下医警协同的可能,形成了医警联动协同模型.结论 本研究创新了新型院前医警联合急救的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分析和模型验证,能够为公共应急事件的应对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保障体系建设实践与探讨——基于"9·16"泸县地震和"6·1"芦山地震紧急医学救援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针对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现状,研究国家级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保障体系建设策略.方法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在"9·16"泸县地震和"6·1"芦山地震中的救援经历,总结紧急医学救援经验.结果 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构建了涵盖组织、人员、物资、技术的保障体系,在多次灾害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紧急医学救援队应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根据区域特点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强化常态训练和应急演练,从而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政务云的辽宁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为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本研究借助政务云信息系统算力性能强、数据交换安全可靠、服务器部署灵活、数据采集高效等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图像识别、语音识别,5G、GIS等技术,设计基于政务云的辽宁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管理信息系统,以流行病学调查为源头,构建空间、时间和人物关系的多维疫情传播模型及大数据分析,实现省、市、区三级联动、跨省协查实时协同,联防联控信息全流程闭环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